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会’所有展出的产品,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一些只是在传说中听到的奇珍异宝都出现在这‘鉴宝大会’上。最令我震惊的是在下午四点左右展出的一件宝贝,老者领着他的孙女上台之后居然说要鉴定的居然是‘和氏壁’,这‘和氏壁’可是已经失踪了成百上千年了,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关于‘和氏壁’失踪的下落一共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被秦王当成了传国玉玺世代往下传,但这传国玉玺最终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
第二个版本是:‘和氏壁’被好生的埋葬于秦皇陵中,将来或许在秦始皇陵完全被考古探究之后可能会随着‘十二金人’一同与世人见面。
第三个版本与‘十二金人’相仿,是与西楚霸王项羽有关,二者唯一的区别是‘十二金人’被项羽损坏了,而‘和氏壁’是被项羽掠夺了去,据有些文献显示,被掠走的‘和氏壁’有可能遗落在霸王当时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当然也有可能是在项羽败死的地方垓下,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固镇附近。
可是不管‘和氏壁’最终落在了哪里,但终究是已经失踪多年,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鉴宝大会’上。我脑袋飞速的转着,‘鉴宝大会’应该不会拿一个劣质的冒牌货来充数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这老者带来的‘和氏璧’也像先前的‘十二金人’一样是个仿制的精品。
老头双手扶在桌子上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在打开盒子之前,老夫要讲一个故事,老夫是山东枣庄的人,老伴死的早,是老夫一个人将两个儿子拉扯大,没想到两个儿子成人之后,却早早的打起我这块传家之宝的坏心思。”
“两个儿子都想将宝贝据为己有,为了得到我这块‘和氏壁’各自费劲了心思,想尽了各种方法,可是越是这样老夫越不想将这东西早早的给了他们。”
“万没想到这两个不孝的儿子谁也没得到‘和氏壁’,两人居然合起伙来一气之下将老夫扔在了乡下不闻不问,扔下之后也从来未曾到乡下看望过我一次,还告诉我说只有把东西交出来,他们才会过来管我,否则就把我饿死在乡下。”
“小兰并不是我的亲孙女,是我乡下收养的,但是这些年来一直陪伴着我,给我端茶倒水,烧水做饭,所以我要将我祖上传下来的这块‘和氏璧’给我的孙女秦小兰,在这里我要‘鉴宝大会’给我做个证明,这东西就是小兰的,绝不给我那两个不孝的儿子。”说完用手轻轻的抚摸着小兰的头,声音有些哽咽。
我不禁有些唏嘘,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现实中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家里有点东西,做儿子的就想办法独吞,稍不如愿就会各种拿父母出气,这位老爷子更是命苦,两个儿子为了这还不知真假的‘和氏璧’居然打算饿死老爷子,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了。
胖子悄悄的对我说:“这老爷子居然能参加这‘鉴宝大会’还真是有些魄力,不过他两个儿子也够笨的可以了,任由他将宝贝送给这非亲非顾的孙女。”
胖子的话刚讲完上面的老者又接着说道:“我听说这鉴宝大会可以保障宝贝的所有权,我便决定参加‘鉴宝大会’将东西给小兰,没想到被我的两个儿子知道了,幸亏‘鉴宝大会’的人帮忙我才能顺利的参加大会。感谢。”
我摇了摇头,听老者的语气,估计这老头来参加‘鉴宝大会’也发生了很多的波折,而那两个儿子肯定也并不是就自对他不闻不问,只不过只是不管老爷子的死海,在暗中监视着老爷子,希望能找到这传家之宝,这才发现老爷子要参加‘鉴宝大会’的,唉,真是可悲呀。
老者用手抹了抹眼睛,慢慢的将箱子打开,这时一块圆形带着花纹的玉出现在大屏幕上。
我看到大屏幕上的那块玉惊的嘴巴都闭不上了,我旁边的胖子更是夸张,居然站了起来大声叫道:“这东西……”
胖子的话刚一出口,我立即看到四周围着的警卫将枪端了起来,对准了胖子,同时音响里那没有情感的女声说道:“请坐下!”
坐在胖子旁边的慕莎莎立即拉了一把胖子,胖子这才如梦初醒,赶紧坐了下来。但依旧管不住自己的嘴:“这东西,怎么在这里?”
其实也难怪胖子如此的紧张和震惊,以胖子的性格没直接跑出去就已经算是压制自己了,就连我都震惊的不行,因为我看到老头从箱子里拿出来的‘和氏壁’居然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有可能隐藏‘长生之眼’和‘死灵花’秘密的玉牒,不同的是,这个居然是整个的。
这东西我们已经寻找了好久,历尽了千辛万苦才只找到了一半,现在我们参加这‘鉴宝大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找‘老虎’然后去寻找已经失踪了的另一半的线索,所以自然对这东西熟悉无比,谁能想到,居然有一个完整的在这老者的手里,而且还将其命名为‘和氏壁’,这简直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上面的老者将手上的玉举了起来对大家说道:“这就是我祖传的‘和氏璧’现在我要将它传给我的孙女秦小兰。”说完将玉递给了他身边的小女孩说道:“小兰,去拿着这玉给专家们鉴定一下,千万不要摔坏了。
老者身边的小姑娘乖巧的点了点头,在这如此人多的地方也不怯场,从爷爷手里接过那块玉便向右手边的专家们走去,走到专家跟前鞠了一躬才将‘和氏壁’交给其中的一位专家。
几位专家依旧是仔细察看一番然后交头接耳,最后还是那个头发花白戴着一付老花镜的卖家开口说话:“‘和氏壁’古时确有存在,而且举国闻名。在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我们看玉一个是看玉的材质,另一个就是看玉的形状,关于楚国‘和氏壁’材质的说法一种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