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履痕
6744400000007

第7章 齐鲁之地(1)

说实话,我此前一直没有到过大海,虽然我的一组题为《海韵》的诗早在1992年就被选入了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诗集,但这只证明我是多么地向往大海;2008年的国庆节到了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但那也只是个长长的海滩,算不上真正接触汪洋大海;而一年后,也就是2009年9月的山东半岛之旅,对了,还加上个辽东半岛的大连(属于东北的辽宁省),才真是让我夙愿以偿了。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于济南,省内主要特大城市有济南、青岛、烟台。山东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有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和山水风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万世师表”的孔孟故里,誉满天下的泰山,“泉城”济南,“齐都”淄博,还有“风筝故乡”潍坊,都有着深沉厚重的文化积淀;而青岛、烟台和威海的旖旎风光,让这几座城市被称做了“滨海明珠”;大连,因为同属海滨城市,与山东半岛联系密切并深受影响,加上历史与移民等特殊原因,语言上说的又是山东话,则经常被误认为是属于齐鲁之地。其实大连位于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是辽宁省的第二大城市,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山东半岛加大连,这也是游客们常选的一条旅游路线。

我们是在9月3日从桂林的两江机场乘坐南航的班机到青岛的。班机下午3点多起飞,中途在杭州机场停留了40多分钟,到达青岛机场时大约是晚上的7点半左右,而从机场再到市区的住宿酒店,就已经是夜里9点多了。飞机上填的那点儿东西,早已消化殆尽,总不能饿着肚皮睡觉吧,于是没说的,风景还没见着就先品尝了青岛食品的特色,不过也难怪,古人不是总结得很好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9月4日的天气不错。早餐后,乘车前往崂山。

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那就不去管它了。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所以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亦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又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不过我和许多人一样,知道崂山,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那篇《崂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游的只是北九水。北九水位于崂山白沙河上游,而白沙河源出崂山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每涉一次为一水,山有九折,水有九曲,故称“九水”,有着“九水画廊”之美誉。景区以“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全长9.5公里。内外九水共有18道湾,涧水遇峰必折,折处旋成深潭,形成一处景观,各具特色,纷呈异景,共有十八潭,所以也统称为“九水十八潭”。《胶澳志》称北九水之景为“水作龙吟,石同虎踞,音乐图画,文本天成。”清代即墨文人黄襀有诗赞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盘龙。溪边疑有胡麻饭,身在桃源第几重。”据说在崂山十二景中,最为秀丽多姿的当数“九水明漪”。一路览过,群峰竞秀,万木争荣,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山舒水缓,林幽壑美,难怪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只游了这里便可管窥一二了。

在山上游玩了两个多小时,山下吃过午饭,返回青岛。

中午1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了青岛市的五四广场和奥林匹克帆船中心。这里是当今青岛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名为“五四广场”,自然跟“五四运动”有着密切关系。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导火索就是青岛的主权问题。自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中国人民就一直为收回青岛主权而努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了青岛,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1918年的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反对声中,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青岛与“五四运动”这一特殊的关系,青岛将新建的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雕塑“五月的风”。据介绍,雕塑重近700吨,高近30米,直径为27米,通体是用钢板焊接而成,那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其中意蕴可想而知。整个景区氛围宁静典雅,舒适祥和,广场上游人如织,看看海景,放放风筝,非常有趣。而毗邻的奥帆中心,依山面海风景优美,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惬意的感受了两个多小时的依依海风后,登船体验海上景色。簇簇雪白浪花,点点赤色礁岩,在欣赏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时候,我欣喜地见到了军舰!第一次亲密地接触大海已够让我兴奋了,居然还能看到军舰,从北海舰队退役的导弹驱逐舰——济南舰(舷号105)!105舰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驱逐舰,于2007年11月在青岛退役,如今永久地停靠在了这里——青岛海军博物馆。

栈桥是不能不去的。栈桥被视为青岛的象征,也是著名风景游览点。据导游介绍,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南端有个字形防波堤,堤内是有着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为回澜阁。漫步于海滨,可见栈桥由海岸前伸入海,似长虹卧波,走进了大海的怀抱,而回澜阁则熠熠生辉,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

在栈桥附近的饭店用过晚餐,车往蓬莱,在蓬莱仙境里住上一宿。

蓬莱又称“蓬壸”,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史记·封禅书》写道:“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西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为了长生不老药,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听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来到这里站在海边的小山头上眺望,结果并没有看到仙山,但为求长生不老,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为“蓬莱”。

不过我们在这里却遇上了一件与“世外仙境”一点都不和谐的事情——吃过早餐走出酒店,发现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昨晚加满的油居然被偷窃一空,只有备用油箱还剩一点儿。好在酒店很快作出了赔偿,我们只耽误了半小时左右,然后游览八仙渡,并乘快艇专门到了黄渤海分界线。

午餐是在烟台吃的。在烟台大学对面的美丽海滩上漫步,确实让人流连忘返,不愧为令人向往的宜居城市。

在威海,我们主要是到威海港公园去参观被誉为“亚洲第一舰”、“铁甲舰之首”的定远舰。定远舰因浓浓的甲午风云,见证了中国海军史上一段辉煌与耻辱并存的历史。1894年,定远号作为北洋舰队旗舰,带领10多艘战舰参加9月17日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上的遭遇决战。当日下午12时50分,由定远号先向日舰开炮。定远舰的管带(舰长)为刘步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亦在舰上。黄海战役以北洋水师损失5艘战舰,日方5舰被重创而结束。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不再轻出。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舰左舷,清军于是将定远舰移至浅滩搁浅,当做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的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舰。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镇远与北洋舰队其他残余舰只投降。而我们眼前的这艘“定远舰”,是以当年的定远舰为模型,按一比一的比例重建的。仿制舰于2004年9月13日建造完成并下水,至2005年4月16日驶回威海港,当日也进行了海祭仪式,纪念甲午战争中抗击日军的北洋水师。

站在“定远舰”的甲板上,望着远处蔚蓝的大海,想着历史书上描绘的甲午海战那悲壮的一幕幕,我怅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逛过“韩国服装城”后,车回烟台,晚上9点多,在港口上了巨大的海轮,前往大连。

先得说说海轮。我生活在桂江河畔,船是几乎每天都看到的,但平时见的多是些小舟或江上的一些游轮与货船,而这次乘上的轮渡,那可是在浩渺的大海上航行的,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吧,那种印象于我来说真的是一种震撼——太大了!轮渡的名字叫“渤海金珠”号,船体总长161.2米,宽24.8米,2万吨级,可装载大小车辆200多辆,载客1200多人,能抗9级大风,船上设有卫星电视、网吧、大型娱乐甲板等现代化服务设施。我在宽大的甲板上,看轮船慢慢离港,渐渐地,岸上璀璨的灯火越来越缥缈,直至星点全无,天上黑黝黝的也没有半点星光,耳畔是越来越大的海风的声音,身上也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气,意兴阑珊的我只好回到了船舱。

没有任何传说中的风浪和颠簸,经过6个多小时很平稳地海上航行,大清早的就到了旅顺口。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东北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港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旅顺口历史悠久,但最为人知的要数1880年满清政府在此兴办北洋水师,建军港、修炮台、筑船坞、扎营盘,旅顺口成为了军事要塞;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都让旅顺口在历史上留下了伤感和沧桑的一页。

前面已经说过,大连经常被误认为是属于山东的,在这里我也姑且把旅顺口和大连作为齐鲁之地来记述,何况我的地理知识本来也确实不好,初中时还曾“光荣”地创造过在期末考试中100分的地理科只考了8分的“历史纪录”,所以在文中出现点地理位置上的小错误也没什么可汗颜的,对吧。但要说明的是,我的历史科成绩可是每次都考90多分的!

清晨6点多钟时,我们已经到了东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1904年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口,日俄战争爆发,经过极其惨烈的战役,日军夺取旅顺口军港。东鸡冠山北堡垒是当时旅顺要塞争夺战的重要战场之一。这堡垒是沙俄在1898年3月27日强租旅顺口以后,为了加强陆地防线,由沙俄上校工程师维利奇科于1899年设计,强迫大批中国民工于1900年初开始修建的一座用混凝土跟鹅卵石浇注而成的永久性堡垒,是沙俄旅顺东部陆上防线的一座重点工事,主要控制北面的开阔地。令人发指的是,俄军在堡垒竣工后为防“泄密”,竟残忍地将1000多名参与施工的华工骗上“波罗”号舰船,行至旅顺口外然后将船炸沉!堡垒呈方形,周围是宽10米,深6米的护垒壕,南面为指挥部,西南部是半地穴式两层楼士兵宿舍和仓库,还有大型蓄水池1个,东北部设有百米长的暗堡。用卵石水泥灌注而成的北堡垒极为坚固,其混凝土护壁厚0.9米,上面覆盖着2米多厚的沙袋与泥土,尽管没有一根钢筋,却足以抵御230毫米以下口径火炮的轰炸。当年堡垒上有备炮30多门,还有部分机枪,驻守俄军300多人。日军对北堡垒进行了119天的攻击,伤亡900多人,而俄军陆防司令康特拉琴柯少将也被日军的榴弹炮炸死。后来日本人在北堡垒的废墟上竖起了一座不起眼的小型长方型锥状青色花岗石碑,碑身上用日文雕刻着“露国少将康特拉琴柯战死之所”,这无非是炫耀日军的神威与“武功”而已。与此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立于堡垒正中高达3米左右的东鸡冠山北堡垒纪念碑,用大型方块状的青色花岗岩砌筑,立在那里像一个无比骄横的日本武士,碑身上刻有指挥东鸡冠山战役的日军中将鲛岛重雄书写的碑名与记叙战况经过的碑文。日俄这两条癞皮狗为争夺中国的领土而厮杀火拼,真正深受其害的是当地无辜的百姓——森林和果树以“妨碍观测”为由被砍掉,未成熟的庄稼被割下喂了军马,东鸡冠山北堡垒下面的吴家坊村原先有80多间瓦房,被日俄双方炮火击毁只剩下5间残墙断壁……战败的俄国将旅大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并将长春以南的中东铁路及支线划为日本势力范围,软弱无能的满清政府事后居然承认了这一划分。

当乘车从东鸡冠山盘山公路逶迤而下时,我听到的是山雀和杜鹃的啼鸣,望过去满眼是茂密的柞树与青松。

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只有40多公里的距离。我的印象里,大连就是跟服装节、漂亮干净、足球,还有薄熙来等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