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6529600000020

第20章 “大银川”战略对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

张军

“大银川”战略是近几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客观分析银川区位特点,为了加速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个战略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方针,顺应了宁夏社会各界要求加快首府建设的愿望,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宁夏、建设宁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全区600万回汉人民的积极响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银川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建设规模的大拓展,城市环境的大改造,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纵观今天的银川,“七大广场”,构思精巧,各具特色;“八大公园”,风光秀美,游人如织;“五湖四海”,碧波荡漾,曲径通幽;景观水道,便捷顺畅,赏心悦目;五十里长街,宏伟壮观,气贯长虹。看到银川越修越宽的道路,越盖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多的景点,越来越美的环境,越来越顺的关系,越来越旺的人气,恰似《宁夏赋》中所说的:“今我宁夏,虎踞龙盘;今我宁夏,塞北江南;今我宁夏,地杰人灵;今我宁夏,奋起登攀”。最近,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奋力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这个目标宏伟远大,鼓舞人心。怎样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回顾这几年宁夏发生的喜人变化,大家深深感到,“大银川”不仅是现在的大战略,更是关系宁夏未来前景的大战略。它既有力地推动了过去,又全面地促进了现在,更深刻地昭示了未来。“大银川”战略是近年宁夏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当前宁夏建设的基本方向,它对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继续坚持大思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思路决定出路。加快宁夏发展,“大银川”战略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就是:宁夏虽小,但银川可以做大;宁夏虽小,但能干大事。正是这种大视野,使“大银川”建设的起点一开始就很高,始终瞄着国内外著名的大都市来规划、建设、追赶和超越。从2002年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银川”战略到现在,短短五年时间,“大银川”不仅辐射到了宁夏全境,而且辐射到了陕西省的榆林市、延安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平凉市,内蒙古的乌海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等地10多万平方公里,1000多万人口的广大区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目前各省、市、自治区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加快区域发展问题。面对你追我赶,谁也不甘人后的逼人形势,研究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确立好自己的发展坐标。宁夏的总面积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其基本特点是“小”。但用哲学观点来看,“小”与“大”从来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彼此能够互相转化。“小”可以发展到“大”,“大”也可以萎缩到“小”。这里的关键因素是发展战略是否正确。应该看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固然离不开资源、区位等客观条件,但其发展速度也并不完全和地域面积、地理位置划等号。宁夏虽“小”,但推动发展的力量不小。这里既有全区人民希望加快发展的内驱力,也有国家要求加快发展的外推力。在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问题上,只要我们像“大银川”战略那样,善于用大视野、大胸襟、大思路谋事、干事,善于集各方之智,举各方之力,就一定能“小”中见“大”,“小”中干“大”,变“小”为“大”。事实上,一个地区在人心目中的“大”与“小”,历来不全是地理概念,而更多的是政治概念、经济概念、文化概念和特色概念。上海面积只有6340平方公里,但因为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经济、金融、文化和科技中心,上海在人们心目中的基本印象是“大”而不是“小”,“大上海”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对上海称谓的一个专用名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宁夏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这种机遇,就是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这种挑战,就是宁夏地处西北,自然条件较差。经过几年的“大银川”建设,当前的宁夏是历史上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时期。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按照“大银川”的既定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前景必将更加美好。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统一论者,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一步宁夏的跨越式发展,只要能够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能够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能够改善自己的外部形象,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努力把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各厅局,应该经常往“上”跑,要把能争取的好项目都争取回来;经常往“外”跑,把能引进的好东西都引进来;经常往“下”跑,把各地能推广的好经验都推广起来。综合分析宁夏的情况,我区除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得天独厚的黄河灌区等传统优势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亦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劳务输出不仅是能给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产业,而且是对农民观念的一种更新和技能的一种培训。在劳务输出中,政府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追求自身利益和渴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把劳务输出从农民的自发型、盲目型转变为政府的引导型、提高型,积极帮助农民走出山区,走出农村,走入城市,走入现代社会,“化”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实现宁夏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启示之二: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继续拿出大气魄。做非常之事,须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人,须非常之魄。在建设“大银川”的实践中,正是靠着这种气魄,银川干了很多过去没有干和没有干好的事,建了很多过去没有建和没有建好的工程,市区的面积一下子由76平方公里扩展到376平方公里,增加了300平方公里。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宁夏在我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长期属于自然条件较差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宁夏的发展,必须像当初建设“大银川”那样,敢做大事,善做大事,能成大事。实践证明,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回顾“大银川”建设,宁夏就是凭着这种气魄,创造了许多在全国很有特点、很有影响的奇迹。如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有效地实现了神华集团和宁煤集团的强强联合,建成后等于再造了一个工业宁夏。目前,太阳山开发区的建设已全面拉开序幕,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亦正争取国家立项,连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这个自治区的“1号工程”,应该全面加快建设速度,尽快产生经济效益。目前,宁夏的羊绒产业已成气候,羊绒收购和市场交易高达6000—7000吨,其中年加工无毛绒4000吨,分别占到了全国的40%—50%,灵武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精品羊绒产业名城”。羊绒产业是“软黄金”,附加值很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区羊绒产业的优势,通过深加工,进一步把灵武和同心的羊绒产业做精做好,使我区的羊绒产业能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争一高低。现阶段的乳业在中国还属于朝阳产业,蒙牛、伊利乳业的崛起启示我们应该把吴忠的夏进乳业做大做强。目前,夏进乳业的产品口感很好,品种也不少,只因对外宣传不够而在全国市场占的份额不大。只要进一步提高夏进乳业的产品质量并重视做好广告宣传,夏进乳业完全能和蒙牛、伊利决一先后。如今银川的城市建设,大都市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现在需要的是围绕增添灵气和塑造灵魂,进一步精雕细刻,以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为基本内容和要求,彻底改变旧城区“千街一面,千店一色”的建筑现状,把银川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城市。湖泊是城市的“加湿器”,是城市独特的风景线。根据银川是“塞上湖城”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银川的湖泊湿地保护,使整个银川市切实做到湖在城中,城在湖中,充分展示塞上江南的美景。根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全国各地普遍推崇古建筑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银川的中心城区建设“仿古一条街”。另外,根据银川历史上是个移民城市,不少人是当年从内地来宁支边的特点,像鼓浪屿那样建设一处能够吸纳和体现全国各地建筑风格的“万国城”,进一步增添宁夏首府的韵味。同时,根据宁夏是全国唯一省级“回族风情”的特点,在银川指定区域投资建设一处能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回族民族风情园,增强宁夏对全国一千多万回族群众的吸引力。下一步,还可根据阿拉伯世界厌恶和憎恨美国霸权主义,而对倡导和谐世界的中国比较友好,不少伊斯兰国家普遍希望加强与我国的关系以及我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在确保能抗击千年一遇洪水的前提下,在黄河银川段两侧以建“唐徕渠”的形式,规划建设一处像“阿拉伯城”、“伊朗城”那样全球著名的伊斯兰国家富商和名流的租住城,以吸引各伊斯兰国家的富商和名流及企业集团到我区考察、旅游、投资。在进行产业创新的同时,还应大力搞好对外交往。除继续加强与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外,可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争取国家的支持,加强与世界57个穆斯林国家的联系,像建立“博鳌”论坛那样,在宁夏建立一个(57 1)的中国与穆斯林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协作组织,用“交往搭台,经济唱戏”的方法,不断拓展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舞台。

启示之三: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继续进行大创新。创新是“大银川”战略的一大特质,如果没有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就没有“大银川”建设的大思路、大作为、大成就。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再次发出预言,“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正在来临”,“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从工业经济时代到创意经济时代的变革”,“哪里有创意,哪里就必定会有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大银川”战略的成功经验,切实像阿尔文·托夫勒所预言的那样,及早重视从工业社会向创意社会的转变,除认真打造平安宁夏、和谐宁夏外,还要着力建设创新宁夏。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和重要标志。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要创新的地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进行产业创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出现了一种“南资北移”、“东资西进”的产业梯度发展趋势。目前宁夏的产业发展有许多重大机遇。对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实行亲商、安商、富商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到宁夏投资创业。另外,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在宁夏的发展上,除继续争取投资拉动外,还应重视科技创新,深化企业的升级改造,既搞好招商引资,又搞好“招才引智”。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目前银川已由农产品衍生和高科技催生出了一批生物制药的大型企业,国内外不少的一流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已在银川安家落户。对此,我们应顺时而为,乘势而上,大力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把宁夏真正建成中国西部的“药谷”。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最好的酿酒葡萄产地。目前宁夏的葡萄酒厂不少,但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通过改制改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技术改造等形式,尽快整合西夏王、广夏、御马和类人首等企业,不断壮大我区的葡萄酒行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先在宁夏打造像张裕、长城和王朝那样国内知名葡萄酒品牌,尔后逐步建成像法国波尔多地区和意大利托斯卡尼大区那样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业区。中宁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枸杞虽在陕西、新疆、内蒙、河北等省区推广种植,却唯有中宁的枸杞品质最好,天下闻名。宁夏应该把“红宝”的文章做足做精,除已生产的“宁夏红”、“枸杞油丸”、“枸杞芽茶”等产品外,还可像“康师傅绿茶”和“娃哈哈八宝粥”一样,研究开发系列的枸杞饮料和保健品。清真食品是我区的一大优势。目前,宁夏已成为西北最大的清真牛羊肉生产基地。对此,要大力发展不仅面向全国,而且能面向广大伊斯兰国家的清真食品,不断提高我区的出口创汇能力。另外,宁夏虽然沙漠多,面积大,风沙灾害比较严重,但正如张贤亮创建镇北堡影视城所认为的那样:“荒凉也是一种财富”。任何事物都应该进行两分法。沙漠虽然是宁夏生态方面的劣势,但从新开发的“沙产业”看,宁夏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除已正开发的“沙漠游”外,沙漠还可进行沙雕,进行治风湿的“沙疗”,种植甘草、锁阳、苁蓉等沙生药材和植物。更重要的是,现在国家非常重视耕地的保护,而我国又正处在城市化、现代化加速度发展的进程中,每年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建材料。现在建筑市场已有用房子拆迁垃圾做新型建筑材料的趋向,如果宁夏能在西北率先研究开发出一种以沙子做新型砖瓦和路基的建筑材料,则宁夏的沙漠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建筑材料资源,甚至还有可能使宁夏的沙产业出口国外,给宁夏增加新的外汇收入。这样,宁夏沙漠的生态劣势反倒会成为资源优势。我区中部干旱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占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何解决干旱带的农业问题,是事关我区乃至西北地区农业工作全局的一大难题。难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解决旱作农业问题方面,目前虽无突破性的进展,但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如果我们在继续搞好传统的水窖集水、地膜覆盖的同时,大力引进和推广以色列的滴水灌溉技术,同时先采取人工降雨、人工增雨的方式,尔后与经常遭受旱灾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一起争取国家有关部门乃至世界气象组织的支持,大胆摸索运用人工方法来“呼风唤雨”,逐步改变大气环流,适时制造能够形成农作物需要的降雨带并进行周期性的降雨,从而彻底解决宁夏和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有时,一粒种子能够引发一场农业革命。如果我们能像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李振声培育“小偃系列小麦良种”一样,搞好干旱带农作物的种子改良或种子革命,中部干旱带将会成为宁夏新的农业经济增长带。

启示之四: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继续争取大作为。透视“大银川”的内涵,不难看出,“大银川”战略既是区域经济的一种发展思路,更是大有作为的一种创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要做别人想做还没做的事,要做别人做了没做好的事,要做因为难度大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切实做到像自治区领导所说的那样,要给后人留下“遗产”,而不是“遗憾”。综合分析目前宁夏的经济社会现状,尽管近几年发展很快,成绩令人瞩目,但由于面积和区位的原因,历史上长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现在的GDP排名在全国仍比较靠后。因此,我们绝不能有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应该继续发扬建设“大银川”的那种创业精神,争取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一是要在特色产业上有更大的作为。目前,灵武、同心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羊绒集散、加工基地,“圣雪绒”已成为我区的一大知名品牌,羊绒产业也已成为我区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这方面,过去我们主要靠从外地收购原绒来进行羊绒产品加工。这种加工的方式易受外地原绒产销的制约,难以稳定地保证供应和扩大再生产。而且,完全依赖外地的原绒供应对宁夏本地的养殖业起不到拉动作用。如果能以灵武和同心为羊绒加工基地,同时借新农村建设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围栏饲养之机,以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村企协作的方式,组织盐池、同心、固原、海原、西吉和彭阳等地的农民大规模地圈养改良山羊,逐步在宁夏建一个西北最大的良种山羊养殖基地。这样,能使宁夏的羊绒产业从单纯的加工发展为养殖、收购到加工一条龙,从而既能充足地保证灵武和同心羊绒产业的原料供应,又能大力扶持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农民发展养殖业,收到发展一个产业,拉动一处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多重效应。二是要在企业整合上有更大的作为。小企业虽有“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但整合后的企业航空母舰更有抗击风浪的优势。目前宁夏的羊绒产业有中银、嘉源、盛源、生海、德海和圣雪绒等绒业集团或公司;药业有启元、多维、龙凤等10多家药业集团和公司;造纸业有美利、沙湖、文杰等340多家纸业集团和公司。这些企业虽然大都经营不错,但由于各自为阵,组织分散,竞争力不强,很难在全国和世界市场占更大份额。如果能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一些企业该外嫁的外嫁,该迎娶的迎娶,该巩固婚姻的巩固婚姻,以股权改制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整合成能和其他外地、外国大公司进行竞争的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那么,宁夏的这些产业将会远远收到1 1>2的效果。三是要在沿黄城市带建设上有更大的作为。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周边城市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天下黄河富宁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黄河这个黄金水道,以银川这个“总部经济”为龙头,以吴忠、中卫、石嘴山等地的卫星城市为“分部经济”,以“总部经济”牵引、带动“分部经济”,以“分部经济”支撑、壮大“总部经济”。把这几个沿黄城市连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发展,使宁夏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四是要在防风治沙方面有大的作为。防风治沙是一道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难题。这件事做好了,对全国和世界防风治沙是一大贡献。历史上的宁夏曾是风沙肆虐的地方。经过这些年不懈的植树造林,特别是在实施“大银川”战略中重视了生态建设,目前宁夏的风沙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宁夏的风沙问题,还需下很大的功夫。现在全国沙化面积高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全国有2亿亩农田和15亿亩草场受到风沙危害,受沙害影响的人口超过4亿。从宁夏来说,东北部有毛乌素沙漠,西北部有腾格里沙漠,荒漠面积达377万公顷,占全区面积73%。风沙特别是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是全国和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治理风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防风治沙方面,沙坡头已总结出了“麦草方格沙障”治沙的成功经验和涌现出了像王有德为代表的杰出治沙先进典型。为了更好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视察我区时要求我们“努力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的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改善宁夏的生态环境,我们应以遏制沙尘暴,建设北京西北绿色屏障为己任,争取国家的支持,以专家治沙和群众治沙、全面治沙和重点治沙、传统治沙和科学治沙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做好防风治沙这篇世代大文章。

启示之五: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继续构建大和谐。“大银川”战略不仅是经济发展工程,而且是社会进步工程,这种进步就在于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和谐问题,注意用和谐来调解社会矛盾,增强政治凝聚力。如果没有当初在“大银川”建设中抓发展不忘重和谐,以和谐来促发展,目前宁夏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是根本不可能的。“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实则知礼节”。“大银川”建设启示我们,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一定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和谐的关系,一定要高度重视民主、民生和民权问题。总结“大银川”建设的经验,当前宁夏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应进一步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应进一步解决好贫富之间的和谐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打破平均主义,提倡和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必要的。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重视社会的公平,让大家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去,贫富之间之所以容易产生矛盾,或是因为一些暴发起来的老板、大款、大腕“为富不仁”,或是因为部分贫困阶层看到别人先富、快富和巨富而心理不够平衡。缓和、消弭贫富之间的矛盾,除教育大家正确看待贫富差距外,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引导已富起来的人能够像“救助失学儿童”和支持“老年星光计划”那样,为社会多做善事、多行义举。如果我们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好贫富之间的矛盾,那宁夏将为全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宝贵的贡献。第二,应进一步解决生态之间的和谐问题。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不完全是GDP。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巩固、发展“大银川”建设的成果,必须继续坚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重视城市森林建设,搞好社会环保,善待大自然。这几年,大家对“大银川”建设的明显感觉是银川变大了、变强了、变绿了、变美了。现在,宁夏的森林覆盖率虽然已从2000年的8.4%上升到现在的9.84%,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但仍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8.2%的平均水平。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搞好封山禁牧,搞好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搞好城市的植树、种花、种草,银川的生态环境将会更美,仅次一点就会对宁夏周边省区群众的安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第三,应进一步解决干群之间的和谐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赞同不赞同,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支持不支持,”应当是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随时关注的问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银川”建设的促进下,这几年宁夏的干群关系一直比较好。如果我们能够切实做到“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把改善民生作为为政之本”,各级干部不断增强自己的民主、民生、民权意识,进一步做好信访和扶贫济困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冷暖,维护群众的利益,宁夏的干群关系将会更加密切,政治凝聚力会更强。第四,应进一步解决各民族之间的和谐问题。民族团结无小事。在国家统一和民族问题上,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和煽动下,这几年除“台独”外,“藏独”和新疆的“东突”也时不时地制造麻烦,危害社会,而宁夏的回汉和睦则一直是全国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问题十分重要。根据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像“大银川”建设那样,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也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政策,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宁夏能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给全国提供更多更新的经验。

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创造辉煌的事业,凝聚着全区600万回汉人民的希冀和寄托。目前的银川已被国家确定为欧亚大陆桥西陇海经济带重点研发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将银川纳入了中国北方“呼”、“包”、“银”经济三角区中心城市。宁夏蓄势待发,腾飞有期;机遇千载难逢,时不我待。我们要借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东风,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就一定会使明天的宁夏更加富饶、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