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义看得懂那些图纸,并且通过不断地揣摩,也能搞明白枪支的运行原理。不得不说,对莫思凡的奇思巧构,他非常佩服。但具体到实现上,可没那么简单。
因为他缺少必要的工具,也买不到足够好用的材料,什么都得自己动手制作。当然这也算不上什么,西凌工坊大部分器材都是自己做的。作为一个铁匠,他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是啥都要做,啥都会做了。
莫思凡画的这些图,从形状来看跟神机营的火器完全不同,结构显得更精巧更复杂,这就需要十分高超的制作技巧,否则随便哪个部件加工误差大一点,都没办法组装出来。
而且这枪的运作原理跟神机营的火器完全不同。神机营的火器实际上就是一根鸟铳,前面装上弹丸,后面填充火药,发射的时候,点燃后面的火药,在火药迅猛燃烧膨胀的作用下,将弹丸打出去。这种操作方式慢且不说,还很危险,炸膛的事故经常发生。所以神机营的名声虽大,实际威力却不咋样。但莫思凡设计的图纸一看就是连续发射的那种,发射的火药跟弹丸是制作在一起的,称作子弹。不需要用火绳来引燃,通过击发子弹底部的雷管来发射,光是子弹的复杂结构,就够让人喝一壶的了。
谢小义看了很久,终于说道:“难,难,你要的这种枪,我恐怕制作不出来。”
莫思凡道:“我不让你一个人制作。工坊前段时间来了不少铁匠,你带着他们一起做事,感觉他们怎么样?”
“都还不错。大家各有所长,各有绝活。我现在的担子轻了很多。”
“里面有个叫雷振声的,出身于火器世家,对火器颇有研究,而且他手头还有很特别的加工工具,你可以找他切磋切磋。”
“那敢情好。有个懂行的带着,就不用走那么多弯路。”
“你们可以慢慢研制,从一支两支这样的做起。等以后更好的加工工具出来,批量生产就容易多了。大明其实有很多人才,关键是重不重视他们,能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才智。”
“理是这么个理,但是我还是得问一句,你制这些枪干嘛?”
确实,大明虽然不禁枪,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枪。但是对民间武器的管控一直都是有的,防身用的刀剑之类虽然没有什么限制,但是重型的弓弩、长刀、甲胄等等大型杀伤性武器一直被禁。枪械的杀伤威力自然远在弓弩、长刀之上,可以想象,官府是绝对不会允许私人持有这类武器的。那么莫思凡私自制枪,可不怎么合法。
莫思凡笑了笑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放心,不会拿来造反的。只是官家的火器实在不堪大用,所以就改良一下,也算是为大明军事力量做一点贡献。现在咱们是从小小的枪支做起,以后还可以改良大炮,发展铁甲军舰,到那里再看,这个枪械就纯属小儿科的玩意了。”
谢小义见他这样说,便放下心来。拿起那些图纸,说道:“那好,我去找雷振声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做出来。对了,上次你给了我一个合金钢的配方,我炼出来了,质量真的不错。有时间你也看一下。”
“不用看,我对你有信心。你用那合金钢打造几把刀剑出来,保准是神兵利刃。”
“好,过段时间我就动手。”
看着谢小义匆匆离去的背影,莫思凡很满意。说实话,自己理论知识丰富,见多识广,但是动手能力就差了些,幸好自己有这么多兄弟可以分担任务,这些人以前并不起眼,甚至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各有各的才华,只是遇不到赏识他们的伯乐,甚至不得不将一身本领带到棺材里去。自己现在仅仅是向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将自己的手艺充分施展出来。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大师,其实就藏在自己身边。
同样的道理,对于乡村少年来说,如果不给机会让他们学习,他们今后的命运无非是重复先辈劳苦劳累罢了,无非是租几亩薄田,收获几石勉强糊口的粮食罢了,但是莫思凡给他们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可以将全部身心扑到学习上面,不让他们有任何后顾之忧,这样优越的条件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期学生的培训效果好得出乎莫思凡的意料,他们有基础,求知欲望强,很多人甚至每天刻苦学习到深夜,为的就是不在这种百舸争流的氛围中落后,加上又有柳氏兄妹这样的强力助手,可以分担莫思凡的大部分教学工作,带领着所有学生们共同进步。所以不到半年的时间,莫思凡就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半年,对于后世的学生来说,不过是一个学期罢了,如果说半年学习就能让一个人产生质的飞跃,无疑是个笑话,但是西凌小学不一样,它的教学立足于实用,没有任何虚头巴脑的东西,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课文,也不用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大量无用功,所以学习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而在学习方式上,莫思凡采取的是开放式教学方式,上课的时候,不是莫思凡一个人在上面讲,底下的学生规规矩矩的听,而是莫思凡简单讲一下要点,然后学生们自由讨论,互相探讨,这样一种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无疑深受学生欢迎。
可以毫不犹豫的断言,在西凌小学学习半年,抵得上后世两三年的知识量,甚至更多。一些学习特别优秀的,几乎可以让他们小学毕业了。
教学成效显著,莫思凡当然是最高兴的,按照计划,在第一期教学开始半年之后,第二期招生工作就要开始了。有了第一期学生的现身说法,第二期的报名显得更热烈一些。毕竟现在大家都知道,在西凌小学念书是真的不收学费的,表现优秀的还可以挣大钱,有这么好的机会,谁不想把握住?所以报名工作一开始,大家就蜂拥到西凌小学那里,不仅五村的孩子报名,连附近很多村落的小孩都跑了过来,男女都有,有鉴于大家如此饱满的热情,莫思凡适当放宽了一些条件,最终符合条件的达到了一百五十人。
为了满足部分远距离学生的上学要求,莫思凡决定兴建一栋学生宿舍,当然,这对后勤进一步产生了压力,毕竟这么多人住在一起,方方面面的细节都得考虑到。
荒地的三十亩土地面积已经渐渐不够,这一年多以来,建设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仓库、车间、宿舍等,占掉了很多土地,而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场所,适当的绿化面积也得保留,所以建了花坛,建了操场。莫思凡甚至还想建一个娱乐中心,让学生和工人们劳累之余,也有个放松的地方。
土地不够了,他又将周围一百多亩土地买了下来。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土质并不太好的农田,莫思凡的初衷并不想占用耕地,但是一年过去了,局势的发展便违背了他的初衷。
这就跟为了采矿而破坏山体一样,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有些问题,但是如果不去开采,用什么来进行发展?所以破坏并非绝不可行,但是破坏之后,还得想办法加以保护,这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西凌县人口不算多,除了县城之外,五村这片区域算是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带了,即使这样,也不到三百户,加上附近一些村落,勉强有四百户左右,以平均每户六七口人来算的话,也才两三千人。这么小的人口基数,符合年龄条件的少年儿童并不算多,莫思凡的西凌小学一下子招去了一百五十多人,加上第一期的五十人,几乎有大半青少年都到西凌小学来了。一下子解决这么多小孩的入学问题,按道理应该是个好事,百姓高兴,乡绅也无话可说,唯独有一个群体不太高兴。那就是私塾先生们。
教私塾的是些什么人呢?往往就是那些中不了举的秀才,也有一些连秀才都中不了的老童生。有些人科举了数十年,屡试屡败,到最后家产都给折腾光了,没了饭吃,这些人都是读圣贤书的,让他们去干苦力活,自然是干不得,也不屑干,没有本事,又没力气,就不得不开个私塾授馆,一边当私塾先生,一边继续应试,就像莫思凡说过的那样,在一棵树上吊死。私塾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小的只有二三人,大的也不过一二十人罢了。对他们来说,教私塾一是维持自己的体面,二是养家糊口,虽然不能发财,但也不会饿死。
然而西凌工坊的横空出世,却打破了这种脆弱的教学生态,这片地区的适龄儿童就那么多,排除那些家境不好上不起学的,这些儿童就算全都分到十几个私塾里去,每个私塾也才分到十来个人罢了。更何况很多私塾本来就只有几个学生呢。
现在可好,连这仅有的几个学生也都跑到西凌小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