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6687000000082

第82章 梁王变国更徘徊(15)

“况且,如今城外纷乱,宣城王乃是皇家子孙,国脉攸关,他怎能轻易地出城呢?”直阁将军李朗也上前说道。

“那就任命萧大器之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派他去侯景营中为质,并诏告援军暂缓行动。”梁主无可奈何地慢慢说道。

“陛下将加封侯王爷的官爵?”任约紧迫地又问梁主。

“……朕仍封侯景为河南王,令他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各军事、领豫州牧。”梁主无奈地答应。

随后,双方各派使者登坛盟誓。梁主一方情真意切,满心渴望解围;而侯景一方则是口是心非,以此行诈。

然而,盟誓之后,侯景仍旧没有拆围,众臣见侯景不守信用的行径,十分愤怒,遂请梁主下书怒斥侯景。而侯景却派来丁和向梁主申诉。

“我们既然讲和了,你们为何还不退兵?”太子萧纲质问丁和。

“虽然已和,然而,你们的援助之军并未散去,我们没有北归谯州的道路,怎能退去?”丁和说,“请你命令驻防在白下的萧会理等将的兵马快速退出京城!”

于是,萧纲命令永安侯萧会理率兵退走,接着,城外朝廷的其他援军也渐渐懈散而去了。但是,此时,侯景仍旧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他反而趁机占领了原来梁军的驻地,将那里的粮食财物抢劫一空。

接着,台城皇宫中的囤粮告尽。

“在御厨中,陛下喜欢食用的菜果已完——”这时,御厨无奈地向梁主奏报道。

“唉,邵陵王萧纶献来的数百枚鸡蛋尚在?”梁主哀叹道。

“尚有少许……”御厨轻声地说道。

“哦,请拿来……”梁主说着,并接过盛鸡蛋的箩筐,一边凄凄惨惨地自己亲自查看,一边仰面不断地叹息。

六十二、城下盟,侯景破台城

京城困危,然而这时,湘东王萧绎屯驻武城,河东王萧誉屯驻青草湖,桂阳王萧造屯驻西峡口,可惜他们都在观望不进。侯景见援军已经懈怠,于是,他在把东府的粮米运送到石头城之后,便开始有意撕毁盟约,再次向台城进攻了。并且,侯景还恶狠狠地上陈了梁主的十大罪恶。

梁主萧衍得知后,恼怒万分,遂在太极殿后厅设坛告天。

“侯景贼子,背叛盟约,不可饶恕!”梁主愤怒地大骂道,“朕再次征兵,计划决战!”

“陛下,然而……如今……城中只有不过四千弱兵……”直阁将军李朗凄惨地奏道,“人们本想盼望城外的援军,然而,如今援军却因陛下与侯景讲和,而渐渐懈怠去了。现在突然得知侯景又叛,兵民又已惊惧,人心大动了……”

“唉,城外援军主帅柳仲礼在做什么,为何他至今不来救驾?”梁主悲切地问左右。

“据说,援军总督柳仲礼此时还在营中饮酒作乐呢!”有侍者上来答道,“就是他不让各将出战啊!”

“启奏陛下,待微臣前去教训柳仲礼这个不忠不孝之徒?”这时,柳仲礼之父——丞相、右卫将军柳津忍不住上前奏道。

梁主点点头,随即,柳津愤愤地去了。

“柳仲礼,你这个畜生,你统率大军,驻守京都,竟眼睁睁地看着君父坐困台城,却不来尽忠尽孝?”这时,柳津登城向柳仲礼营中大声喝叫起来。

柳津叫骂了半日,柳仲礼听了,仍旧无动于衷。邵陵王萧绝见了,也屯兵不战。

“目下台城局势堪忧,倘若我们再坐视不救,一旦陛下遭到不测,王爷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安南侯萧俊劝告萧纶,“我们不如兵分三路,出其不意,一举击退侯贼!”

“你懂得什么?拥军自重者并非只有本王一人,为何要我独战顽敌?我军只能静待局势变化,以便从中取利!”萧纶轻声地说道,“不必出战!”

南康王萧会理与羊鸦仁、赵伯超等人约定晚上渡水作战,结果,过淮之后,萧会理却不见羊鸦仁的踪影到来,反而等来了侯景的部将宋子仙,最后萧会理遭到了宋子仙的突然袭击,兵败而归。

接着,侯景又乘机攻城,昼夜猛扑,随即在内部叛臣的导引下,侯景攻入了台城。永安侯萧确抵挡不住,只得退回内宫。

“启奏陛下,不好了!台城沦陷了!”萧确仓皇地跑进内宫,向梁主哭奏道。

“啊,唉……不必惊慌!至多无非是国破君亡吗?”梁主萧衍此时仍旧安卧未动,只是一声叹息,“……朕也曾坐拥江山数十年,死而无憾!你……且去吧……”

“……我大梁一切完了?”萧确垂头丧气地瞪眼问梁主。

“哦……”梁主艾艾地沉思了片刻,又回头面对萧确说,“你速去告诉你父邵陵王萧纶,叫他不要挂念朕和太子了。”

“啊啊……”萧确惊慌失措地叫着,遂转身走出。

“朕归天之后,你们也勿忘慰劳将士啊……”梁主又向萧确的背影嘱咐了一声。

看着这一切,此时站在梁主身后的直阁将军李朗慢慢走了上来。

“陛下!既然侯贼就将进来,微臣也只有等来生再为陛下效力了——”这时,李朗激昂地向梁主叫了一声。说罢,李朗当场碰壁而亡。

梁主挥泪,派人妥善地安葬了直阁将军李朗,接着,他背靠御座闭目歇息。

“启奏陛下,侯景的左丞王伟入宫谒见——”此时,大太监进来报道。

“哦,叫他进来——”梁主略微睁开了一只眼睛说道。

于是,王伟入宫跪地,并呈上侯景的奏章。梁主躺在榻上欠身打开奏章观看,只见上面写道:“……臣侯景为了除掉奸佞,率军肃清禁宫,不意惊扰了圣驾,因此特来谢罪……”

“……侯景……现在何处?他……为何不来见朕?”梁主看罢,随意抬头,慢慢地向王伟问道。

“侯王爷现在外殿,微臣这就去传他来此?”王伟答道。

“请便……”梁主懒洋洋地说道,同时垂下了眼帘。

接着,王伟去后,侯景竟率领着五百兵士气势汹汹地进到内宫,走到梁主面前。

然而,此时,面对着镇定自若、斜卧在榻上的梁主威严从容的面容,看着梁主两侧森严的仪仗,侯景不禁又胆怯起来。于是侯景又情不自禁,急忙跪伏在丹墀之下,礼拜叩首。

“请陛下恕罪,臣乃是不得已而为之……”侯景乞求道。

“唉,起来吧,坐在一侧王公位子上去!”梁主轻声地对侯景说着,接着,他又异常严肃地问侯景,“长年征战,你不觉得劳苦?”

“啊……啊……”侯景汗流如雨,不敢仰视梁主。

“你是何处人士,为何出现在此?你的妻儿还在北方吗?”梁主缓和了一下口气后,随意地问侯景。

侯景仍旧不敢作声,这时,侯景的部将任约走上前来。

“侯王爷的妻儿被高氏屠杀,他只是孤身一人归服陛下来了!”任约代主子回答。

“唉……你既然想效忠大梁,就要约束军士,你不应骚扰梁廷和南梁的百姓啊!”梁主叹了一口气,慢慢地说道。

“微臣遵命……”侯景木然答道。

“唉,朕今日之败,乃是天意!不过,你的名字叫侯景,将‘景’字拆开来就是‘百日小主’之意啊,你只有一百天为台城之主的福分啊,希望你好自为之!”梁主严厉地说。

“啊,啊……”侯景惊慌地说着。

随即,侯景摸了一把头上的大汗,逃出皇宫,又去永福省谒见太子萧纲。

见侯景率兵跑来了,太子身边的朝臣们慌忙纷纷逃走,只有庶子徐摭、通事舍人殷不害等人还守在太子身边。

“侯王爷既然来见太子,就要以礼仪跪拜东宫!”见了侯景,徐摭立即大声吼叫道。

“启禀殿下……”侯景闻罢,立刻拜倒在地。

“唉,起来说话吧!”太子定了一会神,此时才开始与侯景谈话。

但侯景却吓得一直结结巴巴地不能作答。接着,他急急忙忙地逃出了东宫永福省。

离开了东宫,侯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我驰骋沙场多年,面对刀枪利箭,出生入死,从未畏惧过。不料,今日看到萧公却不禁胆怯到如此地步!我今后再也不想见到皇上和太子了!”在路上,侯景回头对部众们说。

“王爷之意?”部属们不解地问侯景。

“可以让你们的部属入宫将其中的侍卫、宫女们抢走。将王侯将相全都送到永福省,让王伟驻守武德殿,于子悦驻守太极殿东堂,来监视他们。”侯景严厉地命令道。

“侯王爷,以朝廷的名义对您晋封的诏书,现在已经拟定,请王爷过目!”此时,王伟走上来,向侯景呈上一纸。

“……都封了些什么?”侯景随意地问道。

“侯王爷为大都督、督管内外诸军、录尚书事……”王伟说。

“将诏书颁发出去吧!”侯景说,“不过,诏书上还要加一条,明确地命令各路勤王兵马,从速返回外地,不可在京打搅!”

“正是,王爷高明!”王伟答道。

闻得侯景矫诏退兵,邵陵王萧纶等人赶紧商议,并一致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以便号令讨伐侯景的全部大军。

“我们愿听大都督的调遣,还请大将军酌定进止!”萧纶谦恭地对柳仲礼说。

“哦,嗯……”柳仲礼漠不关心地哼哈着。

“将军拥有百万之师,岂能坐视宫阙沦没?”裴之高和王僧辩齐声地向柳仲礼大叫道,“现在只要奋力一战,就可以挽救家国于危难之中。请将军勿再犹豫不进——”

“嗯,国事纷乱,我能有何办法力挽狂澜?你们还是散了,各奔前程吧!”柳仲礼无奈地说,“国事已不堪收拾……”

于是,各军遂慢慢撤去。邵陵王萧纶逃往会稽。柳仲礼、羊鸦仁、赵伯超、王僧辩等人只得一同向侯景投降,兵民不胜悲愤,万般痛惜。

柳仲礼入城后,首先谒见侯景,然后才觐见梁主,梁主无言以对,他又前去拜见自己的父亲柳津。

“你是何人?”柳津一见柳仲礼,立即瞪起双眼问道。

“我是你的不孝之子柳仲礼!”仲礼答道。

“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你永世也不必再见我了——”柳津大骂道。

“我乃是你……不孝之子……”柳仲礼还在支吾。

“既然知道自己不孝,又何必还要见父亲?”柳津反问道。

柳仲礼见此,只好退出,与王僧辩等人一同去侯王府,向侯景请示,恭请调遣。

侯景将二将都打发到外藩,令柳仲礼守司州,王僧辩镇竟陵。然而,柳仲礼、王僧辩后来都陆续地投人了当地的萧梁藩王——湘东王萧绎的麾下,成了湘东王萧绎的得力干

六十三、武帝崩,萧梁起内战

再说,台城一破,伪帝萧正德急忙率众冲进皇宫,企图立即杀了梁帝,以便自己取而代之,但是,他这时却被侯景的军队阻止了。

“这是何意……当初侯王爷已经奉朕为帝,皇宫不让皇帝人居?”简直岂有此理,萧正德开始大叫起来,“你们莫非想谋反?”

“大人不必急躁,有皇帝诏书到——”此时,突然,侯景的侍者持诏书过来向萧正德叫道。

“什么皇帝诏书,莫非朕又不是皇帝了?”萧正德惊问道。

“大人已被梁主任命为侍中大司马!”侯景的侍者大声地说道,随即向他递上诏书。

萧正德闻罢,怒火中烧。他对侯景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有刻骨的仇恨!于是,萧正德悔恨交加,只得灰心丧气地脱掉了帝服,入宫谒见梁主萧衍。

“启奏陛下,臣下不忠,望陛下开恩宽恕微臣……”萧正德茫然跪伏在地上,哭求道。

“如今……哭那些让人伤心之事,叹那些已是追悔莫及之事……尚有何益?”梁主仍然半倚在榻上,向跪伏在地上的萧正德慢慢说道。

萧正德带着满面羞愧的泪水,懊丧地离开了皇宫。

此时,侯景与王伟却在宫门左旁,遥见萧正德离了宫殿,遂互相商谈起来。

“侯王爷决定不再利用萧正德了?”王伟问。

“今后萧正德再也没有可用之处了!我们也再不要他参与政事了,而且还要防备他从中作乱、坏我们的大事!”侯景对王伟说,“你即刻派临江太守董绍先赶往南兖州,召南兖州刺史萧会理回京议事!”

“末将立即前往!”王伟听后答道。

“正是——”侯景说。

于是,董绍先来到南兖州,向萧会理宣布了侯景召见之意,其部属们人人劝他勿回京都。然而,萧会理却执意要赶到建康,接受侯景给他侍中、中书令的任命,但是,他在获取侍中职位的同时,却已经失去了兵权。萧会理本想匡复社稷,但手无权柄,百无办法,也只好静等将来的时机了。

占据了台城皇宫,侯景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此时萧梁的势力还在京外,风起云涌。侯景对此,甚为疑虑,遂与王伟在宫中计议防范的对策。

“目前,我们业已占有了皇宫,然而,京外萧梁的力量还在蠢蠢欲动,四海未靖,先生有何妙计可以抑止!”侯景问王伟。

“这萧梁的外藩势力不可小觑,尤其是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等人,更是人强马壮!”王伟寻思道,“不过,末将也还可以略施小计,对他们作釜底抽薪之术!”

“愿闻其详!”侯景兴奋地说。

“萧梁外藩虽然对侯王爷都十分仇视,但在他们之间,也各怀私利,他们仍在勾心斗角之中。这本是我们所以能够从中取利的大好机会啊!”王伟接着说。

“本王是否应对他们施以离间之计,以便各个击破?”侯景问。

“正是!”王伟说,“如今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等人在反抗侯王爷您的同时,又正在加紧扩充自己的势力,他们意在互相残杀,以便自己将来谋取皇位!”

“先生以为,下一步我们将应当如何进行?”侯景问。

“哈哈,目前萧梁子孙正在争夺,处于你死我活的境地。”王伟笑道,“从前,我与萧绎的好友张赞、萧绎的副将朱荣都有些交情,因而,我想立即前往上游,携带黄金厚礼,秘密地与他们商谈离间萧梁诸王之事!””这样很好!这皇宫的财宝,尽请先生取用!“侯景一听大喜道,并起身拍着王伟的肩膀,兴奋地说,”这一次,又让将军你辛苦了!卿乃是我的诸葛孔明啊!望先生马上动身,马到成功!”

“麾下领命——”王伟答道,并立即上路。

在夜色蒙蒙中,王伟辞别了侯景,秘密地来到石头城下,乘舟溯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