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起西凌
6828700000095

第95章 再赴瓦山

之所以选中瓦山村建水泥厂,莫思凡经过了多方面的思考。首先,水泥工业毕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即使采取措施,也无法完全避免粉尘的飘散。五村位于县城近郊,绝对不适合建水泥厂,否则粉尘飘到城里,那是要惹大麻烦的。别说韦县丞保不住他,贾知县恐怕也得来找他的麻烦。而瓦山远离县城,直线距离足有四十多里,又是位于山区,纵然有些污染,也不会扩散到其他地方。其次,生产水泥的原料跟瓦山窑烧粗瓷的原料差不多,就地取材,原料非常便利易得,煤炭也不缺。第三,瓦山附近村落有两百多户,人口有两千多人,呈散居状态,劳动力并不缺乏,而且多数是在瓦山窑做过工的,算得上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只需稍微加以培训,很快就可以胜任水泥的生产任务。

瓦山窑是个老瓷窑,历史悠久,长盛不衰。附近这一带地方几乎每家都有人在窑上做过事。按照后世的说法,瓦山窑是这一带的支柱产业,对于解决村民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瓦山窑出点什么事,影响的便是附近所有的村民。

罗家是瓦山村的第一大家族,嫡系旁系算下来,占了瓦山村将近三成的人口。瓦山窑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发展,可以说是历经风雨,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辉煌起来,在最辉煌的时候,产品不仅占领了西凌近半市场份额,甚至远销湖广以及江西其他郡县,深受底层百姓的欢迎。在那个时候,瓦山窑给罗家带来了不少财富,在整个西凌县,罗家也算排得上号的大家族。

虽然财富大部分被罗家人瓜分,但是窑工们在瓦山窑上做事,毕竟还是可以通过劳力获得不错的报酬,不说多了,每年挣十余吊还是没问题的,再种点田,菜蔬自给,这样下来,一家人的生活还可以过得很不错。村民们的愿望其实很简单,说他们有多大的追求也没有,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

但是好日子并没有过太久,随着西凌县其他小瓷窑的兴起,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抢占市场,各瓷窑竞相压价,时不时就掀起一场价格大战,看似消费者们获得了实惠,实则损害了整个市场。实事求是的讲,瓦山窑的不景气不是在罗正风手上开始的,早在十几年前,他老爹做窑主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颓败的气象。只不过那时罗家架子还在,虽然已经虚弱了不少,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靠着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还是艰难的支撑了下来。

偏偏罗正风乱来一气,成了压垮骆驼上的最近一根稻草,最近这几年瓦山窑一落千丈,市场大幅度萎缩,别说赚钱了,连窑工们的工钱都渐渐地开不出来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在库房里堆积如山,甚至很多干脆就没有入库,扔在外面任风吹雨淋。窑上人心涣散,不少人干脆就不来做事了,反正做了也得不到钱,做来何用?好端端的一个瓷窑眼看就到了倒闭的边缘,纵然族长对他非常偏爱,但是也抵不住他这样胡作非为,家族内部对他的非议越来越多,最终也只能将他撤下,让他的弟弟罗正林做了窑主。

罗家以瓦山窑起家,做生意乃是本行,但商人的社会地位低,就算是有钱也是如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罗家设了一个村塾,特地延请了名师前来执教,当然能够上得起村塾的并不是普通人家,至少是罗家嫡系或者家里条件比较好点的,贫寒子弟到哪里都上不起学。

罗正林就是通过读村塾考中秀才的,这也是瓦山村出的第一个秀才,尊贵程度可想而知。瓦山村有出息的读书人很少,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家自然对他很尊重,在村子里走动的时候都会有人向他行礼致敬。也许是被书香熏陶,罗正林的修养极好,待人接物都是彬彬有礼,他家境很好,也没有一般读书人那种穷酸之气,以至于人们将他与其兄罗正风进行比较,几乎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爹妈生的。

罗正林酷爱读书,对经商并不感兴趣,瓦山窑窑主的宝座对他没有丝毫吸引力,但是身为长房嫡系,有些责任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推脱。他的哥哥不争气,只差没把瓦山窑直接搞垮,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以前光景好的时候,窑主这个位子很多人抢,现在却是没有人想沾手了,在这种情况下,罗正林只好暂时放下书本,拿起算盘,为挽救家族生意而努力一把。

做了窑主以后,罗正林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清偿以前积欠的窑工工钱,提高现有的窑工待遇,重新开拓市场等,总算是将瓦山窑颓败下滑的势头给止住了,虽然还远远谈不上复苏,至少是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

这些就是莫思凡了解到的罗家现状,他既然准备跟罗家打交道,罗家的底细自然是摸得一清二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商战也不例外。

罗家有钱,即使如今已经衰败,但底子还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再怎么落魄,也比寻常百姓过得好,所以莫思凡并不轻视任何对手,而是认认真真的做足了准备。

首先当然是摸清罗家的底细,看看罗家有哪些比较重要的人物,各有什么优缺点之类的。

然后是做好瓷器的市场调查,这一点很重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市场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

摸清情况之后,莫思凡这才启程前往瓦山村,这个时候已经是五月初,距离他宣布研发水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样品已经试制了出来,某些关键设备也在加紧制造之中,现在只要将建厂的地址确定下来,就可以实现产业化了。

此次行程,莫思凡选择坐马车,由叶子羽充当车夫,谢小义和谢小花则是骑马,一行四人用了不到两个时辰,赶到瓦山村。村子中央最大的那栋宅院自然就是罗家,这是一栋已经有了些年头的老宅,高墙深院,占地甚广,至少有数十间房屋,非常好找。

到了罗家门口,谢小义跳下马来,走到门房那里,递出一张柬帖,客气地说道:“劳烦通报一下,谢家村秀才莫思凡来访,想见一见罗正林罗秀才。”

那门房见谢小义身材高大雄壮,气质很是不凡,而门外停着的那辆马车也并不普通,跟市面上常见的不太一样,似乎是经过了改装,看上去非常的舒适,光是轿帏装饰的流苏就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凡大户人家的门房都是有眼力劲的,一眼就辨得出来人是贫穷还是富贵,再根据情况来决定应对之策。所以谢小义的柬帖一递进来,他便陪着笑道:“贵客稍等,小的马上就去通报。”

没过一会儿,那门房便走了回来,说道:“相公请各位到堂屋候茶。”

谢小义便走到马车旁边,低声说了几句,莫思凡掀开车帘,跳下马车,在门房的带领下,向堂屋走去。至于马车,自然另有下人前来照看。

走过长长的院子,刚到堂屋门口,就看见有几个人正候在那里,为首的是个年轻人。那年轻人长得甚是白净,看上去很是斯文,见他们过来,便迎了上来,揖了一礼道:“莫年兄有请,在下罗正林恭候多时。”

莫思凡还了一礼,道:“罗兄客气。莫某冒昧前来,也没有提前打招呼,还请恕罪。”

“不妨事。这几位是……”

“这是我二哥谢小义,她是五妹谢小花,这一位么,罗兄认识,我就不多介绍了。”

罗正林怔了怔,仔细打量着叶子羽,感觉有点面善,却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叶子羽见他望了过来,哼了一声道:“罗相公是贵人,不认识在下也很正常,昔日在下在瓦山窑做牛做马的时候,见过罗相公几次,但罗相公如何会将在下放在眼里?”

罗正林吃惊地叫道:“你在瓦山窑做过?怪哉,我接手瓦山窑已有一年半了,窑上的人几乎都认识,断然不是我接手期间的。看你年岁并不大,顶多也就二十出头,那你岂不是很小就在窑上做事了?”

“我在窑上做了三年多。”

罗正林凝神思索了一会儿,恍然大悟道:“原来你是姓叶,叶青云的儿子?”

叶子羽冷笑道:“难得罗相公还记得小子,在下正是叶子羽。”

“我知道你们兄弟,因为当时窑上就只有你们年纪比较幼小。你说做了三年,我自然就想到了你们。说实在的,当年那些事情是家兄的过错,我也曾经劝过家兄,凡事不可太过分,奈何他并不听我的,那时我只是个闲散书生,也做不了什么事情,让贤昆仲受了不少委屈。在此,我替家兄向贤昆仲致以诚挚的歉意。”

说罢,他深深地揖了一礼,态度非常诚恳。叶子羽纵然有天大的怒气,一时也发作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