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叮铃”,悠扬的风铃声在大草原上飘荡,这个风铃属于十七岁的乌仁图娅,这个在蒙古语中寓意为“曙光”的女孩活泼阳光,健康爱笑,在部落中也算是比较出名的小美人。只不过如今她已经变得非常虚弱,躺在毡包里昏睡。她的父母兄弟都围在她身边,有的暗暗垂泪,有的则捏紧了拳头,手上青筋毕露。毡包里的气氛十分沉重,没有人说话。
良久,一个瘦弱的少年猛地抬起头来,将腰间匕首拔出来,插在地上,大声说道:“我不管了,这次行动我一定要去参加。”
他是乌仁图娅的三弟,叫做乌恩,比乌仁图娅只小了两岁,两人自小感情就非常好,乌仁图娅特别照顾这个弟弟,她有一口吃的,绝对会分半口给乌恩。然而今年大草原的气候非常反常,水草远不如往年肥美,食物不足,导致整个部落的牲畜数量大量死亡,牲畜乃是蒙古人赖以生存的财产,无论是皮毛、食物还是其他必要的生活物资,都是靠饲养牲畜得来。如今牲畜大幅度减少,人也就没办法生存,大饥荒在草原上蔓延。由于在夏秋季节没有贮存足够的粮食和过冬的物资,这个寒冷刺骨的冬天也格外的漫长难捱。
乌仁图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病倒的。说病倒其实不太准确,饿倒才更符合实际情况。家里如今已经几乎断粮了,可是冬天才过了不到三分之一,今后的日子该怎样过,谁都不知道。
乌仁图娅家并非个例,事实上,整个部落都处于饥荒之中。她们所在的部落称为呼图部落,规模不大,大约有两千多人。而在此次饥荒中,损失的人口多达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在这种天灾中没办法生存下去,就只能被淘汰。在此之前,乌仁图娅最小的弟弟已经不幸夭折,而现在,厄运已经向这位小姑娘侵袭过来了。
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呼图部落头人也一直在想办法,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自然就是向俺答汗求援。在大草原上分布着无数个部落,其中最有实力的无疑便是俺答汗所在的土默特部,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黄金家族的后裔,其他部落都向他臣服,成为他的子民。既然是子民,在困难的时候,请求援助也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整个草原都遭了灾,但俺答汗的日子并不难过。因为在他的麾下,不完全是过着那种游牧生活的牧民,还有不少从大明内地逃到草原上的汉人,这些人以白莲教徒居多,他们带来了内地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垦了不少土地来种粮食。在这种农牧结合的模式下,俺答汗的部落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再说了,即使过不下去了,俺答汗率领大军南下,抢都要抢回不少粮食和物资。
因此,呼图部落头人呼图巴格满怀希望的派出使者,期望着能够带回粮食。可是十几天后,使者空着手回来了。俺答汗不肯施以援手,理由仅仅是在某一次大汗征召军队南下劫掠时,呼图部落没有派兵参战,俺答汗没有追究怠慢之罪就很不错了,还想要援助?其实那一次只是因为呼图部落迁徙到了别处,没有接到征召的通知。可是俺答汗是不问情由的,纵然你有千般理由,只要认为是你错了,那就真的错了。
没有援助,呼图部落的人就只能饿着肚皮硬扛。可是在严酷的天气下,哪里能扛多久?今年的冬天本来就来得特别早,气温也明显低了很多,于是牲畜就不断倒毙,人的损失也越来越多。
就在这时,有一个长年在明蒙两地经商的人带回来一个消息,说在离边境不远的延安府,有一处非常大的粮仓,比官家的粮仓都要大,却不是属于官府的。要是能够想办法将那些粮食拿到手,那么呼图部落的饥荒问题将迎刃而解。
应该说这个消息确实有吸引力,但所冒的风险也必然非常巨大。现在明蒙边境的互市时断时续,存在着诸多问题,想通过合法手段买到粮食的机会很小,而若是想强抢的话,首先就得通过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草原上几乎全民皆兵,即使只算身强力壮的男子,呼图部落也随时可以拉出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伍。这样的队伍战斗力极其强悍,往往能够战胜人数多几倍的明军,如果只是在边境上劫掠的话,由于骑兵的机动性,来去如风,风险系数极低。但是若要穿过重兵把守的延绥镇,攻下那个粮仓,还要将粮食给运回来,那就难多了。除非有俺答汗那种拥有数万精兵的实力,可以打得大明朝廷心惊胆战。要不然还是别做这种梦为好。
所以明知延安府有个大粮仓,呼图巴格也号召大家组织起来,准备参加抢粮的行动,但应和的人并不多。如果因为抢粮而枉送性命,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可是随着饥荒情况加剧,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抢粮是死,不抢粮还是死,那还不如拼死一搏,说不定还有点胜算。恰好在这时,有人探测出一条小道,只要翻过长城,走这条小道,就可以抵达延安府,而不惊动延绥镇的守军。
这个消息带回来之后,登时在呼图部落引起了轰动,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伍很快就拉出来了,大家都摩拳擦掌,恨不得即刻就冲进关内,大肆劫掠一番。在平时,他们都是老实厚道的牧民,但是一旦跨上战马,拿起刀剑弓箭,他们就变成了无恶不作的强盗,为了生存,他们不惮于将其他民族给消灭掉。
乌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加入骑兵队伍,起先他父母是反对的,因为乌恩的大哥就是在某一年随俺答汗劫掠汉民的时候,被人用弓箭射死。如今乌恩虽然还是少年,却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弟弟妹妹们都还年幼,乌仁图娅又病倒了,他要是再出点什么事,那这个家基本上就垮掉了。而且前两天乌仁图娅还清醒着的时候,就明确反对三弟这么做。她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女孩,然而不幸生于乱世,别说和平,连生存下来都很艰难。
乌恩很尊敬自己的姐姐,不忍心拂她的意,所以迟迟没有决定参加行动。可是眼见得她病得越来越重,竟至于昏迷不醒,他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抢粮行动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哪怕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也不可能说走就走。呼图巴格宣布征集全部落所有粮食,一部分留给留守的老弱妇孺,这部分粮食即使省吃俭用,也只够一个月的。其余大部分都交由骑兵队伍带走,他们此行不是去出游,而是要跟人厮杀拼命,不吃饱肚子哪来的力气作战?
虽然呼图部落拉起了数百人,但力量还是不足。于是呼图巴格联络上附近两个同样遭灾的部落,共同出兵,一共有八百余名,由呼图巴格统一指挥。如果是野外作战的话,这样一支骑兵即使面对万名明军也不怕,故而他们信心十足,坚信一定能够夺得粮食回来。
经过几天时间的准备,这支骑兵出发了。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到处都是没有融化的皑皑白雪,马蹄踩在松软的积雪上,飞腾起一片片雪雾。乌恩骑行在队伍的后半段,他的身板不算强壮,力量也不足,呼图巴格为了照顾他,不让他在前面冲锋陷阵。
由于积雪的作用,行军的动静并不大。整个队伍非常沉默,杀气简直就是写在了脸上。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没有退路,如果抢不到粮食,不仅他们要死,整个部落的人都活不下去。为家人、为部落争取一个生存的机会,这就是他们的信念,也给他们的战斗厮杀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经过一天的奔驰,骑兵队伍来到了明蒙边境,此刻,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条巨龙——蜿蜒在山岭上的万里长城。
长城很长,很雄伟,驻守的军人数量也不少。但是就算驻军百万,也不可能将所有地方都监控起来。事实上,有许多地方都是守军的视线盲区,根本就顾及不到。
按照往常惯例,鞑靼人入关劫掠通常是在夏秋季节,因为这个时候秋高马肥,正是鞑靼人战斗力最强悍的时候,每当到了那个季节,边地都会高度紧张,驻军也会提高警惕,加强巡逻力度。一旦有破关而入的行为,往往也会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进行阻截。
但是到了冬天,鞑靼人一般不会出来活动。积雪会严重限制他们的机动能力,而机动能力恰恰是劫掠屡屡得手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冬天,草原上忙着积蓄物资过冬,休养生息。驻军呢?当然也会放松警惕。没有人相信在这种冰天雪地,鞑靼人会来进攻。
这恰恰给了呼图巴格一个机会,只要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破开城墙,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有人发觉。有这个时间差,足够他们抢夺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