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这山这水这人
6540000000150

第150章 黑窑滩人均钱粮双过千

近年来,彭阳县崾岘乡崾岘村黑窑滩群众发扬苦干实干、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对家乡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达到了人均产粮过千斤和人均收入过千元的奋斗目标。

黑窑滩是彭阳县崾岘乡崾岘村的一个纯回民小组,有46户284人。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1994年被列为县级小流域治理点,截至目前,累计治理面积2.5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了79.6%。其中高标准基本农田2108亩,人均7.5亩;以杏树为主,造林1486亩,人均5亩;户均拥有1眼窖、2头大家畜。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走上了致富之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黑窑滩人就开始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宣战,他们不畏困难,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干给一代看,坚持大搞基本农田建设,将250亩壕地修成了稳产、高产的水平梯田。彭阳建县以来,为了改善生活用水条件,他们又在地下无水的情况下,开始打窖收集雨水。针对几百亩荒坡山杏经济林效益差、荒山没开发治理的状况,1993年,他们进行拍卖四荒地试点,将荒坡山杏经济林拍卖给17户农民,经过统一规划后,男女老少齐上阵,硬是将干透的荒山修成了高标准的水平带子田。看到80多岁的老人及10来岁的孩子实干苦干的场面,当时许多地县领导大为感动,称他们是当代的新愚公,指示全县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宣传黑窑滩群众战天斗地精神,并将该流域列入试点流域进行综合性开发治理,先后调派6台推土机进入流域内,人机结合大搞基本农田建设,使昔日的“三跑田”变为“三保田”,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到1997年黑窑滩人均产粮达到700公斤,人均收入1200元,今年人均产粮已达800公斤,人均收入达1500元。

原载1998年11月3日《固原日报》第2版头条,与张步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