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是魏国人,自从和孙膑一起投师鬼谷先生门下以来,就一心想成为一名大将军。恰好那时魏国君主魏惠王也想效法秦国实行改革,正在四处张榜,访求贤才名将。庞涓得知后,以为天赐良机,便决心提前结束学业,离开师父师兄,奔赴魏国求取功名。孙膑却觉得只学了一半就丢弃,甚是可惜,想劝他再待上一段时间,学完本事再走。但见庞涓求名心切,无法挽留,就亲自将他送下山去。他们走到了一个路口,孙膑站定脚步,恳切地说:“贤弟独自下山,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到了魏国,如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写封信来就是。哥哥我定当前去助你!”庞涓向孙膑抱了抱拳,说:“大哥,你就在此等候我的好消息吧。等我立定脚跟,定会约大哥前去,共享荣华。告辞了!”说完便甩开大步,头也不回地奔下山去了。
庞涓径直到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经相国王错的推荐,见到了魏惠王。魏惠王听说他是鬼谷先生的学生,很是看重。又听他谈起用兵之道,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觉得他不愧为名师之徒,果然是个难得的将才。于是当下就拜他为总兵大元帅兼军师。庞涓没想到这么快,这么容易就当了将军,简直有点受宠若惊,喜不自禁。他一心想打几个漂亮仗给魏王看看,让魏王见识见识他的本事。
庞涓用上了从鬼谷先生那儿学到的所有的兵法知识来操练兵马,整顿军队。当魏军士气装备有了明显的起色以后,庞涓就找到了魏王,说:“大王,咱们魏国四周都是大国,要想在列国之中站得住脚,就应该先拿小国开刀。现在,我前来请战去攻打卫、宋两国。”魏惠王同意了庞涓的请求。结果,庞涓率领魏军几乎没有损兵折将就灭了软弱的卫国和宋国,大胜而归。其他几个小国如鲁国、郑国等见卫、宋灭亡,都吓得胆战心惊,纷纷来向魏国朝贡,表示愿意臣服。不久,齐国军队入侵魏国边境,也被庞涓率兵打了回去。这一下,庞涓声名大振,魏惠王也更加信任他、器重他了。
一天,有个叫禽滑厘的人求见魏惠王。他对惠王说:“大王是否知道庞涓将军还有一个师兄名叫孙膑?为什么不把他也请来做将军呢?”魏惠王说:“孙膑?没听庞将军说过呀?怎么,他也和庞将军一样英勇善战吗?”禽滑厘朗声大笑,说:“庞将军怎么能和他师兄相比。且不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代,自幼就极有军事头脑,单就那一套《孙子兵法》他就学得精熟。而庞将军,连鬼谷先生的兵法才只学了一半,只恐怕他要比孙膑差好几截哟。”魏惠王一听,大为兴奋,说:“既如此,我一定烦请庞涓把他的师兄请出来。庞将军已如此了不得,若再来一个更高明的孙膑,何愁我魏国国家不盛,兵马不强?”
于是,他立即派人找来庞涓,向他表明了要请孙膑出山的意思。庞涓听后,心中不禁暗暗吃了一惊。原来,庞涓是个心胸狭窄、好嫉妒的人。他知道自己不论在兵法、武艺及资质上都比不过孙膑,因此根本就不想让孙膑来。当时和孙膑分手时说的话,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待当上将军后,他更是把孙膑抛到了脑后。没想到今日魏王提及孙膑之事,他真是打心眼里不愿意。他想,以孙膑的才能,一旦他来到魏国,那我庞涓今日的威耀,魏惠王对我的器重和信任,肯定就会受到威胁。但君令如山,又怎敢推托?没办法,他只好违心地答应把孙膑接来。
再说孙膑自庞涓走后,一边继续跟老师学习,一边等候庞涓的来信。这期间,他又在鬼谷先生的指导下,精读了《孙子兵法》,并将《始计》《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等十三篇正文熟记于心,还和老师一块儿亲自做了布阵实验,以加深对这部兵书的理解和运用。因而在学业上孙膑已非与庞涓分手时可比。恰在此时,鬼谷先生的朋友禽滑厘来游学。他看到孙膑有如此将才却无用武之地,就将他推荐给了魏惠王。而孙膑却全然不知事情的经过,因此,当庞涓派人前来接他时,他还满以为是师弟信守诺言,果真要与他共享荣华呢。
孙膑赶到魏国,与庞涓久别相见,倍感亲切。他真诚地感谢庞涓,而庞涓也虚情假意地殷勤招待他。两人自然免不了介绍一下分别后各自的情况,当庞涓听说孙膑在他走后又独自学习了《孙子兵法》后,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一股妒火在他心底里潜滋暗长。
第二天,庞涓带着孙膑去朝见魏惠王。惠王想考察一下孙膑的军事才能,就询问了一些阵法问题。不论是设阵、识阵、破阵,孙膑都对答如流。惠王心里十分高兴,就对庞涓说:“孙先生果然不愧为名家后代。朕想让他暂且给你做个副手,和你同掌军权,你看如何?”庞涓心想:这怎么成?今天暂且是副职,那明天还不就把我挤到一边去了!但他嘴上却说:“大王有所不知,我和孙膑一起学艺,曾有八拜之交,他为兄,我为弟。自古以来,哪有兄为副,弟为正的道理呢?况且孙膑是齐国人,又初来乍到,对我国形势还不熟悉,不如先让他做客卿,待他适应下来,建立功业之后,大王再行封赏吧!”魏王见庞涓说得恳切有理,就说:“好,就按军师的意思办吧!”
其实,客卿这个官衔,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虽然在地位和待遇上较高,却没有半点实权。孙膑哪里知道庞涓的真正心思呢?他被封为客卿,打心眼里感激庞涓。他想,自己新到魏国,尚无功业,就受到这般高的礼遇,真是多亏了庞涓师弟呀!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庞涓,正在为如何除掉他而绞尽脑汁呢。
原来,庞涓并不以为孙膑会满足于仅仅当一个客卿。他想,一山不容二虎,何况孙膑在用兵打仗上比我还高明得多。总有一天,他会凌驾于我之上。到那时,我可就惨了!不行,我怎能屈居他的手下,把自己现在所得到的一切拱手让出去呢?我一定要想办法搬掉这块绊脚石!
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陷害孙膑的主意。
几天后,庞涓手拿一封信去找魏王,愤愤地说:“大王,都怪我瞎了眼,没有看清他的为人。没想到大王如此礼遇他,他还背信弃义,私通外国。简直是……”魏惠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拿过信一看,原来这是一封孙膑写给齐王的亲笔信。信上说,孙膑今日虽在魏国做官,却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只要齐王应允,什么时候需要他回国,他都在所不辞。等等。魏惠王大为恼怒,一气之下,连问都没问这封信的来路,就下令把孙膑抓起来,削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看他还想不想私通齐国。
就这样,孙膑还没明白出了什么事,甚至都没来得及辩白一句,就变成了不能行走的残疾人。他伤心、愤怒,但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谁,又为了什么要如此加害于他?
孙膑受刑以后,庞涓几乎天天去看望他,又是给他上药治伤,又是为他忿忿不平,还指天发誓要为他报仇。孙膑自然又十分感激,因此,当庞涓提出要孙膑传授孙武兵法时,他慨然应允。庞涓看到自己的算盘已经如意,非常高兴。他想:孙膑啊孙膑,这回你可栽到我的手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