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生物繁衍丰富的两栖类时期,地球进入到漫长而干燥的阶段。这一阶段,岩石记录显示很厚的砂层岩,但化石却很少见。地球上的气候仍旧不稳定,温度变化极大,多次出现冰河时代。那些曾经茂盛的沼泽植物,现在已经全部消失了。它们被埋在堆积层下,进入压缩与矿物化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过程,我们现在才会拥有生活必需的煤炭资源。
不过,也因为这一过程的变化,地球上的生物产生了新的改变,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得到更有利的进化。当地球恢复到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时,新的生物便出现了。通过对岩石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卵生脊椎动物,这些卵在未孵化完成时,便已经接近发育成熟。这些生物的后代从降生的第一天开始,便是在空气中生存的,完全不用像蛙的后代那样,必须要经历最初的水中生活。
这些可直接生活于空气中的动物,就是爬行动物。而且,这时还出现了生长种子的植物,它们完全不用依靠沼泽、湖泊,就能让种子进行传播、生长。另外,棕榈、苏铁类等植物,以及热带针叶植物也出现了,只是还没有可以开花的植物和草类的身影。同时,羊齿类植物种类变得繁多,昆虫种类也更加多样。此时已经出现了甲虫,只是还没有蜜蜂与蝴蝶。但不管怎样,全新的,真正的陆地生物在冰期时代中形成。当环境适合,温度适宜,它们便马上繁荣起来了。
当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变化之后,终于进入到相对平静的平和期。因为地球多原因、复杂变化的演变,最终造成了一个漫长而且范围广阔的温度适宜环境。有科学家推断,地球这一平和期大约持续了2亿年以上的时间。而这一时期,则被称为“中生代”,从而与之前的“古生代”、“无生代”相区别。同时,也区别新生代的末期和现代。另外,这一时期也被叫作爬行类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爬行动物特别多。“中生代”一直持续到距今约8000万年以前。
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爬行动物种类很少,而且分布区域也有限。但现在被保留下来的这些爬行动物,在过去,它们的祖先曾于沼泽期称霸于地球。那时爬行动物的种类比现在要多得多,一些至今仍旧存在,比如蛇、鳖、海龟、美洲鳄、鳄鱼、蜥蜴。这些动物都需要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环境,完全不能接受寒冷的气候。当然,也许“中生代”的那些爬行动物都对环境有着这样的要求,它们就如同生活在温室里的植物,绝对受不了寒冷的侵袭。只不过,这时的地球上已经有了真正可以适应干燥陆地环境的生物,它们与那些需要湿地、沼泽的生物完全不同。
除了大海龟、鳖、巨鳄、蜥蜴、蛇之外,当时的爬行动物种类比现在多很多,甚至还有如今早已经灭绝的,体型庞大到让人惊诧的动物。比如其中一种被称为恐龙的动物,它就种类繁多。而遍布于低平地面的植物也很多,比如芦苇、羊齿类等。以进食这些植物嫩叶为生的动物们,其体型在当时是最庞大的。以梁龙为例,在当时是体型非常巨大的,远远超过了那之前所有陆生动物的体型,犹如海中生存的鲸鱼一般。从梁龙的鼻尖到尾尖,可长达84英尺。当然,除了它之外,还有巨龙。巨龙的长为100英尺,比梁龙还要大。而要进食这些巨型动物的生物,则是与它们相差不多的食肉类恐龙,譬如霸王龙。在很多资料中,都将霸王龙写成最凶猛、可怕,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爬行动物。
就在这些体型庞大的动物在“中生代”丛林的蕨叶和常绿植物中寻觅食物或者你追我赶时,另外一种爬行动物(现在已经灭绝)正在用进化成蝙蝠翅膀一样的前肢捕食昆虫。一开始,它们只能跳跃,后来在风力的作用下,它们终于可以在森林的树枝之间进行滑翔了,它们就是翼龙。翼龙是最早的有脊椎的飞行动物,由此,脊椎动物能力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此外,有一些爬行动物又重新回到了海里生活。沧龙、蛇颈龙和鱼龙这三种会游泳的大型爬行动物又回到了它们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海洋。说到它们的体型,有点儿类似现在的鲸鱼。看起来,鱼龙只在需要排卵的时候才会回到海里,而如今已经没有和蛇颈龙同类的动物了。蛇颈龙的体型庞大,而且非常有力气,还有可以用来划水的器官,在沼泽和浅水中,不管是游泳还是爬行都游刃有余。它有一颗小小的脑袋,脖子如同巨蛇。像天鹅一样,蛇颈龙可以在游水的时候觅食,不过,它还能潜到水下,捕捉一些鱼类和其他动物为食。
以上介绍的这些,就是“中生代”时期陆生动物中的霸主。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它们与以前的生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体型、分布范围、力量、活动能力等各方面来说,它们的生命力都远超以前的生物。海洋生物的进步虽然没有这么明显,但是也在不断涌现新的品种。浅海区出现了一些带有硬壳、外形和鱿鱼差不多的动物,也就是所谓的菊石类动物。它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到了“中生代”才进入了鼎盛时期。现在,这个物种已经灭绝了。和它们差别最小的近亲,就是能够产珍珠的、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鹦鹉螺。还有一种新型的鱼类,十分高产,和以前的鱼类的片形和齿形鳞片相比,它们的鳞片更为优质。这时,这种鱼类成了湖泊海洋中的主要物种,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