书城亲子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63822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

大人们经常会生气地一再质问孩子:“为什么每天都要做的事,你总是拖着不去做?”“你到底打算拖到什么时候,才肯去做功课?”“你昨天不是答应我要把小狗的笼子清干净,为什么它现在还是脏兮兮的?”

然而,如果孩子对父母承认:“我真的讨厌做那件事,所以才一直拖延。”父母会因孩子的诚实而不再生气吗?

很遗憾,不会。

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害怕父母生气,而编造各种借口来掩饰“拖延”行为,则会惹得父母更加生气。例如,当妈妈生气地问:“为什么还没有做功课?”爱拖拉的孩子的借口包括:

●“我的功课真的做完了,但是忘记保存,所以全都不见了!”

●“那个太难了,我不知道要怎么做。”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哎哟,反正你不懂啦。”

●“同学一直找我去打球,我不好意思拒绝他们。”

●“因为我看到一条蛇在偷吃邻居鸡笼里的蛋,我就拿棍子去打它,然后……然后它逃走了……我去追它……”

越是讨厌的事情,拖延的借口越千奇百怪

做事情喜欢拖拖拉拉的孩子,永远都可以说出各种奇怪的拖延理由;而且碰到越是讨厌或害怕的事情,他们编造的理由也就越奇怪。

有时候他们对父母编造借口的时间,甚至都长过他们把事情完成的时间。他们不但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也把父母逼到抓狂,把老师逼到七窍生烟。

不过,一切都还有机会挽救。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作业总是迟交,该做的事老是忘记做,还有,当初请求妈妈让我养并且保证会好好照顾的那些宠物,若是没有家人帮我照顾,它们可能早就饿死了。

总之,不论任何时候,我应该做好准备的事情,例如,上学、洗澡、做功课、上床睡觉、拜访亲戚……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一拖再拖,直到父母耐心全失地大吼:“现在!立刻就去做!”

我觉得束手无策,对每一件事情都无法控制;我真的觉得我根本就不适合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家人、老师、社团领袖这些重要人物全都不喜欢我,就因为我老是没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其实,我真的厌恶自己拖拉,被人指责的感觉很不舒服,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每当忘记做某件事情时,我并不想对父母或老师说谎,但苦于不知道正确的做事方法。我一直认为那些能够准时把事情做好的人,先天就具备特殊能力,可惜的是,上天没有赐给我那样的好运。

不过,在我长大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不再认为自己需要有天生的特殊能力,因为我现在是一个做事情组织力强且有效率的人,再也不会拖拖拉拉了。我变得自信和快乐。

有些人认为五岁大的孩子会利用“哭泣”来拖拖拉拉做事;青春期的孩子则会用“闹脾气”来拖延写作业。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哭泣或闹脾气其实是因为压力、焦虑、叛逆以及沟通困难所导致的,这些情绪性的问题并不是本书所要针对与解决的目标。本书最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解决拖延背后的心理压力。

关键提醒

不论孩子编造借口的能力有多好,他们都不会因此建立自信。

别拿“遗传”当借口

每当被孩子的拖延恶习逼到束手无策时,许多父母都会忍不住自我怀疑:“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一拖再拖,难道是我遗传给他的吗?因为我自己也拖延。”或“为什么?我和另一半都不是拖拖拉拉的人,偏偏这种坏习惯就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到底为什么?”

其实,有时候抢在孩子能够讲出来原因之前,让孩子相信他有拖延问题,并没有什么坏处。父母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理解孩子为何会这样想,并了解他们奇特的思维逻辑,这对父母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清楚孩子与父母的思维有多大的差异。

孩子的思维确实奇特,例如,两岁的婴儿爬上沙发后不小心掉了下来,再也不肯靠近沙发。父母也许认为孩子是因为怕高,但孩子的想法却是:“从沙发上摔下来,很痛!可恶,沙发真不是好东西,我要离它远一点。就算妈妈在上面,我也死都不上去!”

又如,有一天卡洛的母亲打电话来,她五岁的儿子接起电话并开始和奶奶聊了起来,卡洛便走到自己的房间用分机接电话。当她拿起话筒并说哈啰时,儿子用悲伤的语气在电话里问她:“你怎么那么快就到奶奶家了?为什么没有带我去?”

孩子之所以会变得拖拖拉拉,并非因为在某个时刻受到创伤并留下阴影,其实都是平常的家庭生活经验进入他们奇怪的思维逻辑所致。身为父母者习惯性做某些事情,会在潜移默化之下,让孩子养成拖延的习性。例如,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立刻满足他们的期待,父母会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对他们说:

●“现在不行,等一下。”

●“我正在帮妹妹洗澡,没办法停下来念故事给你听,你必须等一下。”

●“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听你吹长笛,晚一点再听。”

有些孩子为了期待得到满足,学会耐心等候;但有些孩子则学会了:以后遇到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也要让事情“等一下”。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七岁的哥哥被妈妈要求收拾自己的玩具,而四岁的弟弟却可以坐在那里看电视,什么都不必收拾。七岁的哥哥最后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有些孩子也许会觉得没有什么,可是有些孩子会想:“哼,那我以后也要和弟弟一样,坐在那里看电视,再也不收拾我的玩具了。”

当然,这样的决定虽然只是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却是恶习的开始。但谁又能预料到,在同一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两个孩子,一个变得凡事拖拖拉拉,另一个做起事情却干净利落?

关键提醒

与其把孩子拖延的问题归罪到遗传上,不如先审视下是不是自己的身教导致的。

拖拉只是一种习惯

不论你是不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人,当你开始要对孩子进行本书所建议的这套程序时,首先你必须让他知道,拖拖拉拉的毛病并不是天生的。它并不是个人的性格缺点,只是一种“习惯”而已,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不论是大人或小孩。

有拖拖拉拉习性的孩子,往往深信自己先天就缺少了某种基因,或大脑里的某个部位受损,所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会拖拖拉拉,他们认为拖拉就是人格的一部分,永远都不可能改变的。他们对于这种状况与对自己,都感到无助且无望。因此,当听到大人批评自己拖拉成性,他们不但深信不疑,并且更加名正言顺地继续这种恶习。

你可以按照程序帮助孩子克服拖拉毛病。这个程序是:他们目睹实例→分享你自己的实例。

亲眼看着别人摆脱某项恶习

当他们有机会亲眼看着另一个孩子摆脱某项恶习时,你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他们讨论。例如:

●小明读幼儿园中班时,经常和小健吵架甚至打架,因为每次他们在玩完玩具后,小健都不会帮忙收拾。但是升大班后,小健变得不一样了。他改掉了坏习惯,现在会很主动地收拾。

●小学三年级的阿瑞在上课时,很喜欢和旁边的同学讲话,吵得同学没办法专心上课。不过,现在他已经学会控制自己,不再那么多话了,也懂得把话留到下课时再讲。

当某个熟识的人改掉某种坏习惯时,孩子也许会因此受到鼓励而变得积极。

分享自己的故事

如果孩子没有机会目睹实际案例,那么你也可以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如果你曾有过戒烟、减肥或培养运动习惯的计划,那些你经历挣扎后成功改掉的坏习惯的经历,都会是和孩子分享的好题材。

这么做有时很简单,有时也可能很困难,然而却有可能因此而改掉孩子的某种恶习。年幼的孩子喜欢听你的挣扎故事,但青春期的孩子也许会不耐烦地翻白眼。不过没有关系,翻白眼只是他们必须做的一件事情罢了,他们仍会听到你所说的话。

关键提醒

天性难以改变,但习惯可以。这是帮孩子改掉拖拉毛病的关键概念。

有时候,只是为了“引起注意”

有时候,孩子的拖拖拉拉并不是一种习惯,而只是单纯想要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

有位中学老师对“资优班”的学生做了一项实验,这项实验的结果,也许有助于所有人,尤其是父母与老师,了解“引起注意”的强大力量。

有天,她和这群聪明、行为端正、理解力高的学生讨论“爱”的议题时,有位学生表示“爱的反面是恨”,她则回应说“爱的反面是冷漠”。

正当学生们热烈探讨老师的这句话的意义时,她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得到‘正面的关注’,例如微笑、仁慈、友善等。现在我想问问你们,当无法得到正面的关注时,你们会宁愿得到如咆哮、处罚等‘负面的关注’,还是选择不被注意与被忽略?”

结果,所有学生的一致反应是,他们宁愿被忽略也不愿被咆哮或被处罚。有位学生指出:“没有人会喜欢负面的关注!”

第二天,当学生纷纷进入教室时,这位老师就坐在位子上看书,直到所有学生就座后,仍然继续看书,不理会他们。好一会儿后,学生开始叫她,而且越来越大声:“喂,老师!”“喂,老师,你怎么了?”

不顾学生的呼叫,老师慢慢转身背对学生,继续看她的书。渐渐地,学生们开始吼叫了起来,最后这些行为端正的青少年开始将纸团、笔往老师的桌子上丢。甚至,有学生忍不住拿起书本用力扔到墙壁上。

就在此时,老师迅速地站了起来,用力将书重重地摔在桌上,然后对那些满脸惊讶的学生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你们最后还是宁愿惹我生气,甚至故意惹我处罚你们,也不愿意看到我忽视你们。为何你们宁愿被骂、被处罚,也不愿意被忽略?”

以做家务为例。当交代孩子做家务时,父母通常不会感谢或赞美他们。为什么要感谢或赞美呢?他们只是在做分内的事,不是吗?

的确,有些孩子在完成父母交代的事后,虽然没有得到任何感谢或赞美,却能感觉到一种满足;但也有些孩子却因为觉得被忽略,于是一再拖延工作或什么都不做,故意惹父母生气,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可见,“正面的关注”(赞美)确实可以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帮助他们摆脱拖拖拉拉恶习。

关键提醒

不要低估孩子的操控能力。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拖延手段,让你掉入他们的制约陷阱里。

对孩子伸出援手,只会令他们更有恃无恐

当看到孩子为自己所痛恨做的事情承受惨痛后果时,父母都会感到不忍与心碎。

看到女儿拖到最后一刻才哭哭啼啼地开始写生物作业,爸爸只好熬夜帮她写作业,一直忙到快十二点才完成,而女儿只是坐在一旁看着他做。

事实上,女儿在看着爸爸为自己做作业的同时,心里也许正想着:“太好了,只要我一直拖、一直拖,直到时间来不及了,就会有人来帮我,而且会做得比我好。”

对拖延的孩子伸出援手,虽然看似简单且无关紧要,但却是一大隐患,因为父母在无形中教会孩子如何理所当然地拖延讨厌的事情。孩子可以很容易看穿父母的心思,他们知道,当他们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时,父母有时候会唠唠叨叨、会不厌其烦地提醒甚至处罚,最后干脆上手帮忙!

当孩子为拖延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只是父母的一顿怒气或处罚,然后父母就会动手帮他们把事情做完时,孩子将会变得有依赖感,且永远无法养成成熟、负责任的人格。

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教养孩子的最后目标。父母要做的不是只要把孩子养大成人即可,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成熟。

关键提醒

“天啊!我是不是正在做一件误导孩子而使他拖拖拉拉的事情?”

别过度神经紧张!孩子养成拖延恶习的原因有很多,但它们大都与你所做的或所说的事情无关。

了解孩子为何不想改变,才能帮他成功改变

在开始使用本书所提供的诀窍与建议之前,你应该花时间了解孩子先前抗拒改变拖延恶习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会是:

●总有人在背后帮他收拾烂摊子。大人的帮忙,使得孩子从未尝过拖拖拉拉所导致的苦果,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这种恶习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把大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解决之道:现在就制定能鼓励孩子立刻采取行动的做事规则:

规则一:作业第一,写完才能看电视;

规则二:家事第一,做完才能和朋友出去玩;

规则三:持续一整个星期都能准时准备好上学的事情,放假时才可以去逛购物中心。

●觉得无助且无望。孩子也许因为觉得改变无望而受挫,所以继续拖拖拉拉。

解决之道:遵循鼓励孩子戒除恶习的两个步骤:让孩子明白拖拖拉拉只是一种习惯。把你正努力改掉你自己拖拖拉拉恶习的过程告诉他,并让他遵循你的改变模式。

●累积了太多的压力。家庭沟通不畅已经累积到了压力、愤怒与憎恨的爆发点。

解决之道:在这种情况下,最优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而需要先厘清沟通所导致的压力问题。

●沟通的时机不对。几分钟前才被严厉斥责或遭受处罚的孩子,可能还停留在丢脸且生气的情绪中,在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愿公开讨论他的行为或听取建议。

解决之道:先给他一些时间自我冷静,然后再和他讨论其不当行为。

●老是忘记惨痛的教训。孩子是健忘的,他们经常在尝过恶习的苦果后没多久,便将它们忘得一干二净,或者没有把惨痛的苦果与原因联想在一起。

解决之道:等下次孩子再拖拉时,准确地对孩子指出其行为不当之处,让他明白如果能准时把事情完成,生活将会如何不同。

想要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就不能只是单向地对他下指令,而要和孩子组成一个团队,帮助他们学习对自己有益的生活技巧。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对自己的生活有益的信息。

关键提醒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只要学会自律,自然就能改变拖拖拉拉的毛病,但他们同时也把“纪律”和“处罚”画上等号。其实,纪律的定义是:训练或培养自我控制、性格、秩序与效率。

预防拖延的最佳方法:制定鼓励性规则

如果你是家中的掌权者,想制定能够预防孩子拖延的规则,那么要采取的第一步是:立刻制定做家事与功课的规则,切勿拖延。例如:

●功课做完了,才可以看电视。

●交代的事完成了,才可以玩电脑。

●早上如果花太多时间准备上学,晚上就得提早上床睡觉。

●放学回家后,必须把换下的衣服、鞋子、书包与上学用品都收拾好,才可以去做想做的事。

这些规则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过针对青少年,要有特殊的规则:

●得到好成绩就可以偶尔使用家里的车子;成绩不好的话整个学期都不能用车子。

这些类型的规则不仅鼓励孩子,帮助他们“立刻就做”,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习惯,改掉拖拖拉拉的恶习。当然,规则必须反映出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关键提醒

把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当成交换的条件,让他自动且立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