孳孳,就是很专注地去算这个东西。我们知道,舜就是早上一起来就琢磨着怎么去做点好事,怎么把事情做圆满,怎么去于人、于己都有利。小人早上起来考虑的是,如何升官发财,我最近的得失。尤其年轻干部一定要从这个方面有一念之转,以后你才能真正走得更长远。我们这30年以来过多的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想赶紧把自己的事儿给处理好、办好,而忽略了一个大道,就是处理好家庭、周围关系,处理好整体的利益。个人的利益不用考虑就都有了。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这是要悟的,很多事情要去体会。所以“先生孳孳为善,惟恐不及”,了凡每天都行善还害怕做不够。
“而其自检之条及当官功过格、晨昏功课录,皆有志者所当服行者也。缉《自治书》。”所以了凡有一个自检自察、自检自调的东西,有12条,我把它作了一个归类,分为三大类。我觉得有了必要的解释之后,再做更深入的分析,把它的作用通过分类让大家学得更清楚,这个东西没准会影响你一辈子。如果早年能够学到这些东西,人就不一样!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说文解字》中“官吏”的“吏”字,是一个“一”和一个“史”。《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一”,一之以法也;“史”,以史为鉴。你看看,古人从小读书的时候,仅仅从一个“吏”字就知道,在一个政府体系里面,作“吏”首先要做两件事情。这个“一”字告诉你,它有统一的法度,你别唱高调、别显摆,别过于显示自己的个性。因为你那个个性是多余的,你的个性是你性格的偏差,只是你不知道。所以“一”提醒你怎么去统一步调。“史”就是以史为鉴,你们单位在历史上都做了什么,你要借鉴照做,创新也要以此为基。
其实我当年之所以很年轻就做社长,我就懂得这个规矩:一之以法,以史为鉴。刚来单位的时候,我看着他们过去怎么做,看这个统一的法是什么。那时还很年轻,领导一看见我就喜欢,“这小伙子懂规矩,又会办事,又尊重历史。”他不提拔你提拔谁呀?这古人轻轻一个字,就打开了一面智慧镜子。我们今天个人用三四十年的血和泪的教训,才发现当年就不知道以史为鉴,自以为是在创新,去推翻大家形成的一个好的智慧和习惯,得罪了领导,当然就不提拔你。这几微之间,小小的东西,就足以用我们几十年的教训去探索,而古人把这个道理早就给你讲明白了。
了凡的《自治书》还有当官的功过格,早晨晚上的功课,他说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做的。但《自治书》的核心是这12条款。我把这12条款的自治分为了三类,一类是坚持日课正路长。这是保住安全用的。当官第一条保安全最重要,不然都是假的,级别上去了,埋下一个大炸弹,当了也白当。你就是当了正部级又怎么样。第二类是涵养性情,解决里外的关系。第三类就是处理自己和百姓的关系。这三类共构了了凡日常的一个自治体系。
一、坚持日课正常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以为有了铁饭碗就可以了,实际他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要有一个提前的规划,都是要付出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了凡的这个日课,一个是安全,首先得保证安全。后来了凡讲过一句话,他跟另外一个县令讲过,说他也听别人这么讲过,就是:官场是一个巨大的危险的战场,而做县官就处在这第一个战场,是最容易陷落的战场,所以地方官员如履薄冰啊。你在一个单位,你通常看不见危险,也许你也看不见机遇。你如果打开了智慧的话,就能够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我们很多人看不见,处于糊涂状态。安全要靠路正,要靠平时之所养。这些条款实际上是了凡从《论语》里面梳理出来的自治精神,就是下学而上达,就是在具体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智慧。作为一个官员怎么做功课,他从四个方法来保住自己。
1.布德存念要长久,不在一时。
布德存念不在一时。怎么讲?这是《孟子》讲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我们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生没有一个长久的考虑、打算和期待,那么你就会不断被眼前鸡鸡狗狗的事情,搞得自己心里纷纷乱乱,情绪不好。一会儿老妈病了,一会儿孩子感冒了,一会儿单位又要加班了,一会儿上次处理的那个事情又冒火了,本来以为处理好了……近忧频频,就是眼前的忧虑到处是。为什么?如果你近忧很多的话,说明你没有远虑,这是跑不了的。古人的这个经验啊,孔孟之道都是大的历史经验和智慧。远虑是什么?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志向。如果有这个东西,你眼前的东西就好处理,那些鸡鸡狗狗的事就少,人的这个气象才能出来,才不会在大方向上偏。心往往是这样,不能立于高远,就容易陷溺。所以布德,要存念长久。关于这一点,了凡的论述是:
《书》云:“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居官须有“迈种德”之念,日行善事惟恐不及。庶上不愧此禄,下不虚此生。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语出《尚书》,就是吉祥的人做善事,总觉得做不够。“居官须有‘迈种德’之念,日行善事惟恐不及。庶上不愧此禄,下不虚此生。”“迈种德”之念是指什么?《尚书》里面讲皋陶(历史上称“四圣”之一,即尧舜禹加皋陶),教老百姓礼仪,是中华民族最早提倡中华民族精神的人。他说,做官要“迈种德”。迈,就是长远;种,就是布。就是要长远去布德。就是你一旦一脚踏进官场,你就要做长久之念,不要有胆怯思想。你有了这个长久之念,才能保你安全,如果你短视,很容易被各种东西牵着走。
有一个案子是我的一个当律师的朋友代理的。这个朋友跟我说这个案例后,我心情有些沉重。说的是某国家机关有一个年轻的干部,当时他上面一个大领导要他把一个重要的项目交给一家公司做,其实那家公司是没有资质的。那年轻人不愿意得罪这个大领导,他就把那个单子交给那家公司做了。那公司老板中秋节送了他一盒月饼,月饼里放了3万美元。他第二天就发现了,就给纪检组长打电话。那个纪检组长一听是大领导介绍的事儿,也烦,就说先放你那儿再说吧。要注意了,要有智慧噢,这时候录音一定要,但年轻人没做。很快那个老板就被人告发了,因为没有资质。顺着线索找来,就把这个年轻人给抓起来了。年轻人说这是大领导介绍的,那个大领导说,这个公司老板我从来没见过。年轻人说这3万美元我打电话要交给纪检组长,是他让先放我这儿。纪检组长说,你有证据吗?我会这么干吗?就这样,一个从农村出来的青年人,就因为这3万美元被判了15年,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这么个事情,教训多深刻。我们学了了凡之后再来看,那大领导又怎么了,你不按照他的旨意去做,他也根本动不了你,你只要没错怕什么呢?官场是很危险的,你没有保全自己的智慧,你就看不清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要有“迈种德”。古人讲这个“迈种德”,就是凡事我跳出来,从长远的框架体系来评价,好多时候智慧就显现出来了。你评价事物的尺度,比如说我现在手张开这么大,你们说这么长是长吗?你有自己的参照体系,如果说跟十米的参照物比,这太短了;跟一微米比起来,这是特别长的。你看,你的参照体系特别重要。所以,日行善事唯恐不及,每天都要做善事。
“庶上不愧此禄”,对上面你要想着对得起这份工资待遇。“下不虚此生”,就是这辈子没白过。就是说,在我们做官的过程中,经常要思考的一件事情是,要长久地去做善事情,要存念长久,不能是一时,眼前做一点做成第一,不要有短期行为。经常很多人做事情,就是给领导看的。
2.仕而优则学,坚持日常学习,缺了要补。
其实人真正伟大的,就是坚持。生意场上也是这样,很多人坚持很多年,最后成功了。很多人做不成,是因为不能坚持下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所以了凡自治的第二条是:
晨昏功课,俱有成规。有事不及行,即拨冗补之,不可缺也。缺则书册,以志吾过。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了凡有一个“晨昏功课,俱有成规”。早课和晚课,如果有事情没做完,即“拨冗补之”,即刻腾出空把这个东西做完。“不可缺也,缺则书册,以志吾过”,一般最好不缺,缺了就把它标记出来,以自我凸显自己的缺失。
日常要坚持,缺了要补,要自己对得起自己。我们很多时候缺了就不补,或者是摆一个架势。我讲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我夫人在邮电大学做老师,有一次学校发了一个记步器,每天走满一万步,坚持走一个月,这个记步器就送给你了。她特别高兴(那个时候记步器还挺贵的,现在手机上就有)。她就每天都走。有时候实在是太累了,或者有事耽误了,我就看她靠着床一直在摇。我说你干吗呢?“摇完了一万步,就能得到这个记步器。”她其实是一个很踏实的人,但也不免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个心态,就是自欺欺人,这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个常态。她为了那个小利,就是为了能够得到它,其实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走完一个月,就可以养成锻炼的习惯。西方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凡事坚持21天,就能形成一个习惯。你即使摇来得到这个计步器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果然,拿到家也不用,就长期扔在那儿了。
了凡这些东西,乍一听它太简单了,好像都能做到。它背后其实有很深刻的东西,就是不自欺欺人。我今天日课没做好,没老师监督,不像学生有老师检查作业,“拨冗补之,不可缺也”,抽空补上,补不了,标记一下,缺了一次。一个人啊,“不诚,无以为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是孟子讲的一句话。就是反身而能够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身体,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思想,这个快乐是无法说出来的,没有比这更快乐的。这话特别好。真的,我们很多时候,几十年,外在就是一层一层的壳,去应对外在的一个又一个场合,没有一点诚意,没有真正的回到内心。真正回到内心的那种快乐,乐莫大焉。我们都是在外面被教会了种种奋斗经验。
3.每日一总结,公心自鉴。
这就触及了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了,孔子说自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唯天乎?”孔子讲,我不去埋怨环境,我不怨天尤人,我不埋怨我爸爸没有给我好的家庭,我不去埋怨我的儿子不如别人家的儿子,等等。“下学而上达”,在日常的生活中,下学,不断地总结智慧,来提高自己。“知我者其唯天乎”,只有老天知道我呀。孔子之心以天为鉴,可谓公心自鉴。了凡是怎么做的呢?
置《治心编》一册,每日门子携置案上,所行之事皆随手札记。夜则布卓于庭,焚香再拜以告于帝。
了凡做了个《治心编》,他的那个随从包括工作人员,帮着他放案上。所行之事干了什么,随手就把它记下来。到晚上把那个东西往那一放,焚香拜,把自己一天的经历对天而陈述。
这种仪式的意义我后面还要讲到,实际上了凡很多东西都是借这些传统方式来说的,他其实是强制自己要自我监督,内心坦荡,每天对心念有交待,内在就能光明磊落。有些时候你周围的人未必懂你,你就对天这么说。
我们中国历史上这种故事很多,小时候我还听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秀才去赶考的过程中,渡江的时候发现那个叶子上有只蚂蚁,急流之中蚂蚁随波漂荡。他就小心翼翼地把那只蚂蚁托起来了,他怕这个水一冲来,蚂蚁就给淹死了。他把那只蚂蚁捉下来放在地上,那蚂蚁就爬走了。后来他考试的时候,出现了一件奇异的事情。你们知道过去的人考试时书法要工整,不能有错别字。有错别字,或书法不工整,直接刷掉,你就白考了。结果考场上这个秀才写一个字时少写了一点,比如说“杜甫”的“甫”,他写得很工整很好,但少了上面的那一点。当时呢,那个官员一眼看下来,觉得有个错别字。正想批为不及格,他又想负责任一点吧,又去仔细看了一下,噢,有这一点。就给这个秀才通过了。这一点是什么?是那只蚂蚁,趴在“杜甫”的“甫”的那一点上,他就中了功名。
小时候我爷爷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我觉得这个很有点意思噢!万事万物,很多东西就是借喻,心诚,包括做好事,就会带来一些吉祥的东西。还包括我刚才跟你们讲的,你说了凡把那做刑具的木头劈成木柴,它就长出灵芝了。这是个真事,当时有读书人写诗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