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特质仅从我个人分析,并不适合所有人;其中也存在负面因素,仅了解积极一面即可。
2.经验角度
我从高中时代就着迷于编程。无论是早期简单的C、VB、HTML、JS,还是现今流行的Python、Java、OC,各种编程语言都有所涉猎。上大学时兼职给人外包建站、游荡于各个技术类社团。研究生时代的项目也均是自己动手开发、调试、上线。再加上首份在中兴通讯的嵌入式开发工作,基本上代码技能都刷了一遍。
编码时间长了,就在脑中养成了流程化思维。
其实所谓编码技能,向上抽象就是流程梳理能力:设想一个目标,收集现有条件,根据特定条件,推导出一系列达到目标的可能路径;每条路径可根据专属条件再细分多条子路径,子路径之间还能互相包含引用,最终形成一张逻辑关系网。
Tips:程序要做的事,就是在输入达到条件时,返回预定的输出。这和逻辑处理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
3.思维方式角度
脑图、UML和金字塔原理三大工具,塑造了我逻辑思维的习惯。
接到需求时,我习惯先用脑图将关键词拆解,层层下钻出每一个分支;接下来,将分支节点进行串联、限定边界条件,通过UML图的绘制,还原出每一个用户场景;最后,利用金字塔原理中讲述的方法论,如:界定、归类、分层、梯队化、交叉串联、变量赋值等,把我整理的内容表述出来。
通过长期的训练,自然就能熟练掌握逻辑思考能力。
三、如何提高逻辑思考能力?
说了那么多,那作为产品经理,如何学习、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呢?
1.学习抽象化能力
所谓抽象化,就是认知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举个例子,在做“红演圈”App时,为了满足艺人找工作的需求,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各种通告招募信息,我们要举办各种选秀活动。
对于通告信息,有针对演员的,有针对模特的,有针对网红歌手的;对于选秀活动,有全国的、有地区性的,有要求上传资料的,有要求参与投票的。看起来错综复杂,但深究本质你会发现:无论是通告还是选秀,本质上都要让用户参与,只要参与就涉及到报名流程,于是我们就可将这类信息抽象成——报名类信息。
Tips:它们都存在起始/终止时间元素,都存在报名动作,都需要报名后审核,都需要有审核结果,审核结果都有“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状态。通过这样的抽象,就可以把不同类型信息的“共性”剥离出来,方便进一步理解和设计。
2.学习界定能力
清晰的逻辑思维必定有对概念清晰的界定,减少概念的含糊度,才能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推导出正确的思维结果。例如,在做数据分析前,我们必须针对数据指标做清晰界定,理清每个指标都代表什么意思,都是通过什么公式计算而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谈及指标时理解是一致的。
界定的粒度也有粗细之分,同一个指标,也可从不同角度界定出不同结论。例如“活跃用户”这个指标,从使用角度,我们把它界定成启动App的唯一设备;从时间角度,我们把它界定为“日活跃用户、周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即每天、每周、每月启动App的唯一设备;从完成任务角度,我们还可以把它界定成:启动App并报名了一条通告的注册用户。
总之通过界定边界,让每个人理解不出现偏差,就是界定的目的。
3.学习拆解能力
事物的属性是多层次的,有些我们也很难穷尽,但借助一些基本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尝试对其钻取,挖掘根本。
例如,老板会发来一个需求:我们要做演艺圈的智联招聘。
接到这句话,我们可将其拆解成“演艺圈”和“智联招聘”两个词。接下来,智联招聘可拆解的点包括:
●用户群:求职者、招募方
●信息媒介:招聘JD和招聘方介绍
●业务流程:搜索/查找→报名→查看→审批→通知
●商业模式:付费推广、猎头服务、人才包装等
而演艺圈可以和智联招聘对应的拆解点包括:
●用户群:想进组的演员/想站台的模特/想演出的艺人、找演员的导演/找网红的企业/找演出的机构
●信息媒介:通告
●业务流程:搜索/查找→报名→查看→审批→通知
●商业模式:付费推广、艺人猎头、艺人包装等
接下来,还可继续拆解。比如求职者的身份,对应艺人的身份;比如通告信息对应求职领域的细分;比如通告的组成字段细分等等。
4.学习重组能力
随着事物的拆解,我们可归纳出粒度最细的节点;然而这些节点间也存在非常多的联系,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联系去重组出新的模块。
还是以“红演圈”App为例。在红演圈中,有很多地方可以产生动态,那么动态的类型可以拆解为:文字动态、图片动态、视频动态、通告动态、链接动态。如果将图片动态和链接动态结合,就可以组成“报名动态”,也就是说,用户在报名海选后可自动生成一条带有报名才艺图片+报名海选链接的动态,从而达到宣传海选活动,展示用户才艺的目的,还能丰富动态信息流内容,一举多得。
5.学习流程化能力
无论是拆解后的子模块,还是重组后的新模块,独立存在都是无意义的,产品的目标是通过用户一步步操作达成的,那么梳理出最合适的步骤,就是流程化的目的。
流程化方法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遍历”,一个是“闭环”。
所谓遍历,就是务必考虑到所有正常+异常的分支,描绘出所有状态下的跳转路径,争取做到场景无遗漏。红演圈App的报名流程就涉及非常多的分支和状态:
●从流程参与角度,包括:报名人、发布人、通告三个因素。
●从报名人报名状态角度,包括:报名中未处理,报名中已接受,报名中已拒绝。
●从发布者状态角度,包括:报名人未处理,接受报名人,拒绝报名人
●从通告状态角度,包括:通告进行中,通告已过期,通告已关闭
所谓闭环,是引入反馈机制的逻辑运行流程。闭环对于产品设计不是必须的,但拥有闭环流程可对产品的发展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例如引入积分体系的电商系统,其传统交易流程为:
查找→购买→收货→评价
而引入积分体系后的流程就变成:
查找→购买→使用积分优惠→收货→评价→获取积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如果能对流程引入闭环,无论从产品上还是用户体验上都是双赢的局面
以上说明的是要学习的哪些方向,哪些知识点。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再推荐几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书籍和工具。
其实逻辑思考能力,说白了和打游戏、健身、做饭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如果你是产品经理,那么强烈推荐多做产品分析练习和数据分析练习。
6.产品分析练习
其实就是找到市面上优秀的成型产品,对其进行拆解,工具上可借助脑图梳理脉络,这样做一方面能锻炼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还能了解竞品、了解行业市场走向。
Tip:我个人习惯将一个产品拆解成:产品定位、目标用户、解决需求、产品架构、信息架构、数据表现、运营体系、商业模式、亮点、竞品、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维度,每个维度还可再进行拆解。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负责一款社区产品,近期在考虑提升女性用户群体验,就可以先总结几个关键词,如“女生社区”,以此去AppStore搜索,再根据市场评星、社区活跃度、产品体验良好程度,筛选出相对较优的产品,如“她社区”,下载深度体验。
接下来的体验可分3步。
(1)把自己当成用户,注册产品,在产品内浏览内容,参与互动,发表言论,积极分享,让自己沉浸在产品中,以此来体会产品的功能点、结构逻辑和亮点。
(2)把自己当成“她社区”的产品经理,思考产品为什么能满足用户需求,都通过哪些运营手段促进用户活跃,都通过哪些方式为公司产生收入。
(3)把自己当成记者,调查产品发展历程,学习CEO对产品理念的解读,以及对行业发展的看法。
以上3步结束后,基本上就可以总结出上文说的拆解维度。
7.数据分析练习
数据分析的练习,可针对自家产品数据进行趋势判断,挖掘变化原因,产出方案报告。以我在网易新闻的日常为例,经常需要观察的有三类数据:
(1)核心产品数据
如新增用户、日活跃用户、总PV、重点频道PV、次日留存率、日均使用时长等。核心产品数据的观察方式主要是时间对比,昨日和前2日对比,和上周同期对比。对比后输出上升/下降的数值,以此数值和系统报警阈值对比,在阈值内属正常,阈值外,则要和影响核心数据的部门。
Tips:一般是运营、内容、渠道推广部门确认是否有特殊操作,如果有,则将原因写清,否则就要调查是否发生了线上Bug或用户大规模投诉。总之最终要将调查结果发送邮件告知相关人员。
(2)关键路径数据
将产品的几个主要页面抽出来,以关键路径形式组成观察漏斗,观察用户从启动App,到切换频道,到打开页面详情,到点赞、分享、撰写评论,都分别流失了多少比例。同样将每层的流失率,和正常流失率做对比,过多和过少,都需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是页面设计问题?还是文章写得不够吸引人?还是分享按钮不够明显等等。并记录下来。
(3)线上实验数据
有时产品经理会针对特定目标,制定不同的产品方案,分发到不同渠道进行A/B测试,验证用户喜好。此时就需要观察不同产品方案的用户响应数据,这样的数据需要持续记录一段时间,每日观察,记录增长/下降变化,以此来指导产品全量上线的方案选择。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市面上已有产品的商业目标进行数据拆解。例如搜索引擎类产品的目标是提高搜索收入,那么搜索收入的计算方法可拆解成:
搜索收入=用户搜索量*广告展现率*广告点击率*平均广告点击价格
接下来分别分析每个因子的数据变化影响因素,再进一步拆解。如:
广告展现率=每搜索出现次数/搜索总次数
而每搜索出现次数又是由关键词匹配度和竞价策略决定的,这样层层下钻,既能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又能探求产品的商业化本质。
最后,再向读者推荐几个好用的工具,还有几本书籍。
我个人常用的整理思路的工具有:
●GTD工具:Evernote、Omnifocus。从使用复杂度上看,Evernote(印象笔记)比Omnifocus简单,推荐初学者使用,我习惯用Evernote记录日志和日常备忘,效果如下图:
tips:GTD原本是一种时间管理方法的缩写,全称是Getting Things Done,翻译过来就是“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因此实施GTD之前就是把事情梳理清楚。
●脑图工具:XMind、Mindjet。两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差不多,我用XMind较多。脑图工具本身不是关键,只要用的顺手即可,关键在于用脑图做逻辑架构的思路。
●数据处理工具:Excel、Python。我平时工作接触数据量不大,一般Excel就够用了,Excel的精华在公式,尤其是多公式组合能解决80%的数据处理需求,常用公式有VLOOKUP、COUNTIF、SUMIF等。而Python的核心在函数库,尤其是网络库和数学库,我一般习惯用Python处理网络抓取数据、Mysql数据,并进行合并计算。
另外,再介绍几本对我提高逻辑能力影响较深的书籍:
《金字塔原理》、《心理学与生活》、《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总结
总之,逻辑思考能力对产品经理而言,绝对是看家本事,但提高逻辑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维和知识如果不进行深度加工,很难对产品工作产生正面影响,所以应该尽可能去检验和实践,那样,才能够让自己提升更多。
作者介绍:申悦,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悦读笔记(ID:pmbox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36氪产品总监,起点学院优秀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