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成吉思汗子孙秘传(全集·第二季)
6613500000002

第2章 蒙古汉子(2)

清军赶走林丹汗,清廷把土地封给土默特部,设土默特左右两旗,土默特左右两旗南北410里,东西350里,领地与阿拉坦汗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不但如此,清廷认为归化城土默特部不是“带地投诚”,因此,不设札萨克,而是设世袭都统。八旗的旗长叫固山额真,固山额真汉译为都统或旗长,是从一品武官。世袭都统的地位远不及札萨克。

巴拉、巴特兄弟的老祖是杭高,杭高是土默特右旗第一任都统,他去世后,其长子巴桑袭任都统。顺治四年,也就是1647年,清军征讨外蒙古,巴桑押送军粮,因为天降大雨,道路泥泞,粮车延误,巴桑被革职查办。巴家由从一品世袭都统,降为从四品世袭章盖。后来,土默特两旗都统裁撤,取而代之的是副都统。

今天,内蒙古包头和呼和浩特的巴氏家族几乎都是杭高的后代。

巴拉长叹一声:“七十多年了,我们巴家再也没人做过副都统这么大的官。现在,巴家与正黄旗满洲的通智将军结亲,这是何等荣耀!老三哪,我们应该感谢人家通将军,可不能无中生有,冤枉好人。”

巴特怀疑通智的为人,他若有所思:“大哥,如果我娶了通智的女儿,有朝一日我背后这支箭水落石出,要是通智射的,我该怎么面对他?”

巴拉根本不相信:“不可能!”

巴特坚持道:“我是说如果。”

巴拉思索道:“蒙古人有草原一样的胸怀,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吗?”

Chapter 2

为了这件事,我在佛前忏悔了七十三年,七十三年哪!今天,我终于看到我的后人重新当上都统,我可以瞑目了,我可以去见父亲了……

准噶尔军粮草被烧,又逢沙俄进入准噶尔地区。准噶尔可汗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派人与清廷谈判。康熙皇帝担心此时加大对准噶尔的军事压力,可能把准噶尔汗国逼向俄国,于是,决定撤军。

仗不打了,巴拉、巴特兄弟带着所部军兵返乡。

巴拉是土默特右旗第六甲沙尔沁章盖衙门的世袭章盖,沙尔沁就是今天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章盖是蒙古语,汉译为佐领,满语为牛录。

清朝的八旗编制是:一个牛录三百军兵,五个牛录为一甲,五个甲为一旗。所以,一个旗七千五百人。土默特左右两旗虽然采用这种建制,但与满八旗有所不同。土默特左右两旗各设六个甲,每个甲有五个章盖,每个章盖一百五十军兵。

章盖手下军兵虽少,却是从四品武官,而且,章盖还管理百姓,负责着一方政务,比如,清查人口,统计牲畜,化解民间纠纷等。

巴拉是巴氏家族的长门长子,因父亲早年阵亡,十八岁时承袭章盖职务。

早在明朝时期,土默特蒙古人就与逃亡到塞外的汉人接触,他们接受了中原文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融合,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人基本告别了游牧生活,大部分驻牧、定居。

沙尔沁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背靠大青山,前面是广阔的大草原。章盖衙门依山坡而建,由南至北,地势逐渐升高,喻示步步登高。

大门两侧有一对石狮子,穿过大门,眼前是一面照壁,俗称影壁墙。古人认为孤魂野鬼常常溜进宅子,如果有影壁墙,鬼看到自己的影子,就会被吓走。从风水上讲,照壁可以阻挡邪气,使邪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

照壁墙面上一般都雕刻精美的图案,有钱人家刻跪着的鹿——伏鹿,取“福禄”谐音,以图祥瑞。官宦人家通常刻的是官阶图案。清朝分文官和武官,文官用鸟来表明官阶: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大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鸳鸯,八品鹌鹑,九品练鹊。武官用兽来表明官阶:一品麒麟,二品雄狮,三品豹子,四品猛虎,五品黑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章盖衙门照壁的图案是猛虎,这表明章盖的品级。过了照壁是大堂,大堂的后院是巴氏家族的住宅。正房是巴拉、巴特的奶奶,东西厢房是晚辈和仆人。

巴拉、巴特兄弟俩返回家乡途中,满目凄凉,旷野上的草只有三寸高,就像婴儿的头发稀稀疏疏。这与出征前碧草连天、牛羊成群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

得知亲人胜利归来,巴氏族人扶老携幼迎了出来。

巴拉和巴特老远就跳下马,兄弟二人来到奶奶面前双膝跪倒。

太夫人手里捻着佛珠,眼中含泪,老人一手拉一个:“我的好孙儿,你们可想死奶奶了。快,都起来,都起来!让奶奶好好看看。跟随你们一起去的将士都回来没有?”

兄弟俩站起身,巴拉道:“奶奶,跟随我们从征的将士阵亡四十多人,其他的也都回来了。”

太夫人叹了口气:“巴拉呀,你可一定要上奏朝廷,好好安抚这些将士的家属。你们打了两三年仗,土默特旱了两三年,草原没草,牛羊膘情差,产崽少,朝廷要是没有抚恤,他们日子就没法过了。”

巴拉看了一眼巴特:“奶奶,这事交给巴特吧,他现在已经是我们土默特右旗的副都统了。”

太夫人眼中立刻放出一道光,她盯着巴特:“我的孙儿,你当上副都统了?”

巴特点点头:“是,奶奶。”

太夫人双手合十,神情异常激动:“阿弥陀佛,感谢长生天,感谢神佛,感谢列祖列宗。七十多年了,都统又回到我们家了!巴特,你可光宗耀祖了!”

巴特谦逊地笑了笑。

巴拉又说:“奶奶,三弟不但升了大官,还有了媳妇,媳妇是正黄旗满洲。”

巴拉把通智许配女儿的事告诉了太夫人,太夫人连声道:“这真是喜上加喜,喜上加喜呀!快进屋,快进屋,你们先洗个澡,明天一早,到家庙给神佛上香,给列祖列宗上香。”

巴氏家族的家庙叫包头召,汉名福徵寺。召是藏语,是喇嘛寺院的意思。包头召背倚大青山,南瞰黄河,左挽博托河,右抚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至今仍矗立在包头市东河区的北梁上。

博托河就是包头市内的东河。

包头召是汉藏结合式的喇嘛教寺院,前殿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黄教始祖宗喀巴大师的神像,后院西北角有三间祠堂,供奉着巴氏家族的祖先。

包头召有一老一少两个喇嘛,因为是家庙,所以,这两个喇嘛都是巴家人。包头召老喇嘛法名叫嘉愚。嘉愚喇嘛须眉如雪,脸上皱纹如同风化的岩石,满是岁月的沧桑。嘉愚喇嘛年纪之长,就连太夫人也不清楚。当年太夫人嫁到巴家时,嘉愚喇嘛就在后院念经。那时的嘉愚喇嘛就是个白胡子老人,不同的是当年嘉愚喇嘛的眼睛犹如祖先灵位前的灯,虽然沉默不语,却很明亮。后来巴家在博托河岸边建起了家庙,巴家的后人便把祖先的灵位和佛像一同请进了包头召。

包头召的另一个喇嘛叫道尔吉。道尔吉是藏语,意为头盔。当时信仰喇嘛教的蒙古人起藏名者很普遍。道尔吉是巴特的二哥。

蒙古民族信仰喇嘛教,清朝支持鼓励蒙古民族大建召庙。同时规定,蒙古男丁“三出一,五出二”必须当喇嘛。也就是说,家里有三个男孩,就得一人出家;有五个男孩,就得两人当喇嘛。巴特兄弟三人,因此,道尔吉成了喇嘛。

道尔吉喇嘛跑进禅房,面向嘉愚喇嘛:“老祖宗,天大喜讯!天大喜讯!”

嘉愚喇嘛虽是出家人,但因辈分太高,巴家人都尊称他老祖宗。

嘉愚喇嘛正在念经,闻声停了下来,他眼神迷离:“什么事啊?”

道尔吉喇嘛笑逐颜开:“老祖宗,巴特在科布多战场荣立军功,当今皇上封他为副都统,他和大哥胜利而归,马上就要来庙里敬佛祭祖了!”

嘉愚喇嘛的眼睛由小变大,由暗变明:“你说巴特当了副都统?”

“正是!正是!巴特不但当了副都统,一个正黄旗满洲的大官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真的?”

“千真万确。”

“巴特在哪儿了?”

“刚从沙尔沁章盖衙门出来,一会儿就到。”

嘉愚喇嘛道:“快!快扶我上香。”

道尔吉把嘉愚喇嘛搀到前殿,嘉愚喇嘛双手颤抖,他点燃三炷香,跪在佛像前:“谢佛祖保佑!谢佛祖保佑!巴家后继有人了。”

从沙尔沁到包头召三十里,巴拉、巴特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卫队来到寺院。

道尔吉搀着嘉愚喇嘛迎出门外,见巴特头戴红缨帽,帽上是红珊瑚顶珠。上身着深蓝色的蟒袍,下衬江牙海水,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朝靴,前后胸是雄狮补子。巴拉和巴特的着装类似,不同的是,他帽上是青宝石顶珠,前后胸是猛虎补子。

顶珠也叫顶子或顶戴,与补子类似,也是区别官员大小的标志。无论文官还是武官,帽子上都配有顶珠。一品红宝石,二品红珊瑚,三品蓝宝石,四品青宝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chēqú),七品素金,八品镂花阴文金顶,九品镂花阳文金顶。

巴拉和巴特跳下马,兄弟俩紧走几步撩袍跪倒,给老祖宗磕头。

嘉愚喇嘛伸出松树皮一样的手,抚摸着巴特帽上的顶珠,又绕巴特转了一圈。嘉愚喇嘛仔细看着巴特前后胸的补子,口中喃喃道:“二品,真是二品!巴特真是都统了!”

巴特告诉老祖宗嘉愚喇嘛,自己不是都统,而是副都统。

嘉愚喇嘛脸上的皱纹都开了,眼睛如同午时的太阳一般灿烂:“我知道,都统早就裁撤了,现在是副都统行使以前都统的权力。我们巴家又有都统了,都统又回来了!我终于等到今天了!我终于等到今天了……”

突然,嘉愚喇嘛身子一软,瘫倒在地。

“老祖宗!老祖宗……”

兄弟三人把嘉愚喇嘛抬进禅房,连声呼唤。

嘉愚喇嘛慢慢睁开眼睛,老人有气无力:“孩子,你们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现在告诉你们,我就是巴桑,就是当年被削去世袭都统职务的巴桑,就是巴家的罪人巴桑啊……当年,父亲杭高给我取个乳名叫博托,希望我长大之后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是我没有保住巴家的世袭都统,我愧对父亲,愧对你们这些子孙哪!为了这件事,我在佛前忏悔了七十三年,七十三年哪!今天,我终于看到我的后人重新当上都统,我可以瞑目了,我可以去见父亲了……”

嘉愚喇嘛头一歪,笑容在脸上凝固了。

“老祖宗!老祖宗……”

嘉愚喇嘛声息皆无,含笑而终。

太夫人得知嘉愚喇嘛圆寂的消息,心潮翻滚:“为了这一天,老祖宗苦苦等了七十三年,巴特呀,你们可千万不要辜负老祖宗的希望,一定要重振我们巴家呀!”

一个月后,巴特到归化城赴任。

通智原在锦州城任职,他的家眷都在锦州。清军与准噶尔停战后,通智回到家乡,他把女儿桐花带到归化城。建威将军申慕德驻在归化城,管理漠南的蒙古各部。在他的主持下,巴特和桐花结为夫妻,通智心满意足。

婚后第三天,巴特带着夫人桐花回到沙尔沁章盖衙门。

章盖衙门彩灯高悬,鞭炮齐鸣,巴家人都换上了新衣服。

太夫人居中而坐,老人项挂佛珠,手里拿着二尺多长的大烟袋,烟袋锅里青烟袅袅。巴家族人按辈分两旁陪坐,巴特带着桐花走上前。人们见桐花眉如黛,眼似波,皮肤白皙细嫩,体态端庄匀称。头上梳的是满人最流行的“大京样”。这种发式是把头发在头顶盘成圆髻,圆髻上是黑绒纱头板。头板底部呈碗状,扣在圆髻上,用头发缠绕固定。头板正中镶着一朵大绢花,脑后余发结成一个鸭舌状的长扁髻。因为这种发式是满人入京后流行起来的,所以叫“大京样”,也叫“旗头”,也就是满洲八旗女人的发型。桐花的头板右侧挂着一个红色的长丝穗,左鬓插簪,簪下坠花。

桐花耳戴翠环,左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各戴一个长长的玳瑁指甲套。身上穿着长及脚面的大红旗袍,衣襟、袖口、领口、下摆都绣着精美的花边。桐花的脚挺小,但比中原女子的缠足要大一些。缠足是汉族女子的专利产品,满族和蒙古族女子是不缠足的。桐花脚上是一双三寸多高的花盆底绣鞋,鞋面上饰以珠宝,鞋头散着红缨。人本来就非常漂亮,再配上当时最为新潮的服饰,桐花更显得亭亭玉立,风姿万种。

巴拉夫人锡兰是长门长媳,由她引领桐花拜见巴家长辈。

锡兰首先把桐花带到太夫人面前:“这是奶奶。”

巴特撩衣跪倒,桐花也随之跪下,她用蒙古语道:“孙媳给奶奶叩头。”

太夫人的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哎哟,我的孙媳妇,蒙古语说得这么好。快起来,起来。”

太夫人拿出一个小木匣:“这几年大旱,咱家不如从前了,奶奶没有什么可送的,这个就表示奶奶的一点心意吧。”

桐花接过木匣打开一看,里面是根金钗。

桐花笑得有点勉强,巴特一拉她的衣襟,小声道:“还不谢谢奶奶?”

桐花这才说:“谢谢奶奶。”

巴家人对桐花的举动有些不解,当面打开贺礼,这也太心急了吧?难道这是满人的风俗吗?没听说呀!

锡兰见桐花还在看这根金钗,她咳嗽一声,然后,一指太夫人右边的一对夫妻:“这是二伯伯,这是二婶。”

土默特蒙古人把叔父叫伯伯,把伯父叫大爷。二伯伯就是二叔。

太夫人共生了六个儿子,长子是巴特的父亲,巴特的父亲承袭章盖,在一次领兵平叛中战死,不久,巴特的母亲也去世了。太夫人的五子、六子出家当了喇嘛,如今只有二子、三子、四子在老人膝下尽孝。

桐花又随巴特跪下:“二伯伯、二婶。”

这对夫妻相互看了一下,二婶把一个红布包递给桐花:“侄媳妇,一点小东西送给你们,祝你们夫妻恩恩爱爱,早生贵子。”

桐花把布包也打开了,里面是一对金耳环。耳环不大,上面是个挂钩,下面是两条小金鱼。提起挂钩,一对小金鱼左右摇摆,如活的一般。

桐花面无表情:“哟,这可挺值钱,能换两只羊吧?”

一句话把二伯伯、二婶臊得满脸通红,太夫人脸上绽放的鲜花也凋谢了。

巴特一捅桐花,低声斥责:“不要胡说!”

桐花白了巴特一眼:“我也没说这耳环不好,你急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