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有四大菩萨一说: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
先说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在佛教里被认为是智慧第一。因为佛教最强调智慧,所以文殊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又称为“诸佛之母”、“诸佛之师”[20]。但是菩萨不是比佛的果位低吗,怎么能成为佛的老师呢?有的佛经的说法是,文殊菩萨已经成佛了。但是,一个世界只能有一个佛,文殊菩萨为了让释迦牟尼成佛,也为了自己能回到人间普渡众生,所以自愿放弃佛的身份,退回到菩萨的境地。这叫做“倒驾慈航”。
《华严经》里说,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东北方的“清凉山”[21]。中国的五台山被佛教界认为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
再说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被称为理德第一、行德第一。《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里说,只要在心中想普贤菩萨的形象,昼夜坚持,就可以让普贤菩萨亲自来到修行者身边,修行者在梦中可以和菩萨交谈说法。
四川省峨眉山被认为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再说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法号中有一个“地”字,一般认为是拯救地狱众生的菩萨。关于地藏菩萨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本愿之一是拯救地狱的所有众生,实现了这个愿望自己才成佛。
安徽省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学生大多要跟随在老师左右。佛既然是菩萨的老师,身边也大都跟着菩萨,叫做“胁侍菩萨”。经常在佛教的雕塑和绘画中出现在佛的左右。
前面说过,横三世佛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
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因为阿弥陀佛是西方佛,所以合称为“西方三圣”。
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尊”。
药师佛的胁侍菩萨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
对于一般的信众,这些说法只有在观看佛教雕像、绘画的时候会接触到,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
【二 弥勒菩萨】
前面说,菩萨原本可以成佛,但是为了普渡众生,不愿意成佛。菩萨这个普渡众生的慈悲愿望,叫做菩萨的“本愿”。这相当于菩萨许下的诺言,只有菩萨的本愿都实现了,他们才会成佛。
菩萨的本愿大都不止一个,一般有十几个,也有数十个的。
很多菩萨的本愿是建立净土。
所谓净土,是一块远离六道之外的美好佛国。菩萨发愿建立净土,等净土建立好之后,菩萨就成了佛,可以把尘世间的众生接到净土中[22]。这也就是说,每个净土都有(而且只能有)一名佛,所以净土也叫佛国。
已经建成的净土,有阿閦(chù)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东方净琉璃世界)、阿弥陀佛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等。自然,这些净土也分别对应着阿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
传统佛教认为人的解脱之路是不断的修行,可这种修行方式太过艰苦漫长了,有的佛经认为修行成佛要经过很多劫,要是换算成年份,那就是天文数字了[23]。
净土的特别之处是,当满足了某些条件之后,净土所对应的佛就会用他的本愿力把修行者直接带到净土。净土是一个极为美好的世界,生活在净土的众生不会再轮回受苦,还有很大的可能成佛。转生净土的方式也大多不难,主要是向该净土的佛虔诚祷告。这种修行方式既不需要学习复杂的佛学理论,也不需要太刻苦的修行,和传统漫长艰苦的修行方式相比,转生净土就容易很多了。
佛经记录的净土很多,大部分描写都差不多。我们只介绍两个有名的净土。
第一个是弥勒菩萨的弥勒净土。
弥勒菩萨在佛教里有独特的地位。
前面说过,按照佛教的传说,释迦牟尼涅槃以后,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里已经没有佛了。佛教一般认为,在我们世界里出现的下一个佛是弥勒佛。通俗的说,可以把弥勒菩萨当做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
弥勒还没有成佛,所以还是弥勒菩萨。现在,弥勒菩萨正住在兜率天的内院里给众生说法。
前面介绍佛教世界观的时候说过,兜率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在六道轮回的天道中,属于比较低的位置,当然比人间那还是美好很多了。
兜率天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分为“内院”和“外院”。兜率天的内院又叫做“兜率天宫”,是“补处菩萨”居住的地方。补处菩萨就是等待成佛的菩萨。按照佛教的传说,补处菩萨要先在兜率天宫居住,等到合适的时候下生到南瞻部洲,然后在南瞻部洲涅槃成佛。就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先下生为人间的王子,然后在人间涅槃成佛。
《西游记》里说太上老君居住在兜率宫中炼丹[24],这是混乱的说法了。
那么,弥勒菩萨什么时候会下生到我们人间呢?
前面说过,兜率天众生的寿命是“当地时间”四千年,兜率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四百年,因此兜率天众生的寿命,大约相当于人间的5.84亿年。弥勒菩萨的寿命也是“当地时间”四千年,当他在兜率天寿尽以后,就会下生到人间成佛[25]。换句话说,应该还不到6亿年,弥勒菩萨才会来到人间。
这个时候,人间成为天堂,人的寿命84000岁,地上自然长出食物,到处都是金银财宝。这番景象,让人联想到小劫周期循环的时候,人类寿命84000岁的时代,两者的描述很像。让人猜想,是不是弥勒菩萨下生的时候,也是正好小劫循环到最美好的时代[26]?
但是在这点上,佛经以及后人对佛经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弥勒菩萨的下生导致了人间变成天堂。另一种说法是,只有人间到了变成天堂的时候,弥勒菩萨才会下生。
弥勒菩萨此时正在兜率天宫说法,未来会下生到人间。对于弥勒菩萨的信仰也就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希望死后能上升到兜率天宫,成为弥勒菩萨的弟子。一种是期盼弥勒菩萨能下生到人间,拯救众生。
弥勒净土的景象当然是极为华美的了,比上述84000岁的人间还要美好无数倍。按照佛经的描述,弥勒净土里有非常巨大的宫殿、有无数的宝物、有天女不断地跳舞歌唱等等。
按照传统的佛教观点,大部分人都要经过极长的转生过程,才有可能跳出轮回。而弥勒净土的信仰者认为,借助弥勒菩萨的本愿力,信仰者死后可以直接转生到弥勒净土,在弥勒菩萨身边学习佛法。这样就不用再承受转生的痛苦了。等到未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的时候,转生到弥勒净土的众生随弥勒菩萨一起下生,再一起成佛,这样就完成了修行。
显然,转生弥勒净土要比传统的累世修行快多了。所以在弥陀净土流行之前,中国的大部分僧人除了学习本门的佛法之外,都同时信仰弥勒净土。
我们前面说的唯识学,最重要的经典是《瑜伽师地论》。此经是印度的佛学家无著,声称他上升到兜率天宫,听了弥勒菩萨的演讲而得到的。因此佛教认为弥勒菩萨是《瑜伽师地论》的作者,是唯识学的祖师。所以信仰唯识学的玄奘也信仰弥勒净土。玄奘就发愿,希望死后能上升到弥勒净土,追随弥勒菩萨学习佛法。
白居易在《答客说》里说:“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他也持弥勒信仰。
相对于上升信仰,弥勒菩萨下生的传说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更大。
这是因为普通百姓生活在凡尘里,与希望来生幸福相比,更希望今生今世,此时此刻就能得到快乐的生活。在前面所讲的弥勒菩萨的下生传说中,有一个说法是弥勒菩萨下生,就会让人间变成非常美好的世界,这有点类似于西方宗教中“救世主”的概念。
很多生活疾苦的百姓愿意相信这个传说。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打着弥勒菩萨旗号的农民暴动。
比较有名的是隋朝大业年间,有数十人装扮成菩萨的样子,自称弥勒佛,杀入皇宫,被守卫击败[27]。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白莲教”。
莲花是佛教的吉祥物,民间的弥勒信仰常常以白色的莲花为标志。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白莲宗、白莲会一类的民间组织。最有名的是元朝末年的起义。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就打着“弥勒佛下生”的口号。
今天我们在寺庙里看到的“大肚子弥勒佛”的形象,也和下生信仰有关。
印度的弥勒佛并不是大肚子形象。印度佛教对佛外形的描述基本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佛、大部分的菩萨,都接近我们在庙里看到的,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弥勒佛也不例外。
在五代的时候,中国有一位被称为“契此和尚”的大肚子和尚,经常背着一个布口袋。他圆寂以后,民间认为他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以后寺庙中的弥勒菩萨,就渐渐变成了大肚子的形象。因为中国百姓喜欢这种喜气洋洋的亲切样子,这个形象就逐渐固定下来。后来又有艺术家在弥勒像旁边增加了几个小孩,产生了“送子弥勒”的说法。《西游记》里的弥勒佛,还背着“人种袋”。这都是中国民间的创造了。
因为白莲教影响社会稳定,各朝统治者对弥勒信仰一再限制,记得弥勒下生说法的人越来越少了。又因为后来兴起的弥陀净土比弥勒净土更吸引人,弥勒净土的上升信仰也渐渐被人们忘了。今天游客们来到佛寺,看到“大肚子弥勒佛”,大多只把他当做寺庙中一处有趣的景象,展现了佛教文化世俗、宽容的一面。而弥勒菩萨真正的传说,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
【三 弥陀净土】
中国僧人都习惯喊“阿弥陀佛”:遇到人打招呼,先喊“阿弥陀佛”;告别的时候互相祝福,也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中国几乎成为了佛教的代名词。甚至于不信佛教的中国百姓,遇到幸运的事情长出一口气,也会连声喊“阿弥陀佛”。就像是外国人随口喊“Oh my god!”一样。
这个“阿弥陀佛”,就是一位佛的名字。
阿弥陀佛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他在我们世界的西边建立了弥陀净土,也称为“西方极乐世界”。
要注意了,虽然极乐世界在我们的西边,但那是一种极远极远的西,和我们世俗中的地理概念不一样。并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印度或者在欧洲。印度和欧洲都属于我们人间的范围,属于娑婆世界。而西方极乐世界超过了人间,在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
(当然您别问我“都出了地球了哪边儿才算是西”这种问题,我也不知道哪边才算。按照有些人的观点,我们整个宇宙都处于娑婆世界,而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是在我们宇宙之外的“西边”的世界[28]。)
信仰阿弥陀佛的人,都希望自己来生能够往生弥陀净土。
佛教的净土有很多,凡是希望自己能往生净土信仰,都可以算作“净土宗”。但在今天,净土宗一般信仰的就是弥陀净土。因为和其他净土相比,弥陀净土的优点更多。
都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一个,弥陀净土的环境比其他净土更好。
弥陀净土的样子当然是极好的。特殊的是,弥陀净土没有女人,所有女人转生到弥陀净土的时候,都变成男身。
前面说过,佛教在较早的时候比较歧视女性,认为女性不能直接成佛。弥勒净土就有很多天女歌舞。虽然这也是很好的景象,但这场景有点“欲界六天”的风格,比较强调声色。而弥陀净土都是男身,因此离佛教的理想境界又近了一步。
往生到弥陀净土的众生的身份,也要比其他一些净土更好。
往生弥勒净土的众生还不算是菩萨。众生还要在弥勒身边学习佛法,将来还要下生人间,还要努力修行才能成佛。但是往生到弥陀净土的众生已经很接近菩萨了,具备五神通(相当于五种超能力)。外表也和佛一样,而且永远不会再轮回,修行成菩萨、成佛的速度也很快。
中国净土宗僧人昙鸾的说法就更厉害了,他认为众生往生到弥陀净土就是菩萨,从菩萨到佛也只需要一生的时间。
生在弥陀净土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不“退转”[29]。
“退转”的意思是说,众生修行成罗汉,成菩萨后,虽然不再经历轮回,但并不保证修行成果永久有效。假如罗汉、菩萨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果位还会后退。
《大智度论》上有个故事,说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在他是菩萨的时候,有一个人过来要他的眼睛。
舍利弗问他,你要我的眼睛有什么用呢?不如我帮你干活,或者把我的财物都给你吧。
那个人却说,我什么都不要,就要你的眼睛。
在菩萨的修行中,有一种叫做“施舍”,就是向别人施予财物、知识,也包括自己的身体。于是舍利弗挖出了一只眼睛给那人。
那个人拿到眼睛后,闻了闻,觉得眼睛太臭,把眼睛扔在地上,又用脚踩。
舍利弗心想,这种人太坏了,我怎么能度他呢?不如我自己修行算了。
结果舍利弗刚产生这个想法,就从菩萨退回到阿罗汉去了[30]。
舍利弗刚刚有一点错误的念头,极难修行成的菩萨道就一下子失去了。在我们看来,退转的标准是极为严厉的。(不过,菩萨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理性世界,能力大到我们不可思议,所以对于菩萨来说,或许这样的标准不算严厉。)
那么,在弥陀净土可以不退转,也就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优点了。
弥陀净土的第二个好处是,往生的难度更低。
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的说法。
释迦牟尼涅槃不久的时代,人们积极学习佛法,这叫“正法”时代。
过了一段时间,因为已经没有佛陀说法了,人们对佛经的误解越来越多,这叫做“像法”时代。
再过一段时间,认真修行佛法的人更少了,这叫做“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基本就没人能修成正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