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产品经理入门攻略
6787300000006

第6章 产品经理:痛并快乐着(2)

我曾经参与的一款产品,在迭代到某个版本时,程序无法将软件打包出来,编码都没有问题,就是没有办法生成安装包文件。后来发现原因是:这个产品运用了太多的方法,超过了android应用框架限制,极限值是65536。

尽管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但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产品空间并不是无限的,不仅仅是编码上限,视觉空间也存在上限。

如果采用的是底部菜单设计(目前应用最广的设计方法),我们只能拥有5个一级页面作为产品的主要结构部分。

Tips:产品终究是要继续迭代的,而能够迭代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开辟空间,将我们积累下来的功能做分类整理,让这些功能更有条理,更具备结构性质。

这是身为产品负责人才能做的全局调整,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用户服务,也不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而是为产品本身服务,为产品本身创造价值。

这时,我们会发现,产品并不是真的为用户服务的。

实际上产品大部分的功能都不是为用户服务的,而是为产品本身服务,这是一种思维上的转变,也是我们必须要越过的关卡。

除此之外,产品负责人还必须扮演团队管理的角色,我们需要确保大家在往相同的方向前行,也需要协调各个环节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团队的效率,提高大家的战斗力。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管理,协作工具,也可以自己来做一些自定义的工具,以解决目前团队的问题以及提高团队效率为主。

这会为我们揭开新的一章,我们的关注重点,以及价值观也将会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

作者介绍: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近6年经验的产品经理,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3.2 成长路上,产品经理该怎样完善自我

莔莔有神

在我成为产品经理这段不长不短的从业时间里,解锁了几件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想达成的成就:在亿级用户平台上设计核心业务;从概念开始做起,实现产品的从零到一直至日活超过百万;商业模式层面,半年实现产品扭亏为盈……另外,在业余时间保持自我学习和输出,一年间成稿60多篇,获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评选的新锐专栏作家奖,也算是对自己克己精进的一种可定,而借由写作获取的一系列机会,则是意料之外了。

而最让我欣慰的是,这些过程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在职业上的量变与质变。

说这些,无非是想说明在产品经理自我完善这件事上,我大概还是有些发言权。而回溯我之前的这些经验,归结下来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心态,一个是方法。

一、心态

产品经理该怎样完善自我?首先需要的是摆正心态。

这里我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实习生。这个实习生的学校背景和实习经验都挺好,初始面试时能感受到底子不错,然而入职以后,很多习惯都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说:

●如果你不主动去找他,他绝不会主动来问你;

●交代给他什么事情,交代多少做多少,丝毫不去想做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手上的事情没做完?该几点下班就几点下班,对整体项目进度毫不放在心上……共事起来着实让人头疼。

后来,这些问题被我纠正了不少,他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这位实习生后来不仅工作越来越顺手,而且在校招时也拿到了BAT的产品offer。

当时他身上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

第一,无论是公司还是老板,没有人有义务教你成长。公司支付了你劳动报酬,是需要你付出自己的技能,而不是付费授课;老板有他的职责所在和他需要体现价值的地方,教你是额外奖励,不教你也无可厚非。而很多还不开窍的产品经理,一边抱怨着没有获得应有的机会和指导,一边迷茫地混沌度日。

第二,对工作的付出,不是为了某个项目,也不是为了公司;究其核心,是对个人产品能力的磨砺和塑造,最后的受益者只能是你本人。这个实习生当时的做法,实际上反应的是他并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工作,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对于个人成长和工作的关系存在认知偏差。

Tips:这两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而产品经理想要完善自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具备对职业与工作正确的心理认知,明确完善自我需要建立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而系统学习的主导方永远只能是自己,同时受益方也一定是自己。

继续看这个实习生的案例。

如果他知道,获得产品技能这件事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公司和老板的给予,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争取和行动,那或许就不会每天被动地等待工作降临;

如果他知道,只是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并不能帮助他深刻理解需求,也不能帮助他窥探到需求实现的全貌,或许就会主动去多研究一些为什么,多了解一些合作团队的需求和利益点,从中获得一些更全面、更深层的思考;

如果他知道,自己每天做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公司推进项目,而是从一件件小事中磨练自己的工作技能,从一个个项目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敏感度,或许就会多花些时间在工作上,留给自己更多训练产品能力的时间,争取更多可以训练产品能力的可能……

这些问题不仅仅发生在这个实习生身上,一些已经从业五年七年的产品同行、一些身边的同事,都会偶尔闪现出这个实习生的影子:一方面希望自己在职业技能和人生状态上不断提升,一方面又寄希望于外界因素对自己提供资源和助力,却始终没有从自己身上挖掘原因,或者挖掘了以后也不作为。如果不能唤醒自己渴望不断提升的自驱力和行动力,那么看了再多的道理,参加再多的活动,结果都不会改变。

Tips:实现自我完善需要的心态,是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断完善取决于自己的决心和行动,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自驱力,用积极正向的态度去面对需求、面对产品、面对职场工作。

而如果你已经过了心态这一关,那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方法。

二、方法

产品经理想要实现在职业技能和素养上的不断进化,我自己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借此机会做一个系统性的阐述,这套方法叫量化精进法。

简单来说,量化精进法就是将目标管理和产品迭代融合在一起,以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为目标,把个人当做一款产品以科学量化的方式打造,不断迭代升级,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目标管理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方法,讲求的是任何行动都要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出具体的计划指导行动。

Tips:产品迭代则是我入行产品经理非常重要的收获,这一套方法论应用到个人身上,实在是太有效了:每一个产品经理,最应该下功夫好好打磨的产品就是自己。

一个互联网产品从无到有,完整的流程应经历如下环节:需求分析、产品文档、需求评审、跟进开发、需求上线、效果评估、迭代优化。把这些环节结合目标管理反应到自我完善上,则形成了如下步骤:精准方向、目标体系、形成计划、量化实施、进程控制、验收迭代,然后继续循环这些步骤。这就是量化精进法的具体操作流程。

1.精准方向

这个步骤就是要为了确认目标。

现在太多的产品经理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成长,很严峻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

产品经理的队伍良莠不齐,无论从业多少年的老司机都难免有浑水摸鱼的存在。一个从职业素养、产品技能、行业认知各方面都优秀的产品经理,只能说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你在大公司,可能还有机会从千百个同事中找到那么几个,如果在创业团队的话,很多人可能都不曾接触过这样值得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一个人不可能走出他完全不知道的道路,一个人也不可能成长为他完全没有概念的那种人。产品经理想要实现职业上的自我完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你希望成为的、更成熟出色的产品经理,直接作为前进的参照物——你可以随着自身的成长不断更换学习的对象,直到你已经无法从模仿中突破的时候,恭喜你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了。

那么模仿什么样的人呢?你可以按照如下4种能力去寻找:

①专业力: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往往熟知自己的领域,熟知产品设计,并且在工作中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即便他有可能已经不直接处理需求了,但他的方法论仍然能影响整个团队。

②执行力: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应当能够让正确的需求按期交付,需求是否正确是需要专业力支持的,而项目的推动就需要想办法解决整个项目流程中的任何问题,最后用需求上线、实际数据、产品业绩说话,而不是在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找理由、胡乱推脱。

③思考力:产品需求以外,对业务、公司、行业、政策甚至经济趋势的思考力其实才真正体现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水平。这种产品经理既能向前看,形成对发展趋势的洞察,对产品以后的方向和规划有自己的理解和计划;也能向后看,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能够归纳反思,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④钝感力:这个就上升到素养层面了。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提出的一种概念,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一个具有钝感力的人,应当能够不局限于生活中琐碎的不愉快,认定目标就能执着前进,不在乎被误解,对别人的批评也能坦然接受。

Tips:而反映到产品经理的工作中,就是要以大局为重,把心思放在业务上,认定了一个目标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实现。自己实力不足的时候该补课就补课,该请教就请教,无论什么级别、多少年经验的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坦然接受别人的批评,也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个人可以是行业里有名的人物,但更好的做法是从身边的同事中挖掘一位值得让你学习的对象,可以近身观察他在工作中是如何处理需求、如何推进项目、如何协调各部门资源等等。如果你身边出现了这样的产品经理,那么不要犹豫,认真“盯紧他”,有这样一个可以直接观察和模仿的目标,会带给你最直接的刺激和动力。

2.目标体系

作为目标的参照物找到了以后,对如何达成目标的帮助还是有限;接下来,我们需要把目标拆分成一个科学的体系——你不是要成为另一个他,而是吸收他身上你还不具备的技能和素养。

这里涉及到三个步骤:技能分解——定量评估——确定优先级。

首先,我们对参照物进行一个技能分解:他身上有哪些技能和素养是你尚未具备的?比如说你身边的某位高级产品经理,或者就是你的老板本身,不仅处理需求和项目都比你完善,而且还时常帮你填坑。

那这里的“处理需求和项目都比你完善”,都包含了哪些方面?这时候你要去回忆:

在需求分析上,他能够做到从公司目标、商业模式、各团队诉求的角度综合分析需求的优先级和实现形式;

在产品规划上,他考虑到了更多需求的版本规划和成长空间;

在跨团队沟通时,他能找到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找到双方的诉求点,快速达成共识,推进项目……

这时候,你的目标就转化为:在需求分析、产品规划和沟通技巧三个领域。

Tips:技能分解就是通过分析参照物身上的优势,把一个定性的参照物转化为可以被定量的多个领域,让目标更明确、更容易量化、更切实可行。

第二步,是对分解出的技能进行定量评估。定量的好处是在制订计划初期就明确自己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方便日后衡量进度,复盘校准。

仍然顺着上文的假设说下去,如果你需要提升的是需求分析、产品规划和沟通技巧这三个领域,且预期时间是1年的话,我们看该如何去做:

想要提升需求分析的能力,无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的话可以通过对行业业务、商业模式相关的研究提升方法论,而实践则必须通过实际工作中不断应用理论,提升自己的水准,反思不足。如果在1年的时间中,每个月都能研读一本专业书籍或某一个方向的论文,1年的时间可以完成12个课题的研究;而实践方面,按照自己产品的迭代速度和每个版本的需求数量,能从每个版本中选出1~2个需求,除了老板要求的常规工作外,自己再深入挖掘公司策略与自己的需求之间的关系,这个需求符合什么商业趋势,在需求上线后能更全面深入地复盘。

这么做的话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前期可以挑1个需求试试自己能否扛得住,后来做熟练了可以多挑一些需求,完全适应以后就可以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了——当然,这个时候,相信你已经获得了质变。

同样地,想要提升产品规划能力,要训练自己对需求上线后多个版本的成长控制力;而这个成长控制力除了需要对需求本身的深层理解,也要控制需求上线迭代的节奏。在做需求的时候,强制自己每个需求都去考虑以后的3个版本内该如何优化,或者版本这个维度不适用,就考虑3个月后这个需求该如何进一步成长,需要跟进什么样的数据指标,等等。如果刚开始不适应,同样可以先从1~2个小需求开始切入。

Tips:而想要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就要反思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是没办法把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是找不到对方的诉求点?还是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给对方反馈?找到需要弥补的问题以后,去搜索是否有相关的课程可以学习,是否有相关的活动可以参加,把参加课程或活动的频次和预期效果量化列入你的目标体系。

最后一个步骤是确定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