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创造过极其灿烂的文明。这种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完全不同。
哺育印度文明的印度河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8世纪,当时人们发掘出了哈拉本遗址。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19世纪中期,当时的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又过了50年,人们在以含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600千米,南北1400千米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千米处的摩亨佐达罗遗迹,人们还注意到在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于是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把两者联系在了一处。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
对哈拉巴出土的印度印章进行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准,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有出土,于是专家们推断,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巴都是都市。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当时是独特的,因为这些城市不是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个中央计划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时占地15~18平方千米。城市布局呈格子型,宽阔的主要街道环绕长方形的大街区,各街区约长400码(1码=0.914千米)、宽200码,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区要大得多。埃及的建筑物用的是石头,美索不达米亚的建筑物用的是太阳晒干的砖,而这些城市的建筑物是用窑内烧的砖建造的。
如此整齐划一的布局和有条不紊的组织似乎遍布整个印度河文明区。这一文明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达到成熟期,在以后的1000年中,实际上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且,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毁灭性的破坏后,重建的新城市总是造得跟原来的城市一模一样。如此一贯、连续的传统世上从来没有过,因而,产生这样一种假说:控制这一纪律严明的社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没有军事装备,没有城防工事,也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证据。但是,这一切毕竟只是推测,而且,在发掘更多的古城遗址,并能释读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终只能是推测。
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读,下一行由右往左读。这种写法也为早期希腊人所仿效,被称为“由左而右,复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书法”——“就像牛犁地一样”。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不过,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另外,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已经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牦牛、水牛,可能还有猪、骆驼、马和驴。与外部世界也有了相当的贸易关系,其中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在那里属于公元前2300年的废墟中发现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湾的巴林岛上还发现了一些别的印度河流域的产品,这表明巴林岛是美索不达米亚与印度河流域之间进行海运贸易的一个中间站。
印度河流域的农民种植大麦、小麦、棉花、瓜和椰枣。他们还驯养大象和水牛在田里干活。这一地区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制陶人,他们用陶轮制作陶器,这在当时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哈拉帕人使用石器,并用青铜制作刀、武器、碗和雕像。他们建立了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
不过,对于印度河文明结束的时间以及为何结束,人们仍不得而知。不过,如此广布的文化应该不会有一致的结束时间。人们对其结束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河水泛滥、瘟疫、贸易或经济或国内秩序崩溃、被雅利安人所取代,等等。
在古印度叙事诗《拉马亚那》中,诗人描述了几十万大军瞬间完全被毁灭的景象。诗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决战的场地是被称为“兰卡”的城市,而“兰卡”正是当地人对摩亨佐达罗的称呼。
还有人提出,这一文明也许实际上是为泥浆所淹没的。按照这种说法,地下的火山活动使大量的泥浆、淤泥和沙子涌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个很大的湖泊,把摩亨佐达罗全给淹了。几十年后,堵塞河道的堤坝渐渐磨损,河水流过堤坝,大河又恢复原来的水道,不过,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已遭毁灭。人们还推断,这一灾难至少发生过5次以上。最后,灾难给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带来了无可挽救的损害,使北部的边沿地区十分虚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而被毁灭。
不过,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是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人们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