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6458300000001

第1章 特别企划:推动阅读时,老师 家长的15大疑问

◎1.孩子一看到书就打瞌睡,怎么办?

孩子看到书就想睡,一定是我们帮他选择的书没有趣、不实用。阅读要从有趣、有用两个指标开始引导孩子们阅读。

阅读是静态的旅程,从小就受到影像、声光刺激的孩子们,如何期待他们在短时间内自己能静下心来阅读?面对“滑世代”[1]孩子看到书就想打瞌睡,要避免说出苛责他们的话语,而是先问清楚孩子打瞌睡的原因:这本书内容过难?题材觉得无趣?阅读的字数太多?先倾听孩子读不下去的理由后,再把选书的策略做些调整。因为阅读的文类,从绘本、电影文学、名人传记、优质的漫画、轻小说都可能是孩子感兴趣的入门书。

再来,简单为孩子说书,让孩子产生对一本书的兴趣,甚至能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当阅读的桥梁搭建起来后,或许,孩子就容易通过引导而走进一本书的世界。当孩子的阅读热情被你点燃,瞌睡虫就可能会被赶跑了。

◎2.阅读一定要是字很多的书吗?看漫画,可以吗?

阅读应该由浅入深,从兴趣培养习惯。对于刚接触阅读的孩子,不一定要让他们从读很多字的书开始。大部分青少年第一次阅读的经验,常常是从喜欢的漫画、轻小说、图文书(桥梁书)开始的。

以我为例,小时候,全班女同学都很喜欢看漫画《尼罗河女儿》,我也才因此开始接触与埃及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字书。甚至从读《小叮当》《哆啦A梦》《老夫子》等漫画书,开始发现阅读是一件很有趣轻松的事。后来,更沉溺于倪匡的科幻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爱情小说,我的阅读种类走向更多元丰富。

图文书让青少年读来觉得轻松自在,再加上题材多元,以青春、爱情、科幻、历史等符合青少年所喜好的内容去创作,就容易唤起他们对文本阅读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与其去限制孩子阅读漫画、轻小说、图文书,不如陪伴他们一起阅读这些书,并从中与孩子进行讨论、沟通、分享。每种书都有适合孩子阅读的地方,只要避免他们接触到不良内容的书籍就可以。

优质的图文书,是中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很好的入门书。高木直子系列图文书,逊咖日记、金田一、海贼王、科学实验王、寻宝记等系列、几米绘本都是青少年会爱不释手的优质图文书。

◎3.只要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功课就一定会变好吗?

若从考试成绩来分析,很多人认同学生的阅读力等同竞争力。若能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未来在学业成绩、口语表达上都有加分的效果。

举例来说,语文开始出现一千字以上的阅读题型;英文不再只考记忆或传统语法题;数学强调思考过程,不考反复练习的计算能力;社会、自然科强调跨科能力,打破科目和单元的限制。看来各学科的考题,也适时加入时事、图表判读、生活化的题型,来让现场教学开始强化各学科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知识转化成生活经验的能力。因此,即使我们不需要功利地将阅读和成绩画上等号,但却能在教学中发现爱阅读的学生,反应快、学习动机强、好奇心探索力高,创造力也明显有成就。因此,多鼓励自己的孩子或学生阅读、阅读、阅读吧!

◎4.初三、高三的孩子功课压力那么大,还有时间读课外书吗?

阅读若成为习惯,其实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阅读若成为乐趣,无入而不自得。当你了解阅读、亲近阅读、爱上阅读,你就能像德国人一样到哪里都想带一本书,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生活其实有很多空档,等车、搭车、等人、吃饭前、睡觉前,爱书的人在各种零碎时间都能读书。

初三、高三生面对强大的考试压力,若能读些励志散文、优美小诗、短篇小说,不只自己心情变好、变幸福,还能赶走坏心情和压力,会更有能量继续拼搏。

甚至,有些书籍能为烦闷、枯燥的生活注入新鲜的想象画面,让自己转换思考的模式,生活的场域也将变得开阔许多,让孩子在考前压力笼罩下,享受阅读美好的润泽。

请家长、老师多鼓励初三、高三考生阅读吧!不只能赶走烦闷的情绪,找回正能量,还能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考试成绩呢!

◎5.有阅读的习惯,孩子就一定很会写作文吗?

有阅读习惯的学生,通常写作素材会比较广泛、多元;事例举证会较为丰富、妥贴;生活感知也偏向敏锐、细腻。

但是,阅读力是否等同写作力?最好能有策略、系统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画线摘要,有疑惑时标注,有感触时写些眉批,有机会,就和身边的亲友进行三分钟聊书等。因为从阅读到写作,其实就像厨师炒菜,素材再多,仍要根据菜名去搭配与组合。因此,文章也须扣合主题来书写阐述,甚至段落间的起承转合、文气跌宕起伏都需老师从旁教授与引导,举凡素材的剪裁、词藻语汇的凝炼、组织结构的安排、古今事例的援引、各式修辞的活用,都是成功写作一篇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想从大量阅读者变成一位文学创作者,还需要透过指标来检验自己。

不过,阅读常给写作者创作的灵感,搭建感知世界的桥梁。因此,我们的结论是阅读者不一定是好的写作者,但好的写作者绝对是一个好读者。

◎6.师长的推荐书单,是不是越多越好?

我常常遇到许多亲朋好友,要我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推荐书单。其实推荐书单是一件挺复杂又专业的事。推荐的对象是男孩或女孩?年龄层是小学、中学或成人?是住在城市或乡镇?个性活泼或沉静?有没有阅读习惯?喜不喜欢买书?这都会是推荐者需要评估的客观条件。

阅读书单的拟定是十分谨慎的事,它必须站在读者的立场去感知一本书,也要有宏观、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多元、跨界地推荐书籍。

偶尔,我也会带有某些期待,有目的去设计一份推荐书单。书单只要对了读者的胃口,他就会喜欢书,进而养成阅读的习惯,一本又一本地读下去!

因此,推荐书单不在多,在适不适合读者而已。

◎7.可以让学生自己选书吗?

推动阅读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主选书,一如给孩子一筐鱼,不如教他钓鱼的方法。尊重孩子选书的权利,也有助于培养他选书的品味。

阅读不需要盲从,而是替作者找读者。当一个阅读者能替自己拟定短期、中期、长期的书单时,才有机会成为一个独立阅读者。

其实选书不外乎有趣、有用两个简单的指标。放手让孩子选书,也是培养其阅读品味与阅读鉴赏的方式。教他方法,让他靠自己找到适合的一本本好书。

◎8.选书有指标吗?

给青少年的选书指标千万不要繁复,越简单、越亲和,孩子才有所依据。

选书的第一个指标是读来要有趣。从书籍封面与包装去思考是否喜欢这本书的设计。再阅读序、跋,推测书籍的主题与大意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最后,轻松阅读,看看这本书能否带给你阅读乐趣,你能否找到和作家对话的快乐。

第二个指标是读来要有用。从有趣到有用,扩大自己阅读的种类,找到跨界阅读的能力,就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学习能力。能注入心灵的活水、扩展自己视野的有用之书,通常也能让自己的阅读更系统、多元,就让阅读成为你自主学习的助力吧!

◎9.阅读需要有人在一旁陪伴吗?

在推广阅读的初期,不只需要教,也需要陪伴。唯有爱与榜样,才有机会让不爱阅读的“滑世代”跟随你而阅读。一个爱阅读的人,从选书、买书就会用心、编码上架也会细心、推广阅读更会尽心、说起书来充满爱心、送人书籍更是暖心。跟在身边的学生或孩子,会因为你的爱与榜样,而开始喜欢阅读,进而习惯阅读,然后慢慢地,也成为一位推广书、爱读书的阅读者。

◎10.阅读需要PK赛吗?

很多老师很迷信推广阅读必须要先提升阅读的量,因此拼命设立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这样的阅读PK赛。表面上,孩子为了竞赛而阅读了很多的书籍,但他们是真的读进心坎里了,还是读过了就船过水无痕呢?

阅读是读者与作家的对话,那是安静而美好的过程。因此,不要再过分强调孩子读了几本,因为阅读不是速度与数量上的竞逐,而是一份以心传心,以情温情的默契。因此,别再用阅读PK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效果!

◎11.一定要让孩子写读后感吗?

一个爱阅读的学生曾和我分享,他很不喜欢听到老师或家长常对他叨念,读后感写了没?他说,如果可以一直读,不用管心得、作业,阅读就是很棒的事了。

同理可证,大人们也很少读完一本书就写书评或书摘。但是,每个读入心坎的字句,常在未来某些时刻在生命中得到印证;在某些困乏时刻,文句闪现滋润了受伤的心灵;作家某些价值观正在生活中被自己真切地实践着。

阅读即使不写读后感,也能展现出改变读者、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请各位家长、老师别再执着于读后感书写的羁绊与窠臼了。

◎12.阅读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当越来越多的人用科学数据来说服我们:

阅读能让孩子成绩进步。

阅读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阅读有助学生写作成绩变好。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说服学生,让他们爱上阅读的理由时,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不排除一部分青少年会因为能让自己变聪明、成绩变好而阅读。但大部分孩子会为了朋友,为了让自己快乐,为了解决生命的疑惑,为了找到对话的对象,而去阅读。

如果,你也相信年轻的灵魂会因为一本书而觉醒,而快乐,就放弃用功利的数据去鼓励学生或孩子们阅读吧。单纯一点,让孩子就为了兴趣、为了自己而阅读吧!

◎13.图书馆的位置不重要吗?

图书馆不是藏书馆,它是孩子的书房;图书馆也不是蚊子馆,它是孩子遇到爱与阅读的地方。

很多学校把图书室安排在不起眼又遥远的地方,有些家庭甚至没有阅读的角落或书房。没有一个阅读的环境,如何培养爱阅读的孩子?

布置阅读空间是一种善意的仪式,当我们看到一个国家,其书店或图书馆的密度越高,人们喜欢阅读的机会就越高。以德国为例,转角就有书店、书报亭、行动书车,其国民爱阅读的程度令人望尘莫及。

阅读氛围的营造是一种爱阅读的宣示:真心建议图书馆不该设在学校不见天日的地方,应该在孩子能常常遇到、走到的地方,让孩子转角就能与一本书邂逅吧!

◎14.只能买经典的书?

买书不是买大人喜欢、孩子不喜欢的书籍。其实,校园阅读排行榜所代表的意义很重要,那是一个世代的阅读品味与潮流,阅读推动者须用心观察其中的意义。

校园阅读排行榜代表图书馆的藏书,需要被重新检视,必须让学校藏书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这样才能让孩子读得均衡不偏食。

有时候,摆放买一送一的主题书柜、好书大放送的巧心安排、书展各类书排列的位置、海报营销的方式,都是教导孩子明白时代阅读的潮流,如何找出一本自己喜欢又能扩大阅读视角,兼顾自己阅读多元性与专业性的书。

◎15.影像阅读不算阅读?

其实,影像阅读有时候反而是让孩子喜欢阅读、亲近阅读的桥梁。

例如,从电影到推广改编小说;从广告到推广创意文本;从名人访谈到推广历史传记;从动画到推广童话;从戏曲到推广明清话本、小说……当影像成了孩子走进文字世界的媒介时,他们就能理解阅读和影像不同的地方。

例如,影像不能依照读者的速度播放,阅读却能跟从读者的脚步,或快或慢。在某些字句中,你还能因放空而召唤到某些场景与心情,产生互放光亮的共鸣。

推动文字阅读不是简单粗暴地排斥影像阅读,而是善用工具,引导孩子回归到文字阅读的纯美时代。

阅读一本书,并与之对话、分享、讨论,是阅读推广者最重要的使命。

我总喜欢和不同种族、年龄、性别的孩子,透过一本书,开始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群、对价值观进行分享,许多观点都会在书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凝聚而出。

最后,我想大声疾呼的是,可以给孩子一台iPad,也要给他一本好书。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早越好:从零岁阅读到为婴幼儿朗读书籍,当阅读从家庭开始,阅读的种子就越早埋下。

当学校重视阅读,社会推广阅读,读书成荫成林的景象就会展现奇妙的实力。

注释:

[1]编者注:随着触屏科技的普及,新一代的孩子拿起手机、平板电脑轻轻一滑就可以连上全世界,他们是最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代,但也带来教养的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