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梦世俗化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占梦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汉代以后,占梦不仅继续沿着政治化进行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在向世俗化发展。在这两种发展道路之中,政治化是继承和延续了汉以前的占梦文化传统,而向着世俗化发展则是占梦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占梦世俗化的现象从典章制度的变迁之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占梦作为一种让人与天实现沟通的手段,其产生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普通人是无法问津的,对于梦象的解说权仅仅掌握在专职人员的手中,在原始时代掌握这种权利的是巫师,或者是兼有巫师身份的部落首领。在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后,国家又设置了太卜或太史之类的占梦官,并且要在进行占梦活动的同时,辅以一定的程序和仪式,用来显示占梦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到了汉代以后尽管占梦活动依然会被统治者利用,但是在以后历代的职官体系中却没有了专职的占梦官职。可见,占梦活动在统治阶级内部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盛。
占梦世俗化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梦自身的特点。作为一种人类普遍具有的生理现象,任何人都会做梦,同时任何人也都可以对梦进行独立的思考。当人们逐渐走出愚昧,并形成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占梦的绝对权威性就从根本上受到了挑战。除此以外,统治者们对于梦神秘性的滥用,也从侧面促进了占梦活动的世俗化发展,特别是当占梦活动和其他的宗教产生了相互渗透却密不可分的联系之后,占梦就走向了必然的世俗化之路。
汉代以后的占梦世俗化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原来的官方占梦官被民间越来越多的世俗占梦家或术士所取代了,这些人灵活多变的占梦方法在促进了占梦世俗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占梦文化的传播。随着占梦活动世俗化的发展,我国的普通百姓也都比以前更积极地参与到了占梦文化之中,随之也诞生了诸多的占梦文化。
两汉时期促进占梦世俗化的新思想
两汉时期,由于非常重视思想统治,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很多的学说都非常盛行,这其中就包括了阴阳五行思想和谶纬学说。这两种思想在当时人对天道和人事的解释中无处不在,因此占梦活动也必然的受到了它们的影响。
在汉代有一种当时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人梦见火,占为口舌”。这主要是因为五行之二是火,与五行相配的貌、言、视、听、思“五事”之二是言,因此“言语”即“口舌”也。就连汉代的易学大家京房也曾经著有《占梦书》三卷,遗憾的是此书已经失传了。京房以擅长依据阴阳五行来讨论灾异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后世也普遍认为其占梦思想中必然会将阴阳五行学说与释梦相联系。由于谶纬学说的影响,用谶言隐语来解梦,在汉以后也成了一种时尚。在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道教,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也传入到了中国。这两种宗教在历史上都曾经利用梦和占梦的神秘性来宣扬自己的教义,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占梦活动世俗化的进程,促进了占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汉代,人们对梦的认识也比以往更加深刻了。东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曾经在《潜夫论·梦列》之中将梦分为了十大类,其曰:“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其中的“直”即直应之梦;“象”即象兆之梦;“精”即意精之梦;“想”即记想之梦;“时”谓应时之梦;“反”谓极反之梦;“病”谓病气之梦;“性”谓性情之梦。关于十梦的特征,王符又曰:“先有所梦,后无差忒,谓之直;比拟相肖,谓之象;凝念注神,谓之想;贵贱贤愚,男女长少,谓之人;风雨寒暑,谓之感;五行五相,谓之时;阴极即吉,阳极即凶,谓之反;观其所疾,寮其所梦,谓之病;心情好恶,于事有验,谓之性。凡此十者,占梦之大略也。”王符对梦所作的划分,主要就是依据占梦活动的特性来划分的。
汉代作为占梦世俗化发展的转折时代,其以丰富的文化,为以后占梦活动的世俗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准备。
两汉以后的民间世俗占梦故事
在两汉以前,占梦似乎就是皇帝和名门望族的专属行为,其还未完全走入到民间,史料之中记载的也大多是皇帝和名门望族的占梦事件。随着占梦活动世俗化的发展,在汉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平民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中去了,在民间以及各种史书中也开始出现了平民百姓的占梦解梦故事。
相传,汉代有个叫范式的人,是山阳郡金乡人,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汜。他和汝南郡的张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曾经一起在太学读过书。后来,张勋得了很严重的病,在他临终之时,同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去探问他。一次,张勋叹息着对他们说:“遗憾的是,我不曾见到我的死友。”殷子征对他说:“我和君章不是死友吗?你还要见谁呢?”张勋对他们说:“你们二位,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范式才是我的死友。”不久之后,张勋就死了。范式在家里,忽然梦见张勋戴着玄色的冕,垂着缨带,拖着鞋子对他叫道:“我在某天死了,要在某天下葬,以后要永远回到阴间去了。你若没忘记我,能来得及去看我吗?”范式这时从梦中醒来,哀叹着流着眼泪,穿上了朋友规格的丧服,照张勋在梦中所说的下葬日期,骑着快马奔向了汝南。在范式还没来到达丧礼现场之时,张家已经发丧了。可是当灵柩到了墓穴之处将要落葬时,棺木却拉不动了。这时张母抚摸着棺木哭着说道:“你难道还在等候谁吗?”就叫人把棺木停了下来。过了不久,一辆白马拉着一辆白车,载着一位嚎啕大哭穿着丧服的人疾驰而来。张母远远的看着说:“这一定就是范式了。”马车到后,范式叩头抚棺哭着说道:“走吧,死生是两条道,我从此和你永别了。”参加葬礼的人见到此情此景,都为之挥泪。说完这些,范式拉着引柩入穴的绳索,棺木这才向前转动了。葬礼完毕以后,范式留在墓侧,修好了坟,种好了树,然后才离开。
根据《春渚纪闻》记载:宋代时,符离有个姓高的女子,在二十岁时就因为难产而死。一天,他的父亲梦见女儿对他说:“我现在别无它求,只希望父亲请人画一幅和我形状体形相似的画像,然后,请隔壁的僧人将我的画像贴在寺庙的钟上,并多赠一些金钱给撞钟的人,让他早晨撞钟之时,呼我的姓名,并祈祝之。等到所贴的画像脱落而我的画像又毫无损伤之时,那就是我超度的兆象。”她的父亲睡醒之后,急忙告诉家人,并请来了画工,召来了寺庙中的僧人,按照梦里女儿所托之事照办。过了几个月,父亲又梦到了女儿,这时的女儿穿戴着珠衣宝冠,感激对他说:“感谢父亲的功德,女儿已经升天了。”等到醒来后,他还没说话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只见寺僧以脱像为示,果然毫无损伤。
以上梦故事只是汉代以后诸多故事中的两则,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经不再用神圣的眼光去看待梦了,梦已经深入到了世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也是占梦活动世俗化的表现和推动力。
有关人做梦的几种学说
对于人类为何会做梦这个问题,在科学界并没有一种统一的认识。有的专家学者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认为:做梦是由睡眠转化为觉醒阶段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做足够的梦在于帮助大脑皮层恢复到觉醒时的兴奋状态。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梦是正常的精神病,做梦就是给正常人一个在每个夜晚安静和安全发疯的机会。虽然说法很多,但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学说:第一种,心电感应说;第二种,直接预兆说;第三种,古代梦因说;第四种,生活经历说;第五种,内在刺激说;第六种,外在刺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