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回话的技术
6424600000003

第3章 回话有技巧,人人都挺你(2)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做了详尽严谨的论证,听众还是不得要领。这时,有人问加里宁:“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加里宁乘机反问:“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是左脚?”全场静默片刻,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农民代表们都笑了。

比喻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生僻为通俗,又能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在回话和表达中,如果能运用贴切的比喻,则能化难为易,易为听众所明白。成功地运用比喻方法,不仅可以给人以神奇的想象,而且使自己的回答语言具有所向披靡的说服力。

排比组句,震撼回话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成串地表达相关或相连的内容的一种句式。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自己的回话内容严谨整饬,气势流畅贯通,感情深厚饱满。

鲁迅先生在《“友邦惊诧”论》中严厉批驳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时,这样写道:

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鲁迅先生连续用三个句式相似的“不惊诧”,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友邦人士”的丑恶嘴脸,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国民党政府的恶意诽谤。这种逼人的气势与严密有力的说理,是与恰当运用排比句分不开的。

运用排比可收到言语规整、语气协调、感情贯通、表达流畅的修辞效果。在演讲、开会、论辩等场合,恰当地使用排比,有利于形成一种势如破竹、排山倒海的气势。

抗战初期,在举国上下强烈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进行抗日的形势下,陈毅同志代表共产党在赣州同国民党46师政治部主任谈判。谈判中,这个政治部主任狂妄叫嚣:“无所谓国共合作,这种说法英美不习惯。”对此,陈毅同志怒不可遏,声色俱厉地回应:

“你究竟代表谁?代表英美吗?你若是代表英美,你就没有资格同我谈判!我们的队伍要下山,你挡不住!进赣州,你挡不住!中国有共产党,英美也挡不住!形势变了,你们的脑袋也得变!”

陈毅同志这里连用三个“挡不住”,排比构句,气势磅礴,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展示了非凡的雄辩才能。

语言技巧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体现着说话者对回话内容的表达能力,所以具备并不断提高语言技巧,是确保回话有反驳力和说服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运用排比,可以全方位地表达各种感情,喜悦、痛苦、亲切、庄重都可在其中产生,使回话效果展示得也更为突出。

正反比照,鲜明回话

将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就是正反比照的表达技巧。在回话过程中,运用对比,能凸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制造鲜明的形象。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宁戚去宋国见宋桓公。深深行礼后,宋桓公却不动声色,置若罔闻,非常傲慢。宁戚见此情景,抬起头来,长长地吸了口气,说:“宋国真危险啊!”

宋桓公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宁戚问:“你和周公相比,谁更贤明?”

“周公是圣人,我怎敢和圣人相比!”宋桓公答道。

宁戚接着说:“在周最强盛的时候,听说有人来见他,即使正在嚼着饭,也急忙把饭吐出来,先会见客人。即使这样,他还怕失礼。可是,你是怎么做的呢?宋国这样衰落,国内接连发生杀死国君的事情。您的王位并不可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有本事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还不危险吗?”

宋桓公赶忙致歉,说:“我没有治国经验,先生请不要介意。”

宁戚将宋的衰落与周的强盛,宋桓公的傲慢与周公的谦逊放在一起,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对方受到强烈的震憾。

运用对比,能使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显露出来,能使自己的回话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有着很强的说服力。特别是在论辩中,正反比照法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它好比一枚重型炸弹,能发挥巨大的杀伤功用。

在“十城市青少年演讲邀请赛”的论辩赛段中,西安队与贵阳队就“母亲应不应该拆女儿的信”为题展开了辩论。反方贵阳队说:

“我们觉得母亲私拆女儿的信,还涉及尊重个人隐私的问题。咱们中国封建社会有一句名言,叫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强调的除君臣之外,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而没有提出父母对子女的尊重。事实上,作为女儿,她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于社会和家庭之中,她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如果母亲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强调这是‘爱’,那么这种‘爱’与母亲对家里的金鱼、小猫、小狗的‘爱’,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位辩手运用正反比照的技巧,先强调反面事例,然后再加强正面说理,自然而然地推出一个结论:母亲要尊重女儿的人格,不能私拆女儿的信。

运用正反比照,可以比较同类事物,也可以比较异类事物;可以比较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同一方面;可以是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现状的比较、历史的比较,也可兼而有之。但不管哪种比较,都应特别注意比较事物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形象鲜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语双关,含蓄回话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谐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表面上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种意思。双关是日常交谈和回话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技巧。

西莫多·冯卡门是现代著名的航空大师,在他八旬高龄时,美国政府授予他美国第一枚“国家科学勋章”。

当授勋仪式结束后,冯卡门走下台阶时,他因患严重的关节炎,显得步履艰难,美国总统急忙上去搀扶他。冯卡门在向他示意感激之后,轻轻地推开总统的手,说:“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搀扶,唯独举足攀登者,方求一臂之力。”

冯卡门在这里借用语境,巧设双关,表面上是说下坡、上坡之事,实则暗指希望总统平时多多关注在困难的条件下向科学高峰辛勤攀登的科研工作者,含意深刻,表达得体。

作为一种回话和表达技巧,双关法由“字面直言意义体”和“深层含义意义体”构成。前者主要是借助语义或语音的联系而产生,后者则要借助句子、环境,甚至全篇论述才能产生双关效果。后者的含义一般是隐含在前者之中,正是这种含而不露、饶有兴趣的表达,能给人以意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