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麦当劳”,在这个时候却致力于在最快的时间内开最多的分店,要在第一时间让自己的名字遍布大街小巷。结果比想象中容易得多,在“麦当劳”的邻居拥有一座农场的时候,“麦当劳”已经拥有了大半个美国。
速度,不仅是为了减少投入,也不仅是为了抓住机会,更是一种节奏。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掌握了快速取胜的节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那么,在现代社会,在普通的生活之中,我们又如何谋求速胜呢?钉子能钉进木板,是因为把力量都用在一点上,换成榔头,用很大的力气也难以把自己敲进木板。因此,想要“速胜”,就需要把本来分散的力量用在一点上。就如同上文中“麦当劳”的策略,把鸡肉、土豆等的利润让出去,自己只单纯生产炸鸡和薯条,把力量用在一点,就能够做到迅速突破。这就是“速战速决,一击必胜”的道理。
目标是“更大的胜利”——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孙子兵法》有言:“兵贵胜,不贵久。”在孙子看来,宁可“拙速”,不求“巧久”。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会被一些没有用的信息干扰了判断,让胜利白白流走。
因此,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都要牢牢地记住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只要夺取目标就是胜利,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准备要充分而细致,作战却要迅猛而无所顾忌。《孙子兵法》之中“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孙子兵法》认为“兵贵胜,不贵久”,与其在失败的地方纠缠不清,深陷泥潭,不如先争取成功。
同样的战略也适用于企业。举例来说,一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两个新产品:一种表现很好而另一种很糟糕,哪种产品应得到更多的资源?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使成功的产品得到更多的资源,并且减少在失败产品上的投入或者干脆放弃该产品。当进攻有所突破时,就要好好利用它。当发现竞争对手的产品线上有一个薄弱环节而你有个成功的产品时,要把你的资源倾注于它给予支持,保持这股冲力,并击败对手的反击。苹果公司曾经研发出一款售价高达一万美金的电脑,但是最终发现它并不适合市场。这个时候,应该继续对其进行改进吗?苹果公司的做法是,将这批电脑的试验产品全部埋进了土里。然后,苹果公司集中资源,开发新的有价值产品,最终终于迅速抢占了市场,延续了以往的辉煌。
因此,除非你已经准备好在某个产品一旦成功时的增援力量,否则就不要发起任何进攻。如果你尚未准备好就进行攻击,你就丧失了使对方震惊和获得市场份额的机会,浪费了资源,并给你的竞争对手机会来了解你的战略和战术。那时候,胜利就会成为你无法完成的事情。
同样,如果你发觉你在哪一方面投入的太多,但是还是无法获得“胜利”,那么要像扔掉炸弹一样抛弃它。相信把资源倾注于问题重重的一点上可以挽救局势,就像相信把更多的士兵驱赶到敌方固若金汤的城池前可以取得胜利一样。你花费的成本将堆积如山,但却仍然不能达到目标。
杰米·扬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一次他代表公司去与国外两家大公司谈判,希望能够获得其某种商品的代理权。当时,国外的A公司的代表方给自己的商品代言费开出了一百五十万美金的天价,B公司的价格则比较低,然而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谈判已经持续了三个月还是没有结果。
在做了一系列思考之后,杰米·扬终于做出了决定。在与A公司的谈判桌上,在大家预料之中,都以为杰米·扬一定会极力打压价格,并且A公司已经失去耐心,安排好了如果与杰米·扬的谈判不成功,便着手与其他公司进行洽谈。
然而,在谈判桌上,杰米·扬的表现却让所有人惊讶。杰米·扬微笑着对对方代表说:“我接受你方提出的价格。”对方满脸疑惑:“杰米·扬先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您确定您能接受这个价格吗?”杰米·扬自信地说:“是的。我知道这个价格远远高于贵公司产品代理权的市场平均价格,但是第一,我非常希望拿下这款产品的代理权;第二,我确信只要我能够拿下这份代理合同,我能够赚到的数目绝对会远远超过一百五十万美金;第三,贵公司的产品还有很多,而我希望贵公司和您能够看到我的诚意,以后多有合作。”
果然,杰米·扬接下这款商品的代理权以后,运用自己的手腕,使得该商品一炮打响,大受欢迎。而且出于杰米·扬对第一份合同所作出态度的良好影响,该公司主动提出了优厚的条件,与杰米·扬签订了一系列代理合同。
相反,国外的B公司在与杰米·扬谈判不成功以后,又和另一家企业进行了洽谈,经过了数个月的艰难谈判,终于谈拢。然而这个时候,市场已经全部被杰米·扬的公司所占据了。
在经济学中,已经花费很大代价,但是还得不到有效回报,或者是得不偿失的现象,称之为“沉没成本效应”。总结起来,敢放弃的,就要果断放弃,寻求成功,而不寻求进攻,有智慧的人,必须懂得“取”和“舍”,懂得为了胜利作出必要的放弃。
孙子兵法的谋略分析
其用战也胜:“战”为了“胜”,不为了“争”
在孙子看来,“战”不一定非得要“争”,不一定就要行军打仗,斩将杀敌。相反,在孙子看来,两军相争是下策,攻城鏖战则是下下策。作战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去赢得最大的胜利,如果真的征战连年,那么结果将是两败俱伤,双方都大大耗费了国力,百姓因为战争的负担而疲劳穷困,将士不断死在沙场上。而这个时候,其他的势力则很可能乘机而起,坐收渔翁之利。
春秋时期,赵惠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秦的弟弟苏代认为,两国一旦真的开战,因为国力相当,战争必定旷日持久,而双方都很难取得胜利,最终只会在战争的过程之中彼此消耗,最终给其他国家以可乘之机。于是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天长日久,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天长日久,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过了很久,两个谁都没有力气了,这时候有一个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父’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
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在现实生活之中,同样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每当各大节假日来临的时候,各路商家都会打起“价格战”。曾经在国产手机市场上,很多手机品牌争相降价,力求能够占领市场,结果,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削减了利润空间,导致很多手机的小品牌难以生存,大品牌也不复往日威风,大打“价格战”的各方人马输的是惨败,赢得也只能算是惨胜。在这个时候,“苹果”手机横空出世,以“高价格”“高品位”“高性能”的姿态,趁着国产手机大打“价格战”的时候,迅速抢占了市场,实现了以“高价格”赢得胜利的奇迹。
因此,当合作也能够带来胜利的时候,就不要去争斗,当谈判也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要起直接冲突,当进攻对手薄弱的一面就能够取得胜利的时候,就不要去啃“硬骨头”,总之,真正的将军不是战士。将军去战斗的目标是胜利,而不是沉迷战斗的过程。
所以,在《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中,孙子出了列出行军打仗需要注意的地方,更一阵见血地指出:“其用战也胜。”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获得胜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有远见、有明见的人,才能够一直看清目标,而不被纷扰的争执假象迷惑,才能够在分分合合、利益往来的场所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强大。
攻城则力屈:要你“死”我“活”,不要得不偿失
《孙子兵法》中指出,在所有作战方法之中,最应该避免使用的就是攻城。作战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而一旦我方被迫选择攻城,这就意味着是我方需要长途运输粮食,而对方因为是守在自己的家门口,所以在地利上占据了优势;同时对方的将士因为害怕城破被杀,就会团结一致,奋力死战,而我方将士要冒险攻城,很容易士气不振,所以又失去了人和。没有地利,没有人和,攻城的难处也就知晓了。
在古代战争之中,如果发生攻城,进攻得一方往往死伤惨重。在南宋时期,南宋重镇襄阳易守难攻,金朝、蒙古等数次攻打,都无功而返,最后根据成吉思汗留下遗命,南攻大理,再从大理绕路攻打南宋,才最终使得南宋灭亡。由此可见攻城之难。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名的攻城战,在这场战役中德军投入大量的兵力妄图夺取这一战略重镇,最终死伤无算,进攻部队近乎全军覆没,而前苏联红军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终于获得了胜利。这一战役被称为二战的“转折点”。
1942年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而在此之前,德军Ju-88式轰炸机用燃烧弹将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对斯大林格勒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9月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1942年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市中心,1942年9月27日冲进了北部工厂区,并重新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在1942年9月29日又被前苏联红军夺回。以后的战斗更加激烈,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
在城中的另一个部分,由扬科夫·巴甫洛夫指挥的一个小分队(共计6人)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楼,并顽强地进行抵抗。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设了大量地雷,并在窗口安设了机枪,还将地下室的隔墙打通以便通讯。这座顽强的堡垒被苏联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楼”,21世纪的时候保留大楼一堵墙,上面雕刻着士兵抵抗的画面,右上角刻着58以表明他们6人坚守了58天。
在这场举世闻名的攻城战役之中,《孙子兵法》中的“攻城则力屈”“久暴兵则国用不足”等观点就如同特意为其做的注解。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最终因此输掉了战争,而苏联方面除了惨重的伤亡以外,斯大林格勒也已经变成了一片瓦砾,可以说,虽然苏联方面赢得了胜利,但是从士兵和普通民众伤亡方面来说,这场战役没有赢家。
既然“攻城”有如此危害,那么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攻城”这样的事情呢?
事实上,我们在任何低回报的事情上投入过多的精力,都可以是看作一种“攻城”。在我们品味《孙子兵法》之中对于“攻城”的利弊所做描述时,不妨仔细想一想,我们生活之中有没有为了某一件事情花费过多的精神,投入太大的力气,最终却是所获不多,甚至是得不偿失?
《孙子兵法》之中说“其用战也胜”“最下攻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之中,讲究的则是“成功”,最应该避免的是过于“执拗”,否则将会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战争是为了战胜,做事是为了做成,如果忘记了自己的根本目的,往往就会陷入执迷,以至“不悟”。
在生活之中,我们要避免执拗,避免这种“攻城”式的行为,才能够减少损失。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冷静,什么时候应该收手,什么时候做事应该换一种更好的方法,而不至于深陷泥潭。
兵闻拙速:机会只留给最“快”的人,不留给最“好”的人
我们知道,一名拳击手想要在在擂台上取得胜利,一定是经历过艰苦而漫长的训练,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但是真到了赛场之上,决定胜利的却可能只有一秒钟。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做事之前的准备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过程却需要时迅速而有力的,一旦踌躇犹豫,机会就可能溜之而去。因此,《孙子兵法》中提出,在作战之前要进行“庙算”,要仔细计划、细致准备,一定不可以仓促;但是在作战之时却要力求迅速、果敢,万万不可拖延。
要知道,在战场上,战况瞬息万变,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抓住时机的最好方法就是:与其仔细算计,不如迅速出击。一旦战争已经开始,一个能够得到实行的策略胜于一百个周密却没有实现的筹谋,机会往往只留给最快的人,而不是留给准备最好的人。即使在如今的社会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1916年,德惠特·华莱士想到了一个关于图书的好主意。
华莱士从小喜欢看书,并且经常把书上有去的、有意义的内容记录在一些小卡片上。他保持这个习惯长达十九年之久。有一天,他在整理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忽然想到,可不可以出版一本书,来汇集各个杂志上的精彩小短章呢?这样子一本图书一旦出版,销量一定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