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686700000011

第11章 这样的话,请委婉地说 (1)

露骨的话,要含蓄地说

含蓄是一种善,是一种修养,一种韵味,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缺乏修养的人,是很难含蓄的。含蓄是一种超越直白和更高的人生态度,它表达的是动态的人生成长成熟观。

有些时候,说话太露骨,就显得没有人情味了,尤其是那些心中十分不想伤害对方时,十二分不想破坏曾经美好的感情或友情时,就可以将要说的话变得含蓄一点,那样即体现了说话者的善意与真诚,也能真正起到劝阻他人的目的,从而达到既不伤和气,又留有余地的两全其美的目的。

为什么一定要含蓄?

中国文化的的精髓就是中庸,就是不太过份,不走极端,这是考虑到人的可变性,人性的可塑性,此时,你的话说绝了,不留余地,到那时,双方的面子都没法放呀!因此,含蓄是中庸文化的经典表现,它是有人情味的表现,也是真实反映动态社会的智见。

比方说,你有几个哥们关系特好,但其中有一个最近出了点错,他本人又特别爱面子,此时,你就只能含蓄地劝戒他了,若说得太露骨,你就觉得难以启齿。

中国艺术中有一种美叫朦胧美,这种美给人回味无穷,叫人遐想万千。

谁都会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你若太露骨,太伤人,明天,他一旦身份反过来,他很有可能就做十五,就会将那个伤痛奉还给你。

含蓄是一种最高明的艺术。不仅能当场避免尴尬,而且,看上去似乎什么也没有说,但却能收到什么都说了的效果。无论说别人什么话,点到为止,不要太露骨,否则,就易伤对方面子,就不易达成认同。

有一位领导在开完部门裁员内容回家,到家不久,就有一位他多年的老部下想去提前探听领导们内部载员消息。

领导一边倒茶,一边示坐,一边低声说笑道:“你能保证不说出去吗?”

那人笑道:“当然保证,决不说出去。

领导站起身来,微笑道说:“我也保证不说出去。

那位手下自然知趣的转移了话题。

这样说话既可以避免直接回绝,给那位部下带来尴尬,又保守了会议的秘密,消除了可能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人就是因为说话太露骨,错失了人生发展的良机。有位搞策划的叫小叶的人讲了这么一件事。

他偶然认识了北京香山一老先生,七十多岁了,居然还住在一月租300元的出租屋里,小叶与之交流后知道他几十年来都想推广他的一套太极养生舞,小叶听了其内容后十分赞赏,认为是好东西,应该推广。

于是小叶想包装推广他的舞蹈。在正式推广前,小叶想检验一下他的东西能否真实有用,于是就带他去了一趟长沙。十天后回来,他就觉得他十分了不起了。小叶知道他几十年不得志压在心中的力量又抬头了,因为他在尝试治疗病人时,得到了一位亿万富翁的病人夸奖,尽管只是理解性的夸奖。

回来后,小叶因公司的事耽误了几天,再与他见面谈发展时,他就神气了。对小叶说:“小叶,你没我,你肯定一生毫无作为,但我没你,我马上就会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小叶听了这话很伤心,伤心这老人怎么如此不通人情世故,说话太没口德。小叶想,就算他能理解这种人,但在以后与客人服务中他若也用这种口气对别人,那岂不十分麻烦。思前想后,小叶决定不跟他合作。于是,小叶并没有像这位老人一样说话如此露骨,而是用手机给他发了一条短信,短信是这样写的:“你有一颗伟大的雄心,却有一张令人难以理解的嘴巴,我真的感到十分遗憾,但愿以后再有缘。”

毛泽东对女儿的教导中有一句“夹起尾巴做人”。其本意是叫做人必须谦虚谨慎,千万不能张狂骄躁。当然不是垂头丧气做人。

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在我们身边,你去看那些直性格的人,他们往往心直口快,说了许多不应该说的话,说了许多往往过头的话,而得罪了一些人。直虽有直的好处,有些时候该直,有些时候就直不得呀!直了就会伤人呀!

因为直率与草率有点接近。同样的话,我们只要换一种口气,换一种态度,自然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彭德怀是个直人,但由于太直,不注意说话方式而历尽苦难,受尽屈辱!

含蓄法是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含蓄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你的信息。因此,有人称“含蓄”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

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

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具体地说,有人将含蓄法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讳饰式含蓄法。讳饰式含蓄法,是用含蓄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见一孕妇上车便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妇女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的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二是借用式含蓄法。借用式含蓄法,是借用一事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例如: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例子,实际上是对问者的一种含蓄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三是曲语式含蓄法。曲语式含蓄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

《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作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含蓄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含蓄用语,真是利舌胜利剑。

把话说得让人爱听,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最恰当、最顺耳的话。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和境界,其实很不简单。

不懂含蓄说话的人总是说话直来直去,不仅会伤人自尊,也会伤及自己,而把话说得顺耳的人往往习惯于含蓄表达,如同春风般的温存。温言几句既让人喜欢,也能让自己快乐。总之,含蓄话能让听者如沐春风。

有位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较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么这么瘦哇!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吗?”,“哎呀!你是怎么搞的?你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哪!”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作用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是“治病”还是“致病”呢?相反,如果换一种方式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袱,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会给病人很大的鼓舞。

又如,当妻子买了一件衣服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穿这件衣服不太合适时,如果丈夫不尊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接地批评说:“你看你的审美观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含蓄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穿,那是很漂亮的。”

当你去拜访朋友,主人热情地拿出水果、零食招待你,而你却直言说:“不吃,不吃,我从来就不喜欢吃零食,再说我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哪还有胃口吃这些东西。”这样不仅让人扫兴,而且还伤了主人的自尊心。你应该体谅到主人的一片热情和好意,含蓄地说:“谢谢,谢谢!多新鲜的水果,多香的糖,只可惜刚吃完饭,没有胃口吃了,太遗憾了!”

可见,含蓄说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含蓄是说话达到有效目的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待人圆韵的表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一有利于人际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平时,我们在劝说他人时,有时要涉及一些不便于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事情,这时,使用委婉的话语,既把事情表达清楚,又维护了对方的隐私和自尊,避免了彼此的尴尬。这样,能显示说话人的涵养,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赢得人们的尊重,从而维持彼此的关系,以利于以后的沟通。

小刘刚买了一部时兴的MP3,放在办公桌上竟不翼而飞。一个朋友悄悄对小刘讲,他发现是同事小吴拿去了,东西还藏在办公桌抽屉里,没有转移。如何劝说对方还给他呢?小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当着办公室许多同事的面,很随便地对她说:“喂,小吴,借我的MP3啥时还我呀?别老让它躺在抽屉里睡大觉哟!”小吴听了这话,尴尬地连连点头,笑笑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不提醒,我还真忘了呢!”当即打开抽屉归还了这部MP3。以后,两人关系正常,同事们相安无事。