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动作心理学
6388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没看过《别对我说谎》(Lie to me)?没听说过“微表情”?不懂真正的“小动作”?我敢肯定,你一定不是一位独具慧眼的识谎专家,也不是一个高情商的“万人迷”。因为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的情感表达只有7%的内容来自语言,其他绝大部分都属于微动作的范畴。只有善于解读并利用微动作,学会“读懂”与“控制”,你才能了解真实的自己,看穿他人的内心,掌控局面,掌控人生!

很多年前,已故著名肢体语言交流专家瑞依·伯德威斯特尔教授与一个年轻人讨论他写的一本书。当教授问年轻人对这本书的意见时,年轻人擦揉着鼻子,说他非常喜欢这本书。伯德威斯特尔教授见此情景,笑着说:“你说谎,其实你一点都不喜欢这本书。”年轻人愣住了,但他并不明白自己是怎么露出马脚的,只好承认自己只读了该书的几页内容,就发现“写的东西真的很乏味”。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怪那个年轻人在肢体语言交流专家面前擦揉鼻子了。因为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通常用食指)是撒谎的典型动作。

几位科学家还深入研究了克林顿就莱温斯基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在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四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他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事实上,我们对周围人的观察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消遣行为。在购物中心、谈判桌上、会议、社交聚会等公共场合,我们都会时不时地观察别人。如果你也一样,就会发现自己正在猜测别人的心理:为什么他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或做出这个决定?

比如,某人吐舌头扮鬼脸或歪着脑袋,就表示他有某种特定的想法或情绪。不管他是否开口说话,他的身体动作所传达的信息会充分反映出他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他说话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同时关注他的肢体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这样才能确认他所说的话是否真实。

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如是说:“当我说我很生气时,我有可能是真生气,也可能是说谎,还有可能是害怕或嫉妒,抑或兼而有之。通过观察身体语言,能更好地判断出人的真实感情。”

意识到微动作背后的情感和意图,会对你的生活很有帮助。按照本书提供的读心技巧多多练习,你就能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激发了人们的这些行为。有了这份深入的了解,你就能够非常专业、轻松、高效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在现实世界里,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形势瞬息万变。只要生存,我们就必须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着沟通与交往。而要想在社交场上左右逢源,你就必须会读人——读领导、读同事、读家人、读朋友、读邻居……读与自己有关和无关的周围所有的人。

正如美国著名人际行为学家乔治·沃尔夫所说:“你周围的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群体。他们既是你必不可少的生活伙伴,又是你需要留心的对手。只有靠自己的眼力和心力,才能‘解剖’其所言、其所想、其所行。否则,即使你的防护盾牌再坚固,也会被人射穿。”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训练自己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人的非语言信息,你将开始学习用眼睛去“聆听”,并仔细琢磨人们用手势或表情传达出来的意思。同时,你还会掌握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解读人们的肢体语言能够让你收获很多,但是请切记一点:不要认为经过几次实践,你就掌握了非语言交流的精髓,于是开始骄傲自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千万不能根据一些肤浅的解读和几次实践就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们应该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学习人类的行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所以,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因为人的行为包含了许多变数,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行为或人的复杂程度,密切关注其每一天或者每一周发生的变化。请时刻牢记,“微动作心理学”是一门观察艺术,而非一门学科。除此之外,你还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相关学科,这样才能创造奇迹。

还等什么,改变人生,修炼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