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术萌芽期——上古时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相术作为其中的一朵奇葩,同样有它悠久的历史。
相术起源说
关于看相行为究竟起源于何时,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
有关文献认为相术发轫于尧舜时代。虽然战国时期的荀子曾说过“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君子不道也”的话,但我们在《左传》、《国语》中却看到不少关于“相人”的记载,其他文献中也有不少通过观察形貌言行以求“知人”,从而选拔人才的记载。例如,《大戴礼记》中就有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即尧舜二帝及夏、商、周三位开国君主通过观察人物的状貎、面色、语言、声音、风度来作为甄别选拔人才的标准。由之可见,相人术在荀子之前相当一个时期,已经切实发生影响于社会。
历史上有关相术的最早记录是出现在春秋前期。但从一些记载看,社会对人的某些形貌与其性情、命运之间的关系,已形成了某些明显的共识。例如:《左传》,文公元年楚令尹子上说太子商臣“蜂目豺声”,宣公四年楚国子文说越椒“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国语·晋语八》,晋国叔鱼之母说叔鱼“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是不可厌也,必以贿死”,叔向之母说杨食我“豺狼之声,终灭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已分别从体貌外形与声音两个角度来判断人的性情、未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数度提到的所谓“豺狼之声”,分别出自楚、晋两国之口。这种情况表明,在《左传》记载的时代,相术的流传不但普遍,而且已形成了一定的相法系统。由此可以推定,春秋时期并不是相术滥觞的最早源头。但关于春秋之前相术的具体存在情状,由于文献的匮乏,我们已无从确知。但可以断定的是,其源头应当是相当古老的。
相术萌芽过程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莽莽棒棒、野兽出没的原始世界中,他们惊讶地环视着自己赖以生存,但又不时带来危险的现实环境。观察这个景象万千、变化多端的环境,成了一件除了果腹生存以外的快乐事儿。“古者庖曦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荫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讥,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庖曦氏、仓颉在俯仰之间,观象观法,识文辩理,甚至连鸟兽足迹也不放过,可见观察仔细,无所不至。而易八卦、书契则是观察诸般形象的思维结果。这种由物象上升为思想的逻辑走向,也就是中国人的思维定势,而这也正是相术逻辑的基础:相术即是从观察人的相貌入手,得出关于此人命运好坏的报告。
随着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随着先民从原始丛林走进农业社会,人们审视的内容和兴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长期的农牧业生产,牛马六畜变得非常重要,它们很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观察审视的对象。史籍中就有不少精相六畜的记载,如《庄子》载徐无鬼见魏侯,“告之以相狗马”。《史记·日者列传》载:“黄直,大夫也……以相马立名天下。”
由此及彼,因畜致人的因果类推的逻辑思维定势,很自然地使人从相牛相马中得到启发,转而审视人类自身。既然牲畜具有不同的寿命、脾性、能力,并相关地呈现出不同的骨骼、形体、颜色、毛发,那么人也是天地所生的精灵,气化的产物,所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也应有禀性、聪愚、寿夭,乃至贵贱、吉凶、祸福的不同,并相关地在人的形体上出现有规律的特征。可见,古人从相畜到相人,是理性自然的发展。
概括起来看,这些相术的存在,大都与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对世代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智慧的总结。从这一点上说,相人术的产生,也是建立在人们对人体的长期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伯乐也“相人”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他也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相马师。
其实伯乐除了会相马,还会“相人”。当伯乐年老时,秦穆公让他推荐相马师。他说:“我的儿子虽然能挑好马,但没有发现千里马的能耐。”他推荐了挑柴卖苦力的好友——九方皋。秦穆公初试九方皋。九方皋乐此不疲,奔波三月之后,最终找到了一匹黑色雄马,回来向秦穆公报告。穆公问:“你找到的是什么颜色呀?”九方皋答:“黄色。”“是雌的还是雄的。”“雌的。”穆公叫人牵来一看,却是一匹黑色雄马。穆公便对伯乐失望地说:“九方皋连马的颜色、雌雄都分辨不清,如何能识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回答:“大王呀,九方皋观察马时,是见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记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呀。”秦穆公听了,将信将疑,令人骑上一试,果然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好马。
【相术诞生期——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先民,对“命”的敬服,引发了人们对命运的进一步的思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这种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再加上其他文化气候的催促,相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相术的诞生
据考证,相术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之际。它首先兴起于统治阶级内部。如《左传·文公元年》中就记载有公叔敖请叔服为儿子看相的史实。《逸周书·太子晋解》中也有师旷见到太子晋的面色火红,认为这是短命的预兆一说。从以上这些极为有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看相的风气至少春秋时已在贵族中形成。
到了战国时期,看相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相命的风气也从贵族阶层蔓延到民间。如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求学于鬼谷子,有一天他们在山谷中谈道时,鬼谷子忽然看见孙膑脸上有凶恶之气出现,便惊异地说:“黑赤之气缠于岳渎,此为珠玉陷于泥中,主身陷牢狱,而有性命之险。”孙膑后来果有此难,几至送命,致使身体被剜而终身残废。根据这些记载,再结合荀子“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的慨叹来看,至战国,相命的风气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
相术诞生的原因
相术之所以能在春秋、战国时出现,是因为它遇到了适合自己萌芽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气候。
进入春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组织较之以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殷王朝的被推翻,带来了神学政治的危机;西周末年,国人暴动,打破了天子国君神圣不可侵犯的谎言;井田制的破坏,直接动摇了政治上以氏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的分封制……这些都为人们思考命运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从人的自身寻求个人命运的普遍规律。如圣人必具圣相的传说,就是这种探求的一个例子。圣人必具圣相是人们根据关于尧、舜、汤、武等先王的传说故事演化而成,因为据说这些先王相貌古怪,如尧眉八彩、舜目重瞳、文王四乳等。这样的推演尽管十分幼稚,还没有褪去神学的色彩,但能从以前的以血缘远近为依据来决定命运的天帝命定论,转变到不论人的血缘关系,而以人的体形为依据的自然命定论,标志着时人对自我命运的最初思考。对这一观念进一步深究和具体实践,就形成了我国命理学中的最早样式,即以人的形相是否特殊来推究人的命运的相命之术。
与此同时,人们关于命运的另一思路是从当时盛行的相畜风俗得到启发的。《吕氏春秋观表篇》对相马记述颇详:“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肠,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良工也。”可见当时相畜的风气很盛行,而且专业性颇强,分工颇细。最重要的是,人与万物活于天地间,生生息息,确有不少类同之处,这就引起了古人的联想,即动物的考察方向和方法,亦可引用到万物之灵的人身上,正是“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自此,相术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也建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术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相术,已经明显地褪去了“奇形即圣人”的神秘色彩,代表了相术最正统的指导思想,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根据观察人的形态面貌来判断其吉凶,这也是相术最基本的特点。如《左传·文公元年》中记载: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公元前626年,周天子派遣内史叔服赴鲁国参加葬礼,公孙敖听说此人能替人相面,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见他。叔服说:“谷这儿子可以祭祀供养你,难这个儿子将来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颌很丰满,他的子孙必定在鲁国兴旺起来。”
从相术的准则来看,人的下巴称之为“地阁”,代表一个人晚年的运气。由于谷这个人的下巴长得很丰满,叔服就据此推断他暮年的运气颇佳,从而庇护他子孙在鲁国兴旺起来。
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相术不仅以对象的形态为判断依据,还联系对象的声音。如《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楚国的司马子良生了儿子越椒,子文劝说:“一定要杀了他!这个小子,有熊虎的形状、豺狼的声音,不杀,必然灭亡若敖氏了。俗话说‘狼子野心’;这小子是一条狼,难道能够养着吗?”子文的相术手段就是以对象的外形结合声音作出狼子野心将伤人的预测。
春秋战国时期相术的第三种情况,就是以对象的面貌气色来推测他的生死寿夭及内在性格。如《吕氏春秋》记载了赵简子与其家臣尹铎的一段对话,其中尹铎有这样一句话:臣尝闻相人于师,敦颜而土色者忍丑。高诱解释说:“敦,厚也。土色,色黄也。土为四时五行之主,多所戴爱,故能辱忍丑也。”尹铎从他老师那里听到过一种相人之术,即相貌敦厚、面色土黄的人善于忍辱负重。
在今天看来,这种最早的相术样式无疑是一种落后愚昧的文化现象,但在当时,它不仅是中国古人对个人命运积极而严肃的思考,而且还是一种对生命原理的有益探索。最明显的是,它的出现是对当时更为愚昧的神权政体和天帝命论的巨大冲击,代表了一股进步的潮流。
扁鹊相齐桓侯的故事
中国的相人之术,来源其实很复杂,大致来说,应该包含望气、相畜、医术等因素。关于医术方面的因素,历史上有一则很著名的故事,扁鹊相齐桓侯。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仰慕其声名,便招待他。扁鹊因此入朝见桓侯。既见,扁鹊对桓侯说:“君侯有疾,疾在腠理,若不医治恐怕病会变深。”桓侯摇头道:“寡人无疾。”及扁鹊退,桓侯便对他左右的人说道:“医生一定好利。明明人家没病,却说人病,如果给他医,当然容易医好,那么他就可以邀功受赏了。”过五天,扁鹊上朝见齐桓侯,对他说:“君侯的病已到了血脉,不医病就更深了。”桓侯不理他。及扁鹊退,桓侯不悦。再过五天,扁鹊又上朝见齐桓侯,望见桓侯之后,急急退出。齐桓侯觉得奇怪,因使人问其究竟。扁鹊说:“病在腠理,汤药以及按摩推拿可以医好;病在血脉,针灸可以医好;病在肠胃,用药酒可以医好;若病在骨髓,那就连老天爷都没有办法。如今桓侯的病已在骨髓,所以见到他我便不再说话。”五日后,齐桓侯病发,叫人找扁鹊,扁鹊已不辞而别。桓侯不久病死。
扁鹊由气色可以看出齐桓侯的病深浅,是故相师便亦可以由气色来看人的精神状态,因为邪、祟、病、鬼、妖五者,必有精神上的变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