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呜……”
一声长鸣,在洞口盘旋的蝙蝠显得异常恐惧,拍打着翅膀很快就消失了。
回到通道内,已经看不见囚牛的影子。向前走了几步,顾耽看现不远处有光线,这让他大吃一惊。
一抬头,才发现居然来到了能显示动态图案的九龙壁附近,心里惊异。
“这里似曾相识,又找不到来过的证据,奇怪了,总感觉有一段记忆凭空消失了。”顾耽大惑不解。
“空间轮回?既然囚牛带我们来到这里,必然是有理由的,我们到有光线的地方去看看。”余潇潇还是相对淡定一点,她相信囚牛肯定会带她离开这里。
“光线就在下面,你等我,我下去看看。”顾耽指了指前面的半截高台说道。
“我们一起下去,我一个人害怕。”余潇潇很害怕一个人面对黑暗。
“也好,走吧。”顾耽说罢,和余潇潇来到巨石边缘。
那边的光线闪烁的非常奇怪,好像是一只发光的蘑菇,光线就像是从地面下照射上来的一样,明显光线产生的地方是一个大坑。
跳下半截高台,周围豁然开朗,沿着一道贺兰石铺设的石板小路,很快就来到了大坑前。
顾耽看到了刘子航趴在地上,好像伸手拼命从石缝中拿什么东西,就是无法够到的样子,就问道:“刘叔,你怎么在这里?”
刘子航几乎是昏迷状态,那唯一的想法就是拿出掉到石缝里的玉石。听到顾耽的喊声,心里一怔,回头看到顾耽,惊异地说道:“你是蛋蛋?”
顾耽跳到白骨坑中将刘子航搀扶起来,说:“我是蛋蛋啊,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
刘子航浑身泥泞,衣服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相当破落。
刘子航干咳两声:“意外,被螭吻差一点搞死,要不是这个白骨坑,估计都见马克思去了。”
“你在找什么?”顾耽疑惑地问。
刘子航仔细的想了想,说道:“我老爸当年留给我的纪念品掉了,一块玉佩。”
“我看看,在哪里?”顾耽说罢,朝着刘子航伸手的石缝里看去,“是一把手枪,并没有看到玉佩。”
刘子航赶快伸手摸了摸衣兜,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玉佩还在,他大惑不解,也没有说刚才的遭遇,只能尴尬地自嘲了一句:“人老了,这记性都变成一条鱼了。”
这里的空间因为顾耽和余潇潇的到来已经被打破,也就是说,刘子航的思维意识在这里轮回了好多次,以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人的精神世界的存在是否确立与形成关系到人的行为规范,关系到人是否遵从自然有序的法则。
如果人缺乏对精神世界的认知,就会形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那麽人的行为将取决于以自我中心为行为方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是取决于自然的有序状态。人的行为会脱离自然的主体。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行为特征是人以自我的行为意识为先导,即想怎麽干就怎麽干,干完以后出了问题再来研究下一步该怎麽办。人的主观行为在春季萌动领先,为所欲为的行为在夏季绽放,秋季时人收获其行为的结果。认知行为结果的不妥,只有当人们在冬季感到了寒冷时,才意识到行为的不当。所以人的行为缺乏自然的前瞻性与彼此之间的谐调性就不足为奇了。
并不是每种植物都在春季播种的,大自然是千奇百怪的。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更是千变万化的,但肯定是被大自然是有主宰的。
在一些很特殊的时间,一些人爱钻牛角尖,说白了就是意识不能拉回到正常的思维空间而陷入一个死胡同不停地死循环。
刘子航越想越怕,如果不是顾耽他们出现,恐怕他还会在原地无止境地寻找石头缝隙里的东西,一直到自己也变成周围的白骨。
这个白骨坑非常危险,可以杀人于无形,赶快离开才是。
想到这里,刘子航才算醒悟过来,此地阴寒诡异,一分钟都不能多留,免得给顾耽和余潇潇也带来麻烦。
“你们带路,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刘子航说完,也顾不得石缝里的手枪,拉着顾耽要走。
“等等。”顾耽从背包里拿出攀岩用的一个小挂钩,很快将掉在石头缝隙的手枪钩上来,迅速爬上白骨坑。
上来的刘子航并没有发现巴图布赫,他记得好像看见过巴图布赫就在附近一样。
在回去的路上,余潇潇的感觉还是非常神奇,她将二人再次带到了被冰雪掩埋的甬道出口。冰雪坍塌时,顾耽和余潇潇记得非常清楚,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出路,可是现在,居然有一条缝隙可以穿过去,天无绝人之路。
三人很快就钻过这摇摇欲坠的冰雪缝隙,刚好看见大片的冰瀑,那条悬挂的绳梯还在,于是赶快爬上绳梯下滑。
又是一阵轰鸣声,大家再次回头时,刚才能看见冰瀑内有映射图像的地方,轰然碎裂,滑下悬崖。
近在咫尺的冰雪塌方,样子实在是骇人,冰雪四溅,很快大家就被山岩附近升腾起来的雪雾淹没,相互之间谁都看不见谁的存在。
等所有的声音消失以后,雾气还没有散去。
刘子航大喊:“大家都在吗?受伤没有?报到!”
怎么没有关慕白的声音?
“关关,你在吗?”刘子航喊道。
关慕白瞬间感觉到自己在发呆,思想不知道跑得什么地方了,赶快说:“我在,好像在塌方中看见了模糊的影子,是阿育王!”
“你是不是还在惦记阿育慧心聊此见的古诗?”余潇潇好奇地问。
“是啊,怎么都想不到佛法无边,这里都和阿育王有关系了。”关慕白感叹道。
阿育王As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佛教护法名王。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他的祖父,就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18岁时,他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约公元前273年频头沙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后,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即位之初的阿育王沿着祖父的脚步前进,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阿育王的前半生被称作“黑阿育王”时代。后来他信奉佛教,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被称作“白阿育王”时代。他统治时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他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根据记载,在阿育王当国王期间,他后悔自己率领军队参加战争的残酷,因此,不仅自己受了五戒,还把佛教立为国教,在释迦牟尼身后,他又号召世界上都不要发生战争,把自己分到的佛祖舍利分给各个国家,一夜之间,在世界上建立84000座寺塔。这,就是佛祖舍利分散的起源。而且,唐代佛家经典著作《法苑珠林》里认为,某种意义上,因塔下都是阿育王为奉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所有这样的塔,都被称之阿育王塔。不过,因为电影的通俗易懂,如果想了解这个在印度“知名度”不亚于“泰姬陵”传奇的人物,最好通过电影《阿育王》的情节来感受,特别是它的音乐。19座真身舍利宝塔的历史分布尽管时间上,很难衔接,甚至不知道一夜之间万座阿育王塔是怎样竖起,不过,不用去管这些。在21世纪,能看到的,是在西安法门寺博物馆的一个展厅里就有“中国古代十九座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宝塔分布图”。这个图,据说是根据《法苑珠林》得来的信息。
在唐代以前,人们只是相互流传阿育王的事迹,而唐代佛教领袖释道世,和朋友们一起,经过在全国大范围的考证,利用10年的时间,写出了长达一百卷的《法苑珠林》,其中,他们就具体列出了阿育王在中国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相继建造的十九座宝塔塔名、建塔时代与立塔的地点。虽然当时全国的佛寺已有“百千”,但释道世认为,只有这19座,是阿育王所造,地宫里有佛祖的舍利。
当时的考证人士都觉得,这19座宝塔虽然先后再建于晋、隋之际,但不是“造新”,皆为“修故”,所以,地宫都没有“动”过,这一点,已经明显和历史记载不符合。但到了21世纪,了解它们的分布,可以为你自己增长一点知识,特别是此次考古的金陵长干寺,是排在第2位的,因为有佛顶骨的舍利,非常尊贵。
谁又能想到,余潇潇从古刹佛雕手上取下的那条项链上,就有一颗阿育王的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