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6529600000052

第52章 发展先进文化 为民办好实事 强力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

——宁夏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调查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

20世纪末,国家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到2010年全国农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2005年,我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这一目标。2006年宁夏被确定为全国8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试点省区之一,银川市被列为全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和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试点城市,平罗县被确定为自治区试点县,两年的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008年,全区要全面普及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最近,我们就我区近几年来农村电影工作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做法和特点

(一)抓关键,加强领导,实行层级责任制。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农村电影工作,及时调整充实自治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2006年,成立了以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为组长,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文化厅、广电局为成员单位的宁夏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根据国办38号文件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广电局、发改委、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全面加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和今年,自治区政府把农村电影放映列为为民办的30件实事之一,纳入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区各市、县(区)政府重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了领导,把农村电影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财政预算,纳入了文明单位考核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中卫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场次补贴、健全工作制度、搞好培训工作、做好整体工作安排,为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证。青铜峡市及时调整充实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建立农村电影公共服务长效机制。近些年来,全区农村电影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每年根据电影放映任务,区、市、县政府,政府与电影主管部门,电影主管部门与放映单位和个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电影放映工作分级落到实处。

(二)抓示范,搞好试点,为全面推进电影数字化放映积累经验。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我区紧紧抓住全国农村数字电影试点的机遇,深入开展了试点工作。自治区广电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宁夏试点地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了宁夏新天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举行了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和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启动仪式。银川市和平罗县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和方案,全面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2007年银川市放映数字电影7030场,平罗县放映1982场,超额完成放映任务。数字电影为农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为广大农民带来了精神文化享受,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赞誉。

在完成试点放映任务的同时,试点地区和单位积极探索试点机制,总结试点经验。银川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在电影放映运行机制上实现了“七个规范化”,即:工作任务项目化,放映管理制度化,目标责任公开化,日常管理经常化,经费保障多元化,电影放映网络化,队伍建设社会化。平罗县狠抓“六个纳入”、注重“五个结合”、健全“四个机制”、落实“三项措施”、做到“两个到位”、实现“一个目标”。这些探索为全区农村全面普及数字电影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抓根本,建管并重,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今年5月,自治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共同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宁夏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管理办法》、《宁夏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管理办法》、《宁夏农村电影广告经营和广告宣传片放映管理办法》、《宁夏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宁夏农村电影发展统筹资金管理办法》5项制度,印发全区施行。五项制度标志着我区农村数字电影在管理机制、设备配置、统筹资金、场次补贴等方面长效机制的初步建立。全区各市、县(区)根据五项制度,从本地实际出发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具体办法和细则。

加强队伍建设。全区各市、县(区)把放映员队伍作为农村电影放映的根本,精心选拔,优化队伍。各地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了一批有放映经验、年富力强、热爱电影事业的放映员。近些年来,自治区坚持举办培训班,每年培训放映员180多人。各市、县(区)也分别办班,加强放映员的培训。2007年,银川、平罗数字电影试点,培训数字电影放映员60多人。2008年3月下旬自治区广电局分别在吴忠、固原举办了两期全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员培训班,共培训放映员191人。通过培训,放映员全部取得了电影放映资格证,为搞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探索数字电影运行机制。全区各市、县(区)实行市场运作方式,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改革发展思路,公开招聘放映员,政府拿钱买服务,由放映员完成放映任务,电影主管部门建立农村电影放映保障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银川市采取集团式运行模式,市文广局统一运作三区两县一市电影放映,成效明显。中卫、青铜峡等市、县(区)认真落实电影运行资金和场次补贴,搞好服务,加强监督,农村数字电影整体工作成效突出。

(四)抓保障,加大投入,为农村电影奠定坚实基础。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为我区试点配发数字电影设备33套,流动电影放映车4辆,解决场次补贴资金46万元。2007年,自治区广电局积极向国家广电总局争取设备资金支持,国家广电总局又为我区配发61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同时,自治区投入280万元,购买了83套数字放映设备,为全区每个乡镇配备了一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自治区财政、发改部门加大农村电影的投入,试点期间财政已投入资金77.6万元,2007至2008年又投入150万元用于发放农村电影场次补贴。今后每放映一场电影补贴不少于100元,其中国家和自治区补贴80元,各市县补贴不少于20元。中卫市城区和海原县加大投入力度,使每场补贴达到130元。

为保证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积极解决交通工具问题。我们采取区局承担一部分、市县投入一部分、个人拿出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的方式,逐年更新放映车辆。平罗、贺兰、中卫城区、青铜峡、惠农、原州等许多县(区),为放映队配备了三轮摩托车,用于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泾源、中宁等县放映员自费购买放映车辆。

(五)抓重点,加强监管,确保放映任务落到实处。建立服务机制。为搞好服务,我们在全区建立了一个卫星接收站、一个设备维修站和三个数字电影节目码流站,由宁夏新天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统一管理,负责全区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维修和节目的发行。制定了码流站管理制度、节目订购流程、服务承诺和工作人员考核等办法,公布了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实行规范化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数字节目的下载和发行,为数字电影放映提供了片源保证,同时,降低了数字电影放映费用。

健全管理机制。各市县制定各项制度,加强了数字电影放映管理工作。银川、平罗等市、县(区)制定了《农村数字电影设备保养维护制度》、《数字电影放映场次补贴管理办法》、《数字电影放映奖惩办法》和《放映员管理规定》等十多项管理制度,农村数字电影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青铜峡市广电局制定了相应的数字电影放映员管理办法、放映设备管理办法、奖励评比办法等制度,就数字电影放映场次登记签字、设备登记、使用、维护、管理、检查、监督等,作了详尽的规定,统一管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电影放映长效机制。

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实行放映五级公示制。各市、县(区)每月向宁夏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报放映计划,院线公司统一在《宁夏广播电视报》上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同时市、县、乡、村4级进行公示。二是建立监管平台,加强管理力度。在自治区广电局、院线公司和各市县建立了三级数字电影卫星监测监管平台,电影放映实施卫星定位监控。三是完善电影监映制。农村放映员每放映一场电影,必须填写监映单,电影放映时间、地点、影片名称、观众人数等,由村队干部签字盖章。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自治区广电局和院线公司经常深入农村明察暗访,督导各地电影放映工作。年中对各县(市、区)农村电影放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年底进行综合考评和表彰奖励。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电影放映活动,电影放映场次逐年递增。2005年,全区共放映电影34322场。2006年放映37685场,完成全年任务的114%。2007年放映38322场,完成全年任务的124.9%。今年,全区农村数字电影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年底将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再次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数字化放映的省区。我区农村电影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这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广电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农村电影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全区农村数字电影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县(区)尤其是山区,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能,没有把农村电影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认真、及时地研究和解决电影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发展不平衡。川区各县重视程度高,经济条件好,工作抓得实,电影放映任务完成得好。而山区重视程度差,经济落后,投入不够,农村电影整体工作差距大。三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制度不全。有的市、县(区)机构不全,体制不顺,体制改革和结构转换进展缓慢。个别县区农村放映员归属乡镇管理,而且是兼职,遇到工作忙,就难以完成电影放映任务。少数县(区)电影工作制度不完善,档案资料不全,管理不规范。四是经费落实不及时,车辆陈旧。有的经济条件差的山区县,经费落实不了,场次补贴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出现拖欠,直接影响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我区农村电影放映车辆陈旧,大多是七八年前配置的。各县农村电影放映的服务、管理和设备维护,急需车辆。五是放映队伍需要进一步培训。今年全区各地招聘的数字电影放映员,其中有许多人是新手。虽然自治区广电局举办培训班,进行了培训,但是,从近几个月放映情况来看,由于放映技术不熟练而造成的小事故时有出现。因此自治区和各市、县(区)要进一步加强放映员的培训和教育。六是片源少而陈旧,选择余地小,不能满足需求。农村数字电影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统一供片,但新片少,片源受限,各地电影放映购片没有选择的余地,基层反映,广大农民新片看得太少,老片不愿看。农村数字电影片源与农村文化和农村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相适应的问题。七是农村电影广告业务发展很薄弱。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把农村电影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明确地把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这些都为农村电影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为我区农村全面普及数字电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列为为民办的30件实事之一。各市、县(区)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数字电影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坚持方向,创新模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深化农村电影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多种放映主体和放映方式的新模式,培育农村电影市场主体,建立农村电影放映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的农村数字电影技术服务平台、监管平台和服务网络,从根本上满足广大农村看电影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文化动力。

(三)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全区各市、县(区)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38号文件精神、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五项相关配套制度,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纳入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强化农村数字电影工程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政府买服务”的电影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加强对放映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放映服务水平。狠抓放映任务的落实,确保放映任务的完成。

(四)搞好服务,加强监管。要建立健全全区、市、县、乡四级农村数字电影服务机构,巩固和加强四级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中心,努力实现“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目标。加强农村数字电影监管工作,一是实行区、市、县、乡、村五级公示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卫星定位监控,区、市、县三级及时监控和巡查;三是认真抓好监映制,完善电影放映监映手续,防止虚报现象;四是加大明察暗访和检查的力度,完善奖罚机制。

(五)加强研究,解决问题。各级政府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和电影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本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针对本地数字电影放映中的实际,解决资金、场补、放映车辆、服务、监管、电影广告业务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为农村数字电影的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六)加大力度,积极扶持。进一步扶持院线发展,建立城市、农村电影统一管理机制。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城市电影院线和现有农村电影放映队的资源,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公益性事业,减缓政府压力,服务于农民群众。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我区已建立农村数字电影发展统筹资金,但资金太少,再过五六年面临新一轮的设备更新、车辆更换,资金缺口太大。建议自治区财政追加电影预算资金,将现在的设备购置60万元和购片资金5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

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把农村数字电影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为实现宁夏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