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6852100000066

第66章 外篇之一:坏人捐钱也能得福报?(4)

【三】

再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持银钱戒。

小乘佛教遵守“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的戒律,僧人不能积蓄钱财,也不能用手接触钱财。佛教说有八种不净物,其中也包括金钱。

如果要严格遵守这一条,那么僧人在接受施主布施的时候,只能接受食物、衣物等能直接用的东西,不能接受金钱,所接受的物品也不能积累太多,够用为止。当然就更不能经商了。我们说过,中国佛教的戒律不大分大小乘,所以唐代研究戒律的道宣认为,出家人不能存钱,不能经商[78]。

大乘佛教就不大遵守这一戒律了。

我们在讲大小乘历史的时候说过,大小乘是在一次佛教内部的分裂中产生的。分裂的原因之一是两派僧人对戒律的理解不同,其中就包括不持金钱律。后来发展成大乘佛教的那一派认为,僧人可以持有金钱。今天的汉传佛教大部分都属于大乘,如果这么论,那么是可以持金钱的。

《大品涅槃经》就说,如果为了弘扬佛教,或者生活困难,可以接受各种财物的布施[79]。那些遵守不持银钱戒的教派也有变通的方法。比如,有的僧人请一位俗人当“净主”,凡收金钱就说是“代净主收的”。

小乘的戒律对于金钱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后来的小乘戒律里,就出现了“若为僧伽,应求利润”[80]的文字,说为了佛教事业,僧团是可以挣钱的。

汉地佛教发展到今天,寺院可以拥有财产已成了既成事实。

一件有趣的事是,印度佛教不允许僧人积蓄钱财,只允许僧人保留有限的几件生活必需品,比如穿的衣服,乞食用的钵盂,合称为“衣钵”。中国僧人在有了庙产之后,为了不违背前辈的规定,就把钱财称为“衣钵”。比如寺庙里管理钱财的僧人叫“衣钵侍者”,他住的地方叫做“衣钵局”,账本叫做“衣钵簿”——中国人变通的本事是很大的。

寺院拥有钱财有很多好处:能用于弘扬佛法,也能用这些财物广行善事。我们不妨世俗一点说,有些自私的人不愿意捐钱给穷人,但他们为了获得神佛保佑,宁愿把钱捐给寺庙。而接受钱财的寺庙可以用这些钱来做慈善,这也就等于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

但另一方面,出家人过多地沉迷于赚钱,甚至把这些钱用来供自己享乐,这就不合适了。

佛教对僧众乞食的规定是,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所乞食物以吃饱为限(头陀还不能吃太饱),不能多要。这一个是为了抑制僧人的享乐之心,一个是避免浪费。如果我们以这个标准来看,那么现在少数僧人开豪车、用奢侈品、住豪华酒店的行为就不妥了。哪怕这些财产是自己劳动、经商所得,也不应该用在享乐上。

现在有些寺庙特别商业化,烧香、供养亲人的名号,都是分等级的。出钱多的人可以烧高香、烧头炷香,可以把亲人的名号放到佛像前较高的位置。要是没钱呢?就只能屈尊了。

这种行为也是不合适的。我们不拿“不持银钱戒”来说,我们拿“菩萨六度”的“忍辱度”来说。菩萨六度,指的是大乘修菩萨行要遵守的六条准则。汉地佛教大多都属于大乘,所以可以适用。

为什么这里能用六度里的“忍辱度”呢?因为忍辱度的涵盖范围很广,不光指是要忍受痛苦、忍受打骂屈辱,还包括别人在称赞、布施你的时候,要忍住自己的欢喜之心,不对该人有所偏爱。

也就是说,僧众不能因为这个施主给的钱多,就多关照他,让他有烧高香的“特权”,让他受到更多的祝福。更不能说这个施主有钱,就笑眯眯的。那个施主没钱,就冷冰冰的。

不过严格说来,中国历史上的很多高僧也不能遵守这条戒律。

前面介绍过,包括玄奘在内,中国历代高僧大都“依国主”,对皇帝好话说尽,马屁拍够,动不动就说皇帝是现世佛,是转轮王。其实我们也知道,哪可能那么巧,那么多皇帝全都是佛?高僧对皇帝的恭维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从教理上说,这依据的是“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是为了弘扬佛教所做的方便行为。但是,假如因为皇帝掌握着全国的资源,就对皇帝更亲近一些,就对皇帝说一些更顺耳的恭维话,这不也算是“偏爱”吗?不就等于把皇帝当成了最有价值的施主了吗?

再者,假如施主本人并没有那么好,僧人夸张的赞扬他,这算是撒谎,是犯了“妄语”戒的[81]。

布施还有很多规定,顺便说一下。布施的时候不能带有恶念[82]。酒、武器、毒药、肉一类的“不净物”,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况,否则不能布施给寺庙(比如,如果寺庙等着用酒精去救人,那就可以布施)[83]。也不能布施偷盗、抢夺来的东西。所以说贪官到庙里扔钱,是不行的。另外,如果布施的人有家人,应当先尽到赡养父母、家人的义务。如果把财产一股脑都掏出来布施,让家人生活困苦,也是不行的[84]。

关于布施,还有一个比较苛刻的要求:布施不能为了求财[85],也不能为了追求今生和来世福报[86],甚至只为了去除灾厄也不行[87]。但是对于大众来说,这些要求太难做到了。不妨直说:很多人学佛、出家的目的都是贪图今生和来世的福报。如果要求人们一上来就摒弃这点欲望,怎么能吸引他们信佛呢?再说,佛经里不也大肆宣传布施的各种福报吗?一面讲好处,一面又不许别人追求这些好处,这实在是太让人难办了。

另外,没有特殊情况,外人不能接受寺庙的财物。这是因为寺庙的财物是寺庙全体僧人共有的,僧人不能私自赠予。甚至世俗人免费在寺庙里吃顿斋饭也是不合适的[88]。除非是接受财物的人处于贫病的时候需要救济,或者是为寺院工作获得正常的报酬。获赠佛经应该没问题,因为这是把钱财用在了传播佛法上。

上面这些讲布施的话,我是站在“方便”的角度,为收费的寺庙尽量开脱。

但问题是,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有很多人在借助宗教祈福的名义敛财。在马路上、地铁上,甚至是国外的旅游景点里,我们都会遇见打着宗教名义的真假僧人要你掏钱。在网上,好多网站和app,只要轻轻一点,就能立刻花出几百块“祈福”,连个响都听不到。最不济了,至少得贴一个网店链接,打开一看都是超贵无比的宗教器物——您花了钱还不能说买,您得叫“请”[89]。

更不用说那些开在旅游胜地的一些寺庙了和一些“僧人”了,他们利用中国人怕事、不敢得罪神灵的想法,轻而易举地赚取大笔金钱。

比如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游记:

转到最后面一个殿的时候,我看见殿门是开着的,有人在那里磕头烧香。我以为这里烧香可能不要香火钱,往供养箱里塞点钱就行了吧。于是先点了一炷香,趴下磕了三个头,还没有爬起来,一位穿灰布袈沙的和尚走过来,双掌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他说,这里是磕头许愿的地方,让我过去签个香袋。这时候才意识到,上当了,但头已经磕完,总不能跑吧?于是跟着和尚到他的木鱼前面,他拿出一个香袋,有六句诗,每一句诗的起头都是一个数字,说让我选择一个数字,每个数字代表一百天,他们会在佛里为签了名的人诵经,请菩萨保佑香客完成心愿。

我还算是个聪明人,知道那些数字背后肯定有圈套,就选了最小的一个数字“六”,果然,我画完勾,和尚又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说诵经一天要掏一块钱,我选择的是六百天,要交六百块钱。我什么话都没说,明明白白地上了一当,说什么呢?拿出六百块钱放到桌子上,转身走人[90]。

这还算简单的,还有比较高级的骗术,比如寺院和导游合谋。导游在车上跟你聊天,了解你的家庭情况。等你下车到了庙里,里面算命的假僧人预先得到了导游的通知,上来就跟你说你家怎么怎么回事,一说全对。很多人一下就傻了——这玩意儿真灵啊!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记住一条,我们说过,无论是算命也好、改运也好,这些都不是真正佛教相信的东西,出家人更不能靠占卜牟利[91]。带有佛像的雕塑、绘画也是只能赠送,不允许出售的[92]。所以只要那些僧人一说算命,一说卖你佛像,你就立刻知道这个人是假僧人,无论他再说什么你也不要往心里去了。

其次,记住我们前面对佛教的介绍:

佛教是追求智慧的宗教,不重视外在的吉祥物和宗教仪式。

即便是注重佛号的净土宗,也认为内心观想最重要。你拥有再多外界的佛像、法力,自己不虔诚念佛,不做善事,那也没有用。反过来,即便没有佛像,不进寺庙,只要内心虔诚,多做好事,也能得到佛的保佑。

所以要是有人给你某个“香袋”、“金牌”、“佛像”之类的吉祥物,然后找你要钱,那你就把那吉祥物还给他好了。神佛不会因为你没钱“请”佛像而怪罪你。如果有人说要你花钱念经、花钱烧香、花钱给父母祝福,你拒绝就好了。你这么想:你是偶然进一趟寺庙,信手为父母扔了几百块钱是对父母好呢,还是回家日夜孝顺父母,诚心为父母念佛更能让神佛喜悦呢?

有人借着佛教祝福的名义找你要钱的时候,你就对他说:“大师,心外无境,我只求心诚而已。”转身走开就是了。按照唯识的观点,在他的眼里神佛可以用来赚钱,而你的眼里具体的佛像、金钱,都是“遍计所执”的假相,这不正说明你的心识在某方面比他更纯净吗?你如果迁就、纵容了对方贪财的行为,这不反倒是造恶业了吗?所以走开就是了。我相信神佛是不会因此怪罪你的。

这世上怎么会有善的神佛,只因为信众贫穷就降罪于他呢?

【四】

说到烧香,再多说两句。

烧香是中国和印度都有的传统。从印度来说,可能是因为印度盛产香料,喜欢用熏香来供奉尊者,因此愿意用香来供奉神佛[93]。

不管来历如何,烧香对于菩萨和佛,是一种供奉。就像有的寺庙里,会用一些装饰品来装饰佛像一样,是弘扬佛教的一种手段,没有特别神秘的色彩。

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来说,供奉佛像当然会得到好报。但对佛像的尊敬、供奉,主要基于个人内心,不在于所用财富的多少。汉地佛教一般不主张用昂贵的财物供养佛,真心供奉的话,一杯清水就可以了,最多再供奉水果、茶水[94]。水果、茶水的供奉也只是表达一种心意而已,并不是说佛、菩萨真的来吃这些水果[95]。供奉的食品、水果,在腐坏之前要撤掉。撤掉的食物直接吃掉,不要浪费[96]。其余的贡品、特别是奢侈品,佛教都不主张使用。有钱供奉佛像,还不如用这些钱来做善事更好[97]。

不过这些规矩民间一些寺庙渐渐也不遵守了。有时我们在寺庙里会看到比较丰盛的贡品。《红楼梦》第一回里说,葫芦庙里的和尚因为“炸供”不小心引燃了窗户纸,着了大火。这里面的“炸供”是民间的一种习俗,一般是用油炸的细长的面食,上面再涂抹红糖、蜂蜜、桂花等调料,民间习惯用这种东西来供养神佛。解放前,北京的居民家家都要购置这种食物祭神。和清水相比,这种油炸的甜食就有点奢侈之嫌了。《红楼梦》里说因为和尚炸供而引火烧了寺庙,恐怕也有讽刺的含义。

和供奉一样,烧香也只是表示恭敬而已,佛教一般不认为烧香会额外附带什么法力。

有些地方争着烧“大年初一第一炷香”什么的,自然不属于佛教的说法了。

有些寺庙烧香,收费“八百八十八”之类就更搞笑了。这是取“八”、“发”谐音,想要发财。可是佛教摒弃世俗物质,你求发财不正是佛教反对的吗?其次“八”、“发”谐音那是来自汉语,和从印度来的佛教有什么关系啊。

民间还流行一些《香谱》,就是三根香,烧完之后,左面两根比较长代表什么,右边两根比较长又代表什么,等等。这是一种民间占卜法,和佛教无关。

还是那句话,除了密宗以外,佛教不是很重视外在的仪式,心诚最重要。花多少钱、遵守多么严格的规矩,这都不重要。很多复杂的仪式和规矩,都是民间胡编的。至于密宗的法规仪式,外人也不能随便模仿,必须严格的拜师以后才能修行。

中国老百姓的这些习俗,听上去煞有其事,其实细研究起来,很多说法又混乱又好玩。

2011年的时候,我在小区里,听见有一个老太太神秘兮兮的和另一个人说:“今年可不一般。你拿自己的出生年份加上你的岁数,看看末尾两个字是不是都是1,这样的年份百年一遇!”

那人心中暗算,许久,惊讶地点了点头。

我当时就乐不行了:老太太您用小学知识算一算,“出生年份加上岁数”结果不就是今年的年份嘛,在2011年算可不就是11嘛。这样的年份可不是百年一遇嘛,您说您得有多聪明啊。

而且最好玩的地方在于,之所以这一年是2011年,那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来自于基督教。老太太的那些民间迷信,听着好像很传统,其实早就国际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