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群雄争霸:中国历史演义春秋战国篇
6613700000009

第9章 庄王“一鸣惊人”

正当秦晋两国互相攻打、争夺霸权的时候,南方的楚国一天天地发展起来了,势力越来越强大,也想与中原诸侯争夺霸主的地位。

楚国在楚成王时,就是南方的强国。与晋国城濮之战失败后不久,楚成王被其长子商臣害死。商臣即位,就是楚穆王。楚穆王时时想着报城濮战败之仇,加紧操练兵马。几次出兵,把周围几个小国吞并了,扩大了疆域。接着又把中原的陈国和郑国也拉了过去。正想与晋国再决一雌雄,楚穆王得暴病死了,他的儿子即位,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以后,不像他的父亲,而是天天喝酒、打猎游玩,什么事也不干,还不听别人的劝告。有些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都在想方设法让庄王多管管国家大事。庄王知道后,就在朝门上贴了一道命令:“有敢来劝谏的,死无赦!”国王让谁死,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般。既然明令不让劝谏,谁还敢去找死?就这样,过了三年多。

此时,晋国又会合诸侯,不仅把陈、郑等国又拉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还联络了宋、鲁、卫、蔡、许等七国诸侯,重新订立盟约,晋国又做了盟主。

楚国大臣们非常不服气,都着急地要去劝楚庄王与晋国决一死战,争夺霸业。可楚庄王不让劝谏,这可怎么办呢?

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楚庄王此时正在宫中饮酒玩乐。楚庄王问申无畏:“大夫来见我,莫非想喝酒?也许是想听音乐吧?”申无畏回答说:“我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只是有个谜解不开,特来向大王求教。”楚庄王很感兴趣地说:“这倒挺有意思,是什么谜?大夫快快说来。”申无畏开始说了:“楚国的高山上,有一只美丽的大鸟,五彩的羽毛,非常好看。三年多看不见它飞,也听不见它叫。不知这是只什么鸟。”楚庄王一听,明白了申无畏的意思,便笑着说:“我猜到了,这可不是只普通的凡鸟。三年不动,是要看清方向;三年不飞,是在养息它的翅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别着急。”申无畏听出了楚庄王话中的意思,高兴地给庄王磕了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便告辞了。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由来。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庄王依旧是饮酒作乐,没有什么动静。

大夫苏从忍耐不住了,又去见楚王。庄王叫他进来。苏从走到庄王面前,跪下就放声大哭起来。庄王问:“什么事让你这样伤心呢?”苏从说:“我就要死了。”庄王不解地问:“你这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会死?”苏从说:“我要来劝谏大王,大王不听,必然要杀我,我自然快要死了。”

庄王把脸一沉,说:“你既然怕死,为什么还来劝谏呢?怎么如此愚蠢!”

苏从说:“大王才是愚蠢的人。您身为国王,不理朝政,不用贤臣,耽于酒色。这样下去,楚国早晚会灭亡,更别提做霸主的事了。我倒不是为自己哭,我即使死了,也落个忠臣的美名,我哭的是我死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劝谏大王了。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就杀吧。”

楚庄王突然站起来,双手搀扶起苏从说:“我们楚国有许多不怕死的大臣,霸业是有希望的。大夫的话都对,我听你的。”随后,他下令解散了乐队,遣散了舞女,决心要干一番事业。

楚庄王先是整顿内政,提拔了一些有德有才的官吏,惩办了几个为非作歹的赃官;还制定了新的法令,整顿了兵马。大臣们团结一心,百姓们安心生产,楚国渐渐强盛起来。因为令尹斗越椒权力太大,庄王就任命三个大臣协助令尹工作,削弱了令尹的权力,以防斗越椒叛乱。

楚庄王一面改革政治,一面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准备和晋国决战,报城濮之战的仇。在他即位的几年后,先征服了南边的几个小国。到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他亲自率领大军打败了北边的戎族。楚庄王还在周朝廷的边界上阅兵示威。周定王见楚国人强马壮,为了表示亲善,急忙派大臣公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见了公孙满,开口就问象征天子权力的周王室九鼎的大小和重量。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楚庄王“问鼎中原”,说明楚庄王对中原有野心。

正当楚庄王打败戎族,带兵往回返时,被一队人马拦住了。原来是令尹斗越椒趁楚庄王不在,率领本族人马占领了楚国都城,然后就发兵要消灭楚庄王。楚庄王见此情景,先假装退兵,暗地里把大军四下埋伏好,只叫一队人马去把斗越椒引出来。斗越椒紧跟着这队兵追过来,一直追过河去才发现中了计,想回去时,桥已经被拆了。斗越椒惊慌失措,急忙命士兵们蹚水过河,士兵们正要过河,只听见河那边一员大将高叫:“大将乐伯在此,斗越椒快快投降!”斗越椒又叫士兵们隔河射箭。

乐伯手下有一位神箭手叫养由基,他大声对斗越椒说:“这么宽的河,射箭有什么用?令尹您是一个好箭手,咱们走近点儿,一人三箭,赌个输赢,怎么样?”斗越椒说:“要比箭,我先射。”养由基就让他先动手。斗越椒的箭法很高明,几乎百发百中,当然他不怕这样一个小士兵。他瞄准了对方,使劲把箭射出去,结果养由基把箭轻轻一拨,那箭掉到河里了;又射一箭,养由基躲过;第三箭,养由基干脆一手接住。斗越椒见三箭没射着,先自慌了,一愣神,被养由基一箭射到了脑门上。斗越椒一倒,斗家兵也树倒猢狲散,逃的逃,降的降。楚庄王彻底胜利了。

平定了内乱,楚庄王又起用了孙叔敖为令尹。孙叔敖协助楚庄王改革制度,整顿军队,开垦荒地,挖掘河道。他还亲自同百姓们一起干活。这样,不几年,楚国更加强盛了。楚庄王便决定挥师北上,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发兵降服了正闹内乱的陈国,又派兵攻打郑国。陈、郑两国都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攻打陈、郑,分明是向晋国挑战。晋国自然不甘示弱,派荀林父为大将,先轸的孙子先觳(hú)为副将,率领六百辆兵车,去援救郑国。晋军刚走到半道,听前边人报:郑国已经投降,楚国也已撤兵。荀林父正不想打仗,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决定退兵。先觳却不同意,一定要同楚军打一场。他不顾荀林父的劝阻,带着一队人马就去追楚军。荀林父无奈,只好下令全军跟上。

楚庄王听说晋军远远追来,便召集部将们商量对策。令尹孙叔敖主张讲和;一些年轻的将领主张与晋军作战,认为楚王面对晋国的臣子,不应示弱,无论如何也得打出去,这有关楚国的尊严。楚庄王只好同意出战。孙叔敖见晋军六百辆战车,实力雄厚,总是放心不下。便建议先派人去讲和,讲和不成再战。庄王同意了,并派使臣去晋营讲和。结果荀林父同意讲和,先觳却不同意,还把楚国使臣羞辱了一番。楚庄王一听说这种情况,大怒,立即决定出击。兵将们也都跃跃欲试,等待命令。楚庄王问道:“谁敢打头阵,给晋军点儿厉害瞧瞧?”大将乐伯挺身而出,跨上战车直奔晋营。远远看到一些巡逻的晋兵,便左一箭,右一箭,一连射倒三人。晋兵一看,分几路扑来。乐伯更是箭无虚发,一会儿便射倒好几个,吓得晋军不敢再追,眼睁睁地看着乐伯跑回了楚营。

楚将挑战,也惹怒了晋将。晋将赵旃(z hān)自认为本领高强,想露一手,便乘夜间天黑带领部下去偷袭楚营,不小心被楚兵发觉。楚兵大喊抓奸细,吓得他上车就跑。楚庄王知道后也驾车追了上去。楚军将领见庄王亲自出击,纷纷跟了上去。这时候,天还不亮,既然兵将们全都出来了,庄王就号令全面出击。顿时,鼓声大作,车马飞驰,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地向晋营冲去。

晋军将士正在梦中,一点儿也没有准备,被鼓声惊醒后仓促抵抗,士气不振,指挥不灵,乱哄哄的,哪能打得过兵强将勇的楚军!一会儿,便被楚军打得东逃西窜,溃不成军了。先觳受了重伤,无法再战,只好跟随荀林父,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走。渡黄河时,船少人多,拥挤不堪,晋军又死伤许多。

楚军大获全胜。有人对楚庄王说:“应该乘胜追击。”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之战败给晋军,一直不敢和晋国争锋,这次胜利总可以洗掉耻辱了。晋楚都是大国,早晚还要讲和,何必多杀人呢?”说完后,下令楚军收兵,不再追击,让晋军官兵全部渡过河去。

这一战,拥有六百辆战车的晋国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楚庄王威名大振。过了几年,他因为宋国还不肯归附自己并且杀害了楚国的使臣,便亲自带领大军包围了宋国。宋国没办法,只好派大夫华元到楚营去见楚王。双方协议楚国撤军,宋国归附楚国。从此以后,楚庄王在黄河以南,雄视北方,真是不可一世。因为向北毕竟不好发展,他就向东发展。当时除了中原几个国家,南方有许多小国都归附了楚国。楚庄王把长江中游、汉水流域统一起来,使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楚国成了最强的国家之一。三年“不鸣”的楚庄王一鸣惊人,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也当了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