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豁当即起身,挥手让室内的众歌姬都退了下去,然后说道:“烦这位兄弟回去告诉沈县令,我即刻率军前往救援安阳,不日即到,让沈县令务必守住安阳,莫让秦兵得近一步。”
那人道:“小的领命。”
说完,那人便退了出去,不加停留,直奔出府外,骑上来时的马,飞奔而出。
而桓豁此时也不敢停留,当即命人备马,来到城外军营,点齐一万精兵,便往安阳而去。
桓豁现在对安阳沦陷还毫不知情,只望能快速赶去,以解沈义燃眉之急!
从江陵到南乡,新野乃是必经之处,而保住新野,即可保住荆州,为了确保新野无虞,桓豁大军快马急行,想要抢占先机!
而另一边,王猛刚刚拿下南乡,考虑到将士辛苦,决定在南乡修整一夜,待第二日再派兵前往新野。
到了第二日一早,王猛留下三千将士把守南乡,然后与杨安、姚苌一起率军赶往新野。
刚从南乡出发不久,王猛对杨安和姚苌道:“新野至关重要,若能顺利攻占,此次出征,才有意义,不然先前所费,皆是徒劳,两位将军还需努力才是!”
杨安道:“我大军连下两城,损伤无几,士气正盛,拿下区区新野,何足挂齿,将军就请放心吧。”
姚苌也道:“将军制敌,屡出奇招,到如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今新野就在不远,以将军之智,新野岂可不入将军囊中!”
王猛对于姚苌的奉承之语并没有什么好感,说道:“自我军进入晋境已有多日,晋人此事恐怕已有察觉,若桓豁增兵新野,则我军先机已逝,只得班师回朝了!故而唯今之计,在于抢先,所谓兵贵神速是也!此次行军,须得倍道兼行,方可成事。”
杨安道:“将军不是一直不愿以疲兵迎敌吗?如今怎么反其道而行之?”
王猛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用兵之道,当临机以制宜,即使我军长途奔袭,但若能在晋军援军感到之前,拿下新野,到那时即使是疲惫之卒,亦可使晋军畏如猛虎,新野之北当尽为我有!”
姚苌道:“将军果然所虑甚远,非苌等能及。”
王猛道:“只希望这一切能不出什么意外。”
说完,王猛又道:“前方不免有晋人为阻,两位将军不如就此率军疾行,我紧随在后。”
杨安和姚苌两人闻言,齐声道:“末将领命。”
说着,杨安和姚苌便按照计划,带着五千精兵疾行而前,为大军之先锋。
这一路上虽然遇到了不少阻碍,但总的来说,晋人势力分散,能够有效抵抗之人也不过就数百人,哪里是杨安和姚苌的对手,所以这行军之路还算顺畅。
眨眼间两日便匆匆过去,再有一日的功夫,大军便可赶到新野。
而另一边,桓豁来得就比王猛要快上许多,从江陵到新野其实比南乡到新野要远上不知道多少,但桓豁从一得到秦军入境的消息之后,便意识到新野城已成了这一战成败的关键,所以命令大军日夜兼程往新野赶,几乎每天只休息个两三个时辰,其余时间全部在路上赶路。
所以现在桓豁大军还有半日便到新野,而王猛却还有足足一日。这样一来,桓豁赶到新野的时候,他还有时间让连日来忙着赶路的将士歇息歇息。
又过半日,杨安和姚苌一路扫清障碍,让王猛得以长驱直入,此时新野已是近在咫尺,成功在王猛看来也触手可及。
但他不知道的是,现在桓豁已经到了新野,新野城上已挂上了桓字大旗,他已经丧失了先机。
杨安和姚苌现在离王猛约有半个时辰的路程,他们快马疾驰,早王猛一步来到了新野城下。
杨安见到新野城上士兵林立,高挂着桓字大旗,心中一惊,心想看来晋人援军已到,新野城一时间是难以攻下了。
杨安对姚苌道:“新野守兵如此之众,我军要想一战得利,实在是难于登天,如今当如何回复王将军?”
姚苌道:“天意如此,也只得照实回复,看王将军准备如何应对。”
杨安道:“也只好如此了,此事还是我亲自前去禀告,还有劳姚将军领军在此等候,切莫与晋军交手。”
姚苌道:“孰轻孰重在下还是分的清的,杨将军毋须为此担忧。”
杨安道:“那杨某就告辞了。”
说着,杨安便调转马头,往来处奔去,没过多久,杨安便见到了王猛所率领的大军朝他走来。
杨安策马来到王猛身边,还没说什么,王猛便问道:“杨将军,新野就在前方,将军怎么此时回转?”
杨安道:“禀将军,末将此时前来,是因那新野城似乎刚刚增派了援军,现在新野城楼上高挂着桓字大旗,想是荆州刺史桓豁到了……”
杨安的这一句话虽没有说完,但王猛却犹如本泼了一盆凉水一般,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来了,晋军终究还是先他一步赶到了新野。
杨安看王猛似乎有些发呆,出声道:“将军……将军?”
王猛道:“杨将军还有何事?”
杨安道:“接下来是继续进攻新野,还是?”
王猛道:“既然来了,岂有不去看看的道理,走,先到新野城下再说。”
杨安观察着王猛的表情,心想:“确实,既然来都来了,哪有看都不看一眼,就率军撤退的道理,那岂不是显得太过懦弱了。”
杨安道一声“是。”便跟在王猛身边,继续往新野前行。
很快,王猛大军便来到了新野城下,与姚苌率领的五千先锋军合二为一,此时列阵于新野城下。
王猛这时已看到了新野城墙上飘扬着的桓字大旗,他不禁猛然的想起了当年在灞上遇到的桓温,当年他是那么的豪情满怀,一心以为桓温会收复中原,可谁曾想桓温心里真正想的却是在朝廷里争权夺利,中原百姓,不过是他斗争的筹码罢了。
而现在这里的桓字旗的主人桓豁正是借着桓温的声势才得以统领荆州的!
想到这里,王猛心中不禁一恨,晋室虽为正统,但却是士族大家争斗不断,虽曾有北伐之举,但大多都是半途而废,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完全是借着北伐之名,行夺权之实!
王猛心中虽然有无数的愤恨,但是却无处发泄,因为现在他不能因一己之愤,导致无数将士受祸。
现在仍然进攻新野,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一来新野城守之兵较多,难以一时攻下,二来他们孤军深入,一旦战事胶着,那他们便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到时再想撤退,恐怕就来不及了。
但王猛仍然不想就此结束征程,他要在最后摆上桓豁一道。
王猛问道:“将军率军到达新野之时,城中守军可有出城应战之意?”
杨安和姚苌闻言,俱都有些不解,心想他们到时,只见新野城门紧闭,一副闭城坚守的样子,不像是有出城应战之意。王猛此时这么问,难道是准备与晋人开战?
姚苌道:“晋人但婴城而守,未见出城。”
王猛道:“既然如此,传我军令,就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军营内外警戒,一如战时。”
对于王猛这样的安排,杨安和姚苌就更有些不明白了,难道王猛真的要与晋军开战,甚至做好了长久作战的准备?
杨安道:“将军,此地里新野城不足一里,就地安营,恐怕并非上策。”
王猛道:“此事本将军自有安排,两位按令行事吧。”
见王猛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杨安也只好不再多说,而姚苌正是好奇,也没有多言,当即传令下去,命令大军就地安营。
就在王猛大军开始安营扎寨的时候,新野城中,一士兵对桓豁说道:“禀将军,城门哨骑探知秦军正在城外安营。”
桓豁闻言,不禁立时惊起,难以置信的道:“什么?秦军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没有人回答桓豁,这个问题恐怕只有王猛才能回答。
桓豁不禁开始思索了起来,心想秦军既然敢在新野城外扎营,恐怕南乡周围之地都已被秦军拿下,不然秦军不可能会如此大胆,竟敢深入敌境与敌军对峙。
这时新野太守问道:“如今秦军安营城外,似有必下新野之志,将军准备如何应对?”
桓豁道:“如今敌军虚实不清,不可轻动,静观其变。”
王猛大军来到新野城下的时候,便已是日暮时分,等到营帐安好,做好晚饭,早已是天色昏暗,月明星稀了。
此时,全军将士都在享用晚饭,但王猛却将杨安和姚苌还有李化全都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道:“今日恐怕诸位都对我下令就地安营有些不解吧?”
众人见王猛如此说,猜知王猛定是有什么深意,杨安说道:“将军如此做,定是有特别的打算,还请将军明示。”
王猛道:“如今桓豁已到新野,再战已是无意,我王猛虽是书生,常意气用事,但也绝不会拿将士们的性命来开玩笑,所以安营此地,非但不是为了与晋军对峙,反而是为了使我军能全身而退。”
王猛此言一出,众人更是不解了,扎营此处,一切活动都在晋军眼皮底下,怎么能在禁军不发觉的情况下全身而退呢!
杨安道:“还请将军明示。”
王猛道:“诸位试想,这桓豁突然来到新野,是为了什么?”
李化道:“必是边境告急,他率军增援,才到新野不久便得知我军也在逼近新野,故而才闭城自守。”
王猛道:“师兄说得不错,桓豁此来,定是为了救援,不过是阴差阳错,恰好遇到我军欲进攻新野,这才在新野城驻扎了下来。”
王猛不过是重复了一遍李化说的话,众人都没有接话,而是等着王猛继续说下去。
王猛继续道:“桓豁既是来增援,若是我军刚到新野,便仓促撤去,那岂不是会让他看出我军无力在新野开战,那样一来……”
杨安道:“那样一来桓豁定会率军在后穷追不舍。”
王猛道:“将军说得对。到时桓豁追将上来,即使我军能够取胜,也必定伤亡颇多,这当然已算是不必要的伤亡了。所以,为了能让大军全身而退,我想了一个计策。”
静姝插嘴道:“这计策难道和今日扎营有关吗?”
王猛道:“正是。此时在晋军眼皮子底下扎营,晋军必然以为我军将要攻城,不敢轻动,而我大军就在今、明两夜夜深之时,悄然撤去,神不知鬼不觉,等晋军反应过来,早已追之不及了。”
静姝道:“但此时营中巡营士卒手中都持有火把,若是一旦火光熄灭,岂不会引起晋军怀疑?”
王猛道:“这正是我要分两夜撤去的原因。今夜所有步卒先行撤离,留下骑兵守营,待步卒走后,巡营依旧,等到明日天一黑,数千骑兵一起骑马撤退,晋军就算发现,要追也难以追上。只是这数千骑兵,需要一个将军统领,不知两位谁愿留下来殿后?”
这事说来其实并没有什么风险,所以杨安和姚苌两人几乎是同时说道:“末将愿留。”
王猛笑道:“这又不是什么杀敌立功的好事,两位怎么还争起来了,既然两位将军都愿意殿后,那不如就抽签决定吧。”
说着,王猛亲笔在纸上写下“杨”、“姚”两字,然后将纸叠成一样大小,双手将其捧住,在手心里摇了一摇,一只手抓着一张纸,伸出手道:“两位将军谁来抽,抽着谁就是谁!”
杨安和姚苌倒也不十分在意到底是谁留下来,便道:“不如请李兄来选吧。”
李化也不扭捏,说道:“那李某就代劳了。”
说着李化选定了王猛的左手,王猛手掌张开,那张纸上赫然写着杨字。
其实李化之所以选到杨字,实际上是由王猛提示的,在李化选的时候,王猛的眼睛一直在往左转,分明就是在告诉李化要选左边的。
等看到纸上是杨字,李化一切都明白了,王猛这是怕将这些骑兵交给姚苌之后,可能会出现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交给杨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王猛道:“既然选到的是杨将军,那还要请杨将军受累了,明天一定不要让晋军看出破绽。”
杨安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命。”
一切交代完毕之后,又过了约有一个时辰,夜色更加昏暗了些,王猛终于带着万余大军悄悄的从军营撤走,留下杨安以及数千骑兵继续巡营,迷惑着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