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
6839900000022

第22章 附录 文静经典案例实录(1)

文静是中央电视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她在6小时直播“马航失联”报道中,体现了“能说、会交流、善总结”的特点;在探秘“南海一号”报道中,展现了出众的虚拟演播室直播能力。这两段报道都称得上是记者型主持人演播室主持的上乘之作。附录部分,笔者将这两段经典案例以文字实录的形式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一)虚拟演播室探秘“南海一号”

1987年,我国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2007年将沉船整体出水,2011年完成第二次发掘,2013年底开始全面发掘,2014年12月29日,央视推出“宋船迷踪,南海一号考古大发现”特别直播报道,通过连线报道和虚拟演播室技术深入多维地介绍了南海一号。下面节选主持人文静的解说记录,以飨读者。

文静:大家好,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要干一件大事儿,我们要让时光倒流800多年,不过呢并不是通过天体物理学当中的虫洞,而是要利用电视虚拟技术,今天我们不仅要看,而且还要搭乘着宋代巨轮南海一号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考古发现。大家注意到此刻在我前面飘荡着一条蔚蓝色的丝带,它可不是普通的蓝丝带,如果我们把它比喻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话,它的时间和历史经纬度将会追溯上千年,横跨欧亚大陆万里海疆,而在这条海上,中国输出金、银、瓷器换回香料、琥珀,就连货币也成了硬通货,那个时候我们是绝对的海上贸易大国。

主角先来登场吧,我们看看南海一号,当然这是根据历史资料,还有根据考古发现而复原的南海一号。它是一艘宋代远海的贸易船,和同时代往来的印度船、阿拉伯船一样满载数百吨的货物,其中也不乏瓷器、漆器、纸张、金属制品这样的外交商品。其实呢,南海一号在海底已经度过了8个100年,而对它的打捞呢都持续了20年,说到这次相遇啊就是一个奇迹,1987年的时候,是中英联合打捞队阴差阳错的一次意外发现,才向世人展露出了它的真容,只是那个时候我国水下考古力量以及考古发掘技术还不足以把它发掘出水,就这样,南海一号就继续在海底沉睡,它在静静地等待揭开它神秘面纱的考古学家们,但我们牢牢地记住了它的名字:南海一号。

20年后的2007年、水下考古专家呢本着“整体开发、原地保护、就地展示”这样的原则,当时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水下考古的整体打捞方案,而这个震惊了世界的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最终成功了。南海一号啊,可是坐着12台的大轿出来的,它与包裹着它的重约3000多吨的沉箱就在12条巨型起吊臂的牵引下,整体安然出水了,而南海一号呢也可以说是裹着睡袋出来的,伴随着保护着它的厚厚的淤泥,然后被整体地送入到了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而由此也开始了我们中国水下考古的天字号项目。

2008年的时候,海丝馆正式开馆了,不一样的是游客们可以一边参观南海一号的出水文物,一边还可以和考古专家们共同见证这条渐露峥嵘的宋代巨轮了。这南海一号啊,目前所搭载的文物,据推测就可能达到6到8万件之多,而且其中呢,不少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已经发现的,比如说就有极尽奢华的黄金腰带啊、镂空金器、银瓶、漆盘等,而这些珍宝更是让南海一号充满着无数个待解的谜团,有人形容它搭了一船货物富可敌国。如今呢,考古学家们已经对这艘珍贵的宋代木质古沉船进行了长达7年的试探性发掘,而从今年的11月开始,考古发掘工作进入到了大规模的文物提取阶段。而考古学家们对船舱进行清理之后会有哪些新的发现,今天的直播节目,我们就会一一揭晓。

现在呢,我们看到身后的这个坐标就是广东阳江海域,而这里也是宋船南海一号出水之前最后的地理坐标了,它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营港以南大约20海里处,当然大家现在最想看到的就是南海一号的家,广东阳江宋船南海一号最后的归宿是一个专门为它设计建造的豪宅——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而它的卧室就是水晶宫,当然水晶宫的发掘现场是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我有两位同事今天就在那里啊,我们看看能不能看到,已经看到了,这里就是南海一号卧室,最私密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是发掘现场,现在整个的遗址呢对于我来讲恐怕最难以忍受的就是,你最想去的地方离你只有一步之遥,好,我们不是穿越吗?我就先来一个穿越,我一定要进入到考古发掘的现场,我要小心翼翼,因为我不能碰到任何一件文物。

此刻我很幸福,给大家赶紧介绍一下,现在这个遗址呢,船头在这边,船尾在这边,整个船的轮廓已经出来了,而且初步判定,这是咱们中国造的一艘帆船,它的船型呢属于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船的尾部上层建筑已经坍塌了,但是甲板之下的船货基本都还在。看着这些密密麻麻叠放着的这些文物,我实在是有些担心,所以我还是穿越回来吧,我回到演播室,千万不要影响到他们的考古工作,我的同事田云华就在考古的现场。

云华啊,我知道现在是你在那里,一定是有了新的发现吧,赶紧来介绍一下。

田云华:你好,文静。我现在就是在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现场,经过这么长时间大量艰苦的工作呢,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看到整条船表面的淤泥全部被清理出来了,整船的文物就这样密密麻麻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果不是看到如此真实的场景,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货物装得是如此密实,在现场我们也是特别小心,因为这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可千万不能碰到,即便是我们的考古发掘人员,也要提前清理出一个很小的只够转身的区域然后再来清理这些文物。

在现场,我们也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考古队的领队刘成基老师来给我们做一些现场的解读。我们知道海上运输,货物的装运是非常有讲究的,刘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像这些盘子、碗,这种器型的文物都是怎么来进行捆扎的呢?

刘成基:南海一号货物的运输主要采用了大小相套的方法,有些是采用竹篾或者稻草来捆绑。

田云华:其实还有一些圆形的罐子,它一个一个摆放的时候中间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隙,特别是一些小的罐子,我看是塞到这个缝隙当中的,这个是船沉没的时候滚进去的还是当时就有意放到这么大的空隙里的呢?

刘成基:当时是有意放到这个空隙里面,目的就是增加船载量,充分利用船舱有限的空间。

田云华:我们也知道在明代的时候无论是陆路运输还是海上运输,都会往这个缝隙里面撒一些沙子和黄豆,等黄豆发芽之后,会把这些不规则的缝隙都填满,那在宋代的时候为了防止海上颠簸它是如何处理这些缝隙的呢?

刘成基:瓷器,它是一种非常贵重而易碎的东西,宋代那个瓷器除了用竹篾和稻草捆绑外,而且还采用了一种方式呢就是,在罐子里面塞进一些茶叶啊、谷壳啊、稻草啊,来防止碰撞,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是采用一大套几小的一种方式,你看这件东西它就是一个福建德化窑生产的瓷罐子。

田云华:白色的那个小白罐啊?那口已经很小了啊。

刘成基:对对对,在罐子里面还塞了几个小瓶子。

田云华:哦,就在这艘船上这种装货的方式也是非常普遍的哈。

刘成基:啊,比较普遍。

田云华:里面是有一个还是几个呢?

刘成基:好几个呢。

田云华:那这个真是不看不知道,这是只有看到真实的场景我们才能和史料上相印证哈。

刘成基:是的。

田云华:那么,其实在大量的这些瓷器的上面啊,我们也能够看到几大团这种像凝结物一样的东西,而且就是看上去很坚硬还有贝壳什么的,明显颜色发红,这是船货还是一些海生生物呢?

刘成基:这个是一个船货,是一种铁质的凝结物,啊,这个凝结物里面呢有很多沾了其他东西。

田云华:啊,铁器是摆在甲板上么?这比这个瓷器明显高出一块。

刘成基:从我们目前看来这些铁器是放在甲板上的,甲板货。

田云华:那按说这么沉的货物应该是放在船底吧,因为海上运输不还有压舱这样一种说法么,那放在甲板上会不会降低船的稳定性啊?容易翻船。

刘成基:不会,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在我们以往的考古中啊,这种现象我们也见得到。

田云华:哦,包括摆放位置也跟这个货是不是先卖出等这样的情况有关系呢?

刘成基:对,是应该有点关系,这种放那个铁器的做法呢,可能跟那个船组装货的顺序有关系,也可能跟船舶到了港口卸货、卖货的先后时间有关系。

田云华:这只能是我们现在去猜测了,哦,那么在这一次考古发掘当中啊那个金器也是一大亮点,那领队,咱们有没有刚刚发掘出来和提取出来的金器呢?能让我们一睹为快的。

刘成基:对,这就是一件我们刚刚发掘出来的金器。

田云华:很精美啊,即便是被泥沙覆盖也能够看到它这个特别精细的做工。拿到现在也是一件精品啊,而且这个造型非常的夸张啊,那么这件金器呢已经经过了严格的拍照和登记,我们马上由文保人员把它送到实验室,那接下来呢我们也希望能够在稍后的直播当中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

文静:云华,我看得简直是心痒痒的啊,啊哈哈,不知道这条项链是不是给女士戴呢,我已经开始遐想了啊,如果是的话那这条宋船难道会搭载着女性乘客么,是船主夫人呢?还是女客商呢?是私人订制呢?还是来样加工呢?总之,云华说了这项链已经在送往到实验室的路上了,待会儿啊,我们在实验室的那路记者——我的同事何岩柯应该会带着大家尝试着揭晓这个答案了。

其次,在这次南海一号正式发掘之前,水下考古队曾经对这条商船进行了两次小规模的考古发掘,而当时呢就出土了金、银、铜、铁、瓷器啊这样那样文物共有6000多件,那多数呢都是非常罕见的文物珍品了,其中还是以瓷器为最多的。那说到瓷器就应该提到宋代,那可是我们中国瓷器第一个鼎盛时代,当时就出现大家耳熟能详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啊,那么南海一号上这次能不能发现这五大名窑的瓷器呢,这太让人期待了,而发掘出水的不少的文物啊,还都带有着浓郁的异国风格,这不禁让我们对船主,对船客的这个外籍身份也浮想联翩啊,这南海一号为我们带来诸多的奇珍异宝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谜团啊,这个我们也通过一个小片子带大家集中了解一下目前发现的这个南海一号的待解之谜。

[短片]

文静:这个谜题呢是一个又一个,我们解开一个算一个。刚才大家看到了,从船舱当中发掘出来的金项链,现在已经被送到南海一号的实验室了,我的同事何岩柯呢现在就在那里,我现在呼叫一下何岩柯。岩柯,你快带我们看看科学家们都用些什么样的方法来让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宝贝疙瘩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啊。

何岩柯:是的,文静,我现在就是在实验室,由于考古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多,所以今天我还请到了一位外援,就是我们南海一号考古队的孙健领队,欢迎孙队长。

刚才我的另外一位同事田云华也是说到,她在发掘现场找到了一个金饰,我们的实验人员正在把它拿到我们的实验室来,我们看到这名工作人员已经到了,现在就让我们和他一起来看看他们会如何处理这件刚刚挖出来的宝贝。

可以看到这个金饰上面糊的泥还是挺重的,所以我们还暂时看不出它具体的纹饰和花样,现在工作人员把它放到了一个小的设备里,孙队,这是什么设备?

孙健:这就是普通的超声波清洗机,就是通过超声波震荡把物体表面附着的污土做一个初步的处理。

何岩柯:那这样一个处理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孙健:几十分钟吧。

何岩柯:所以我们要想看到它的真容可能还得需要一点耐心哈。其实我们知道像金饰这样的东西,它本身属于比较稳定的物质,不太容易和旁边的东西发生化学反应,但是我相信在南海一号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会有不同的材质,有些是非常脆弱的,甚至有些需要在第一时间就做出反应的,孙队您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孙健:这个你说得对,因为沉船就近似于一个小社会,它里面有很多包含不同材质的东西,比如现在李博士正在处理的一个竹席,这就需要尽快地做脱色和加固处理。

何岩柯:可以看出它本身就比较脆弱,如果再不做处理可能就要脱色了。

孙健:它本身就要做加固,这个我们还得抓紧时间。

何岩柯:您刚才说这个是果核,为什么船舱里会出现果核?

孙健:是这样,本身水果就可以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另外也可以作为船上船员的生活物资、食品。所以,一条沉船上会包含很多种类的物品。

何岩柯:其实大家看到我们桌上摆放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呢只是整个实验室中清洗和保护文物的一小部分,接下来呢我还想带大家看一个水池子,这水池子里放的是铁锅,但是大家看了以后就知道,其实有点惨不忍睹。您看当年的铁锅都成什么样了,全是锈,而且上面还附着了很多的贝壳,我知道这一定需要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才能清理出来,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惊奇,就是贝壳弄下来后不能丢,还要好好地进行分类和搜集,您看我们这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做。为什么还要把这些海洋生物再弄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