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6583600000011

第11章 循循善诱,为孩子播种成功者的基因

21世纪的成功者一定是综合能力超强的人。其中包括独特的性格魅力、较强的专业能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领导力。站在机构最高领导者的角度来看人才需要,真正能挑大梁的人是综合素质高,在关键时刻能带团队冲破阻力使事业取得跨越式进展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应从专业水平、心理素质、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施以影响,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扬长避短,使孩子成为善于选择、敢于决策、能大胆应对各种挑战的强者。

仔细观察,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孩子的天赋

为什么有的人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穷其毕生的精力却没有取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成就。比如有的人想成为知名作家,一生写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却仍然默默无闻;有的人痴迷绘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是其画作却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有的人潜心研究一门学问,直到寿终正寝却没有任何新发现,出现类似情况的人,除了教育背景和环境因素之外,那就是个人的悟性不够、天赋不足所致。

人的天赋是指与生俱来的天资,可以解释为一种固有的智力素质。这种素质影响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行动能力、领导力等。一个人之所以能成才,就是将自己的学业、职业都与天赋结合在一起。使其所花费的心血和力气都会有较大的成果性反馈,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身天赋所在的位置,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发现他在哪方面比较有天赋,适合哪个专业的学习。这一点对孩子的成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家教内容,因为“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父母首先要成为发现孩子天赋的伯乐,挖掘孩子的潜力,使他在做选择时走上“直通车”一样的道路。

居里夫人是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她的两个女儿伊琳娜和艾芙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得益于她们的妈妈能及时发现女儿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居里夫人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因为自己在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就希望女儿追随自己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也不盲目地为女儿设定今后发展的方向,而是从小就对她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实行探索性的培养。

居里夫人让姐妹两人每天放学后在家里玩一小时智力游戏,以便进一步发挥其自身的天赋。当两个女儿升入中学后,居里夫人把多位有名的教师请来,在课后分别给姐妹两人讲化学、数学、文学、历史、美术和外语。每星期四下午,居里夫人亲自在巴黎理化学校给女儿讲授物理学。经过两年的“特殊教育”后,这位细心的妈妈发现,大女儿伊琳娜性格文静、朴实、专注,对物理和化学两门课程比较痴迷,居里夫人就引导她从事放射性元素镭的研究,并激励她在自然科学领域大胆探索,不断进取。小女儿艾芙性格活欲、喜欢幻想、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而且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痴迷文学和音乐,待艾芙中学毕业后,居里夫人就创造条件让她潜心研究音乐。

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琳娜·居里与丈夫一起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而小女儿艾芙·居里则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出版《居里夫人传》一书,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居里夫人可以用超越普通人的特殊方式发现孩子的天赋,因材施教。作为普通父母虽然不能像居里夫人那样给孩子创造非常优越的条件来展现其天赋,但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

孩子经常会向父母提出他们有疑问、弄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从孩子提问时的关注点揣摩出其兴趣所在和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资质。如果父母没有发现孩子对什么东西特别感兴趣,要多给他创造接触世间万物的机会。如果孩子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不能和更多的事物接触,即使他有某种天赋父母也很难发现。因此,父母应该尽量找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到社会上或者大自然中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上过网,家长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孩子原来在网络技术方面有极高的天赋。

父母本人要多参与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更充分地了解孩子。比如与孩子一起参观展览,到图书馆看书,一起玩各种球类,参加社区文艺表演等,都可以从孩子关注的事情、集中精力思考时间方面发现他的天赋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孩子在哪方面有天赋还仅仅是着力培养的开始,接下来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条件,如置办设施、聘请教师等都要不遗余力。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做事总是朝三暮四,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比如看到同学网球打得好也想试试,过几天看小伙伴学京剧也想跟着去报个班,后来又觉得当个演讲家不错,又去练口语表达——于是出现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后天又迷上了其他的情况。这使得父母很难确定他的天赋究竟表现在哪个方面。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也不用着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有趣,保持的时间短暂,乐趣保持的时间稍长,志趣,能持之以恒。如果孩子对某项爱好不仅能坚持下来,而且做得比别人出色,就说明在这个方面有天赋,父母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扶持。如果父母已经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有天赋,却因为父母的不喜欢就不给予支持,使孩子的天赋半途而废,不仅令人惋惜了,孩子也会埋怨父母的短视,父母本人也终会因做错了选择抱憾一辈子。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柏拉图

积极的心理暗示,打开孩子的成功之门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在一所小学做了这样一项实验:大家一起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当各项测验结束后,他们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告诉各班的教师说,根据测验的结果,名单上列出了将来会有很大发展的学生名字,并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鉴于罗森塔尔是学术权威,教师们从内心里接受、认可了这份名单。罗森塔尔在告别时又反复叮嘱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只准教师自己知道,声称不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几个月过后,罗森塔尔和同事又来到这所学校,并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复试,奇迹出现了:他们提供的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其中包括原来表现一般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变得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乐于与别人打交道。事实上,罗森塔尔提供给教师的名单是随意挑选的,他和同事根本不了解那些学生,也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只是因为罗森塔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他们认为名单上的学生的确很有发展潜力,因而寄予了他们更大的期望。虽然教师始终保守着这张名单的秘密,但在上课时,他们还是忍不住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关注,通过眼神、音调、提问等各种途径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这些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积极的影响,变得更加自信、自尊、自强,心态也随之变得更加阳光快乐,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结果真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所起的激励作用。

人们常说的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这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对方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父母注意给孩子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克服自卑心理变得积极上进。

乔丹的爸爸在家中的后院支起一个小篮球架,最初只是为了让顽皮的乔丹少出去闯祸。没想到,乔丹还真的喜欢玩篮球,他开始与爸爸和哥哥一起探讨球技,有时与小伙伴玩起来竟忘了吃饭。这时的乔丹个子不高,自觉在身材上没有太多优势。爸爸意识到儿子有点自卑,便鼓励他说:“我和你妈妈准备在你的鞋子里施肥,好让你快些长高。”

乔丹在学校里输了球回到家时就垂头丧气,爸爸就不断地告诫他说:“不管今后是否打篮球,只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不懈的努力。”乔丹的妈妈为鼓励他,就和颜悦色地哄他说:“每天晚上只要在自己的鞋子里倒上一把盐,并真心诚意地祈祷几句,就能如愿以偿。”少年乔丹当时还真信了,冲进厨房拿来了盐罐,大把大把地往鞋子里撒盐,当他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后,就立刻觉得自己全身充满力量。直到长大后他才明白,那是妈妈为了鼓励自己故意那么说的。但在当时,却给小乔丹无限的憧憬,并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信。

当长大了的乔丹成为“飞人”名满世界时,他感谢父母的悉心培养,他说:“我的家给了我成功的信念。我的乐观像父亲,我的自信则像母亲。对我来说,心中的英雄就是我的父母。他们让我受到很好的教育,指引我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没有他们,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父母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不利的外在因素的影响,重建孩子的人生理想,并因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而更加积极向上。不管父母是否赏识自己的孩子,只要看到了孩子的潜质,懂得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施以影响,孩子就可能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的行为就会向越来越差的方向发展。

有一位妈妈,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钱包管得很紧。当孩子懂事以后,她像防小偷那样防着自己的儿子。在她的意识中一直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小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在钱上做手脚”。她把家里的钱一直放在很隐蔽的地方,不让儿子知道。儿子上学后想要钱买东西,她总是用怀疑的口气问:“那东西是需要那么多钱吗?你可要对妈妈说实话。”即使经妈妈同意儿子在自己的钱包里拿钱,她一定要说:“过来,妈妈看你多拿钱没有?不许偷偷多拿呀。”正是这位妈妈不断地在儿子心里给出了“偷偷拿钱”的暗示,上初中以后,他就开始从家里偷偷拿钱。有一次和爸爸一起去ATM机取钱,爸爸输密码时他在一旁偷偷记下来了,找机会偷拿了爸爸放在家里的银行卡,一个月里分三次取了2000元,全部拿出去和同学下饭店和去网吧玩游戏了。男孩的爸爸妈妈实在想不明白,一直以来都小心翼翼地提防儿子偷着拿钱,怎么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呢?

关于心理暗示有这样一种技巧:假如一个有心脏病的人想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定要说:“我身体很健康,心情非常好,生活幸福。”有了这种暗示,潜意识会调动身体机能,使身体向好的方向转变。一定不能说:“我有心脏病,一直很痛苦,希望自己能很快好起来。”如果这样说了,潜意识就会接受“我有心脏病”“很痛苦”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上例中的妈妈无意中给儿子做了“偷偷拿钱”的心理暗示,该暗示进入他的潜意识后就变成了一种欲望,最后演变为行动。

扎根在孩子心中的思想,决定了他将来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积极的心理暗示进入潜意入变成带有情感的思想,会构成类似磁性的力量,引出其他类似或与之相关的思想。有人将富有正能量的“磁化的思想”比喻成被植入肥沃土壤的种子,从萌芽到结果,再到派生出无数颗同类的种子,最后汇成内心主控一切动机的力量,可以促使人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当父母学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把一种思想植入孩子的潜意识,孩子将“磁化的思想”变成心中主控一切行为动机,就会自觉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努力拼搏。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陈鹤琴

一切皆有可能,培养孩子做个雄心勃勃的人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勇气是雄心的底气,一个想成就大业的人一定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但是勇气不是天生就有的,也需要后天来培养,孩子的雄心大志也是一点点塑造出来的。

针对如何培养孩子去挑战不可能这个问题,父母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然而,许多父母因为本身就胆小怕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害怕在尝试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困难和危险,不敢让孩子去冒风险。父母的这种畏首畏尾的心理自然而然地会传达给孩子,孩子也会认为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是可怕的,因此避之唯恐不及。如果父母仅仅因为孩子大胆的想法去百般责备,那就更阻止了他们去尝试新事物、挑战不可能,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胆小如鼠的性格,很难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

一个孩子即使学习很努力,但是没有雄心壮志,没有勇气去挑战不可能,不仅谈不上具有承担大业的气魄,就连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都成问题。一个人自己置身于社会这所学校的大门外,又怎么能立在潮头之上独领风骚呢。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胆量,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首先要不让孩子说懦夫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如“我不能做”“我害怕失败”“我怕别人笑话”等自我否定的词语。常说这些词语的孩子害怕失败的打击,遇事就会知难而退。

由于父母的百般呵护,多数孩子都是胆小怕事的,听到稍微大点儿的声音就会被吓哭,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对新环境充满恐惧。有些孩子即便是已经上学了,还不敢独自睡觉,害怕小猫小狗,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孩子有了胆怯、恐惧的心理,许多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被吓怕了,先把自己打败了,这就更需要父母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掌握好培养孩子有勇气、有胆识的训练方法,除了教育孩子时多讲能给他带来正能量的话,还要进行合理的疏导,让孩子适应新的场合、新的环境。在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时,父母要给他做示范,如,孩子不敢荡秋千,妈妈可以先坐上秋千自己荡,讲一些荡秋千的要领,然后再把孩子放上去,由慢到快地加速,当孩子感觉到这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时,他就不害怕了。

如果孩子在小伙伴受欺负或遇到意外时,能挺身而出保护小伙伴,父母可以夸奖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善良又勇敢的好孩子”“你很机敏,有主见”,在鼓励孩子的同时,教育他学会用勇气来维护正义。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敢在大庭广众的场合讲话,父母就要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诗朗诵、演讲赛、文艺表演等。孩子有勇气、有胆识的第一表现就是敢说话,许多成功人士他们从小就是孩子王、学校干部,领导基因早早地被置入身心,胆量和气魄得到不断的锻炼和锤打,英雄气概就被塑造成型,自然有了成就大业的潜能和气质。

勇气是所有其他美德往上爬的梯子。

——卢斯

教孩子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具备成功者的基本素质

如果有人对“人际关系”这四个字感到特别复杂难解,只要认真领会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做出的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相信这句话就能从根本上破解决“人际关系”的困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说明每个人是与社会共存的,是与和你有直接关系的人处于一体的。任何人不能回避“人际关系”,只能遵从“人际关系”的规律行事。因此,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斯说:“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和谐相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由此可见,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意识,不断增长与他人和谐共存的能力。针对这一点,就是美国总统都十分重视,作为社会各阶层中的父母何有忽视之理?

杜鲁门总统曾经给自己的女儿写过这样一封信。

我亲爱的女儿:

你寄给我的信已经收到。这封信你写得非常好。

得知你正在刻苦提高音乐水平,我非常高兴。只要你真正热爱这门艺术,全身心地投入,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你实现自己的愿望。你要记住:只要勇敢地想、勇敢地做,任何困难都会向你低头的。这里我唯一想说的就是,不要有急躁情绪,单靠压制是无法消除这种情绪的,就这点而言,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了。急躁情绪对你改善人际关系没有任何帮助和益处,只能让你成为孤家寡人而无人相助。一个人如果想事业成功,除了有一颗勇敢顽强的心,还必须依靠朋友的鼎力支持。不仅从事音乐事业是这样,从政和经商也是如此。

爱你的爸爸

通常我们会认为欧美国家的人不像中国人那样重视“人际关系”,其实不是这样,他们与我们一样看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只是他们的规则与我们略有不同,他们把在人际关系中引入了“信用体制”,比如一个学生本科毕业后要想考某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有著名教授推荐就很容易被录取,因为教授严谨的学风和学术成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信用”,他的推荐就有了“信用”价值。这种“信用体制”同样是人际关系的体现。

杜鲁门总统不仅自身注重人际关系,还特别重视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他写给女儿的这封信足以说明,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就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的孩子不善于和同伴交往,二是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和伙伴之间的矛盾。这需要父母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交往障碍到底出在哪里,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以指导和帮助。

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的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主动开口说话,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遇见老师、同学、叔叔、阿姨时主动说出问候语。当有人过来打招呼时,父母要为孩子引出话题,如果邻居问:“小光,今天和爸爸去哪儿里呀?”爸爸可以回答:“我们去公园,是吧?小光。”小光当然会顺势而答:“是的,我和爸爸一起去公园。”这样可以自然地帮助孩子进入谈话的角色。要告诉孩子对于幼儿园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答,如果感到紧张要主主动为自己鼓气,尤其要敢于在人多的场合当众讲话。

有的孩子虽然很乐意加入集体活动,却不善于结交朋友,他们或许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许是因为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父母都要帮助孩子主动地帮助小伙伴,肯于为别人付出,这样就会交到朋友了。

家庭是孩子学习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父母是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孩子也会有很多朋友。

女孩明明家在住户不太密集的郊外。有一天,邻居家一直空着的房子里搬来了新的住户,他们家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男孩,明明的妈妈对她说:“宝贝,你要有新朋友了。你为什么不出去向他们打个招呼,带他们到附近转转,帮他们熟悉一下周围环境呢?”明明眨着眼睛想了想,认为妈妈说得有道理,就高兴地跑出去了。但她站在自己家院子里看着那两个男孩在玩皮球,张了几次嘴却没有说出话来。看了一会儿她就跑回来了,怯怯地对妈妈说:“我很想过去找他们,但我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说话。”妈妈立刻意识到,自己要为孩子的交往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于是,妈妈把明明的皮球找出来交给她说:“有了这个球,你就知道怎么和他们说话了。”明明抱着自己的皮球跑到邻居的院子里,对两个男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好吗?”那两个男孩子几乎同时说:“好呀。”很快他们就玩到了一起。

父母即要引导孩子交朋友,还要经常赞扬孩子的交往能力。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你又交到新朋友了,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休息日带到家里来玩呀。”通过这样的鼓励,能够激励孩子更加注意与小伙伴们的交往方式,促使孩子学会交流与沟通并快速融入集体中去,得到更大的提升和锻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则是靠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身上充满正能量的趋之若鹜,对带有负能量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为他长大后取得事业的成功修炼最基本的素质。

建立人脉关系就是一个挖井的过程,付出的是一点点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哈维·麦凯

克服恐惧,培养孩子做个有胆有识的强者

人的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情境中,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直接关系。

很多孩子都有恐惧心理,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到光线昏暗的房间里去拿东西,见到陌生人就藏到大人背后。孩子的恐惧心理来自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自身胆小怕事行为的影响。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想尽各种办法吓唬孩子。比如孩子哭个不停,妈妈会说:“你再哭,把你关在黑屋子里不让你出来。”孩子不听话时会说:“你再不听话,晚上就有大灰狼张开血盆大口来咬你。”还有的父母用“让警察把你抓去”“让医生给你扎针”之类的话吓唬孩子。这样的话说得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怕黑、怕动物、怕警察、怕医生、怕陌生人,甚至怕地上的蚂蚁,胆子越来越小。

孩子的恐惧心理受妈妈的影响最大。由于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和妈妈在一起,如果妈妈胆子小,带孩子出门时路边突然窜出一只猫,妈妈就大惊小怪,孩子见此情景,就会误以为猫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即使妈妈真的害怕猫,在孩子面前也要忍住,或者找个借口避开,否则,孩子会对猫这种很可爱的小动物也会害怕,在心里留下阴影就更加胆小了。

中国人历来有讲鬼故事的习惯,几乎每个孩子在听到父母或祖辈讲了鬼故事以后都不敢晚上出门。在大人看来,给孩子讲个恐怖的鬼故事会觉得很刺激,尤其看到孩子听得既入迷又惊恐的时候,心理上的快感溢于言表,殊不知这会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由于孩子非常信任大人,即便是玄幻故事也会信以为真,因此无论是父母或祖辈都不要把孩子的思维往歪路、邪路上引。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摆脱或逃避这种困境的方法,恐惧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无论孩子因哪一种情况导致恐惧心理较重,都可归结到是由于对事物的错误认识所引起。父母要想让孩子克克服恐惧心理,要帮助孩子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方法,如孩子害怕雷电是因为不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释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还可以和他一起计算由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差,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孩子对雷电的恐惧,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了解雷电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如果孩子特别害怕狗,父母教会用棍子、石块驱狗或打狗的办法,他就不会害怕社区里喜欢狂叫的狗了。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不开灯睡觉,可以教会他使用床头的夜灯开关,这样他掌握了控制黑暗和明亮的方法后,他就不会害怕了。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在恐惧的重压下,任何强大的力量都是不能持久的。”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知道世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使自己变成内心力量十分强大的人,做个遇事不慌、敢作敢为、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强者。

“二战”时期著名的美国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并非生下来就是个勇敢的人。有一天,爸爸说要带着他出去打猎,他拿起一把剑就跟在爸爸的身后出门了。两人没走多远,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了一只豹子,小麦克阿瑟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扔下手里的剑紧紧抱住爸爸的大腿。爸爸举起手中的枪,向天空鸣枪吓跑了豹子。爸爸推开儿子生气地说:“记住,你是军人的儿子,要勇敢坚强,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说完捡起了地上的剑还给了儿子。

这次的经历对小麦克阿瑟影响很大,他一直牢牢记住爸爸对他说的话。遇着令他恐慌的事也沉着冷静地应对,从未表现出弱者的怯懦。有一次,妈妈让麦克阿瑟到山上去砍树,不小心被砍刀划破了小腿,他忍住疼痛把一棵大树拖回家,没有告诉妈妈自己的伤痛。过了几天腿上的伤口感染了,妈妈发现后给他清理伤口,他竟然没喊一声疼。爸爸见儿子这么有骨气十分高兴,觉得自己的儿子像个男子汉了。麦克阿瑟的爸爸是个勇敢坚强的人,他希望儿子也具有自己这样的强势男人的性格。麦克阿瑟不负所望,他长大后,果然成了一位英勇威武的大将军。

世界上没有一点恐惧心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那些能克服恐惧心的人才具有强者心态,也只有具有强者心态的人,才有挑战最高目标的雄心壮志。具有强者心态的运动员,会把世界冠军当成自己努力的目标;具有强者心态的企业家,会把创世界名牌当成管理企业的目标;具有强者心态的政治精英,会为国家制定争做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世界属于强者,不甘平庸的人都必须是个强者。

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

——戴尔·卡耐基

用理性的智慧确认孩子的发展方向

如今,许多父母在孩子受教育方面希望做得更民主一点,在做专业选择时喜欢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这种做法非常好,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做决策的能力,但是,将一些较大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会因为阅历有限,或者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并没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比如有的孩子没有考虑成熟就随便选择了大学所读的专业,读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实在不喜欢就想办法改换专业,如果能换成还好,扭转了大学学习的错误方向,但是有的人因校方有各种规定换不了专业,就只好硬着头皮读下去,大学毕业后根本不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事实证明,在孩子面临人生转折时,一个不明智的决定会耽误一生的发展。

父母毕竟比孩子阅历广、经验多,在做人生抉择时,自然也会比孩子站得高、看得远,所以父母从为孩子未来负责的角度出发,应该在人生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为孩子把关定向。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小时候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从小所获得的知识都是由父亲文森佐和几位家庭教师传授的。由于当时的欧洲崇尚神学,很多学校都附设在修道院里,伽利略8岁时也被父亲送到修道院的学校上去学习。

伽利略在学校读书时受宗教的影响很大,决定长大后当一名修道士,这在当时的欧洲是很时髦的职业。父亲知道伽利略的这个决定时很替儿子着急,因为他了解儿子的性格和爱好,他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肯定是因一时感情冲动才选择做修道士的,以他的个性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忍受修道院里乏味、枯燥的生活。因此,文森佐决定劝儿子改变主意。

伽利略像所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样,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对父亲的劝导置之不理。为了使儿子改变主意,文森佐找了一个借口,对学校说伽利略眼睛长期以来一直有问题,因读书刻苦现在经常疼痛难忍,需要尽快治疗。学校同意他把伽利略带回家治疗眼疾。面对固执己见的儿子,文森佐耐心地进行说服开导,终于使伽利略重新做出选择,决定到比萨大学读书。在大学期问,聪明好学的伽利略很快就完成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学科的学习,并且深入研究阿基米德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从而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伽利略的父亲之所以让他另做选择,是基于对儿子兴趣爱好的了解,而不是盲目地为他设定前程。事实证明,父亲以成年人的智慧为儿子的专业学习拨正了航向,使伽利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父母也不是一方神圣,有时也会因为情绪的原因为孩子做了错误的决定。有的父母尽管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规律也非常清楚,但是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也会失去理智为孩子做了错误选择,让孩子承受精神上的打击,这时的父母一定要回归理性,从孩子的前途着眼,马上纠正自己的错误,避免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后果。

西班牙有一个叫拉蒙的小男孩,他特别调皮,13岁时用所学的知识造了一门简易的大炮,在与小伙伴一起试射时把邻居家的孩子炸伤了。这可是闯下大祸了,不仅家长被罚款,他本人也被警察局拘留。身为大学教授的爸爸觉得脸上无光,他决定要狠狠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儿子。当拉蒙拘留期满,爸爸从警察局把他领回家后,爸爸决定让他停止学业,去修鞋铺子去学补鞋。当事情过去了几个月以后,爸爸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觉得对儿子的处罚过于严厉,几乎是不近情理。孩子闯了祸是应该管教,但不能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于是拉蒙的爸爸到补鞋铺接回了他,他抚着儿子的肩膀深情地说:“爸爸做错了。我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就中断你的学业。从现在起,你要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从此,拉蒙潜心学习骨骼学和神经学,他21岁从医学院毕业,25岁获医学博士学位。1906年因在神经学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报纸这样称赞他:拉蒙·卡哈尔是西班牙上空一颗璀璨的巨星。

父母帮助孩子做决定要守住一条底线,那就是让所做的决定一定是符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如果孩子对自己十分了解,并有能力为自己做决定,当然可以由孩子自己做选择;如果孩子对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并不十分清楚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出正确的参考意见,让他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不能做好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决定是谁做出的并不重要,只要是正确的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决定,就会在今后的许多事情上没有后顾之忧。正确的决定有一劳永逸的后果,父母与孩子进行理性的磋商和比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

——J.E.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