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大阶段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进行着清醒的思索: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深谙中国国情的毛泽东预见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如果任其泛滥,某些共产党人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其亡也忽”就可能成为现实。为此,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两个务必”的警钟。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毫无疑问,“两个务必”是中国革命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枪声,再次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务必”的坚强决心,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取得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第二,“两个务必”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柱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科技、教育乃至社会各个领域,正成为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与坚持“两个务必”分不开的。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成就与挫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情况、新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胆子大、步子稳,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将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精神柱石。
总之,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对新时期推动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的重大战役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期间(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组织指挥了解放全中国的20多次重大战役,共消灭敌人1791469人。
宛西战役,1948年5月2日至5月17日,歼敌合计21700人。
冀热察战役,1948年5月2日至6月25日,歼敌合计24390人。
宛东战役,1948年5月29日至6月3日,歼敌合计11300人。
莱芜战役,1948年5月29日至7月18日,歼敌合计63620人。
开封战役,1948年6月17日至6月22日,歼敌合计100000人。
洼水战役,1948年6月20日至7月15日,歼敌合计10240人。
济南战役,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歼敌合计84290人。
荔北战役,1948年10月5日至18日,歼敌合计25550人。
太原战役,第一阶段1948年10月5日至12月4日,第二阶段1949年4月20日至24日,歼敌合计124790人。
睢杞战役,1948年6月27日至7月6日,歼敌合计54290人。
襄樊战役,1948年7月1日至7月16日,歼敌合计20500人。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歼敌合计472000人。
保北战役,1948年7月15日至20日,歼敌合计10770人。
察绥战役,1948年9月14日至10月31日,歼敌合计21060人。
郑州战役,1948年10月20日至24日,歼敌合计11270人;
解放应城,1948年10月24日至25日,歼敌合计3500人。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歼敌合计555570人。
西北冬季战役,1948年11月5日至28日,歼敌合计24660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歼敌合计521000人。
樊城战役,1948年12月20日至22日,歼敌合计8620人。
荆门战役,1949年2月2日至2月7日,歼敌合计8620人。
西北春季战役,1949年2月20日至3月24日,歼敌合计7330人。
辽沈战役
战略决战的序幕首先在山东拉开。1948年9月16日,粟裕等指挥华东野战军32万人发动济南战役。经过八昼夜的激烈作战,攻克济南,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其中起义2万余人。济南的解放,有力地证明解放军的城市攻坚作战能力已大大提高,蒋介石以大城市为重点的防御体系开始崩溃。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主力连同地方武装共103万人,在东北人民的支援下,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孤立地区的55万国民党军发起辽沈战役。战役首先从锦州地区的作战开始。10月14日,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31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俘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迫使长春守敌一个军起义,其余投诚。企图夺回锦州的敌廖耀湘兵团在遭到东北野战军顽强阻止后,被迫先后向营口、沈阳撤退。东北野战军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将该敌10万余人围歼于辽西。接着乘胜追击,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东北全境解放,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后备队,为解放平津和全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使解放战争获得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刚结束,党中央即电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约60余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区,发起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22日,解放军在徐州以东地区围歼黄百韬兵团约10万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万人起义。11月23日至12月15日,解放军在宿县西南地区全歼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约12万人,并在永城东北地区歼灭力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949年1月6日,解放军淮海前线部队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激战四昼夜,全歼其两个兵团10个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地带南京、上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胜利进行之际,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29日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塘沽、唐山,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地区,发起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提前结束休整挥师入关,和华北人民解放军主力连同地方部队共约100万人,合力围歼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指挥的50多万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决定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由林彪任书记,统一领导平、津、张、唐地区的作战和接管等工作。
解放军先用“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办法,以神速动作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之路。接着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12月下旬攻克新保安、解放张家口,歼敌7万余人。1949年1月14日,包围天津的解放军发起总攻,经29个小时激战,全歼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北平20余万守军在解放军严密包围下完全陷于绝境,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绥远国民党军随后通电起义,接受改编。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