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育随笔
6530300000047

第47章 致于连湘

连湘处长:

你好?近接通知要学校负责人去区上参加招生工作会议,因为我这里工作脱不开身,故由副校长陆永盛同志前去开会,请你谅解为盼。不过有关我们办学面临的困难,还想跟你详细谈谈。特写此信,请你予以足够的注意,不胜感荷之至。

首先,关于招生,我们意见,最好仍维持原状,初中招收6个班,高中招收4个班,初中6×3=18个班,高中4×3=12个班,全校30个班的格局维持不变,有利于培养人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如果倒过来,高中收6个班,初中收4个班,就要产生新的矛盾。

其一,师资问题。加两个高中班,就要6名高中教师,三年下来需要增加18名高中教师,而对于初中来说,一年需减少6名教师,三年需减少18名初中教师,我们的人事关系与县上不搭界,剩余的初中教师往哪儿去调?同时靠上级三年补充18名高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第一有个编制问题,第二还有个实践问题,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最好先让教一轮初中,熟悉一遍初中教材,而且磨炼磨炼教学方法,然后教高中方能算得上称职,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如果限于编制,上级派不来那么多人,而我们的初中教师又有剩余,其结果只好将初中教师拔到高中去任教,于是,抽空了初中的骨干削弱了初中,这些拔到高中的人又不适应高中教学,也削弱了高中,这叫做两败俱伤,这种情况,未知厅里考虑了没有?

其二,生源问题。中卫县除了山区三乡,是乡乡都有完全中学,各校的优秀生各乡控制很严,很难让他报考我们的高中,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初中(几年来我们正是这样做的),才能确保自己的高中有较好的生源,去年我校高考录取大专149名,高中中专40名,共189名,其中录取到全国重点院校的36名,这个创本校历史纪录的事实,证明了我们加强初中所尝到的甜头,但如果削弱了我们的初中,从外校又招不到足够的合格高中新生,我们的苦头就大了。说来说去,无非是个升学率问题,说实在话我们并不片面追求升学率,但社会的压力,上级的压力等加起来,一个重点中学没有足够的升学率,我们怎样向人们交代?这个重点中学还有几多吸引力?

其三,住房问题。高中增多了,面向全县招生(不论新生合格与否),乡下学生进校,总得要住宿,那么多人要住房,住房又在哪里?这两年,由于教职工又住了一些房屋(有的家属户口解决了,有的青年刚刚结婚,不能不给住房,而县上根本不管卫中的住房问题),可供学生住宿的房舍更加少了,住校生还要增加,这个矛盾如何解决?看来1985年不给建房投资已成定局,1986年如何呢?还是个未知数,那么下达招生计划,是否连同学生要住宿、要吃饭这个重要问题一道考虑过没有?如不考虑,或兵马先动,粮草后行(不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样的计划,其可行性又是什么?我个人以为,一个没有可行性的计划,还谈得上什么严肃性?

当然,鉴于上级的决心已定,今年招收6班高中,我们无条件服从,那么明年呢?总不能今年高中6个班,明年再来4个班,一涨一缩,波浪式发展吧,如果说,今年是克服最大困难,“咬咬牙”,勉强挺过去,明年是咬咬牙也无法克服的,怎么办?

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还是招生,就是由谁来招生的问题,去年由于在招生问题上,我们遵照“永宁会议”精神和教育厅宁教中字(84)第114号文件规定,想过问一下生源质量,就其中不合条件的一部分新生要求调阅试卷(其中最差的语、数两门加起来只有79.1分),但县教育科坚决不肯让我们阅卷,问题反映到地区教育处,后来也反映到厅里,对于如何理解114号文件,态度模棱两可,似乎我们错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后,县教育科更变本加厉,搞了一个所谓“改革”方案,关于招生问题,要将卫中高中的招生合并到初中中专的考试里去,由他们一手包办,这是什么改革?我们从各方面得到的改革信息,都是给学校松绑、放权,而县教育科的改革方案,其中关于高中招生,对于教育科是扩权,对于卫中乃是紧绑、收权,这叫我们怎么办学?(改革方案中其他诸条,我们无可非议)我认为,高中招生与中专招生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是不好放在一起的。首先,中专不考英语,而高中必须考英语;其次,中专物理、化学一张卷,降低了理、化的分量,而我们招生历来是理、化分开独立成门去考,理、化合卷,降低分值的影响是,初中理、化教师认为课程被贬值,学生不愿学,教起来也不来劲,这对高中教学带来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初中打不好基础,到高中去补课,那是“破旧衣裳”,补不胜补的。最后,如果说英语、理、化另加试卷,仍与中专一起考,编排考场,阅卷登分等问题,都要另花一份心思,莫如高中另行考试,何必合在一起?(当然,对于银川市区合在一起考试已行之多年,有可行的经验,我们不愿妄加非议)还有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就是中卫一中是县上的重点,为了确保这个重点,中卫中学这个区重点要受点委屈,未知区上可知否这个事实?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教育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中说“要适当扩大招生范围,切实改进招生办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杜绝招生工作中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确保新生有较高的质量。”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办好重点中学几个问题的通知》中说“重点中学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有条件的学校,经区教育厅批准,高中可扩大范围在附近县招收少量的初中优秀毕业生。招收办法,今后可视情况,逐步由市、县统一招生改行重点中学单独招生。高中招生一律加试外语。”这些文件的规定,今天还是否有效?如果在改革之年,打上“改革”的幌子行倒退之实,招生工作走后门,降低新生质量之事将是不可避免的。

我再呼吁一遍,重点中学的独立招生权,切切不可被剥夺!

至于教职工住房难,请示报告解决问题难等等,都不属于厅里的问题,在这封信里,我不打算给您添麻烦了。

盼百忙中赐覆,可否?

致以

敬礼

李天柱

1985年4月12日

[题注]这是致宁夏教育厅普教处原处长于连湘的信。信中关于办学的呼吁反映了当时学校的困难处境。

注:加强初中教育,有利于学生上重点大学的培养。这封信发出后,终于感动了“上帝”,1988年下达招生计划时,仍按高中招生4个班、初中招生6个班比例下达(我们叫作顺四六,反之则是倒四六)。这样的格局又维持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