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换个方式爱孩子:男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
6450300000004

第4章 重新认识男孩的内心世界(4)

其三,父母不应给男孩太多的关注。有位母亲非常疼爱她的男孩,她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男孩身上——“宝宝不要乱跑!”“宝宝,你没摔伤吧?”“宝宝,妈妈帮你把扣子扣好!”……结果,这个男孩越来越调皮,越来越难管。教育学家认为,如果男孩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父母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这个男孩在长大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而依然会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对自己有利的事感兴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关心。所以当父母遇到男孩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别误会男孩是“多动症”

许多精力充沛的男孩看起来像是多动症,这让许多家长着急不已。

“宁宁,你别老是乱动,行吗?”这是9岁的宁宁自懂事以来,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可是,要想让宁宁安安静静地坐上10分钟,简直比登天还难。起初,宁宁的妈妈一直认为好动的宁宁只是调皮而已,但是如今,已上小学三年级的他,“好动”的毛病愈演愈烈: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无法静心做作业,而且经常和小朋友拌嘴甚至打架。

“他的身体里好像安装了小马达,无法停下来!”宁宁的妈妈很无奈地说,“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患了多动症?”

在现实生活中,像宁宁这样“好动”的男孩有很多,也让不少家长伤透了心。这样的孩子到底是调皮呢,还是患上了多动症呢?

第一,多动症的六大表现。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为:

其一,注意力不集中。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别人短得多。其二,活动过度。做事情有头无尾,不断转换注意力,比方说,儿童在玩游戏时,一个游戏只能玩一会儿,就要转换注意力去玩别的东西,不能一直或者坚持把游戏玩到底。其三,冲动。指遇事很少考虑后果,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其四,学习困难。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没有听到老师的讲课内容,因此学习受到影响。这类儿童智力往往是正常的,稍加辅导,学习成绩就会上升。其五,品行障碍。经常有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其六,神经心理发育障碍。比方说,经常把字母或汉字左右写颠倒,把d写成b。

第二,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区别。有医生表示,孩子好动是正常的,但是表现得活动过度、不听话、无法控制自己时,就不但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了。多动症儿童特别是轻症患儿的症状,有时很容易与正常顽皮儿童的表现相混淆。但是,专家在临床上还是容易找出多动症儿童与正常调皮儿童的区别:

其一,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常常没有目的性,总是不停地变换花样,一会儿玩铅笔、纸屑,一会儿做鬼脸,逗引同学发笑等;而调皮儿童则出于某种动机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捣蛋,如向别人借橡皮以及抢答问题等。

其二,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而正常调皮儿童的行为则受时间、地点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而有所约束,有时能遵守纪律。

其三,多动症儿童对新奇的游戏及娱乐活动也不能产生持久的注意;而正常调皮儿童对有兴趣、新奇的娱乐活动及游戏能持续注意力,并能坚持很长时间。

其四,多动症儿童把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劝说当耳边风,屡教屡犯;而正常调皮儿童的行为则会有所改进。

第三,简单的测定方法。如果上面所说的区别还是让家长难以分辨,那么下面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可供家长参考。

下面所列的第一项中,孩子符合六项以上,可以考虑为“注意力缺陷障碍”,属于正常的调皮现象;第二项中,孩子符合六项以上,可考虑为“多动障碍”——虽然是多动,但不必担忧,只要平时多给予纠正就行了;两方面均符合六项以上,可考虑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

第一项:注意力不集中行为。

(1)常常在做作业、干家务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学习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他常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或家务(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事情(如做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时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因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第二项:多动或冲动行为。

(1)手或脚常常摆动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像“装上了发动机”似的不停地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如果孩子经过测定,可能患上了多动症,家长也不必惊慌,可以带孩子去正规的大医院进一步确诊,然后遵医嘱,通过药物和教育使其康复。

将来有没有出息是我自己的事!——理解男孩的逆反心理

主人公:高朋,18岁,高考结束,与家人在填志愿时产生极大的矛盾。

爸爸:

您好。关于志愿的填写,我们已经吵了很多次,我想,写信也许更能让您了解我的想法。

我热爱文学,想考中文系,可我们家是中医世家,您希望我继承衣钵,这是我们的根本矛盾所在。您说我叛逆,我却觉得,我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

还记得我们最早因此发生口角的情景吗?那天,我正在看韩寒的《三重门》,边看边喝彩,您奇怪我今天怎么这么激动,因为平日里我看书总是悄无声息的。于是您问我:“有什么值得喝彩的?说出来让爸爸见识见识!”

我便把韩寒的情况讲给您听,却不想您听后不以为然,有点不高兴地说:“以后不要再看这样的书了,这会影响你学习的积极性。你还是好好上你的课吧,这样将来才会有出息。”

“韩寒的学习不好,可是你看他现在多有出息啊!做自己喜爱的工作,还玩赛车,这也是我向往的生活!”我兴奋地对您说。

“韩寒这样的是极少数,你看看有几个有出息的人是韩寒这样的啊?别学他,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您严厉地说。

从此以后,我没有再与您谈过韩寒,谈过理想。现在,到了我真正进行选择的时候了,我不想放弃我的理想,我的人生应该我做主,将来有没有出息也是我自己的事,希望得到您的理解!

谢谢您看完我的信!

高朋

6月25日

给您的建议

对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解释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是人们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所持的一种心态,指当个体认知到当前事件、情境的要求与自己的信念、经验、思维习惯等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与常理相背离的情绪、行为或行为意象。

男孩逆反心理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要学会科学疏导。

♂了解男孩逆反的原因

心理学专家把形成男孩逆反心理的诸多因素归纳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方面。从主观因素来说,男孩爱逆反,首先是和大脑的发育日渐成熟并趋于健全有关。男孩的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思维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和丰富,这就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但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其认识是不坚定的和易动摇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由于其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的偏差太大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大人的一些正常教育往往不是与之同向思维而是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与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与施教者的对立面,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第二,客观因素方面。从客观因素来说,导致男孩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四点:其一,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男孩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地在男孩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男孩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家长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其二,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男孩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男孩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部分老师的不恰当言行,在施教过程中让男孩觉得不被尊重,进而产生排斥,逐渐地让男孩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背离并反其道而行之。

其三,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男孩的同辈群体中,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他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因此,男孩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用同理心疏导男孩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如果对男孩的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听之任之,可能阻碍他的社会化,甚至导致病态的人格。反之,如果对其粗暴制止或强行压制,则会加剧男孩的逆反心理,将他们推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科学地疏导男孩的逆反心理呢?父母疏导男孩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也称同感,是指站在男孩的角度看问题,尽力感受男孩体验到的情感。按照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看法:“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并不是要求家长有跟逆反心理男孩一样的逆反心理或言行,而是要求家长设身处地地考虑男孩所遇到的问题,体会男孩的心理感受。比如,如果故事中高朋的父亲能够用同理心来对待男孩的问题,那么效果会迥然不同:“高朋,我明白你现在的想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爸爸年轻时候也这样想呢!可是人的一生几十年,高考志愿决定了大方向。是否真的要从事你热爱的文学,你是不是可以多听听其他不同的意见呢?比如你的老师、你的同学,等等!一味的固执己见不是聪明男孩的行为,你现在的心情爸爸特别能理解,我也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父亲可以用同理心来疏导男孩的逆反心理,站在理解男孩的角度上,帮助男孩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适当进行自我表露

家长可以在男孩面前承认自己也曾有过偏执、怨恨或古怪的言行,有意识地自我表露,这样可以拉近与男孩的心理距离。当男孩觉得自己不能被人理解时,家长可以适当地透露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这样有助于有逆反心理的男孩解除心理防线,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质,“一语惊醒梦中人”

面质是一种质疑技术,指家长对有逆反心理的男孩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绪体验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面质的目的并不是指出男孩说错了什么和做错了什么,而是把重心放在讨论问题、帮助男孩身上。比如故事中的高朋,家长可以这样面质:“你说的韩寒的叛逆精神爸爸大致理解了,确实挺有道理的。可是叛逆的孩子很多,最后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父亲的疑问也会引起男孩的思索,使男孩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男孩,贬低男孩,教训男孩,而在于启发男孩,激励男孩。通过面质,家长可以一方面设法动摇男孩的不合理信念,一方面启发引导男孩树立理性、现实的信念。

另外,应当注意的是,为了达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面质的提问方式通常比较夸张,内容尖锐。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是真诚、尊重、信任的,切忌用面质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感受。

♂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面对处于“逆反期”的男孩,父母应当审视自己是否有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比如“专断”“粗暴”等。男孩们不会无缘无故与家长作对,有时候,父母的一点点改变,会带来很好的效果。另外,家长还要多观察男孩任课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否给男孩的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有这种情况,一定要与老师及时沟通,婉转地提醒老师进行一些改变。

♂关注男孩身边的伙伴

男孩的身边总有自己的一群伙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辈群体的影响对男孩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男孩身边的伙伴。有机会的话,家长可以介绍男孩认识一些开朗活泼、善解人意的伙伴,在潜移默化中让男孩的逆反心理有所转变。

♂引导男孩正确地“叛逆”

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叛逆不一定全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