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出现的前200年时间里,人们的内心是处于煎熬之中的,特别是罗马帝国这个庞大的国度。当时,国内贵族、权贵者不可一世、目中无人,所有穷人、平民都受到剥削与压迫,这让国家根本没有忠诚可言,更没有安静、安稳的美好生活。处于不幸中的人,时刻在他人的蔑视中呻吟着。而那些社会上层的权贵者,则时时想着如何寻找刺激取乐,其内心同样不得安宁。在很多城市中,人们最喜欢的事,莫过于去竞技场,在那里,血腥的表演让他们莫名兴奋。在那里,被与野兽关在一起的奴隶,正拼力与动物进行厮杀,他们的身心充满着凄凉与悲怆。通过考察可以看到,罗马城内发掘的古遗址中,圆形的竞技场就是最富当时特征的建筑。罗马人民就这样生活在血腥与厮杀中,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安宁。从对宗教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状态。
自游牧民对原始文明进行侵略开始,那些被奉于寺庙的旧神就开始被不断改造,或者最终消失。人类几百年的历史中,农业者的暗白文明就占据着人们的精神与生活,并让人们以寺庙为中心定居。慌恐、活人祭、神秘力量,无不深深烙印于人们的大脑。当然,这些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非常荒诞、不可信,甚至不合理的。但在当时,这样的神祇会在他们的梦中出现,因此,他们毫不怀疑其存在。那时的埃及、苏美尔等国,当征服者统治他人城邦之后,其信奉的神就会随之改变,或者将原来的名字换掉。不过,人们对其敬畏、拥护的心态却保持不变,和对原来的神祇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人们梦到的神祇虽然不同于从前,可这样的梦却依旧进行着。譬如,当时苏美尔人或者闪米特人在本质上差别就不大,他们都对古苏美尔人信奉的宗教保持虔诚,而埃及,历经多次变化,但宗教却始终如一。不论是托勒密统治埃及,还是恺撒征服埃及,其宗教神祇、仪式等都保持着原来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当两个民族之间生活习惯、宗教风俗相似时,征服者多会将两个民族的神祇或者是寺庙进行融合,以改善人们的冲突。但若两个民族所信奉的神出现本质上的相同,但并不是同一个名字的情况,人们以及祭司就会自动将其视为同一个神。像这种对神祇进行结合的现象,被后人称为“泛神崇拜”。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在一个地域内,一个大家认可的共同神祇,将其他地方的神祇取代。等到希伯来人提出正义之神——上帝时,人们毫无违和感地接受了。
但事实是,很多神灵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它们根本没法融合。于是,人们就会编出一些神祇之间的关系,进而将其联系起来,以达到结合。比如,希腊人征服爱琴地区后,将人们所信奉的女神“嫁”给男神,这样就产生了联系,并得到结合。而将动物或者星象类的神进行拟人化,也是当时人们常用的手法。另外,城邦被人征服之后,本地人所信奉的神,经常会被征服方看成自己所信奉之神的对手。此类事非常多,在神学史上,像这样混合、同化神灵的事随处可见,甚至有很多不合理化的事发生。
在埃及最终得到统一,多城均归于埃及统治时,这种泛神崇拜达到顶峰。那时的人们将丰收之神——奥西里斯视为主神,认为他在人间的化身,就是统治国家的法老。传说,丰收之神曾经好几次死去后又生还,因而在人们眼中,他不但主管丰收,还是不死之神。人们将落下去又升起来的太阳,甚至将把卵产于地下,然后用孵化出来的甲虫,专门比喻为丰收之神。但后来,人们将信奉的母牛神西匹斯,也就是女神伊西斯嫁给了丰收之神奥西里斯。在丰收之神死去之后,女神伊西斯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荷鲁斯。人们将荷鲁斯视为黎明与鹰之神,他长大之后,再次幻化为自己的父亲——丰收之神。而女神伊西斯的雕像,就变成了抱着婴儿站在月亮上的形象。应该说,这些神话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关系,全都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想象联系在一起,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当然,在埃及除了这三位神灵,还有象征黑夜或者食人的其他神,比如黑暗之神、胡狼头神阿努比斯等。
所有的宗教制度都是产生于人们内心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埃及那些在我们看来并不合理,甚至比较庸俗的神灵,对当时人们的灵魂起着恰到好处的慰藉和安抚作用。在埃及人眼中,人的灵魂是永生的,因此,宗教就会以灵魂不死来保持自己的存在。与曾经的宗教特征相比,永生是埃及宗教最显著的特点,特别是他们的国家在后来被外族统治,宗教在政治中失去控制能力,埃及人追求灵魂不死,以寄希望于后世来改变现状的现象就更为强烈。
希腊统治埃及之后,亚历山大城一度成为人们宗教信仰的中心,事实上,这里也是所有希腊人的宗教中心。托勒密在这里修建了赛拉庇斯[20]神庙,将赛拉庇斯、荷鲁斯、女神伊西斯一起供奉在里面,并将三神视为一体,即:三人为一个神,只不过有三种面貌。不仅如此,赛拉庇斯还被人们视为希腊的宙斯,甚至波斯的太阳神、罗马的朱庇特神。这种泛神现象在所有拥有希腊势力的地区传播,一度到达过印度北部,甚至是中国西部。灵魂不死,来世获得补偿,是所有生活于困苦中的人们最愿相信的。他们将赛拉庇斯看成拯救人灵魂的神,人们用这样的颂歌对他进行称赞:死神降临时,赛拉庇斯仍旧庇佑着我们。女神伊西斯的拥护者也很多,信奉她的人将她称为“天之女王”,在她的雕像前,有无数贡品,有不断燃烧的蜡烛,以及将头发剃去,发誓终身侍奉于她的祭司。
当罗马帝国兴起,西欧世界的大门被打开来,这种有关神灵信奉的宗教思想也同时传了进来。罗马军队所到之处,赛拉庇斯-伊西斯寺庙不断被修建起来,而士兵嘴里对神灵的颂歌、灵魂永生之信念,也被传进荷兰、苏格兰。当然,有一些宗教是保持着与赛拉庇斯神灵相对立态度的,冲突最大的是崇拜太阳神的宗教。崇拜太阳神的教派最早开始于波斯,对太阳神进行祭祀,是以牛为主的,还包括一些现在已经失传的仪式。太阳神似乎在时间上比赛拉庇斯要出现得更早,它可以让人们想起最早日石文化中出现的血祭。在太阳神宗教遗址中,可以看到一头牛,而牛的腹部有一个正流淌鲜血的伤口。太阳神教徒们认为,鲜血是新生命的诞生,所以很多教徒都会将鲜血涂在自己身上。新的教徒要加入太阳神宗教,就要在祭祀时,站在祭坛下,让牛的鲜血淋到自己身上。
太阳神宗教与赛拉庇斯宗教在罗马早期是一起被宣传的,它们的仪式相同,对驯服和教导奴隶保持忠诚的目的也相同。它们的目的都是求得个人长生与拯救,所以,它是个人的宗教。不过,最早时期的宗教与它们不同,那是整个社会的宗教,他们信奉的神先属于国家,其后才是个人,而且所有的奉献与牺牲都是为了国家的,是一种公共事务,绝不等同于个人职责,对于所有人来说,宗教活动是为了所有人,人类对它有着切实的需求。但当时已经被罗马统治的希腊人却将宗教与政治进行了分离,并在埃及旧有习俗的指引下,最终成为私人的宗教。
这些新兴起的宗教虽然是以追求永生为目的,却让人们失去了对国家应有的情感和忠诚。不过,它无法将原始宗教取代。罗马帝国的早期,其统治下的很多重要城市都有神庙,供奉的也都是朱庇特罗马神,当然,他们还要将恺撒视为神,并供奉起来,这是恺撒在埃及法老身上学来的。在这样的寺庙进行祭祀,其政治意义深刻,它可以表现个人对于国家、神灵的忠诚度。但对伊西斯女神进行祭祀的人,却可以向女神诉苦,可以向女神乞求救赎。
当然,那时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地方神,甚至是比较奇怪的神,比如在塞尔维亚,人们就对维纳斯女神保持敬畏,这是古迦太基人信奉的神灵。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很多隐蔽的庙宇中,罗马奴隶及士兵们还会将太阳神供奉起来。这也不排除去过犹太教堂进行礼拜,对《圣经》进行诵读,无限忠诚地信奉正义之神的人。
犹太宗教与罗马帝国的宗教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因为犹太上帝不接受任何偶像式的崇拜,犹太人不会为罗马统治者祈祷,甚至因为信奉上帝,而不肯对罗马军旗保持应有的崇敬。
在释迦牟尼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苦行僧。不论男女,他们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就会将自己个人的家庭、财富、享乐全都抛开,通过苦行、禁欲等行为,来寻找精神上的力量,从而将人世的烦恼和不平摒弃。虽然释迦牟尼本人并不赞成苦行,但他大多数的徒弟,一生都会坚守非常严肃的修行生活方式。在希腊,也有这种与佛教相近的宗教,有一些人为了修行,甚至会采取自残的方式。禁欲修行是犹太人最早运用的,约开始于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也有的人会隐居起来,脱离社会,独自过神秘而安静的冥想人生,艾赛尼教就是这样一种宗教。其实,在公元1世纪~2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所有人几乎都对通过排除世俗享乐而远离人世苦恼的思想深信不疑。靠着旧习、祭祀、法律等建立起来的旧信仰以及旧意识全都消失了。当人们面对着在奴隶制度中产生的不安、不公、不平以及骄傲、无视等现象时,其内心是极度厌恶并压抑的。很多人就为了让内心得到安宁,最终对苦行、禁欲等行为产生笃信。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罗马人要去伊西斯女神面前痛哭,很多人将原来的信仰抛弃,到充满黑暗、野蛮的地下生活。
耶稣与基督教
奥古斯都·恺撒称帝于罗马帝国的第一年,在犹太,耶稣这个基督教的救世主便诞生了。基督教,注定要对罗马帝国官方产生重大的意义。
从方便的角度来说,将历史与神学分开研究更为有利。在很多基督徒眼中,耶稣就是由犹太人早期信奉的“正义之神”幻化而来的。研究历史的学者对这种认知可以持中立态度,或者保持不认可、不否定的观点。但耶稣虽然为神,却保持着人的样子,那就一定可以将他看作人来进行研究。
耶稣是一位先知,约在30岁时开始四方传教,其传教方式与犹太人先知的方式相同。他的名字早在提比留统治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未传教之前的生活,我们无从得知。
对耶稣这个人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四福音书》中得到答案。《四福音书》是在耶稣死去多年后才有的,其中包括其他基督徒在书信中提到的耶稣的故事。有很多人都这样认为:《马可》、《马太》、《路加》是出现比较早的福音书,而《约翰福音》则因具有太多希腊神学的特征,被视为对希腊神学的渲染。不过,很多学者都认为,《约翰福音》中出现的耶稣言辞及为人是最真实的。《四福音书》拼在一起,可以为我们展现一个生动、清晰的耶稣形象,虽然书里记载的有些事那么让人不可相信,但凡是看了这4本书的人,都会这样认为:这个人真的存在过,这些故事应该是真实的。
这就如同释迦牟尼的样子被佛教徒想象为盘坐的姿势,并镀以金身是一个道理,耶稣为人清瘦的形象和不挠的精神,其实也是人们通过基督教进行艺术想象、塑造而来的不真实形象。实际上,耶稣早期只是一位贫困的老师,他每天奔波于犹太国内,靠着他人的救济生存。但在后人为他制作的画像中,耶稣完全改变了形象,不但皮肤干净、发际整洁,而且穿着整齐,身姿卓然,并且始终保持着静止,如同在空中飞行的样子。就凭这一点,那些不能分辨后人出于崇敬而将真实形象进行改变或者认为其事迹进行了夸张的人,就有理由将耶稣看作虚假而不存在的虚幻人物。
如果我们将人们赋予耶稣的各种装饰都去掉,那么一个鲜活、热情,充满人情味,甚至会为真理而生气的形象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在告诉大家一个简单又非常深邃的道理:天国就要来了,上帝是所有人类的父亲。可以这样说,耶稣身上有着很浓郁的个人魅力,他的这种魅力已经吸引了很多追随者,并让这些人开始变得勇敢、正义。耶稣的出现,让贫困者、病弱者产生了活下去的勇气。不过,他自身可能体质并不好,因为当他被钉于十字架上后,没多长时间便死去了。传说,当他背负十字架,被带往刑场的时候,曾经在路上昏厥。他真正成为一名传教士,并开始传教时,年纪在30岁左右。为了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教义,他在自己国家奔波了3年,最后到达耶路撒冷。在那里,他被人告发,说有建立异端王国的野心。于是,他因此受到审判。最后,他与两个偷东西的人一起被钉上十字架,可两个小偷还没有死,他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耶稣的教义是一种富有改革性质的教义,它让人们从思想上得到醒悟,并随之产生变化。当时的人对这种意义还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是在了解了一部分教义之后,对这样大胆、有违于现状的教义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害怕,从而不敢践行。这种感受非常正常,因为耶稣的教义,就是让人向前、勇敢的教义,它让有勇气的人从内向外产生变化并最终达到改变。大家若想了解这一教义,就要去读一遍四福音书。在本书中,我们所要介绍的,只是耶稣教义对当时人们思想带来的冲击与思考,甚至是因此而引发的斗争。
在犹太人心中,世界上只有一个神,那就是正义之神。不过,他们同时认为,上帝很擅长交易,他与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订立了契约,同意这个民族最终统治世界。对此,犹太人深信不疑,可是,耶稣的出现将这一契约摧毁了。这让犹太人感觉到失望,甚至是愤怒。耶稣告诉大家,上帝不会与人类交易,天国里,没有谁比谁更好,也没有任何特权,他是所有人的父亲,如同太阳一样公平、公正。不仅如此,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兄弟,不管这个人是罪人还是你的儿子,他们在上帝眼中,都是自己的孩子。另外,耶稣在善良的撒马利亚人寓言中,对只知道颂扬自己民族,却对他人以及其他民族进行诋毁的人不屑一顾。同时,他在劳动者寓言中,对乞求神给自己额外的不同于他人的优待的想法非常嫌恶。他告诉人们:上帝对所有到达天国的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什么理由而产生差异,上帝对于人类的仁爱,根本无法进行衡量。因此,耶稣用丧偶妇女捐钱以及埋银子的寓言,对人们进行引导:人人都应该为人类献出所有的能力。他特别说明,想要进入天国的人,没有任何特权,也别期望得到额外的好处,更不存在一丝一毫的借口。
不过,犹太人对自我民族浓烈而偏执的热爱让耶稣生气,包括他们对于家族意识的忠诚度。耶稣试图通过上帝广博的仁爱,来将犹太人心中的偏执和种族情结进行清除。在耶稣看来,天国才是人类唯一的家,上帝就是建立这个家的家长。《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耶稣站在人群中说话,此时,他母亲与兄弟站在人群外,等着要与他交流。于是,有人去将这一消息告诉耶稣,可耶稣却对来报告的人说:‘我的母亲是谁?我的兄弟又是谁?’说着,他指着身边所有的信徒,大声说:‘看,这些人就是我的母亲,就是我的兄弟,只要是按着上帝的意愿来行事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母亲。’”[21]
耶稣通过人人平等,大家都是来自于一个大家庭的观念,对犹太人偏执的爱国精神以及只忠于自己家族的心态进行抨击。同时,他对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也进行谴责,认为人不应该只追求个人的财富,每个人都来自天国,而所有的财富也都是天国的。人类唯一正确的生活观念,就是个人拥有的一切以及一生所有的作为都是服从上帝的。对于将个人财产进行保留的行为,他不止一次进行问责。
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耶稣与自己的信徒走在路上,突然有一个人跑过来,跪在他的面前,说:‘完美的主啊,我要怎么做才能永生不死呢?’耶稣回问:‘我为什么是完美的呢?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帝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堪称完美。你要的答案,圣诫已经告诉你了,不要害人,不要偷抢,不要说谎,不要奸淫,不可有负于他人,对父母孝顺。’那个人对耶稣说:‘主啊,我从小就是这样遵从圣诫的。’耶稣满眼悲悯地看着那个人,又说:‘你只做这些还不够,回家去之后,将你所有的财富都散发给穷人,然后,背上十字架与我一起传教,将来进入天国你还会拥有这些财富。’那个人听完,非常伤心,悲伤地离开了,因为他舍不得将这些财富都散发给穷人。”
“耶稣看看自己的信徒,然后说:‘有钱的人想要进入天国,实在太难了。’大家都不理解,好奇地看着耶稣,他又接着说:‘有钱的人,如果想要进入天国,其难度比骆驼从针眼儿穿过还要难。’”[22]
与此同时,耶稣预言,进入天国的人,都将围绕于上帝的身边,但同时,他也在预言中对之前宗教中出现的如同与上帝签订契约一样的行为表达了严重的不满。在他很多记录下来的言论中,都可以看到他对那些一心一意遵照传统旧习而一生虔诚之人的苛责。《马太福音》第7章,第1~9节这样记录:“法利赛人与文书问耶稣:‘你的信徒们,为何违背古训,手都没洗干净就吃面包?’耶稣却说:‘由此看来,约书亚认为你们虚伪的预言是真的,这如同写在纸上的契约一样真实。’”
“他们只在嘴上崇拜我,
可他们的心与我距离遥远。
他们把别人的奴役视为规则引导人,
这样敬畏我也没用。
他们抛开了上帝的圣诫,却只顾着按旧习行事,就如同洗碗洗杯一样。你们这是在回绝上帝的圣诫而践行自己的旧传统。”
对于耶稣的这些教义来说,并不只是追求对社会、对道德的改变,其中有些地方非常明显,他对政治有着自己的倾向。确实如此,按耶稣所说,天国这个世界,并不是人类所处的世界,而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那里没有皇帝。但同时也很清楚地告诉人们,不论天国在哪里,人们在自己的心中将它建成什么样子,其外在世界的改变与更新,也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管听教义的人是不是听全,又或者听者又聋又瞎,但教义中明显的、对于世界进行改变的决心已经显露无遗。耶稣教义受到反对,以及他被人告发并进行受审的经过,也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当时那个时代之人的看法。耶稣可能非常直接地将这个决心讲了出来,非常坦率、真诚,他想要改善人类的生活,想要改变、融汇所有人的生活。不过,追随他的信徒似乎并没有领会他的意思,他们在犹太人种族精神的世界中,被犹太人所信奉、追求的那个国度,即推翻希罗多德以及罗马帝国而建立起新的传说中的伟大国度的这一梦想所迷惑了。这让他们完全领悟不到耶稣的真实意愿,虽然他已经说得这样直接与明白。在这些人眼中,耶稣的教义,其实就是通过这样故作神秘的方法,去实现光复耶路撒冷王国的意图。耶稣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又一个变身统治者的帝王,他不运用战争,而使用了这种带有巫术的宗教,并且对这宗教赋予了人类并不存在的美好。《马可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记录:西庇太的两个儿子——约翰和雅各,来找耶稣,说:“主啊,不管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请求,都请你答应。”耶稣问:“你们想要什么呢?”他们便说:“带着我们进入你的荣耀当中去,让我们坐在你的左右两侧。”耶稣回答:“我用的杯子,你们可以用,我受的洗礼,你们也可以受。但谁坐在我的左右,并不由我来决定,这个位置应该谁坐,最终就会赐给谁来坐。”耶稣身边的其他门徒听了,开始对雅各与约翰产生不满。耶稣便将他们叫到跟前,说:“你们应该明白,外族的人们被君主统治着,被大臣控制着,但你们却不一样,在你们面前,谁愿意称大,那就要甘愿做你们的仆人,而谁愿在众人面前称王,就必须要做所有人的仆人。作为人子,并不是接受他人服务的,而是要一心去为他人服务,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人进行救赎。”
耶稣的这些话,对于想要通过苦修而获得命运改变的信徒来说是一种打击。他们不敢相信,为天国服务这份苦差事,便是自己获得的所有报酬。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有过短暂的失落。不过,他们仍旧相信,以耶稣在天国的荣耀,他将很快凭借一种神奇的方式再次复活,并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坐到耶路撒冷帝王的宝座上去。在这些人眼中,耶稣一生的经历就是一种计谋,包括死亡也是他所运用的一种手段。
在耶稣信徒们的眼中,耶稣实在不同寻常。可以相信,当时那些拥有财富与权势的人,在耶稣的教义中,必定感觉到害怕,会感觉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总有一天因为他而发生变化。可能,对当时的祭司、帝王以及拥有财富的人来说,他们比那些追随的信徒更了解耶稣。耶稣宣传教义,就是想要把这些人辛苦积累起来的权力、财产,通过宗教的手段都暴露出来。这个人如同精明的道德猎人,要将这些深深藏匿的权势者从原有的舒适状态中赶出去。那个所谓的天国,是没有任何个人财富的,也没有优先权、没有荣耀、没有一切特权。就连那些追随他的信徒,也因得不到特别的对待而有所不满。祭司们已经深深明白,自己与耶稣,除了你死我活的对峙,绝无其他方法相容。军队中的士兵对这些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教义惊诧不已,这力度已经超越了他们所有的军事训练,所以,他们只能不断地笑着,以掩饰惊诧的感受。在他们心里认为,应该用荆棘编织一顶王冠给耶稣戴在头上,再给他穿上紫色长袍,将他装扮成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样子,对他进行体无完肤的嘲讽。因为在他们眼中,耶稣的教义,就是让人过一种不可理解的可怕人生,那需要他们将过去旧习抛弃,需要他们自我克制,不再追求所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