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陶陶,左执(寿羽),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何其乐哉!)
(《诗·王风·君子阳阳》)
寡人有房中乐,传自先王,不近女色焉有此乐?(《毛传》:“由,用也。国君有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
主君,“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左传·昭公元年》)微臣恐主君之房中乐,乃靡靡之音也。
寡人听古乐,惟正襟危坐,房中事亦无其乐也。新声则不然,悦于耳而摇于心,故乐此不疲也。(《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主君,“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礼记·乐记》)微臣恐主君之乐,其音非“安以乐”,非“怨以怒”,乃“哀以思”也。其非亡国之兆耶?
寡人观天下,既无天灾,亦无人祸,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焉有亡国之患?
主君,贪恋“亡国”、“乱世”之新声,(《国语·晋语八》说新声)“淫于色而害于德”,(《礼记·乐记》载子夏说)即玩物丧志,必遭天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丑上》),此之谓也。
人君燕居原有房中乐歌之设,所谓亡国之音,寡人未闻如是之说。
主君,宴乐及房中乐,均属阴声。(郑玄注《周礼·春官·磬师》云:“燕乐,房中之乐,所谓阴声也。”郑玄注《仪礼·燕礼》云:“王后,国君夫人房中之乐歌也。”《汉书·礼乐志》略云: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另见《史记·封禅书》“梁巫”条)“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主君,房中事亦即天下事,岂可荒忽懈怠乎?
主君,“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易·序卦上》)此岂非人君之道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鸣叫有雎鸠,其在河之洲。娴静美佳人,主人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长短水荇菜,左右自浮流。娴静美佳人,日夜以相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如何求不得,思念日与夜。长夜复悠悠,辗转复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长短水荇菜,左右分采摘。娴静美佳人,琴瑟以增彩。)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长短水荇菜,左右分摘择。娴静美佳人,钟鼓助喜乐。)
(《诗·周南·关雎》)
寡人观《关雎》,其亦在男女之间者欤?
主君,“《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关雎》至矣乎!夫《关雎》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雎》之道,则《关雎》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雎》,《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韩诗外传》卷五)
《关雎》一篇,竟如此深不可测?(《韩诗外传》卷五: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寡人未做如是之想。
主君,《关雎》一篇,必做如是之想,必为《国风》之始也。“衽席”,故是男女,其为婚姻,乃人伦道德之首位。(《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故《关雎》者,“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拟夫妇之好”。(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夫妇”二字原缺)《诗经》以《关雎》为首,即敦厚夫妇之意,“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诗大序》)
寡人房中乐竟有如此微言大义?房中之乐竟有何乐?
主君,《诗经》中《关雎》、《葛覃》、《卷耳》、《鹊巢》、《采繁》、《采苹》之篇均为夫妇之道,“故国君与其臣下及四方之宾燕用之合乐也”。(《仪礼·乡饮酒礼第四》郑玄注:“众笙则不拜,受爵,坐祭,立饮,……”)乡人用之,谓之“乡乐”,后宫夫人用之,谓之“房中乐”,君王退朝燕居用之,谓“燕乐”。(《周礼·春官·磬师》孙诒让正义:“教缦乐燕乐之钟磬。”)所谓“风天下”者,主君亦在其中也。
寡人贵为天子,天子之乐竟有何乐?
主君,男女媾合与天地阴阳相参,而身为天子,“淫于色而害于德”,即损于天道也。主君其病所以药石罔效,非只在同姓相娶,非只在沉迷酒色,亦非只在心智迷乱,而在不知天下为何事也。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十月初相交,初一逢辛卯。太阳出日食,预兆安可苟。)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彼月已晦暗,此日亦晦暗。今此天下民,亦是多哀难。)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日月显灾凶,因其失运行。四方国失政,不用忠贤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彼月出月食,尚可维为常。此日出日食,岂可视为祥。)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烨烨雷挟电,民乱不行令。百川皆沸腾,高山轰然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高岸变深谷,深谷复为陵。可怜当世人,为何不惊醒?)
(《诗·小雅·十月之交》)
寡人观《关雎》,未见其有天下大道之深义,亦未察其有房中燕乐之微言也。
主君,若谓微臣言之不预也,请看后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乃“后妃之德”。后妃母仪天下,不亦重乎?(《诗大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诗·周南·关雎》毛传:“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夫人,您贵为国母,在宫中三年不言不笑,无燕乐之乐焉?
妾,舜后裔,世居其水,以此为姓,嫁为侯夫人。后世有好事者称妾“桃花夫人”。(《左传·庄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有诗曰:“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吴天章《桃花夫人》)主君闻“桃花夫人”之名,则灭夫君之国,遂纳妾于后宫。
夫人,三年不言不笑,仅此足以名垂千古。亦有诗为证:“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杜牧《题桃花夫人庙》)夫人其有哀怨欤?
妾入后宫,三年为主君生两子。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至今未死,又复何言?(《左传·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有诗曰:“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邓汉仪《题息夫人庙》)有诗深解妾心,曰:“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王维《息夫人》)先夫下落不明,不知所终,妾则从此身负亡国罪名。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鼓声咚咚响,万舞即开场。太阳正当顶,舞师且前行。)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伟哉何魁梧,广场起万舞。有力猛如虎,执辔捥绳缕。)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左手执长笛,右手挥雉尾。面孔似古铜,主公美酒赐。)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
(山上有榛,洼地有苓。何人寄遐思?)
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西方美男子,那美男子,那西方美男子!)
(《诗·邶风·简兮》)
主君,此乃“万舞”,以演习战备,激励士气。主君溺于后宫,万舞亦沦为渔色之用,翻为靡靡之音。(《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由此乐,可知音,由音可知主君凶吉,由主君凶吉,可知天下安危矣。所谓“亡国之音”之说,诚不虚也。
寡人有闻,“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难经》六十一难)果然有如此之圣?
主君,闻声可以辨病。五音宫、商、角、徵、羽,归五脏肝、心、脾、肺、肾,故闻五音可知吉凶寿夭。主君为一国之君,听主君之音亦可得知天下安危。或可请太师试闻太子之音,以验其详。
吾闻太师将来,甚喜。
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德?
如舜者,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与,此之谓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是之谓仁。如武王者,杀一人而以利天下,是之谓义。
太师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
太子歌《峤》,曰:“何自南极,至于北极,绝境越国,弗愁道远。”
微臣已知矣。太子其声清汗,色赤白,火色不寿。(以上师旷听声诊病,参见《逸周书·太子晋解六十四》)
果有如此之圣!寡人新造“无射”大钟,请太师试闻之。
主君,此“无射”大钟,微臣听其不祥,恐王其以心疾死乎?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所载也;钟,音之器也。天子察《风》以作乐,以钟为乐器也,以钟之声表达之。音其小者不失于纤细,其大者不失于粗犷,如此则和于事,和于事则美其成。和声入耳而存之于心,心安则悦。若其音纤细而不达,粗犷而无当,则于心不安,是以病从中起。此“无射”钟音甚粗大,恐主君心所不能承受,其能久乎?(参见《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寡人有闻太师以声断天下事,请试闻之。
其人先歌《北风》,继之以《南风》。
主君无可忧。南风式微,且滞如死水,敌国必徒劳无功。(《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寡人有新声,请太师试闻之。
主君,此亡国之声,昔为暴君靡靡之乐也,其状若鬼神,闻此声者其国必败,故不可听也。
寡人所好者,音也,闻有悲如《清商》者,何如?
主君,《清商》固悲,然不如《清徵》。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今主君德薄,不足以听。
寡人所好者,音也,请遂寡人之愿。
其人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上闻于天。
音有悲于《清徵》者乎?寡人可得而闻乎?
有《清角》者。昔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木神侍卫于车辖,蚩尤开路居于前,风神扫尘埃,雨神洗道路,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翔空,于是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
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请遂寡人之愿。
其人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毁祭器,堕屋瓦。(以上引自《韩非子·十过·好音》)
寡人果然梦见一厉鬼,披头散发,捶胸跳跃,曰:“你妄杀我子孙,此为不义。上帝允我复仇,我今来矣!”此厉鬼毁宫门,再毁寝门,追寡人至内室。此噩梦其可解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主君,“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周礼·春官·大司乐》)“淫声”,靡靡之音也;“过声”,哀乐失之节度者也。主君喜靡靡之音,必定女色过度,微臣恐天不杀而人自杀。今主君被恶鬼所缠,微臣以为,“天道福善祸淫”(《尚书·汤诰》),丝毫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