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仙秦志异
6445700000002

第2章 大仙出山(1)

对于这个世上有没有妖怪,我四叔有他自己的理论。

他说:人日久而见闻广,物日久则灵性聚。动物亦有自己的思想,若长期混迹于人类社会中,听人言谈,观人举止,便逐渐通了人性。如此时日一久,便成了兽形人性之物,谓之为妖。此妖作孽,即为妖孽。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大学毕业,从塞北高原南下路过咸阳,顺路看望四叔。四叔是青龙岭山区十里八乡有名的大仙儿。那时偏远山村迷信思想严重,谁家出了什么祸事,或者得了什么灾病,皆归结于鬼神,定要求神问卜。因此,这类专看灾祸邪病的大仙儿应运而生。

我在四叔家住了两日。这天一大早,有人敲门。

我打开门一看,见是一位花发长髯的老汉,个子不高,年纪六十上下,身着白布小褂,挽着袖管,一身庄稼人打扮。

他开口便问:“请问这是秦广才秦先生家吗?”

我见是找四叔的,忙将人请进门来。

四叔迎出来一看,并不认识。

那老汉抱腕拱手:“久闻秦先生大名,今日贸然登门拜访,还望先生见谅。”

这老者虽然打扮土气,可举止谈吐皆是不凡。四叔不敢怠慢,忙抱拳还礼,将老汉让进里屋。

我在一旁筛茶倒水,然后坐下听两人谈话。那时的我阅历不算丰富,亦不擅识人,可饶是如此,我也看出那老汉虽然满面堆笑,却终究掩不住眉宇间的愁虑。

寒暄过后,四叔问起老汉的来意。老汉长叹一声,竟然流下泪来。

原来他姓赵,家住青龙岭赵家沟。如今正是农闲时节,前些天赵老汉带着三个儿子扛着锹镐下地开荒。山区里尽是无主野地,将野地除尽杂草,拣净石块,再翻上几遍土,来年便可种植庄稼。

赵老汉正弯腰刨地,忽然镐头被石头崩了一下,震得他手臂发麻。他低骂一句,准备将石头抠出,可向深处一挖,才知石头不小,竟是一块墓碑。赵老汉一向迷信,忙对着墓碑拜了三拜,说自己绝非有意冒犯,还望您不要跟小老儿一般见识……

他一边嘀咕一边就要将碑埋了,连开到一半的荒地也准备弃之不用。

可此时他的三个儿子凑过来一瞧,坚持说墓碑下不定藏着些值钱的陪葬品,便硬要挖出来瞧瞧。赵老汉阻拦不得,无奈之下也只能站在一边观看。

等几人将墓碑挖出来一瞧,发现竟是一座东晋时期的古墓,墓主是刘子骥。碑上刻着此人的生平事迹,字迹多已模糊不清,可碑底上的一行字还十分醒目:后土吉壤,入西三十里,有桃源相望。

爷四个面面相觑。那赵老汉自幼饱读诗书,见此情景也来了兴致,于是不再阻拦,暗自祷告一番后,与三个儿子一同将棺椁从土中挖出。

由于年代久远,棺木腐朽,就连人骨也快烂尽了。棺底摆着一幅玉简,穿玉片的线绳烂作了泥土,可玉简上的字迹仍能辨认。

从玉简中得知,墓主生前尤好游山玩水,一生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而其中最惹人眼球的,便是桃源了。料来墓主对此事极为看重,将在桃花源的见闻一一刻在玉简上,死后还作为贴身物,一并带入棺底。

爷四个将棺材重新埋好,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玉简上说,桃花源乃先秦百姓隐居之所,其处桃花漫野,与世隔绝,如同仙境。墓主生前曾拜访桃源,受到村人的热情款待,辞别时还以美玉相赠。

难道世上真有如此美妙的避世之所?隔日,赵老汉的三个儿子便带了干粮饮水,按那墓碑所刻,西入山岭三十里,寻访桃花源。

可兄弟三人这一去,便都没了音信,赵老汉等得心急,直到第三天傍晚,才见老三跌跌撞撞地冲进门来,只吼了一声“妖怪”,便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赵老汉讲到此处已是老泪纵横。自己的三个儿子,两个一去不返,生死不明。而老三自从昨天傍晚一入家门起,便发了高烧,口说胡话,不时喊什么“诅咒,两头妖”,把赵老汉吓得不轻,心想这必定是中邪了,因此一大早便来找我四叔,恳求大仙救命。

听完赵老汉的话,我和四叔好奇之心大盛,立即打点应用之物,跟随赵老汉来到了赵家沟。

山村里不通车。三人顺着崎岖的山路走了二十余里,便见山脚下零星地盖着几十座房子,这便是赵家沟了。

来到赵老汉家,一进屋,便见那老三在炕上躺着,一张胖脸烧得通红,身上裹着大被,额头搭着一条浸水的毛巾。

四叔凑到炕前,为他把脉诊断,见他不过是疲惫过度,加之受到惊吓,引发高烧而已,并无大碍。

四叔已经心中有数,不过又不能将事情说得太过简单,否则如何能够彰显他秦大仙的神通?于是皱起眉头道:“这孩子受妖气所侵,外加惊惧过度,三魂七魄已然丢了两魂六魄,幸亏我来得及时,否则此儿性命难保!”

然后从包中取出把药草来,交给赵老汉熬了,边给老三灌下,边说:“此物为还魂草,乃是我受仙家指引,从千里之遥的长白山采来的。若无仙家指点,凡人便是踏破了铁鞋也无处寻觅。”而后又写了道朱砂符点火燃了,将符灰放在杯中用水冲泡,也给老三喝下。

一切妥当后,赵老汉才敢出言询问老三的病况。

四叔说赵老先生敬请放心,这孩子食了还魂草,又咽了招魄符,如今魂魄已然归位,再无大碍,明日一早便能下地行走。

赵老汉千恩万谢,赞道:“秦老弟真乃神人,我家老三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说罢捧出来一个古色古香的檀木盒子,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秦老弟,老哥这里有一只玉盏,老哥不懂行,还请您抬抬贵眼,给瞧上一瞧。”

干四叔这行的,平日免不了要接触些古玩,一来二去,手上收藏的玩意儿也有数百件。当下虽然隔了段距离,可他拿眼睛一瞟,鼻子一闻,便感觉这盒中之物绝非凡品。

四叔轻轻接过檀木盒子,眼前豁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