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起西凌
6828700000194

第194章 庚戌之耻

派这样一个草包将军来镇守大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俺答汗是何等人?仇鸾的能力拍马都赶不上人家。在人们看来,这次大同恐怕是要陷落了。

然而草包自有草包的办法,面对大同城外鞑靼人的大兵压境,仇鸾居然想出了一个退兵的办法,他派人以重金贿赂俺答汗,请求他不要攻打大同,至于是否攻打别处,以及城外百姓的安危,那不是他仇大将军所考虑的。

俺答汗为人还不错,收钱办事,果然就移兵东去,于八月攻打蓟镇,破边墙而入,由密云攻掠怀柔、顺义,兵锋直指京师。巡按顺天御史王忬防御通州,上疏告急,京师大震。兵部尚书丁汝夔部署京师防卫事宜,结果在点阅京军册籍时,却发现花名册上明明写着十余万人,实际却只有四五万,而且包括了一半的老弱,其余名额全部都是被官员们吃的空饷。那些非老弱者又大多在内外提督大臣家劳役而不在伍,在伍者亦涕泣不敢前。总之一句话,就是没有兵来迎战。军备之松弛荒废可见一斑。

情非得已之下,兵部只能临时征召百姓以及进京应试武举的考生来防守京师,大约凑起来约四万余人,只是这些人大部分没有作战经验,估计也就是凑一个人头罢了。看着热闹,实则不堪一击。与此同时,又急调京师附近地区的军队入京勤王。大约调了四五万人马,然而人虽然调来了,朝廷却没有及时准备好粮草,以至于犒师的粮饷都发不出来,直到户部紧急协调之后,拖延了好几天,军士们才得了少得可怜的一点军饷。有道是皇帝不差饿兵,可是此次京师防卫,着实是寒酸得可怜。

仇鸾将祸水东引,原以为万事大吉,只要不攻打他守卫的城池,别人倒霉他是不管的,谁知道这一引就引出了祸端,导致京师遭受威胁,要是追查起责任来,他恐怕是脱不了干系的,所以勤王令一到,他比谁都着急,立即率领两万人马入京,生怕有人怀疑俺答汗是他给弄进来的。嘉靖皇帝倒是没想那么多,见他积极勤王,心中喜悦,立即封他为平虏大将军,统率各地援军。这倒是出乎仇鸾的意料之外,不但没有受到罪责,反而升官了,草包自有草包福,让人羡慕。

然而俺答汗就在城外,再好的运气也退不了兵。要想让仇大将军出城打仗,那是万万不能的。

好在俺答汗并没有立即攻打京师的迹象,要说他这次入侵,本意并不是想占领大明的领土,而是想打开边贸,达到跟大明互市的目的。这也是迫不得已,游牧民族不善于组织生产,明明守着一块宝地,除了逐水草而居,靠放牧牛羊为生之外,其他什么都产不出来。既没有粮食吃,也没有铁器用,正常的日用品一样都不会制造,所以他们屡屡犯边,就是为了抢那么一点东西回家用。然而抢劫的数量很少,又得付出人命的代价,要想获得大量物资,互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也就是用他们的牛马来换取大明的布帛米粮及其他生活用品。按道理说这是双方皆获利的好事,但是现实生活中,可没有这么美好。

大明跟蒙古人(瓦剌、鞑靼)不是没有过互市,然而双方都有心机,时常用些假冒伪劣产品来换对方的上等品,说白了,就是都想占便宜,这样的生意哪里做得下去?惹急了就是大打出手,打完了又谈,谈完了又打,一来二去就闹了一百多年。到了嘉靖这一朝,牛马互市基本上就已经中断了,为了打开边贸,俺答屡次遣使要求大明朝廷开放牛马互市,嘉靖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杀了俺答的使者,俺答一怒之下,这才率大军入侵。

在这个方面来说,俺答的入侵似乎还有一点合理性。然而对于大明子民来说,外人不断地跑来家里抢劫拿东西,奋起抵抗也是理所应当。拿刀架在脖子上要求通商互市,不管怎样都是一件极其屈辱的事情。

俺答率大军驻在京师城外,也不攻城,反而再次遣使要求贡市。嘉靖皇帝恐慌之下,召集内阁和各部大臣商议对策。内阁首辅严嵩认为俺答是“抢食贼,不足患”,意思是俺答汗只要大抢一通,抢完了自然就回去了。至于抢的是谁,百姓们是否生灵涂炭,似乎不在这位首辅大人的考虑之中,厚颜无耻至此,堪称一绝。

然而对于怎样回复俺答通贡的要求,首辅大人是没有办法的。严嵩的长处是拍马屁,经邦治国的能力委实是有限,要他退敌,自然是难为他了,于是他推说这是礼部的事情。

礼部尚书徐阶认为应权且准许通贡,但不可“临城胁贡”,可令俺答退出边外,另遣使经大同守臣入奏,才可准许。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面子问题。通商互市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让天下百姓认为我大明皇帝是被你俺答汗刀架在脖子上才答应,那样就太丢脸了。

几经磋商,俺答汗终于答应退兵,反正他的目的已经达到,面子什么的他并不在乎。要是大明朝廷反悔的话,大不了再来一次环京师游。

八月二十三日,俺答开始撤兵出古北口,但是在撤兵的过程中,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他再次纵容兵马大肆掳掠,时间持续好多天。京师附近的老百姓可真是遭了殃,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这就是史书上常说的庚戌之乱,其实说是庚戌之耻更为准确。俺答数万大军威逼京师,其时京城陆续到了七八万勤王的兵马,然而竟没有一人敢出城作战,任由俺答军在城外烧杀抢掠,据称事后统计,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二百万,损失极为惊人。后来嘉靖皇帝追究责任的时候,兵部尚书丁汝夔作为严嵩、仇鸾一党的替罪羊而被处斩。

庚戌之乱虽然结束,但是作为大明罕见的奇耻大辱而载入史册。在这次事件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官僚集团的贪污腐化是一个方面,军队孱弱的战斗力更是一个大问题。堂堂京师重地,居然找不出可以作战的士卒,将领们领命而不敢出击,弃城外百姓于鞑子铁骑之下,可谓是窝囊至极。

作为补救措施,大明朝廷随后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力加强了京师的防御兵力,改十二团营为三大营,总三营为戎政府;修建北京外城,置蓟辽总督大臣,辖蓟州﹑保定﹑辽东三镇,募山东、山西﹑河南诸道兵每年到京师防秋,秋后散去,从此以后就成为了定制;又选各边镇精锐入卫京师。算得上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与此同时,俺答汗既然已经退兵,按照协议,于十二月派使者到大同要求通贡,次年三月,再次遣使至宣府,求通贡市,嘉靖皇帝几经考虑之后,终于答应在大同边外开设马市,四月间,大同马市以布缎等换马两千七百余匹,宣府、延绥、宁夏诸镇也准许开市,每年两次。双边贸易逐渐恢复正常。所以在客观上,庚戌之乱也起到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当然,这是挨了揍之后的被迫之举。

庚戌之耻很快就传开了,举国哗然,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记住了这次奇耻大辱。虽然在朝廷的遮掩之下,没有人敢公开议论朝政的不是,可是在严嵩奸党把持下的朝政腐败,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人们对严党的愤恨有增无减。

在延安府忙碌着的莫思凡当然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甚至比别的人知道得更早一些。因为秦大的死讯传过来了。

秦百韬知道他在延安府,自然就派人给他送了信。那个时候边塞之地乱成了一锅粥,鞑子游骑四处乱窜,延安府这边也风声鹤唳,谁都不知道鞑靼骑兵会不会打过来,达官贵人们纷纷收拾包裹准备逃难,老百姓们没地方跑,更是人心惶惶,生怕鞑子的马刀砍过来。

虞家庄这边也受到了冲击,不少庄客由于害怕跑了,就连虞进明也在犹豫要不要收拾金银细软,到西安城里去避一避风头。鞑子骑兵跟流寇显然不同,决不是他这个土财主能够抗衡的。财产没了不要紧,命要是没了,要财产又有何用?

不过,即使要跑,他也希望拉着莫思凡一起跑,现在虞家庄和莫思凡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他完全明白那个瘦弱的书生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莫思凡没有准备撤离,虽然他身边不少人都惶惑不安,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西凌县地处内陆,和平的日子过得太久了。面对战争,有谁不怕?哪怕是去西安避避风头也是好的。

但他仔细回想过了,实在不记得在这个时期延安府有过什么战争,当然了,以他对历史进程的粗略了解,真有战争的话他也记不住,所以他的记忆是靠不住的。但是延安府前面毕竟还有个延绥军镇,鞑靼骑兵要想过来,在打破延绥边镇之前,可能性不大。从延绥镇到延长县毕竟还有很远的距离,真要有那么一天,临时再撤也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