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古今僵史
6480400000015

第15章 军马留宝

东来紫星,张问也猜测不透的天下局势。

不知何时,仿佛整个中国上下都开始动荡不安,未知的劫数,在这一刻也侵蚀到了方元镇。

前段时间,方元镇来了一支军队。

他们驻扎在祀堂,不扰民也不乱事。

这支军队自称是国民政府军第四十六团,在一次和日军的交火中被围剿,尽力突围才逃了出来,辗转各地流落到方元镇,想整军休息。

方元镇历来没有官兵驻扎,虽然治安很好,但完全是处于自治,军队的来让方元镇的老老少少都沸腾了起来。

一天,军队的团长找到镇长,说:“鄙人姓罗,现任国民政府军第四十六团团长,我现在赋予你一个任务!”

镇长见这位团长器宇轩昂,忙道:“长官您说,我保证完成。”

“我军前段时间在路上截获一批被日本人偷走的国宝,为了保护这批国宝不被日本人偷出国外,我们一路上都在躲藏,可如今我军为了这批国宝伤亡惨重,不敢全力作战?,现在我想将这批国宝存放在你方元镇,好让我们能无牵挂的去保家卫国,不知镇长……”

镇长一听是一批国宝,一阵民族之感就油然而生,想都没想就拍了拍胸脯:“罗团长你放心,我李某人也是爱国之人,这批东西就放在这里了,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绝不会让东西丢一件。”

“好!”罗团长对着副官悄声讲了几句,副官便下去了,不一会儿只见官兵都扛着木制箱子集合。

“镇长,您觉得应该放哪呢?”罗团长问道。

镇长思索了一番,说道:“我镇上有一口祖上打下的地窖,可以用来存放这些国宝。”

“好!”罗团长拍手称快,“就照你说的去办!”

说罢,让副官递上一张军令状,上面写着:今为囊护国宝,特命南明县方元镇镇长李耀邦为国宝护卫官,当以全力护宝,如有失落,军法严惩!

????????????????????国民政府军第四十六团

????????????????????????????民国十九年秋

镇长接过军令状,额头上却冒出了冷汗,这既是一份任务,也是一把悬在脖子处的刀,万一出了差错,命也就别想要了……

地窖处在镇上祀堂下面,据说是当年祖先为了逃避官兵抓人当兵而建,同时也用来贮藏各种贵重物品。

镇长走进祀堂的地下室,这里积满了灰尘,不一会官兵的到来就让这里灰尘扑面。

镇长走到墙角,熟练的用手摸到一个凹槽,镇长轻轻用手擦拭去上面的灰尘,一边回头对着一同下来的罗团长笑道:“这里长久没放东西了,灰多,不过还是很安全的!”

罗团长点了点头,待镇长打开地窖密室后?,罗团长的军队就迅速搬起国宝放了进去,小小的密室一下子弥漫了灰尘,直教人咳嗽。

待国宝放完后,镇长锁上了门,这座门乃有三尺厚,而锁的设计也是复杂。

“镇长,希望你能替国家保护好这批国宝,我代表党国向你致敬。”

“哪里哪里,为国出力也是我的荣幸啊!”镇长忙赔笑道。

“那我们先走了,日后赶走日本人,定回来取国宝!”罗团长敬了个礼,随后带领着军队离开方元镇。

送走罗团长和军队后,镇长瘫软的躺在床上,心里想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么大一批国宝就这么放在这里?

镇长把这件事给妻子说道,妻子听后大叫:“这是好事啊!这么多国宝,你偷偷弄两件回来,别人也发现不了!”

“不行不行!这可是国宝啊,被抓到了要枪毙的!”镇长忙摆手。

“你不说,谁知道?再说了,这如今世道这么乱,谁还顾得上这么些东西,说不定那个罗团长也是……”

“别说了!”镇长一把打断妻子,心里想道:“如果这个罗团长真是干那事的人,那他就不能给他留下这些国宝了!”

镇长心里所说的那件事就是和日本人做生意,这位罗团长来路不明,不能听信一面之词。

心里想着,镇长已经来到了祀堂。

“我还是先去看看。”镇长走进地下室,却发现有两个黑影簇拥着放国宝的门。

“哪个不怕死的?”镇长一声怒吼,那两个黑影吓得瘫软在地上,镇长走进一看,是镇上的两个古董商陈老板和董老板。

镇长脸色立刻好转,赔笑道:“陈老板,董老板,你们怎么在这!”说完一边扶起他们。

陈老板、董老板定了定神色,尽量表现出平静的样子。

陈老板对镇长说:“不是说前段时间那官兵让你帮着护一批国宝吗?我俩好奇,想来看看。”

“是这样啊,直接跟我说嘛!”镇长一笑,拿出钥匙打开窖门。

董老板欣喜的拿出一件国宝,“看呐,明朝的瓷器。”

“你那算什么?”陈老板一笑,扬起手上的国宝说:“唐代的凤起东方玉。”

董老板一听,忙放下自己手中的瓷器,跑了过去,“这玉质莫不是蓝玉,不愧能雕出凤起东方。”

……

镇长也打开了一件箱子,端详着里面的瓷器,他转念一想:莫不是明器!

看来得让张师傅帮忙看看!

镇长又掀起一个箱子,里面躺着一把铜扣锁,镇长拿起底下的布顺势包上放入怀中。

这时,不知哪刮出一阵阴风,吹的灰尘四起,整个窖子一下子凉了下来。

“快走快走,这风忒冷了。”镇长对欣赏着国宝的陈老板董老板招手。

“噢噢!”陈老板董老板感觉放下手上的东西,跑了出来。

镇长把门一锁?,便和陈老板董老板一起出了祀堂。

现在他准备去一趟张问家,路上陈老板对镇长说:“镇长您看,这些宝贝放在地窖里也怪可惜的,没人保养会坏的。”

“是啊是啊,镇长,您看要不……”董老板说道。

镇长停下脚步,他知道这两个古董商的心思,无非就是想把这些东西拿回去研究,他知道他们不缺古董,不会打这些国宝的主意,只是出于对古董的喜爱。

“我想想吧……、”镇长说。

“好好好,您慢慢想,不急啊!”得到镇长的回答,陈老板董老板也是满心欢喜,忙告辞去。

祠堂底下的地窖,待镇长一行人离开后?,室内的灰尘缓缓落地,灰扑扑的窖子里,又有几个“人”盘踞着。

夜晚将至,月上开花。

轩隐堂院里,张问摆上七个坛子,按照天上北斗七星的方位布置,每个坛子上都浇上一滩水,用红线系着七个坛子的口,红绳上面挂满铜钱。

张问立在阵法前,仔细计算着时间,他布置的阵法为七星借月阵,此阵法用来测算未时的局势,是一门讲究天时地利的阵法,稍有一点不对,即无法以北斗借新月来测算命势。

现在张问只需要等到亥时,结果方晓。

正这时,镇长走进来院里,招呼张问。

“镇长,这么晚了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吗?”张问问道。

“是想让你帮着看个东西!”镇长说道,从怀中掏出布包。

“这是……”张问问道,镇长打开布包,里面一把铜扣锁。

“这是罗团长留下的。”镇长说。

张问也知道镇长帮罗团长保管国宝的事,他拿起铜扣锁,说:“我一个学道之人,该不会是让我看古董的真假吧?我可不会看啊。”

“不是不是,我是想让你帮着看看,这是不是明器……”

张问看了镇长一眼,低下头端详起铜扣锁,并用手抚摸一道,却是什么也察觉不出,似乎有更强大的东西压制住了器物。

张问并没有感到奇怪,也许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古董罢了,他把铜扣锁还给镇长,说:“上面没有隐晦之气,不是明器。”

“那就好那就好!”镇长放宽了心。

“不知你为何会怀疑是明器,难不成你觉得那个罗团长是倒斗的?”

“谁知道呢?这么来路不明的一个人。”镇长说道,“那我先把东西放回去了。”

时至亥时,张问来到院子,查看七星借月阵的测算谱象,只见七个坛子上口的水都顺着红线留下,所过之处皆倒挂着水珠,却没有一滴往下掉,而铜钱则三枚五枚的聚集着,铜钱的方孔里也是蒙上了一层水珠。

“五时三申!”张问惊讶道。

所谓五时三申,也称五时三审,五时分为天时、地时、人时、神时、鬼时,三审为审道、审理、审天命!

此测象乃大荒之卦,出此卦就意味着天下战乱,龙换虎气,必有大事发生,小则民不聊生,大则天地颠倒,据说历史上唐朝的李氏道曾测出了此卦,将其上报给了皇帝,皇帝大笑:“我大唐天下之最,何患之有?”

虽然这件事被皇帝不了了之,但李氏道却仍相信此卦,隐居山林,数年后,果然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一时风起苍岚。

张问吸了一口凉气,心里念道:自从我光绪年间出生以来,这天下就已经乱的不成样子,洋人欺我中华,割地赔款,满人腐败,委屈求全,直至后来革命军剪了满人的辫子,建立民国,时至今日,仍有日本人欺压我中华同胞,每每想起,却又恨自己无能为力。

而今又有未知患乱,唉,中华多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