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
6537500000045

第45章 四月的哀思

马河

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五,谷雨。

这个日子在这近十年中如此记忆深刻,缘由是我的孩子就在这天诞生的;而现在又如此记忆深刻,是我的4位年轻的战友在这天壮烈牺牲了。

李富林、张建军、孙虎、李海滨,4个寻常的名字代表的4个血肉之躯,在这天的凌晨,永远地贡献给了神圣而又多难的公安事业!

心里的隐痛是自不必说也是难以与人言之的。我是不迷信的,可这回还真陷入了迷信之中:

孩子的生日在往年是热热闹闹的,蛋糕、礼物哪样都不能少,而且在生日前的一段日子里孩子总是惦记着、嚷嚷着。今年的这一天,似乎挺宁静,不仅孩子忘了,我和妻都忘了,甚至把这一天也忘了。就在那个早晨,当我听到4位战友罹难的消息的时候,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真的会发生在宁夏开天辟地从来没有过的最大的袭警案。这时,我才想起了竟与孩子生日偶合,竟是24个节气中的“谷雨”这一天!

莫非冥冥之中有一种说不清的联系?

谷雨,这“雨”字竟由泪水做成?生与死同时在一个带“雨”的日子里出现,我的哀思又多了一份沉重!

为了思念,为了尽一份战友的情分,更为了抒发心中那挥也挥不去的伤痛和抑郁,我准备构思这篇文稿。我把尘封已久的《宁夏法制报》和《宁夏公安报》前几年的合订本取出来,每页认真翻阅,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想从中找出4位英雄的生前事迹来。但是,我最终失望了,放弃了,缘由是在我翻阅的过程中,发现报道银川巡警支队的文章很多,但是唯一缺少的是有关4位英雄的文字。

他们的事迹都融入了集体材料之中,他们生前也许就没有考虑为身后留下什么。在几十篇报道中,我只发现有两处提到“孙虎”。另3位的名字怎么找也找不到。

我知道,不是他们没有做,而是他们都是民警队伍中平凡的一员,加之我们巡警中的通讯员在写作时太老实,大多数新闻报道只提有几位民警参与了处警事件,姓名均略而不写。我为这惊讶的发现要流出眼泪:新闻报道的主人公不要利的有,不要名的少见。我作为边缘新闻人与很多报道的主角打过交道,为一姓名之错、为一漏写之误,找上门的、打电话的,并不鲜见。而巡警们,从来似乎不计较这些。

我更知道,在每次重大灾害事故的现场都有英雄的身影:7·23银川机场空难,4·7体育馆坍塌事件,近几年山洪暴发冲毁公路的自然灾害,等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

人是有记忆的,而失忆的时候较多,任何回忆与原来的场景都是难以吻合的。英雄倒下了,收集英雄的事迹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他们都属于默默奉献的那个群体,大凡做过的事,留下的印迹太少了,甚至几乎都没有。

就说步行街的修锁师傅闵明道先生,如果不是李富林擒拿盗贼时,他父子俩鼎力相助,制伏盗贼,也许新闻媒体就不会注意他。但是,在我翻阅老报纸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与李富林及其他战友的密切关系,闵师傅前几年就协助巡警为老百姓解危济难,可是,在文字的叙述中仅有较为吝啬的话:他配合巡警帮助老百姓打开过几十扇没有钥匙的家门……这其中,我相信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很多令人终生难忘的故事———你从闵师傅老泪纵横祭悼英雄的场景中可以想到,从闵师傅捐款1000元的豪放之举中可以看到。一位修锁师傅拿出这1000元来,是不容易的,得修多少把锁,得积攒多少个日子!

而像闵师傅这样豪放的,在吊唁的日子里,还有许多许多。英雄们在平日里不结下这深厚的鱼水之情,没有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哪里会有这样的场面和情景!

然而,英雄在生前从来没有张扬过这些事,他们不是疏忽,而是不屑。

比这更值得讲的事他们都不曾讲过,何况这个?

而英雄孙虎的母亲对来慰问她的领导却讲出来了:孙虎生前我是从不提钱的,他牺牲了,我要说个“钱”字,这个“钱”就是给民警多长些工资。老人一言既出,语惊四座!

是的,4位英雄的家庭都处在贫寒状态,可是他们从来没有以此作为筹码向组织伸过手。李富林的孩子3岁了,仍租居在市郊的一间半小房子里过日子。令人心疼的是,英雄牺牲了,他的没有工作且患有败血病的妻子却要在亲戚家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安慰。因为那房子太小了,太寒碜了,小得连立足都困难,寒碜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李海滨也是无房户,暂借岳父房子度日,这次巡警支队盖房,他高兴得不得了,说就是借款也得要把房钱凑齐……然而,他的夙愿尚未来得及实现就匆匆踏上了不归之路。至于张建军、孙虎的家庭,也与这两位战友相差无几。

就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这几位英雄和他们的战友,日日夜夜保护着我们的安宁。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平稳的心态、活泼的精神、年轻的力量穿街走巷,为一方平安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我知道,英雄的壮举未必能唤醒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但是,发出肺腑之言的英雄母亲,道出了一份心酸,说出了一个真理:仅有悲痛是不够的。

母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看到的是这一警察群体的艰辛和不幸。她的呼吁,使人产生很多很多的联想,死者长已矣,而生者,还有未来,这呼吁越发显得沉重!

走进银川巡警支队的大门,夹道两旁是数也数不清的花圈。相识的不相识的,曾被救助过的或没有被救助过的,人们,都怀着悲痛、敬仰和思念,默默地吊唁。一群又一群,一拨又一拨,抹着眼泪是走出去的,噙着泪水是走进来的,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稚齿未脱的孩子,有满怀悲怆的战友,也有身居要职的领导……“110”这个阿拉伯数字是一个救人于危难的象征,一个作为百姓安全感的代名词,一个人们生活需要的实在依靠。

英雄倒下了,但是英雄们的工作并没有停止。每一位战友带着伤戚的心绪,化悲痛为力量,高擎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帜,继续踏着英雄的足迹战斗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英雄去了,但英雄的精神会永驻人间!

黄河呜咽,贺兰悲凝,凤城哀思,万人凭吊。当我写完这篇文稿时,窗外的淅淅沥沥的雨声仍然未停,遂记起“谷雨”那天也飘零过小雨,这正是:天哭不公,人悲不平!

战友,走好!

(选自《指甲里的沙粒》,获宁夏第六届文艺评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