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惊心后宫路:懿妃传
6517800000130

第130章 夺位之心1

九月初八,宁王进宫面圣辞行,因为毅王死在他宁王的地盘上,他始终都是难以推卸责任。因此,他便主动提出减去自己一年的薪俸,并向皇帝保证一定会彻查此案。

明玄钰端详着宁王,想想自己都没见过这个人几次,根本无法猜透眼前的这个人。他是忠还是奸?他会不会也和裕王他们一样有夺位之心呢?

宁王明嘉毅的祖父第一代宁王是世祖的兄长,因其生母过世太早,第一代宁王便被世祖的母亲、也就是皇后收养,因此和世祖情同手足。世祖是嫡子,在其父去世之后便登基,而第一代宁王则被封到和安国毗邻的地方。第一代宁王也是才德兼备之人,只因出身不好,无缘皇位。可是,他到了封国——宁地之后,勤勤恳恳,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在了治国理政之上,使得原本荒蛮的宁地成为了富庶之地。第一代宁王去世后,世祖曾在朝堂上痛哭不已,众人皆晓兄弟情深。

之后,其子继承王位,世人对其了解不多,而且他因身体羸弱,就连进京面圣都做不到,世祖和先帝念及此情,便免了宁王的进京朝拜。直到六年前,先宁王也去世了,便由其子明嘉毅继承了王位。

可是,不知怎的,明嘉毅父王的去世却是扑朔迷离,以至于到了今日都有人怀疑此事的确切性,民间有关“影子王爷”的传说自然是传到了京城,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今年,明嘉毅尚不足三十岁,却是天下人公认的能力卓群的王爷,颇有其祖之风。还是世子的时候,明嘉毅就已经成为了宁地实质上的主人。明玄钰即位前,明嘉毅就曾多次代表其父进京面圣,并获得了先帝和太皇太后等人的夸赞。

若问起明玄钰对宁王有什么印象,便是那年安泰公主在宫里捉弄明嘉毅之后,找他商量对策的那次。他还记得安泰一路往他的宫里跑,想他帮自己如何躲过太皇太后的责罚,而明玄钰则带着安泰公主去了明嘉毅的住处,亲自道歉。那时,宁王给明玄钰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沉稳老练,完全不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虽然只有过那一次长谈,明玄钰却被明嘉毅清晰敏锐的思维和对时事的独到见解所折服。当时,他就想,如果自己做了皇帝,就一定会找宁王来做丞相。

然而,这才过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怎么明嘉毅就变得如此深不可测?

明玄钰听着宁王恭恭敬敬地禀奏,脑海中却始终是那一年和小安泰公主三个人一起在梅树下聊天的情景。那时的他,笑容是那样的纯净,既像是他们的哥哥,又像是久别重逢的挚友般。

“玄廷之事,爱卿不必如此自责。他去宁地,也只是游山玩水去的,爱卿不知详情,朕岂能因此加罪于你?”明玄钰微笑道。

宁王赶紧跪下,道:“皇上如此宅心仁厚,臣真真是罪孽深重了!”

或许是此时双方的身份已经彻底改变,总是没了儿时的那份自在。

明玄钰嘴上这么说,可他依旧无法把宁王看作是一个“干净”的人。他知道宁王入京以来,除了拜见太皇太后之外,就是去了几个衙门里办事,再就是拜祭玄廷,根本没有和朝中任何权臣来往。

以宁王的政治敏感性,是绝对不会察觉不到即将到来的变动的。他却是如此安静,这才是不正常的地方。再一点就是,他急着返回封地一事。

明嘉毅是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早在十年前就看出了整个明国根本的弊端在何处,如何整饬,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过了十年,他只会变得更加敏锐和沉稳,而不会什么都看不见。

赶紧抽身离开,是不是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呢?

他根本不愿牵涉进这场争斗!可是,为什么呢?削藩不是也要削到他的头上吗?他为何如此沉着?

“且不说此事!”明玄钰道,“爱卿此次护送六弟灵柩前来,一路上也很是劳苦,可是出了这样悲伤之事,朕原本想要宴请爱卿,向爱卿讨教治国之策却没了机会。”

君臣二人在湖边走着,枯黄的落叶,时不时地从头顶飘下。

“既然爱卿今日是来辞行的,朕有一事正好想要问问爱卿的主意!”明玄钰道。

“请皇上示下!”宁王道。

“有关削藩一事,爱卿如何看待?”明玄钰问道。

裕王为了这件事和杨德章干过一仗,虽然最后平息了,可还是引起了朝中很大的震动。而宁王自始自终一句话都没有说过,据说他给裕王回的信竟是空白的纸张。

宁王却不假思索道:“臣是皇上的臣子,自然是唯圣命是从!臣是太祖的子孙,自然要为国家大计着想!岂敢有半点私心?”

明玄钰一听,宁王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根本听不出个内情。

“爱卿能这么想,真是社稷之福啊!”明玄钰只有说这样的客套话。

当日中午,明玄钰和宁王一起吃了午饭,宁王便谢恩离去了。

“皇上,您还是怀疑宁王?”方信问。

“不管他是什么心,总之是没打算和朕站到一起!”明玄钰道,又问,“今天有谁送他?”

“听说裕王派人去了会同馆给宁王爷送了礼物!至于别的人,尚不知!”方信道。

“明嘉毅是个很狡猾的人,这个时候,他是不会把自己的真正目的和盟友暴露出来的。你们还是盯他几天,等他彻底出了京师再说!”明玄钰道。

“皇上放心,臣早已经布置下去了!”方信道。

明玄钰点点头,道:“另外,叫顾非烟那边的人盯紧安泰的府邸,不要让她出什么意外!”

方信领旨,又听明玄钰补充道:“还有蔡元钦的父母家人,你设法安排人进到他们家里去,保护他们的安全!”

“是,臣这就去叫叶翊譞布置!”方信道。

“禁军这边你要抓紧,争取在敕封仪式之前把禁军的问题处理好!”明玄钰道。

“是!”方信领命。

“赵墨那边没问题了吧?”明玄钰问。

“是,英侯说会在那一天把一切都准备好,主子就请放心!”方信禀奏道。

“嗯!”明玄钰长叹一声,“最后这一个月,可一点岔子都不能出了!”

方信躬身行礼。

“走,陪朕练练剑去,再不练可就生疏了!”明玄钰拍拍方信的胳膊,笑道。

这个秋天,注定将不会平静!

而穆王,在这个时候,病了,病得无法出门!

这则消息,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可是,在不同的立场上,竟然得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

明玄钰虽没有见穆王,却收到了穆王的密函。

却说在计划扳倒杨德章之时,明玄钰收到了穆王的密折。

在信中,穆王说,为了赎罪,他愿意协助皇帝擒拿杨德章等等。

虽然对穆王不是很信任,可是,明玄钰相信一点,他相信穆王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曾经他想着通过拥立玄廷来获得自己的政治利益,可是玄廷一死,杨德章准备篡位,穆王是不会得到他想要的大权的。所以,他会选择改变立场,或者是,他会两头讨好,将来不管是谁胜了,他都可以分一杯羹。

这就是穆王,这是明玄钰所熟知的穆王!

不过,既然穆王有这个心,明玄钰当然会答应他了。

因为,扳倒杨德章这棵大树,是件很艰巨的工程。想要完全成功,需要许多人的参与,这其中包括裕王,当然也包括穆王。而穆王既然和杨德章在一起筹划多年,深受杨德章信任,有些事就只能让穆王去做。

看似风平浪静的水面,却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海啸,足以改变整个明国政坛格局!

十月初八,这天是敕封杨德章为皇帝亚父的日子,而南下的大军也凯旋归来了。

十月初七,当大军行至城南八百里处时,便有传旨的官员等候,令人意外的是,陪同前来的人竟是英侯赵墨。

圣旨中说,大军一路劳顿,先在城外休整。圣旨上列了被嘉奖将士的名单,并说,名单上的人明日进宫受封。率领大军的人是兵马大元帅是杨德环,正是杨德章的胞弟,圣旨中加封杨德环为骠骑大将军。副将是安泰公主的驸马蔡元钦,加封其为镇军大将军。

奉旨,赵墨已经带领虎啸营的将士扎了营寨,供这支大军暂住。

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见传说中的虎啸营就在自己周围,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杨德环等人的心头。

当晚,杨德环召集手下诸将商议对策,这些将领都是杨家的心腹之人,自然是信得过的。现在他们都知道自己是被虎啸营监视了,如果刀兵相向,那就是谋反;可是,明天如果将官们进宫受封了,大军被赵墨接管了,可如何是好?虽说南下一战,这支军队已经损失了近半数的人马,却依旧战斗力很强。所以,绝对不能让赵墨接管了大军。

就在诸人为难之际,驸马蔡元钦主动站出来,他愿意镇守军中,“绝不让赵墨踏足营区一步”!

其实,多数将官都渴望着进宫受封去,赵墨会不会接管大军,他们也没有去多想。

杨德环知道蔡元钦是位极具军事才干的将领,可是,毕竟安泰公主与继父有乱伦之事,蔡元钦身为安泰的丈夫,对杨德章怎么会没有怨言?这时,可以放心地把军队交给他吗?

“元帅,明日是相爷的敕封大典,可是天大的喜事,您若是不去,岂不是少了许多光彩?”蔡元钦道。

一说起这个,众将自然是欣喜,杨德环也放松了警惕,笑道:“是啊,老夫真是想太多了!”他拍拍蔡元钦的肩膀,道:“驸马,就辛苦你了!你那份赏赐,老夫会先替你收着!等我们回来了,再好好给你摆一桌单独庆贺!”

“这是末将该做的,大帅折杀末将了!”蔡元钦行礼道。

就这样,杨德环便放心地准备去接受封赏,却带走了自己的虎符,他是不会把那么重要的东西交给别人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第二天还是——

蔡元钦回到帐中,对自己的一名随扈低声道:“快去禀报英侯,一切正常,明日起事!”那人领命赶紧退出。蔡元钦挑着灯火,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就在此时,几名将领走了进来,这些人都是蔡元钦信得过的生死弟兄,明日之事,必须要靠他们才行。因为,万一军中哗变,赵墨的军队是很难应付的。

“将军,明日究竟会怎样?您可有预测?”一人问道。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杨贼窃国,倒行逆施,天意岂会向着他!”

话虽如此说,可是,明日的胜负,依旧是未知之数!

宫里这边,叶翊譞和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手下已经在方信的安排下潜入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