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察尔河畔
6617100000029

第29章 方丈出狱

监牢里的环境是黑暗的,只有几扇囚窗透露出一点点可怜的光来。牢房用墙相互隔开,没间牢房里也没有床板,地上丢着一堆干草就算作是床铺了。牢饭也只是干硬的米饭,上面放着几个绿菜叶就算是下饭的菜。监牢里一般都是一些穷凶极恶的囚犯,不是五大三粗满脸横肉,就是贼眉鼠眼不怀好意;本就少有女性的地方突然来了几个尼姑,倒是让这些吃惯了牢饭的囚徒耳目一新,纷纷投来炽热的目光。饶是这些尼姑在被贾生收买之前过的都是举目无亲近乎流浪的生活,监牢里恶劣的环境和令人不适的气氛也让她们难以忍受。官差要她们有话到公堂上去说,却迟迟没有传唤过她们之中的哪怕一个人。方丈怀疑他们故意如此,他们不愿意去解决这个问题。

方丈已经换上了囚服,摘掉了僧帽,看起来更加清贫而可怜,但她的眼睛里却丝毫没有怯色。狱卒要她换上囚服,她便换上囚服;狱卒送来牢饭,她便忍耐着吃下牢饭;起先几日她还保持着诵经的习惯,狱卒嫌吵,她便停止诵经。对监狱的规矩她全不抵抗,命令她全部服从。其他尼姑也学着她的服从,令狱卒没能抓到任何折磨她们的把柄。狱卒越是不甘心监视得便越是仔细,但她们一切照旧,不做任何不合规矩的举动,狱卒也奈何不得。

又到了午饭时间,监狱的大门开了,进来的不是狱卒反而是贾生。光明突然找到了发泄口,从敞开的大门涌进黑暗的监牢里,在阳光的照耀下被大门荡起的灰尘明灭可见。贾生用袖口捂住口鼻,皱着眉头走到了牢房门口。方丈走过来依然施佛礼,每一个举动都扬起一阵灰尘。贾生没有回礼,把带来的食盒打开,却不递进去,反而放在身边。食盒里都是素菜,但味道已足矣令监牢里的人食指大动。身后的人都吞咽起了口水,方丈却依然无动于衷,不发一言,等着贾生开口。贾生确实有话要说:

“方丈,我今天来看看你,顺便告诉你一个消息。”

方丈依然不说话,他只好接着说:

“你一直想见到的人,很快就会见到了。”

方丈眼波流动,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沉稳,往前挪动了一下,嘴唇颤抖着说:“那我……”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贾生打断了:“但是你还不能跟他说太多话,尤其不能告诉他你是谁,也不能说他是谁。”说完,征求意见一样注视着方丈。

方丈看着他,逐渐压抑着自己的心情,终于完全平静了下来,失望地点了点头。贾生这才满意地把食盒递了进去,坐在地上看着她把食物分给了后面的人,慢慢地说:“以后还希望方丈能继续帮助我,这次是个意外,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这种事。”

方丈看了看他,并没有说话,慢条斯理吃着难得的像样的食物。贾生也不继续向她寻求回答,用同情的眼神看着她说:“我知道你这些年心里不好受,所以你才去了深山老林里出家做了尼姑。但是还是要你继续忍耐一下,你应该了解我,我和其他生意人不一样,我讲究共赢,不会让你白等的。既然选择了和我合作,就应该相信我,你帮我做事,我帮你回到他的身边。这两个事其实是一个事情,你帮我也是再帮你自己,不是这个道理吗?”

方丈抬头看他,不承认也不否定。贾生在这里待得无趣,也不愿继续忍受里面的灰尘,抱怨了几句监牢里的环境之差,离开了监牢。

不多几日,方丈几人被释放了,还被毕恭毕敬地延请到京城太守府内会餐。

进入太守府,一一入座后不久,太守便来了。方丈瞧太守眉眼十分熟悉,暗暗猜想这就是贾生口中自己一直想要见到的人。

太守神态十分平易近人,入座后先行倒了一杯白水,向方丈致谢道:“各位都是佛门清修之人,今天便以水代酒,向方丈聊表谢意。”

方丈好奇地问是因为什么事情谢她。

“据我所知,英姐就是您门下的弟子,那日若不是英姐率众冲进千军万马之间把我救了出来,我今天也没命做这个京城太守了。”太守哈哈大笑说。

“不知道太守是?”

“哦,忘了介绍了,我叫贾灿。”太守笑着说道。

“姓贾,应该没错了。”方丈心中嘀咕道,表面上则礼仪备至地应酬着,没有透露出一点异样。

一顿饭很快便吃完了,贾灿差遣马车送她们回庵中去,又亲自送到了太守府门口。尼姑们上了马车,方丈将要上去,又折了回来,留下一句:“劳烦太守改日到庵中一会,有要事相告。”末了又加上一句“一个人悄悄地过来”便上了马车走了。

贾灿新生好奇,但门口人多眼杂,没有出声拦马车下来,而是次日悄悄上了山。

这是贾灿第一次去尼姑庵中,烟火缭绕仿若进了仙境。方丈把他迎进了自己的寝室,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平和,匆匆忙忙地告诉他自己同贾家认识,又问他关于自己的身世知道些什么。

贾灿听这话断定自己接近了真相,知道眼前的人知道当年的事情,便把那日贾府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了她。方丈听后暗道贾家阴险狡诈,想要把贾灿玩弄与鼓掌之中,看着贾灿的目光更加柔和,用轻缓又有些哽咽的声音对贾灿说:“我告诉你当年发生了什么,原原本本地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