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你一定爱读的地球未解之谜
6805800000009

第9章 天灾人祸——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定时炸弹”(3)

10.谁让他们相撞?

两艘装有当时最先进导航仪器的优质海轮相向驶近。彼此早在十几英里以外便通过雷达装置看到了对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让的结果,却偏偏是撞个正着。

事情发生在1956年7月25日,时间为星期三。两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阳里亚”号,属于意大利航业公司所有;一艘叫“斯德哥尔摩”号,属于瑞典瑞美公司所有。前者于1951年6月在热那亚下水。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全套仪器与装置,“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可以平稳航行”。后者的设备在那时也是一流的,而且它还有着一个特别坚硬的船头,以便可以在北极圈的海区内破冰前进。

两艘船的船员也都无可挑剔,可谓个个精兵强将,既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又极富责任心与纪律性。至于两船的船长,更是毋须置疑。“阳里亚”号的船长卡拉美,时年58岁,拥有40年航海的辉煌纪录,战时曾任海军司令,自1953年1月起即担任该船船长。他忠于职守但对部下却很亲近,管理严格却作风民主。而该船自首航以来连这次算上已是第51次航行了,5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斯德哥尔摩”号的船长拿腾逊,时年63岁,仅替该船所属的瑞美公司服务即达40年。在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长型脸上,显露出的是饱经风霜和与海浪搏斗的坚韧及老练。他那严谨的神色,则表示出他惯守纪律,一丝不苟。

星期三下午1时许,“阳里亚”号与“斯德哥尔摩”号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前者自意大利热那亚出发,朝纽约行驶,距纽约已不到一昼夜的航程了,位置在南塔角东264公里处。后者则自纽约出海,目的地是丹麦哥本哈根,位置在南塔角西352公里处。这也就是说,两船距离当晚12时相撞时,其直线距离为616公里,每船平均还需走308公里的航程。南塔角的南塔岛南64公里处有一条灯塔船,它是纽约港设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个浮动界标:西行的船只可以由它导向纽约港,东行的船只则可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这一带,每年夏天的气候变幻无常,但对大半辈子都在与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长(“陀里亚”号)与拿腾逊船长(“斯德哥尔摩”号)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这天下午3时许,当海上突生浓雾,“阳里亚”号进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时,卡拉美并不惊慌,但是却开始更加小心起来。每当碰到有雾或大风大浪的坏天气,他都要亲自到船桥上指挥,这天也不例外。

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每小时43公里降至每小时39公里,同时要求“阳里亚”号上的专用雾角每隔一段时间就鸣叫一次。船长还命令特别注意雷达屏幕上的动静。

但此时“斯德哥尔摩”号所处水域还未起雾,天气虽然昏暗有云,然而阳光却不时拨开云层照射在海面。在船桥上当值的是三副乔安生,这是一个极有责任心、工作也很细致的青年职员。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前面的航程上的动静,船长拿腾逊就守在身旁,时刻注意着前方的情况。进入当夜9时,乔安生约摸估计了一下,离南塔角灯塔船还有80公里的航程。于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雷达荧屏。10时30分,屏幕左角出现一个小小光点。他知道,这表示在距离自己19公里的前方正有一条海轮驶来。

再说“阳里亚”号,在晚上10时20分多一点,卡拉美船长也看到荧屏上出现的一个小光点,他同样知道有一条船正向自己驶来。他同二副佛兰齐尼算了一下,此时两船的距离约为27公里。于是,在大约相近的时间里,两条相向驶近的船上的指挥员们都密切地注意着荧屏上对方光点的渐渐明亮与扩大。

两条船中,“斯德哥尔摩”号比较靠近海岸,南塔岛在其左航方向。“阳里亚”号则离岸较远,它的左舷方向是广阔的洋面。当然,按常理,这两条船的交会当是绝对安全的。可是,为了增强安全系数,卡拉美船长仍命“陀里亚”号把航线再往左调节4度。不过,令卡拉美疑惑的是,当荧屏上的亮点越发明显时,却听不见来船的雾角声,而在这样的雾夜之中,漆黑如磐,却不响雾角,真是难以想象。他自己的船,则一直响着雾角。

在对方——“斯德哥尔摩”号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疑惑,他们的雾角尖锐响亮,可传至很远的洋面,可对方却何以闷声闷气,不发一声地驶来?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双方通过荧屏发现双方只有8公里的距离时,却都寻不见对方的灯光。其实双方此时都是大开着指示灯的,照说8公里的距离,完全可以发现,但那时却硬是发现不了,依然是起初的雾漫漫,夜沉沉……当时,“斯德哥尔摩”号左舷上的红灯大开着。他们也多么希望看到来船左舷的红灯啊,因为只有这样,两条很快就交会的海船才会按照国际航行守则的规定:以左舷相向而过,以避免碰撞。

过了一会儿,船桥上的电话响了,待在“斯德哥尔摩”号船顶上守望观察的船员向三副乔安生报告:“左前方20度发现灯光。”这时,乔安生用肉眼也观察到了一个暗红色的亮点,在左前方不到3.2公里处。乔安生立即下令舵转右方。这样好使来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红灯。可是,就在这时,来船的红色灯光忽然消失,随即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绿色……这是怎么一回事?乔安生心里顿感不妙,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面对的是来船的右舷。换言之,就是来船正拨转船头向着他们的船首冲来。这种情形,就犹如在高速公路上西侧行驶的车辆突然横到东行车面前来了。

乔安生当即作出反应。他将引擎间联络通讯器的把手从“前进”位置果断地扳到“全速后退”的位置。此时,船长拿腾逊正待在自己舱里。他明显地感到一阵由引擎改变转向而引起的震动,立刻赶到船桥上来……这是“斯德哥尔摩”号一方的情况。

在“陀里亚”号一方的船桥上,此时的情况也完全一样:来船何以不鸣雾角,却突然出现在眼前?眼看着对方的灯光迅速变亮,放大……猛然间,一名船员高声喊道:“它转过来了,撞上来了!”其实,此时对方的船——即“斯德哥尔摩”号正在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在“陀里亚”号看来,“斯德哥尔摩”号乃是全速地抢到自己的航道上来,并拼命撞来!卡拉美船长当机立断,发出命令:“赶快躲开!急速左转!全速后退!”

孰料此时已躲闪不及,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斯德哥尔摩”号那无比坚强的钢角已拦腰插入“阳里亚”号的船身,犹如一支尖矛射中大鲸鱼一样。

两船互相绞缠在一起,在漆黑的海上擦出星星般的火花。这时,“斯德哥尔摩”号的“全速后退”才真正发挥作用——它“哼哧哼哧”地艰难地从对方船身中拔出钢角……于是,“阳里亚”号摆脱羁绊,也全然失去控制,开始摇晃下沉。

“见鬼!”卡拉美船长只来得及咒骂出这一声,便迅速指挥船员放出救生艇与舢板,紧急援救本船的1134名旅客。闯了大祸的“斯德哥尔摩”号自然也参与了大援救,将对方的旅客转移过来。此时,两船探照灯大开,人声鼎沸,哭喊喧嚷,犹如炸开锅一般,附近有五六艘过路船也闻讯赶来,参加救助行动……

7月26日上午10点正,“阳里亚”号完全沉入海底。最后清点人数,该船死亡43人(多半在撞船瞬间便已丧命)。船长卡拉美痛不欲生,抱着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准备随船自尽,在最后一分钟才被船员生拉活扯地拽上救生艇。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沉船悲剧。可是,也有因祸得福的:一位19岁的意大利女移民安苏丽在被救上救生艇时突然跌落大海,一位纽约青年哈得生奋不顾身跳海救美。8个月后,两位青年竟喜结良缘。

那么,此次临近纽约港时才发生的撞船事故责任在谁呢?两家轮船公司相互控诉,而提出的证据又都证明自己无罪,于是只得在庭外和解。可是,到底谁是肇事者呢?到底是谁让他们都在躲避对方时硬是撞上了呢?这个谜团至今难以解开。

11.“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海难之谜

2000年的“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这艘被誉为“航母终结者”的核潜艇代表了俄罗斯海军最先进水平,可它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沉没呢?或许这不是一次意外的爆炸事故。

2000年8月12日,一则爆炸性新闻传遍全球。各国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一则消息:当天上午11时28分,俄罗斯“奥斯卡”级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北冰洋巴伦支海演习时沉没,船上118名船员全部丧生。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巴伦支海。

据报道,事故发生当天,俄罗斯北方舰队正在巴伦支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上午11时20分,根据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正奉命准备向它们的假设敌彼得号巡航舰编队发射鱼雷。然而,就在“库尔斯克”号接到发射鱼雷命令八分钟后,它突然发生了大爆炸。当时,距离库尔斯克号56海里处监测这次演习的俄罗斯指挥舰通过雷达监测到了这次爆炸。然而,就在第一次爆炸发生仅两分钟后,“库尔斯克”号潜艇上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这次爆炸的威力和强度超过第一次爆炸五十多倍。两次爆炸后,库尔斯克号迅速沉入巴伦支海……

事故发生后,俄罗斯政府立即组织营救。政府组成了由副总理克列巴诺夫领导的事故调查与处理小组,海军派出“彼得大帝”号重型航母巡洋舰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在内的十余艘舰船以及各型飞机在出事海域进行紧张的救援活动。俄北海舰队司令波波夫赶赴出事地点,直接指挥营救。俄海军曾采取种种措施,多次积极营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但因天气恶劣等原因均未能成功。

“库尔斯克”号这艘被誉为“航母终结者”的“奥斯卡”级万吨核潜艇,代表了俄罗斯海军最先进水平,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沉没呢?一时间,社会舆论进行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是“库尔斯克”号自载的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艇首鱼雷、舱内鱼雷发生连锁爆炸,使其沉没海底;有人认为“库尔斯克”号可能与外国核潜艇相撞,引起艇上鱼雷爆炸;还有人认为“库尔斯克”号在水下撞上了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深水炸弹,引发了艇上鱼雷爆炸。

俄罗斯政府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后宣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原因是核潜艇内部的鱼雷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潜艇爆炸所致。当时的俄罗斯副总统克列巴诺夫称,调查人员对“库尔斯克”号所用的同类型鱼雷进行了实验,并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核潜艇内部的故障是造成核潜艇沉没、118名艇员丧生的直接原因。

当然,这只是官方说法,很多人认为“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另有隐情。一家俄罗斯电视台报道说,“库尔斯克”号在试射一枚鱼雷时发生卡壳现象,这枚鱼雷最终自行滑入水中发生爆炸,引爆了其他鱼雷,从而炸沉了“库尔斯克”号。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推断,“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是因为艇载鱼雷发生了燃料泄漏,鱼雷燃料泄漏导致鱼雷发生爆炸,炸沉了核潜艇。当然,对于这两种说法,“库尔斯克”号事故调查委员会都坚决予以驳斥,称之为无稽之谈。

还有人认为,可能是“库尔斯克”号在演习中撞上了另外一艘船只或舰艇,致使潜艇发生严重损毁而沉没。不过,俄军方表示,“库尔斯克”号出事之时,当地海域除了参加北方舰队演习的船只之外,没有其他船只,民船更是离演习区很远,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与同在海底的一艘不明身份的潜艇相撞。据悉,12日俄罗斯海军演习之时有三艘外国潜艇在巴伦支海海域游弋,其中两艘为美国潜艇,一艘为英国潜艇。俄罗斯方面认为肇事者可能是英国潜艇,因为俄军方在离“库尔斯克”号事故现场330米远的巴伦支海海底发现了不明潜艇驾驶舱栏杆的残余,并且在“库尔斯克”号失事之后的海面上发现了被认为是英国潜艇的事故浮标。

有专家分析,爆炸也有可能与该海域二战时期遗留的水雷有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和盟军在该海域布置了众多的水雷,近几年在该海域发现过十几枚水雷,“库尔斯克”号极有可能因碰上了一枚水雷而受到重创。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内幕是由一部法国纪录片披露的,这部名为《库尔斯克号:一艘汹涌海水下的潜艇》的纪录片宣称,“库尔斯克”号其实是被一艘美国潜艇发射鱼雷击沉的,俄罗斯政府早已调查清楚真相。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硬是通过外交手段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为了掩盖“库尔斯克”号沉没的真相,美国政府愿意放弃借给俄罗斯的100亿美元的债务。一名曾参与“库尔斯克”号遇难调查的英国国防部前高官也对法国纪录片披露的惊人内幕予以证实。

当然,这一内幕并没有得到俄罗斯政府的回应,也许“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如同以前沉没的核潜艇一样,沉没原因永远是个谜。

12.“希望”蓝钻石的主人为什么屡遭不测?

“希望”蓝钻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钻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蓝钻石的标价为1500万美元,这是它的最后一次标价。而如今,“希望”蓝钻石的价格己远不止如此了。事实上,自从1947年后,“希望”蓝钻石再也没有被拍卖过。

1958年,“希望”蓝钻石被占有它的最后一个主人、美国珠宝商海里·温斯顿捐赠给了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在该院的珠宝大厅里,“希望”蓝钻石陈列在一个防弹玻璃柜里,与各国帝王加冕礼上用过的珠宝媲美。那幽幽的蓝光仿佛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诉说着它那神秘的历史。

“希望”蓝钻石问世于500年前,印度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废弃的矿井里,一个路过的老人偶尔瞥见一块熠熠闪光的石头。经辨别,这竟是一枚硕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粗加工,加工后的蓝钻石还有112.5克。

老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为这枚钻石大打出手,结果钻石被族长充公,下令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