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心打造的习惯
6398800000014

第14章 好习惯能吸引成功

一位好心的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带回家。过了几天,蛹壳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老人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就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

蝴蝶为什么会死去?原因是蝴蝶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不经过挣扎、挫折、磨练是很难脱颖而出的。

吃苦贵在先,是人生的一种本钱,一份财富。台湾的电脑专家兼诗人范光陵先生,在美国获得斯顿豪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获得犹他州立大学的哲学博士,后来又专攻电脑,很早就写出了一本《电脑和你》的通俗读物,畅销于台湾和东南亚。他又在国际上奔走呼号,推动成立了电脑协会,举办电脑讲座,召开电脑国际会议,到处发表关于电脑的演讲。由于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泰国国王亲自向他颁发电脑成就奖,英国皇家学院也授予他国际杰出成就奖。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刚毕业到美国时也是靠打工吃苦才熬下来的。刚开始时,他在一家叫汤姆·陈的餐馆,做一份打杂的活。倒垃圾、刷厕所、洗盘碗、切洋葱、剥冻鸡皮……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餐馆里的人大大小小全是他的上司:大厨、二厨,连资深杂工都是上司,谁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动辄训斥或随意作弄。他在两年里打过各种各样的工——洗盘碗、收盘碗、做茶房、端茶送水、卖咖啡、做小工、做收银员、售货员……

他曾穷到口袋里没有一分钱,整天只喝清水,咽面包屑,但他仍然不停地思索着,摸索着,想找出一条路来。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挣了钱,上大学,念研究生,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世界上的事,从来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怕吃苦,图安逸,是成不了大事的,试想想,哪位杰出人物不是吃得人间许多苦方才奋斗出来的?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每天都早起,怕睡过头,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圆木的枕头,枕这种枕头睡觉,只要稍微动一下,枕头就滚开,头就落在木床上,人就惊醒。司马光把这个枕头叫做“警枕”,意在警策自己,不可松懈懒惰。

以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闻名于世的法国圣西门,年轻时爱睡懒觉。为了克服这个坏习惯,他让仆人每天早上向他喊道:“起来吧,伟大的事业在等待你!”听见这庄严的喊声,再想赖床也只好起来了。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布丰,25岁时定居巴黎。他也有晚起的惰性,想克服,终未见效。后来他请了一个。漂悍的仆人来监督自己。他和仆人讲明:不管他晚上多迟才睡下,每天早上5点必定把他叫醒,叫不醒可以拖他起床,他要是发脾气,仆人可以动武,如果仆人没有做到要受罚。这位仆人忠于职守,终于使布丰每日清晨即起,看书运动。

相反,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几个纨绔子弟能有所成就呢?就拿杜邦家族来说,这个家族是美国的亿万富翁。豪华的别墅。专用飞机、游艇和高级小轿车,家里应有尽有。然而,这个家族的后代却大都是平庸之辈。他们精神世界苍白空虚,有时竞无聊到专门搞恶作剧,用绒布作食品馅招待贵客,或把数吨水泥散堆在邻居门前。他们躺在先人的财富上寻欢作乐,意志必然会颓废堕落。

要做出成就,必然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许多优秀的人才既不缺乏情商又不缺乏智商,然而他们缺少的是吃苦的精神。这不是社会的责任,也不是环境的错,而是在于自己的责任。

在老年时遭受艰难困苦是不幸的,这个道理人们都知道。然而,在少年时未经历艰难困苦也是不幸的,这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明白的。享乐在先,或许令人羡慕,但这只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乐下去,走到终点便是苦。而吃苦在先,也同样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苦下去,走到终点便是甜。只有趁青春时期为创业历尽磨难,才能在年老时享受甜美的果实。

我们有时会处于这样的状况:似乎百务缠身,有无数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经常的反应是两个极端:暴躁或者自弃。然而,不论在哪种心境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似乎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理清和解决。这时候,通常我们会陷入一种无绪的状态,不但抓不住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还在无形之中给我们自己增加了压力,更加剧了我们内心的纷繁复杂。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事情并没有糟到极点,我们所承受的许多压力都是我们自己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我们自己选择将一些无论有没有必要的事情都放进一个大网里,然后背负起它们,于是我们越走越累,因为网中的东西太沉重了!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情况的确很麻烦,很多问题也找不到头绪。这时候,我们先不能急着发愁,不要让外界的无绪影响到我们的心境和清醒的头脑,不然我们就会忙上加忙、乱里添乱了。

当我们处于一团杂乱无绪的状态中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秩序。著名诗人波浦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规。”

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斯托克博士,曾在美国医药学会全国大会上宣读过一篇论文——“生理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并发症”。在那篇论文里,斯托克博士在一项“病人心理状况研究”的题目下,列出的其中一项就是:

“一种必要或是不得不做的感觉,好像必须要做完的事情,永远也做不完。”

当我们面对这种混乱的情况时,保持冷静井仔细分析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把事情的轻重缓急列出个进度表,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这样我们就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罗斯认识到,人们确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就会自动办得好。我们也许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要始终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时,大多数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的。我们通常认为每件事情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愿意去做那些能使我们高兴的事情,而不管这些事情有多么不重要或多么不紧急。然而,懂得生活的人不是这样做事,他们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里。会见时,艾维·里说能够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认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实上公司不尽如人意。他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管理知识,而是更多的行动。舒瓦普对艾维·里说:“应该做什么,我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的范围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里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样东西能使他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道:“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大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然后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舒瓦普大约5分钟的时间,接着,艾维·里说道:“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大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作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情,直到它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里最后说道:“你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当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过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小时,然而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里寄去一张2.5万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来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然而,几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所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其中艾维·里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

当然,我们有时候不可能总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可是按计划做事,绝对要比随兴所欲去做事要好得多。

如果萧伯纳没有坚持该先做的事情就先做的这个原则的话,他也许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而一辈子只是一个银行出纳员了。他拟定计划,每天一定要写一页纸这个计划使他每天一页地持续写了九年,虽然在这九年里他一共只得了三十几块美金。就连漂流在荒岛上的鲁宾逊,也订出每天每一个钟点应该做什么事的计划。

有秩序地生活,会使我们摆脱烦躁杂乱的感觉,跳出无绪的生活,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宏图,达到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