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克朗被劫杀一案,无疑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仅是案发现场极为惨烈,还在于他四品知府的身份。无论哪朝哪代,劫杀朝廷命官都是极为严重的罪行。那些逃散的差役后来遇到从崇仁县出发搜寻的官兵,两相汇合,这才敢重新回到案发地,将史克朗的妻妾救起。只是到了此刻,距离案发已经是三个多时辰了。
由于案发地便是在抚州,史克朗便是要去上任的抚州知府,前任知府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交出印信,到其他地方上任去了,如今抚州只有一个五品同知领着一帮官吏在管着事务,大伙儿都眼巴巴地等着史克朗前来主持大局呢,他这一死,短时间内抚州等于就没了主官。
在这种情况下,那个五品同知便只能暂时代理知府职务,一方面主持政务,另一方面调集精干力量侦破史克朗被杀一案。
线索有很多。那五个山贼都是差役们见过的,甚至名姓都有,很快就画影图形出来,于各州府郡县四处张贴,悬赏缉拿。
在擅长追踪的捕快侦缉之下,被劫走的三辆马车很快就被找到了,这三辆马车被废弃在离案发地四十余里的一个偏僻的地方,里面的财物早已被洗劫一空,而周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这一条线索就这样断掉了。
至于差役们信誓旦旦说的马鞍岭和张乡岭的匪徒,事后证明完全是子虚乌有,这两个地方从来没有出现过山贼,别说那数量多达百余的山贼了,连零星山贼都没有出过。很明显,这两个地方闹山贼的消息不过是那几个劫匪信口胡言罢了,目的就是吓阻史克朗从马鞍岭下通过,改走小道,从而堕入贼人的圈套。这也印证了一件事情,此次劫杀绝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十分周密的布局,从引诱史克朗上钩,到动手劫杀,再到事后逃走,都有着精心谋划,绝不是普通的贼人。但推论无非就是这么多,这些劫匪从何而来,去往何方,还有没有其他人接应,这些都不了解。五人画像已经交给各地对道上人物非常了解的捕头辨认过了,无人认识,也许根本就是经过乔装改扮的,这样画影图形也失去了作用。案件的侦破就此陷入了死胡同。
在案件迟迟无法突破的同时,来自民间百姓的呼声也传到了有司耳中。不论是史克朗曾经治理过的丰城县,还是刚刚离任的西凌县,当他被杀的消息传过去时,百姓们没有丝毫惋惜情绪,反而无不拍手称快。就连他即将上任的抚州府百姓,也都庆幸史克朗总算没机会再祸害抚州了。
这样的呼声不能不引起有司注意,并对此展开了一次调查,关于史克朗的官声、史三尺外号的由来等问题很快就被查了出来,甚至其上任路上招摇过市、露富摆阔的行径也被人揭发出来,这样他被人盯上也就不难解释了。这样一个大贪官被杀,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调查,就成了一件很有争议的事情。案件调查原本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没有取得丝毫效果,尽管没有任何明确的命令取消案件侦破,可事实上已经彻底停顿下来了。几个月过去后,就再也没有人想过要破获这件案子,过往曾经发生的一切,不过是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莫思凡当然也很快知道了案件的详情,但他的反应非常平静,史克朗的被杀仿佛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处污痕,用抹布轻轻一拭,污痕就此消逝无踪,仅此而已。
事实上,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根本就顾不上管史克朗的事。西凌工坊生产十分顺畅,销路不存在任何问题。小学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直都在有序的推进,取得成果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开始考虑一个新的项目。
水晶工艺品当然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获利之高,连后世那些垄断暴利行业都望而兴叹。但是这种暴利决不是永远持续下去的,总有一天,随着市场上产品越来越多,价格终将平抑下去,直到成为一种非常普通的产品,就跟后世的发展历程那样,现在是没有人跟自己竞争,可再过几年呢?就难讲了。创新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多元化经营才是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现在自己的资金足够多,让其运转起来才能更快的升值。
对于选择做什么样的项目,莫思凡早就有过通盘考虑。应该说,能做的非常多,每个项目在当今都是蓝海领域,要赚钱都轻而易举,但路得一步一步走,走太快了容易栽跟头,办工坊也是这样,得打牢基础,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当初他选择做水晶工艺品为切入点,是因为这种项目投资小,见效快,符合其最初一无所有的处境,如今身家丰厚了,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很大。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还是从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着手。
众所周知,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后世改开后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始终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功不可没。产品不仅要能够生产出来,还得运得出去,运输速度的快慢甚至能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所以从一个国家道路建设的好坏就能看出其发展潜力有多大。
横向对比的话,大明的交通状况其实还算好,纵横交错的官道是大明机体上的大动脉,密布城乡的小道则是那些毛细血管,可以源源不断的将物质输送到大明的各地。然而由于管理维护不善的原因,有些毛细血管已经被堵塞住了,甚至部分大动脉也受损严重,输送效率大为降低。
如果是纵向对比的话,如今最好的官道也比不上后世最普通的乡道,沙石修筑成的道路,怎么都不能跟水泥路相提并论。所以不是大明朝廷不想修路,而是出于材料的限制,没办法修出高等级道路来。
因为在嘉靖年间,水泥这样一种上乘的建筑材料还没有问世。
莫思凡考虑的下一个项目就是建一个水泥厂。
有了水泥之后,不仅仅是能够修筑道路,还能建房子,建生产车间,更是加固城池要塞最好的材料。有些钢筋混凝土要塞,连大炮都轰不破,更别说如今普遍使用的攻城车了。
水泥的应用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成了后世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全球每年的水泥产量高达几十亿吨,而天朝便占了足足一半,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它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面貌。
普通水泥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两磨一烧,以莫思凡的技术完全可以轻松的制出来,现在有了电动设备,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量方面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怎样控制水泥厂的污染。众所周知,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如果没有有力的环保措施,对周边生态的危害简直是灾难性的。作为一个新时代好青年,莫思凡有着极其强烈的环保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原本就不相悖,特别是现在大明工业刚刚肇始,从一开始就注重环保问题,总比以后污染了再来治理要好得多。
如果只是他自己办这个厂,那就好办,无非是投入多一点,制造一些环保装置,让车间里的扬尘尽量减少,让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让烟囱不冒滚滚黑烟,总之只要想控制,总能找到比较理想的方案。但是他能做到的措施,别人不一定肯做,也不一定做得到。
水泥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后世众多小水泥厂的质量控制虽然比不上大厂,但也不是不能用。这跟水晶工艺品不一样,水晶工艺品如果缺乏技术的话,就很难做出来,水泥却是只要投入就能产出,可以想象,这种东西一旦诞生,很快就会遍地开花,仿制者不计其数。那些仿制者既不会控制产品质量,更不会上马环保设施,用不了多久,这片土地就会变得千疮百孔,绿水青山也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
所以莫思凡有些犹豫,这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水泥既能造福于人类社会,也会毁灭这片家园。到底是造福还是毁灭,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利用方式。
制造水泥的心思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早在去年电动设备制造出来后,莫思凡就在动这个心思了,他一直在权衡其利弊得失,纵虎归山易,缚虎归笼难,如果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他不太敢将这头猛兽放出来危害人间。
但是放手不发展也不是个好主意,且不说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水泥本身也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只不过它是西方人发明的,而天朝在这方面落后了几百年,以至于形成了落后即挨打的局面。
如果不想挨打,那就必须抢先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