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
6537500000002

第2章 鹊雀为邻

冯剑华

鹊是喜鹊。喜鹊与我为邻,是许久以前的事了。

十几年前,搬进现在的住处。新住处房头有三棵大杨树。正当四月,毛茸茸的紫穗铺出满地春意,树上的枝杈间,架着一个鸟巢,那就是喜鹊的家了。喜鹊比我先来,老住户了。先入为主,喜鹊向我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自此,喜鹊在树我在楼,朝夕相望,声气互闻,我与喜鹊比邻而居。

我的芳邻是很漂亮的一对,它们以黑白两色为衣,显得俊俏而又华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是一对恩爱夫妻,每日里双进双出,比翼齐飞。有时,一只静静地站着,另一只则在枝叶间跳来跳去,那是丈夫在向妻子显示自己的矫健强壮吧?有时,一只在另一只面前轻轻梳理羽毛,显得无比温柔,那一定是妻子在为丈夫打扮自己了。它们每日在绿叶间出出进进,飞来飞去,十分忙碌的样子。三春之鸟,猜想它们正在忙着生儿育女吧?果然,不久后那树上的小巢便明显地热闹起来,不久后,绿叶间飞进飞出的身影也明显地增多。邻居不讲计划生育,如今那树上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了。

热热闹闹的大家庭的成员们个个喜欢热闹,它们一天到晚喳喳喳叫个不停。就像京剧团的司鼓能把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鼓点敲出各种花样一般,我的邻居们能把一个“喳”字叫出多种感觉。喳———喳———单音节带点拖腔,这是慢板;喳喳喳喳,这是急急风;更多的时候,是喳喳喳喳一路喳将下去,大有江河行地,一泻千里之势。赶上我的邻居们高兴,来个家庭大合唱,那简直就是振聋发聩,气冲霄汉了。

严格说来,我的邻居们不是音乐家,它们的叫声缺少抑扬顿挫,缺少婉转曲折。但它们绝不缺少热情。它们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它们叫得无忧无虑,叫得欢天喜地,叫得昂扬激越。似乎它们有着一肚子的高兴事要与人分享,因此它们的叫声极富感染力。听着它们的叫声,你不知不觉地也无忧无虑,起来,也欢天喜地飞来。

喜鹊,喜鹊,难怪人们送给它这样一个喜气洋洋的名号呢。

喜鹊伴我,清晨,它用欢快的叫声送给我一天的好心情。傍晚,又用欢快的叫声扫去我一天劳作的疲惫。

既是邻居,便免不了有些来往,准确地说,是来而不住。喜鹊有时会来我的小院造访。它有时停在阳台的栏杆上,好奇地向房里张望。我在院子里看书时,它又会文文静静地站在院墙上,小脑袋左一歪右一歪,长长的尾巴向上一翘一翘的,像是在给我的阅读打拍子。我想起那个古老的童谣:“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我问喜鹊:“你是不是那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坏小子?”喜鹊不理我,拍拍翅膀飞走了。哈,生气了,害羞了,这个小东西!

我的邻居挺大度,不因为我的玩笑记仇,一如既往地时常来我的小院走走,或是立在阳台的栏杆上探头探脑地看我伏案工作,或是文静地站在院墙上伴我读书。

喜鹊解我寂寞,给我以欢乐,有这样一群勤劳、热情的喜鹊为邻,着实让我高兴。

像一些好故事却有个坏结局一样,悲剧终于发生了。

喜鹊温馨的家被毁掉了。

毁掉喜鹊家园的是我的同类。

是我外出三天后归来。房头空空荡荡,三棵树不见了,只余下三个白森森的树茬,慢慢渗出一滴滴黏稠的汁液,那是树的眼泪么,那是树的血液么,这里发生过一场怎样的杀伐。大树轰然倒地,枝断叶残,满地狼藉。喜鹊的家就这样被粉碎了,失去了家的喜鹊该是怎样忄西惶悲伤,它们一定在这里流连徘徊过,它们一定是一去三回头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是择木而栖的悲哀,高要求。而我的喜鹊邻居却无树可绕,那才是真正的大悲哀。从此,这里没有了绿荫,没有了鸟鸣,没有了满地毛茸茸的紫穗。白花花的太阳照着白花花的水泥楼群。

不知道我的邻居们如今在哪里。

雀自然是麻雀。

说与麻雀为邻,不太确切,准确地说,麻雀只是我的半个食客而已。

对麻雀,我一直怀着一种说不清的感情。都知道那场关于麻雀的冤案。四十年前吧,把麻雀与苍蝇、蚊子、老鼠一起并称为“四害”,都在被消灭之列。不管城市农村,人们拿着脸盆竹竿,见麻雀飞过来就用竹竿赶,敲脸盆轰。这样麻雀被到处轰赶着,无法落脚,只能不停地飞呀飞,直飞到力尽气绝,落地身亡。不久后,有科学家出面为麻雀平反,说麻雀吃粮食。也吃田里的害虫,保护庄稼,功过相抵,功大于过。于是麻雀才得以昭雪,摘掉了“四害”的帽子。

虽遭此大劫,麻雀家族却依然人丁兴旺,昌盛繁荣。如今,身居闹市的人们已经很难再见到别的鸟类了,唯有麻雀还不时来看看被钢筋水泥囚禁着的人类。

我为人类曾经强加给麻雀的冤假错案歉疚,又佩服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不计前嫌的态度。

我很想为麻雀们做点什么。

冬天了,田里的庄稼收进人的粮仓了,虫们躲进泥土里冬眠了。吃粮食又吃害虫的麻雀们靠什么生存呢,它们该是又饥又冷的吧?

我赠麻雀以食物。怕白色的大米不醒目,不容易引起注意,便抓一把黄灿灿的小米,怕把米放在地上它们不容易发现,我把黄灿灿的小米放在高高的院墙上。我想象那黄灿灿的小米会立刻被饥饿的麻雀们一扫而空。

竟没有。几天过去了,黄灿灿的小米依然完好无缺地堆在院墙上。

小东西们很高傲,拒绝我的馈赠。几个冬天了,我为麻雀们高傲的拒绝感到挺丢面子。

今冬,麻雀终于来了,而且是在我还没有把小米摆上院墙的时候,而且是成群结队,而且是一日数次,光临我的小院。

把麻雀邀请来做客的,是院子里那一架葡萄树。初冬时节,我外出数日。突然到来的寒流,把一些还未来得及采摘的葡萄就那样冻在了枝上。一只巡游的麻雀发现了,于是,它呼喊上父母兄弟,呼喊上亲朋好友,呼喊上七大姑八大姨,浩浩荡荡飞进小院,来赴盛宴。

小院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了。麻雀们像古代文人雅士一样且吃且舞。唧唧喳喳的叫声,扑扑索索的扇动翅膀声,跳上跳下时枝条弹动的咔咔声,还有碰翻落叶时金属般的响声,构成一个多声部的交响曲。麻雀们也是歌者,它们有时以个体为单位,唧唧喳喳,低吟浅唱。有时则是齐声大合唱。这是个训练有素的合唱队,队员们个个纪律严明。唱时则齐声高歌,声遏行云,停时则戛然而止,鸦雀无声。

吃着我的葡萄且歌且舞的麻雀们却不愿看见我这个主人,我刚在窗前站下,它们就呼啦一声全飞走了。如是者三,也许是禁不住葡萄甜美的诱惑,也许是见我这个人并没有伤害它们的意思,麻雀们试试探探地回来继续它们的歌舞盛宴。

我不失时机地趁黑夜在院子里撒上大米小米,请麻雀们第二天食用。

我的食客们高兴了,饿了就落在地上,啄食雪白的大米,金黄的小米。渴了就飞上枝头,吮吸葡萄甘甜的汁液。以粟米为肴,以果汁为酒,我的食客们心满意足,小院里歌舞升平,一片祥和。

儿子送我一副对联:孟尝君食客三千,冯剑华食客一群。横批:麻雀乐园。只是我的食客们依然与我保持着一定距离。我只可以隔着玻璃,远远观望,却不能走到它们中间。一层玻璃,如同一道三八线,隔开了我与麻雀。但是至少,它们不再拒绝我的赠予。

按儿子说法,人对鸟好或者不好,鸟是知道的。

我说,我对麻雀那么好,麻雀为什么不愿意让我亲近呢?

儿子说,它们怕的是整个人类,只你一个人对它们好有什么用呢?

我默然。

但我知道,善待鸟类的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选自《人民文学》1998年07期,获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