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原是位于大山坡上的,地震造成的山体大滑坡改变了一切。
那个夜里,副村长龚明和全村人像坐上了什么劣等列车,轰轰隆隆到了天亮,说不清跑了多远的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早先,清晨阳光是从东边山林树隙缝里透到村庄来的。
现在呢,村东头紧挨了一座石山。后来才知道,这些在太阳下面闪闪发亮的石头竟然是透明的。
大家聚在村头,一时都说不出话。
几位老年人坚持要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但不长时间又回来了。因为,过去的大山坡已成为断崖了。
村庄脱离了原有的行政管辖区域,新的上级来不及理顺管理关系。这样,村庄享有事实上的自治权了。
首先是重建的问题,副村长龚明准备充分利用东山上的石料,把村庄建设成一个透明的地方。
龚明是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到这个村庄来的时间不长。在学校时,人就说他是理想主义者。终于有施展机会了,龚明和村民一起制定了新的村委会章程,强调凡事要公开和透明。
新的村约也出笼了。
其中一条有些争议,尽管投赞同票的人多。
要人们尽量穿透明度高的衣服。村里的女人,尤其是姑娘家,对这一条执行得不太到位。
村委会门口竖起一块大牌子,上边的话文绉绉的:谎言止于公开,信任始于透明。
龚明认为公开和透明是生产力。人们对此意见不一,但对于他下边的话,倒是趋向认可了。
龚明引用伟人的话说:搞建设,要尽量调动起来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才好。说到这儿,龚明展开话题,谈到了“合力”的问题。不管是面临灾难,还是灾难过后,都要重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一位村民站起来提了条意见,要副村长说一点实际的东西。
龚明讲到了因地制宜打旅游这张牌的问题。
我们落脚到新环境了,对于外人来说,突然出现了一大群长相异样的山上居民以及新奇的建筑村落,这就是旅游资源。
时间不长,村庄就来了不少人。
除了正儿八经的旅游者外,胳膊上缠了红丝带的志愿者,搞新闻的记者,还有不少外国人也来了。
大滑坡让村庄损失惨重:房子震倒了不少,裂纹的更多,还有很多伤员。
大家没想到,外国人居然支援来了一座野战帐篷医院。
大家合力把震倒的房屋重建起来,从东山采来的石料——透明的大理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小村庄的微观政治语汇里,除了公开、透明之外,还多了一个“宽容”。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宽容就是要尊重他人的自由。
基于这点,村民在盖自家寝室的时候,用不用砌成透明的,自家说了算。
先前担心,透明的大理石房子经太阳一照,会耀人眼睛呢,实际上不。
夜晚可有味道了,你站在石山上往这看,仿佛梦中所见。家家灯火自石壁里折射出来……村庄比星空还要美。
来采访的媒体人,有的以前去过老村庄,两相比较说:原来在山上时,村庄好像太封闭了,外人就容易产生误解。还说,以前村里条条框框太多了吧,管得太具体不好。
龚明不认为现在是无为而治。大的原则总是有的。龚明打比方说:村民都去东山采石场经营承包就不行,就得想法干预了。
每个人都有适合和不适合的活计。适合搞旅游的村民就让他搞旅游。愿意发议论的就任由人家议论。
多听听反对的声音是好事儿,能让我这个副村长保持清醒。
不久,村里出现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儿,受重伤的老村长痊愈回来了。
一回村,老村长里里外外转了一大圈。
环境变了,老村长很高兴看到村民们学会了经营石料场,还有旅游接待什么的。可是,怎么能把寝室砌成透明的呢?还有,瞧瞧人们的着装……他跟龚明一边谈,一边晃悠头。
龚明想说什么,老村长一劲儿挥手,说:他到村庄原来的地方看了,虽说变化非常大,但那疙瘩儿才是根哪,人可不能忘了根本。
办公室外聚来不少人。
有人过来向老村长问好,老村长边打着招呼,一边慢腾腾从怀里掏出盖了红章的东西挥了挥,说:我们要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