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4日,山东枣庄,台儿庄。
这个时节,季春正向孟夏交棒,鲁南大地开始换装,褪去梨花的雪白,缷下桃花的绛红,铺上油菜花的金黄,树枝上弥漫着浓郁的翠绿。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温柔地笼罩着万物,古色古香的台儿庄披红挂绿,空气中氤氲着节庆喜悦。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碧草如茵,松柏苍翠。广场中央,喷泉潺潺翩翩,犹如曼妙少女的优美舞姿,数百个喷嘴状似枪炮壳,凸显出战争馆的特点。
此时,聚集在广场上的人们,正一个个伸长脖子,望着前面的路口。
来了,来了!有人喊道。人们纷纷让开一条道。
几辆小车鱼贯而至。车门开处,一位西装革履、戴着眼镜的儒雅长者探出身来;另一侧,出现一位身着鲜艳连衣裙的靓丽女性。人群骚动起来,密集的摄像机、照相机蜂拥而上,顿时把他俩团团包围。
这对伉俪,便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他夫人连方瑀。
从后面的车里,陆续走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徐立德、丁懋时,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陈元丰,海协会副会长李炳才等人。
1938年3月27日,当台儿庄战事吃紧时,蒋介石曾亲临台儿庄一线慰问。连战的到来,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中国国民党首脑首次出现在台儿庄,出现在这块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也让中国国民党引以为豪的血染土地上。
纪念馆前,铺设着38级汉白玉大理石台阶。连战一边拾级而上,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解释:38级的寓意,是指台儿庄大战发生在1938年;平台上这24根立柱,顶着白色天棚,寓意为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展馆顶部的球形建筑物,告诉人们这场大战是举世瞩目的壮举。
听说纪念馆奠基于1992年10月,竣工于1993年4月8日,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连战哦了一声,显得若有所思。
此时的连战,或许想起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5年前的讲话内容。那是200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第一次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的贡献。
纪念馆分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和全景画馆。连战步入展览馆,一边听着讲解,一边不时发问,看得非常认真,在一些历史画面前驻足。
展览馆里,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72年前: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日军先后投入两个师团的大部分兵力,共3万人;中国军队投入近10个师,约10万人,双方展开血腥厮杀,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威。
一面庞大的烈士墙上,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名字,这是部分为国捐躯的将士英名。连战默默地注视着他们,嘴角紧抿,表情凝重,似乎思绪已穿越时光隧道。
连战停在一组实物照片前。讲解员解释:早在1918年,日本特务机关就对台儿庄一带的经济、资源、气候乃至民风等十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调查,为他们后来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连战叹道:大战20年前,日本人就打这里的主意,开始收集情报了。
一组残垣断壁、弹痕累累的照片,吸引了连战的目光。讲解员说:在这场战役中,台儿庄变成一片焦土、一片废墟,这面布满弹孔的墙是清真寺的墙,现在还存在,1988年8月,从上面取走一块,陈列在北京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台儿庄大战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展览馆里的珍贵文物,印证了国共两党的精诚团结。台儿庄战役之前,白崇禧曾拜访周恩来、叶剑英,共商作战方略,张爱萍专赴徐州会见李宗仁,促使作战方略的实施。整个战役中,新四军张云逸部在津浦线南段协同李品仙阻击日军北进,山东的抗日武装在津浦线北段也展开游击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周恩来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离开大战纪念馆,连战一行驱车数分钟,来到一座古城前。连战下车后,牵着夫人的手,踏上护城河上的石拱桥。前面,是一座巍峨的城门,两侧城墙连绵。
这就是重建的台儿庄?连战问。
对。去年8月正式动工,一期工程刚刚竣工,咱们站的地方,是西城门。陪同者介绍道。
连战抬起头,望着城门上方的横匾,口里念念有词:天下第一庄。
好响亮的名字!这是谁的字?
乾隆皇帝。
乾隆来过吗?
康熙、乾隆都来过。乾隆一生六下江南,走水路必经台儿庄。第四次路过台儿庄时,留下了“天下第一庄”的御笔。
进入城门,前面有一幅很大的图,上面写着一行字:台儿庄古城胜迹复原图。
这是台儿庄原来的样子?这么繁华的一座城市?连战问。
大战前,台儿庄是这个规模,可惜在战火中被毁了。旁边人回答。
连战缓步前行,转过一个弯,左面一棵古柳树旁,有一座官式建筑,门前横卧着一条沟渠。讲解员是位灵秀端庄的姑娘,她向客人介绍:这是参将署,俗称大衙门,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现在是“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门口的这条古街,被称作大衙门街。1947年,进驻台儿庄的国民党军队,将街名改为中央大街,1958年,改为繁荣街。重建古城时,恢复旧名。
一个沿运城镇,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位高官进驻呢?讲解员卖个关子,随即道出缘由: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管辖从微山湖湖口至江苏邳州260华里的漕运治安,二是这段运河一度盗匪横行,官船和商船都受到侵扰。
讲解员以考据家的口吻,讲述清朝初年发生在台儿庄的一宗大案:清朝顺治八年,一支号称“九山王”的反清队伍,在台儿庄附近劫持朝廷的船队,把专为顺治皇帝绣制的龙袍抢走,震动朝野。
为此,朝廷开始在台儿庄驻军,负责河道防务,后来不断升格,到康熙年间,驻守台儿庄的武官为三品参将。
前面出现一座牌坊,上面写着“水路通衢”几个字。从牌坊往东望去,大衙门街石板铺就,水渠依偎,曲径通幽。街道两侧,风格迥异的古式建筑鳞次栉比:弧形卷棚的拐角楼,是京津冀风格;白墙黛瓦的久和客栈,是徽派建筑;敦实质朴的三恪堂,是鲁南风格;低调内敛的文汇酒楼,是京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