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叶甫盖尼·奥涅金》等诗作为作者赢得了“世界第一流大诗人”的崇高声誉。1837年2月,普希金却在与一个法国保王党人的决斗中惨遭杀害。读者们在欣赏普希金那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之余,必定对杀害诗人的凶手感到愤概。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828年12月,普希金在莫斯科一个舞蹈教师举办的家庭舞会上结识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莉娅·尼古拉耶荚娜·冈察罗娃,两人一见钟情,不久便正式宣布结为夫妻。当时,诗人正在沙俄政府外交部供职,他的夫人经常出入上流社会。1834年,一位法国波旁王朝的亡命者乔治·丹特斯来到普希金夫妇所在的彼得堡,在沙皇禁卫军骑兵团任职。外表潇洒、生性风流的丹特斯很快结识了冈察罗娃,并且开始如痴如狂地追求她。诗人受不了这种侮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而向丹特斯要求决斗。在决斗场上,丹特斯趁诗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就首先开枪,使普希金受了致命的重伤,不久便溘然而逝。彼得堡有数万人到诗人生前的住所凭吊,人流络绎不绝。各家报纸在刊登噩耗时说:“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人们在怀念普希金的《诗人之死》中写道:“一个法国纨绔子弟,用罪恶的手,扼杀了美、自由和诗。整个俄罗斯在哭泣,全体俄罗斯人愤怒了:交出丹特斯!还我普希金!”
杀害一代“诗豪”的真正凶手是谁?谋杀普希金的凶手难道仅仅是丹特斯一个人吗?有关专家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详尽探究,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原来,当时在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被诗人妻子的美丽姿色所倾倒。为了让冈察罗娃能够经常参加宫廷晚会,沙皇特地在1834年底任命普希金为“宫廷近侍”,陪伴沙皇的左右。此时,诗人已经年届三十有五,被迫整天夹杂在一群年轻气盛的侍从之中,普希金表面上不敢违抗指令,但心中为此事感到屈辱不平。他曾气愤地对人说过:“我可以做一名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做一个奴隶,却永远不愿做个被人拨拉的弄臣,哪怕就是在上帝那里。”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对诗人越来越感到不满,专门委派心腹暗中监视诗人的言行举动。后来,法国逃亡者乔治·丹特斯在各种社交场合公开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冈察罗娃,就是受到沙皇的暗中支持与纵容。
与此同时,因为沙皇本人早就看中了诗人娇妻,于是沙皇就利用丹特斯这件事在彼得堡上流社会大肆造谣中伤,散布小道传闻,并且授意布置了丹特斯与诗人之间的血腥决斗。当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不幸遇害之后。悼念追忆诗人成就的各种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一时成为声讨沙皇黑暗暴政的战斗檄文。面对群众的抗议浪潮,沙皇尼古拉一世做贼心虚,担心诗人的葬礼会引起更大的事端,秘密派人趁夜色掩护把诗人的灵柩悄悄从准备举行葬礼的教堂中运走,送到远处一座偏僻的圣山修道院里草草埋葬了。研究人员指出:此事明显表明了沙皇对于诗人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普希金英年早逝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阴谋诡计的牺牲品。诗人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文坛的巨子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参与杀害他的直接凶手和幕后谋划者,包括沙皇和吃人的沙皇暴政都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为人们所唾弃。
俄国文豪高尔基称赞普希金的作品“真实地描绘了时代的面貌”,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则称普希金的诗作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人们在痛悼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同时,也希望尽早挖出谋害诗人的真正元凶,好让这位伟大的诗人瞑目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