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公元7世纪初期的世界形势有所了解以后,可能就会有下面的断言:几世纪以后,欧亚大陆将被蒙古民族占领。当时,西欧的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依然纷争不断,丝毫看不到任何结成同盟或建立秩序的可能。而这时的印度国力日渐衰退,开始四分五裂。可是,中国的人口迅速增长,好像总数已经超过了欧洲人口总和,国力也日渐强大,对外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快。中亚的土耳其异军突起,开始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以便早日完成扩张。公元13世纪,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的广阔领域都被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所占领。除此以外,拜占庭、波斯帝国全境、埃及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土耳其世世代代王朝的统治下。因此,预言有可能会变成现实。
不过上面所说的预言,把阿拉伯地区的荒凉的沙漠地带(这里事实上隐藏着能量)给忽视了,而且小看了欧洲拉丁语地区的振兴力量。从远古时期开始,孱弱的游牧部落就把阿拉伯半岛当作避风港,远离纷纷扰扰的战争,被忽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尽管这样,上千年来,还从来没有民族在这里建立过国家。
可是后来,贝都因人突然发展壮大,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开始把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传播开去,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他们也把世界上一种崭新的文化带进来了。他们创立了一种直到现在都活跃的宗教。
穆罕默德娶了一位麦加城富商的遗孀,他广泛宣扬阿拉伯宗教,慢慢变得家喻户晓。40岁以前,穆罕默德只对宗教辩论感兴趣,知名度并不高。那时的麦加城在人们的眼中是一座异教城市,“麦加黑石”在那里颇受人们敬仰,这块圣石在阿拉伯世界名声斐然。对于现在的朝圣者来说,麦加依然是他们渴望的圣地,可是当时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犹太人,居住在这个半岛南部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是犹太教,叙利亚还有他们的基督教教堂。
几百年以后,像《圣经》里的希伯来先知一样,40岁的穆罕默德会预言了。他先是对自己的妻子传播“唯一真主”的思想,之后又把善恶有报的理念传播开去。毫无疑问,他的思想受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影响颇深。一些信徒聚拢在他周围,和他一起在大街上宣扬他的理念,公开对偶像崇拜的理论表示反对。麦加市民却极其讨厌穆罕默德的所作所为,可是他们又不想因为对这些朝圣者的厌恶而让麦加失去了兴盛。对于穆罕默德来说,这些只会鼓舞自己更加坚定地宣扬自己的思想。他说耶稣基督和亚伯拉罕是自己的先行者,而神灵选出来的最后一位先知就是他,他的任务就是对宗教进行完善,而这也是神灵的意思。他还创作了很多自诩是天使授意的诗歌,还对外宣传自己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在梦中,他被带上了天国,聆听了上帝的教诲。
当穆罕默德的传教影响力越来越大时,他的同胞们也越来越仇视他了。幸亏他在麦地那还有很多信徒,他和他最忠诚的伙伴兼弟子艾卜·伯克尔,听说那些穆斯林同胞要加害自己后,快速转移到信仰自己的教义的麦地那,麦地那人非常友好地接待了他们。麦加和麦地那因此发生了冲突。经过谈判,麦加答应信奉“唯一的真主”,认可穆罕默德是先知。可是那些忠诚的朝圣者,依然把“唯一的真主”当作信仰,坚持要到麦加去朝圣。穆罕默德在遵守朝圣的秩序下,在麦加拥有了“唯一真主”的地位。公元629年,他终于堂堂正正地回到了麦加城,并成为麦加的君王。之后,他派使者去拜访世界各地的统治者,重点在于宣扬宗教思想,其中就有卡瓦德、赫拉克利乌斯和唐太宗。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与世长辞时,他已经统治了整个阿拉伯。因为他的那股宗教热情,他口述了一本有关伊斯兰教训谕和阐释的《古兰经》。
阿拉伯人从穆罕默德那里接受到的伊斯兰教信仰,有着非常强大的启发和力量。总的来说,这种信仰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的“一神论”,即是说不能有其他信仰,不能出现交叉的神学,要对真主的统治和真主的圣父身份矢志不移。二是,发展成了全知性的宗教,为了防止血祭再一次发展起来,他传教的思想中不再有祭祀牧师和神庙。穆罕默德为了避免人们以后对自己进行神化,采取了多种举措,在《古兰经》中就规定了这样一条,麦加朝圣这种仪式性活动是有限的。最后,伊斯兰教弘扬平等,指明所有的信徒不管是什么出身,什么人种,什么地位,在真主面前,大家都是真诚的好兄弟。
正是因为伊斯兰教拥有这些特点,才发展成为人类事物中颇具影响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